?

同益中:領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材料行業

2021-04-24 16:44林夢鴿
經理人 2021年12期
關鍵詞:分子量聚乙烯纖維

林夢鴿

作為國內首批掌握全套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生產技術和較早實現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產業化的企業之一,北京同益中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722.SH,以下簡稱“同益中”)成立于1999年,經過前期預研,其在2000年成功研發出我國第一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從海外龍頭企業的技術高墻中突圍而出。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是由相對分子質量在100萬?500萬的聚乙烯所紡出的纖維,與對位芳綸、碳纖維并稱為當今世界三大高科技特種纖維。由于柔韌性好、抗沖擊能力強、抗切割性高等優異特質,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成為防彈防刺、安全防護、軍事裝備、海洋產業、體育器材等應用領域中的高性能新材料,并于2019年被工信部列為關鍵戰略材料之一。

2021年10月19日,同益中正式發行上市,成為科創板高性能纖維第一股。據其招股說明書,在纖維領域,同益中從2000年開始,建成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生產線,逐步實現批量化生產,打破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使得我國成為全球第四個掌握全套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產業化技術的國家。

與此同時,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及復合材料產品上,主要的指標和功能已經能夠達到國際領先知名品牌的同等水平,使得在相關高端應用領域上,尤其是在部分軍工裝備領域,實現了產品的進口替代,打破受外企出口封鎖的局面。

但在抗蠕變等高端產品以及醫用縫合線、雷達天線罩等更加細分的應用領域中,同益中及其同行企業,仍處于起步階段,能否率先搶占高端產品的技術優勢以及市場份額,或是同益中未來發展的重點所在。除此之外,營業收入和研發費用投入“雙低”,也進一步考驗其上市之后的市場表現。

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行業里,同益中是國內少數可以同時實現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及其復合材料規?;a的企業。依托現有的研發平臺,同益中通過產品研發與應用研發相結合的模式,在產品線、規?;a能力、研發及技術服務能力等方面已形成較強的競爭優勢。

截至2021年8月份,同益中披露其擁有境內專利授權46項,其中29項為發明專利,16項為實用新型專利,1項為外觀設計專利;擁有境外專利授權21項,均為發明專利;另有15項境內發明專利正在申請中。在報告期(2018?2020年)內,同益中的研發投入費用分別為1095.92萬元、1302.72萬元和1937.15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3.75%、4.32%和6.85%。

其中,同益中借助“高可紡性熔體單絲細化紡絲工藝及特殊紡絲組件設計加工技術”“防彈專用超高強型纖維的開發及產業化技術”“超輕軟質防彈無緯布的開發和產業化技術”等10項核心技術,有效實現相關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

在產品線方面,同益中目前擁有年產2150噸的柔性生產線,具備靈活柔性化生產能力,能在同一纖維生產線上實現從細旦到粗旦、從常規纖維到有色纖維,以及不同強度指標等不同規格纖維的規?;a,可滿足不同領域、涵蓋低中高端的應用需求,如纜繩、防割手套、體育器材、功能性紡織物以及防彈制品等等。

在自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為原材料的基礎上,同益中進一步形成無緯布,以及包括防彈衣、防彈頭盔、防彈板等在內的防彈制品兩大類產品。而這兩類產品所貢獻的營業收入在報告期內也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分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21.72%、38.69%、44.31%,使得同益中在鞏固上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收入規模的同時,也通過向下游產品的延伸,進一步增強自身的盈利能力和成長性。

而設立二十余年來,同益中不斷實現技術突破與改良、拓展下游產品的過程,同時也是其不斷助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相關產品實現進口代替、并出口國際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過程。

自2000年成功研發出第一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建成年產80噸生產線以來,同益中先后于2002年建成年產250噸生產線、形成全套工藝技術;2005年之前實現規?;a;2006?2011年間不斷實現纖維的細旦化和高強化,并拓展纜繩、漁網、防彈等領域的產品;2013?2020年間開發出有色纖維、耐切割纖維、繩纜專用高強纖維、抗菌和竹炭纖維、高耐磨纖維等產品,進一步拓展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品種,同時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原材料利用率。另據其披露,其正在研發抗蠕變纖維、醫療專用纖維等更高端產品。

根據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于2021年年初出具的文件顯示,同益中旗下的孚泰?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和護星?牌防彈無緯布產品已應用于我國單兵裝備、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艦艇纜繩等關鍵領域,成功實現了進口替代。而這也扭轉了我國軍工裝備受制于國外龍頭企業出口封鎖的不利局面,并為國防建設提供本土化戰略材料。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成為防彈防刺、安全防護、軍事裝備、海洋產業、體育器材等應用領域中的高性能新材料,并于2019年被工信部列為關鍵戰略材料之一。

在出口方面,根據同益中披露,其在報告期內的境外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1.21%、68.85%和68.47%,占比較高;而根據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同益中出口金額占國內同類產品出口總額的32.52%,2020年1?7月,該數據為24.04%。

若以產量為指標,2020年同益中以0.237萬噸產量拿下約11.29%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并躋身國內企業第三,已進入第一競爭梯隊。

對于同益中而言,為了保證營業收入的增長和可持續性,在鞏固現有軍用產品線領先地位的基礎上,還需積極拓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民用領域,例如家用紡織品、體育器材以及功能性服裝等,進一步拓展下游應用,形成自身發展新的盈利點,以實現進一步擴大市場占有率。

盡管由于符合國家科技創新戰略、擁有關鍵核心技術以及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能力突出等優勢,同益中得以正式登陸科創板,但其仍需直面并解決營業收入、研發費用投入不達標,以及技術升級迭代風險、市場競爭加劇、市場拓展受阻等等不利因素。

在報告期內,同益中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費用為4335.80萬元,占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為4.95%,略低于5%的指標要求。無論是生產工藝、產品性能或是產品種類等方面,研發投入及占比相對較低的現實,都將直接影響同益中在行業內的技術與產品競爭力。

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性能來看,斷裂強度、斷裂伸長率和初始模量是衡量其性能的三大重要指標。以斷裂強度(cN/dtex)為例,同益中目前將該指標提升至41.9?cN/dtex,大幅提高纖維所能承受的拉力,且已可滿足軍事裝備等應用領域的需求。但對比海外龍頭企業荷蘭帝斯曼于2013年推出的斷裂強度為42.5?cN/dtex產品,以及78.9cN/dtex左右的理論斷裂強度,其在產品性能上仍有對標空間。

通過大幅提高自身產能、擴大已有產品優勢,同益中進一步鞏固和提升自身盈利能力、市場份額以及核心競爭力。

尤其在我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產業整體呈現中低端產能富足、而高端產能緊缺的背景下,無論是抗蠕變產品還是醫用縫合線、雷達天線罩等高端產品,仍處于研發起步階段。

在此情況下,同益中一來需要緊追海外龍頭企業的技術高度,二來需要與國內企業同競高端市場份額,在“從無到有”的基礎上繼續實現“從有到優”的技術突破,并攻克材料本身抗蠕變性能差、不耐高溫等缺陷,提升產品性能。若不能及時在高端產品線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出同比更具競爭力、更先進的技術和產品,并實現技術的持續創新迭代,同益中將錯失新的發展趨勢和機遇。

產能規模上,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等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行業總產能約達6.56萬噸,其中,海外企業里,荷蘭帝斯曼產能為17400噸、美國霍尼韋爾為3000噸、日本東洋紡為3200噸;而國內企業中,江蘇九九久為10000噸、山東愛地為5000噸、儀征化纖為3300噸、千禧龍纖為2611噸、鏘尼瑪為2500噸,而同益中的產能則為2150噸,無論是對標海外企業還是國內同行企業,其在產能規模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隨著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需求量的持續增長與戰略地位的提升,勢必引起相關企業繼續擴充產能、搶占市場,同益中也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環境。

而在業績上,據招股說明書顯示,同益中在報告期內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9211.72萬元、30134.32萬元和28293.70萬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3.16%、-6.11%;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497.43萬元、4661.27萬元和5692.08萬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3.64%、22.11%。在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上,同樣沒有達到20%的指標要求,也顯示出同益中在收入規模增長上仍較為薄弱。

同時,對于2020年業績同比變動-6.11%的原因,同益中表示,系因疫情導致延遲復工、下游生產企業停工、境外訂單減少等因素導致營業收入與凈利潤下降。疊加其本身外銷收入占比較高,境外市場乃是同益中銷售的重點,疫情影響出口、海外產業政策變動等因素對于同益中主營業務收入的打擊也更加明顯。

外銷受阻,內銷情況又如何呢?對此,同益中披露,一來自身或將面臨內銷市場空間有限的風險,因其應用場景仍處于持續培育的過程中;二來自身在部分應用領域的滲透率亦有待提高,例如在家用紡織、體育器材等,由于開拓時間較短,產品銷售尚未形成規模。若想擴大內銷比例,仍需進一步積累客戶、提高市場規模。

在波士頓矩陣理論中,企業以市場占有率與業務增長率為橫縱軸,劃分出“明星”“幼童”“金?!薄笆莨贰惫菜膫€象限,通過梳理產品的合理組合,保證不斷地淘汰無發展前景的產品,實現產品及資源分配結構的良性循環。

其中,“明星”產品代表著最優的利潤增長率和最佳的投資機會,企業可進行必要的投資,以進一步擴大產品的競爭優勢;而“幼童”產品則是利潤率相對較低,但發展前景較好,企業同樣可通過投資、擴大市場占有率,使其轉變為明星產品。

以波士頓矩陣來反觀同益中上市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行為,或可看出其戰略的邏輯。此次發行上市,同益中擬募集3.32億元用于增強產品、產能、研發等方面的競爭能力,具體來看:

年產4060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產業化項目(二期)。對于目前處于主營業務中“明星”地位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同益中擬新建7套紡絲生產線以新增2240噸/年的產能,加上現有的2150噸/年,同益中可將產能提升至4390噸/年。通過大幅提高自身產能、擴大已有產品優勢,同益中可進一步鞏固和提升自身盈利能力、市場份額以及核心競爭力。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是由相對分子質量在100萬-500萬的聚乙烯所紡出的纖維,與對位芳綸、碳纖維并稱為當今世界三大高科技特種纖維。

防彈無緯布及制品產業化項目。為提高復合材料的市場占有率,同益中擬新建20條防彈無緯布生產線及增設防彈制品設備,建成后,將達到年產2000噸防彈無緯布、50萬塊防彈胸插板和18萬頂頭盔的生產能力。

從發展前景來看,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在軍事裝備和安全防護兩大領域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需求量在2025年可分別達到2.49萬噸和2.23萬噸,下游市場的需求已逐步擴大。

從企業實力來看,在報告期內,同益中無緯布及防彈制品兩大類業務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的21.72%、38.69%、44.31%,占比逐年提高,相關產品已被市場認可并投入應用、實現進口替代。繼續發展差異化和具有高附加值的下游產品,將有利于同益中將當前的“幼童”產品線培育為下一階段新的“明星”產品,深化全產業鏈布局的戰略格局,進一步提升整體競爭力。

高性能纖維及先進復合材料技術研究中心。該項目主要圍繞提升生產過程的數字化、智能化程度,研發新型紡絲工藝、無彎曲高性能織物、低蠕變產品以及超輕、超軟防彈防刺制品等產品展開,同時推動軍事裝備應用的升級,改善纖維及復合材料性能,以多角度拓展下游應用領域,并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

面對已然具備增長趨勢和規模爆發的新材料產業,同益中通過聚焦中高端市場、拓展應用領域、加大科研投入,能否在鞏固既有成績的基礎上繼續做大做優,留待其交出答卷。

猜你喜歡
分子量聚乙烯纖維
解鎖先進功能纖維
加入超高分子量聚合物的石墨烯纖維導電性優異
纖維的無限可能
腹部纖維型纖維肉瘤CT表現2例
后吸收法交聯聚乙烯制備及存儲性研究
改良的Tricine-SDS-PAGE電泳檢測胸腺肽分子量
不同對照品及GPC軟件對右旋糖酐鐵相對分子量測定的影響
低分子量丙烯酰胺對深部調驅采出液脫水的影響
廢棄交聯聚乙烯回收利用研究進展
占壓下埋地聚乙烯管力學響應的數值模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