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近代氣象傳播的若干特點分析

2021-04-30 09:05劉立成何曉
新聞愛好者 2021年2期
關鍵詞:近代傳播申報

劉立成 何曉

【摘要】《申報》是我國發行時間最長、社會影響最大的一份報紙?!渡陥蟆穬热萆婕懊鎻V,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學界重視,研究成果多發,但其中包含的豐富的氣象傳播思想則未能為人們所關注。通過對《申報》中暴雨、雷電、冰雹、大雪四種極端氣象災害信息傳播的梳理,我們發現,這不僅有利于了解和研究中國近代氣象災害的歷史,而且能從一個側面反映中國近代氣象傳播的三大特點。即伴隨西風東漸,中國近代氣象傳播打破傳統的國內傳播局面,逐步探索國際傳播;伴隨科學普及,中國近代氣象傳播沖破傳統的封建觀念束縛,逐步接納近代科學價值;伴隨民眾覺醒,中國近代氣象傳播沖破傳統的精英傳播層面,逐步走向以服務民生為主要目的的大眾傳播。

【關鍵詞】《申報》;氣象;傳播;特點;近代

作為構成宇宙萬物的“氣”這個詞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出現得很早,《左傳·昭公元年》“天有六氣”,所謂“六氣”,指陰、陽、風、雨、晦、明。而“氣象”一詞則最早見于魏晉南北朝,但只表征形勢、景色、心態、總體特征、氣質氣魄等。事實上,作為與現代意義含義相同的“氣象”一詞是個舶來詞。當西歐氣象科學傳入日本時,日本人根據Meteorology本義,利用漢字拼譯,意譯而成,此拼譯詞由留日華人介紹傳入我國。日本《氣象手冊》解釋:“地球被空氣所包圍。包圍地球的空氣整體稱為大氣。大氣中的各種現象稱為氣象?!苯陙?,專家學者提出了氣象創新體系,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是關于氣象概念的創新,即氣象要沖破“大氣層內發生的現象”這個傳統概念的束縛,將現代氣象理解為大氣圈、海洋圈、冰雪圈、陸面圈和生物圈所組成的地球環境系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下的大氣現象、大氣行為和系統內部各成員間所達到的一種緩變平衡態及其變化的集合。

傳播指人類交換信息的一種過程。關于傳播的定義有很多種,它們有著各自的側重點:強調傳播是信息的共享;強調傳播是有意圖地施加影響;強調傳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動過程;強調傳播是社會信息系統的運行;強調傳播是社會關系的體現。但無論是從哪個角度對傳播下定義,其基本意思是“與他人建立共同的意識”。

本文認為,包圍地球的大氣中的各種現象稱為氣象,也就是在大氣中我們看到陰、晴、冷、暖、干、濕、雨、雪、霧、風、雷等各種物理、化學狀態和現象,氣象就是它們的通稱。氣象傳播即指人類傳受氣象及其相關信息的過程。

《申報》是我國發行時間最長、社會影響最大的一份報紙。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4月30日創辦于上海,至1949年5月27日在上海???,共歷時78年。它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軌跡,因而被稱作“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史料寶庫,不可多得的歷史百科全書”[1]。

1872年4月30日第1號《申報》出版。創刊號上的《本館告白》說:“凡國家之政治,風俗之變遷,中外交涉之要務,商賈貿易之利弊,夫一切可驚可愕可喜之事足以聳人聽聞者,靡不畢載?!雹佟渡陥蟆返?號開始,版面內容越來越豐富,有言論、外埠信息、國際新聞、政治新聞、經濟新聞、社會新聞、副刊、天氣預報、廣告等豐富內容,資訊結構日趨優化和完善。

著名新聞史專家方漢奇教授曾經在講演中說過,《申報》從1872年創刊就有氣象的記錄?!渡陥蟆窔庀髠鞑セ究梢苑从持袊鷼庀髠鞑サ臓顟B,本文以《申報》中關于暴雨、雷電、冰雹、大雪四種極端氣象災害信息的傳播為例,剖析中國近代氣象傳播的主要特點。

一、伴隨西風東漸,中國近代氣象傳播打破傳統的國內傳播局面,逐步探索國際傳播

通過以“暴雨”“雷擊”“冰雹”“大雪”為關鍵詞,對《申報》1872年至1949年所有報紙,包括上海版、武漢版及香港版進行檢索收集,檢索到的相關文獻資料,現以5年為時間段,將相關數據匯總如表1。

78年《申報》氣象傳播資料十分豐富,僅以暴雨、雷電、冰雹、大雪四種極端氣象災害信息的傳播為例,78年間包括了4123條關于暴雨的記載、2153條關于雷電的記載、1035條關于冰雹的記載、4295條關于大雪的記載,即平均每年有53.55次暴雨、27.96次雷電、13.44次冰雹、55.78次大雪方面的信息記載。事實上,這僅僅是當時氣象災害的一小部分,未對如“大雨”“小雪”等規模、強度較小的雨雪氣象災害及其他氣象現象加以統計。

值得注意的是,絕不能以上述數據來分析我國發生的氣象災害狀況。因為伴隨著西風東漸,《申報》已經開始由單純著眼于報道本國氣象信息,發展到用全球眼光看待氣象災害及其相關信息,也就是說,氣象傳播已經由國內傳播進入到國際傳播。

國際傳播,即通過大眾傳播媒介進行的跨越民族國家界限的國際信息傳播及過程。國際傳播包括兩個部分:由外向內的傳播和由內向外的傳播。由外向內的傳播是將國際社會的重要事件和變化傳達給本國民眾;而由內向外的傳播是把有關本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傳達給國際社會。狹義的國際傳播僅指跨越國界的大眾傳播。

雖然《申報》中刊載的氣象信息多以本國氣象報道為主,但也不乏對國外氣象情況的介紹,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國人對國外氣象的了解。

以暴雨為例。暴雨,即短時間內強降雨的天氣,是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氣象現象?,F今氣象上將24小時降水量為50毫米或以上的強降雨稱為“暴雨”,但在中國近代并無較為精確的降雨量計算。盡管如此,基于基本生產活動及生活經驗,對暴雨的記錄在《申報》中屢見不鮮。如1872年10月5日“本月十一日申刻,驟起烈風暴雨,時經兩刻之久”②,1883年8月11日“七月初二日午后忽西風大作,暴雨傾盆,逾時始止,抵晚則風聲愈猛,屋瓦欲飛,雨勢更足”③的記載。對于暴雨的危害,除“左邊墻堵為暴雨沖倒”④“居家房屋多有為之傾塌”⑤“疾風暴雨,波浪如山,船只傾覆不少”⑥破壞房屋、船只現象的發生外,更會導致“河水漲發”,引發“被沖地畝一百四十余畝,房屋間被沖塌,傷斃人丁六口”⑦等威脅人身安全情況的產生。暴雨之災致使“人人愁慘”,由此可觀。

除了對本國氣象災害的記載,《申報》中也不乏對外邦一些氣象信息的記載,尤以日本為盛。如1883年6月11日⑧有日本鹿兒島大雨連綿導致“山水陡發,暴雨如注,以致甲突川地方各小渠中水勢不及宣泄,漫溢道途。該縣近年以來頻遭水災,麥禾十損八九矣”,乃至有“該縣治水之方有所未善歟”的感嘆。1909年4月10日,《日本風雨為患》消息說“全國近遭烈風暴雨,北部一帶因結凍驟融,河水泛濫,鐵路交通因而停阻者已有多處”⑨。

除上文所引對日本暴雨現象的介紹外,《申報》中還有許多諸如此類的報道。如1885年3月11日報道,日本高田“連日大雪,通宵達旦,積雪如山”⑩。1885年3月27日一則名為《日本奇荒》的消息記載,“去秋既患風災,本年又遭大雪,不但食物難覓,即薪炭亦自缺乏之,患岌岌乎不可終日”?輥?輯?訛。1875年3月6日報道,東洋有一個叫加卡的地方,“去冬甚寒,天降大雪,深至兩丈有余”,在“東南各省已不常見……東瀛居然有此大雪,豈地氣之不同,抑大時之大異耶,是亦可稱為雪山矣”?輥?輰?訛。

除日本外,1888年4月22日報道歐洲英法德日意奧俄各國“雪水為災”的消息,稱各國“去冬及今春大雪為災,兼有洪水。德國有數處鐵路被雪所阻,輪車連日不能駛行,有炮臺恐被水淹,將炮移去。又云美國亦下大雪礙及鐵路云”?輥?輱?訛。這些新聞報道的傳播,對國人了解當時國外的氣象情況,增強對外國的全面了解從而“睜開眼看世界”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伴隨科學普及,中國近代氣象傳播沖破傳統的封建觀念束縛,逐步接納近代科學價值

對于氣象災害的發生,在中國古代,由于生產力低下,人們多以被迫的姿態去妥協適應。中國古代后期,甚至可以上推至明末傳教士來華時,一些有識之士便已經接觸到西方先進的氣象科學技術,但并未在民間大規模傳播。近代以后,隨著中西方文化逐漸交往,對于一些典型的氣象現象報紙上展開討論分析,甚至推廣規避氣象災害的技術手段已越來越普遍。

以雷電為例。今天人們已經可以科學地認識雷電對人畜的傷害和建筑物的毀壞的根本原因,但當近代科學尚未普及的時候,人們往往以迷信看待雷電?!渡陥蟆分袑纂姮F象的傳播也常有一些看似荒謬的文字。

如1873年3月14日《申報》刊載消息說,一女子“解取字紙拭穢,置入便桶轉向堂前吃飯,神靈不爽,忽然雷電交加,突將路婦提入房中,跪于便桶之側”?輥?輲?訛。雷擊不孝的事,不僅古今筆記載錄很多,即近代報紙新聞,亦常有登載,如1880年6月24日有《雷擊逆婦》的記載,在兒子出外貿易,性情暴戾的媳婦當家做主的情況下,公公借錢給族人,但借者無能力歸還時,媳婦逼死“性本長厚”的公公后,遭雷擊“斃跪于翁之墓前,焦頭爛額,臭不可近”?輥?輳?訛。1939年6月6日有報道一則駭人聽聞的“逆倫慘案”:“有平民勃里斯圖巴者,年三十二歲,因繼承財產關系,與其母發生口角,竟以利斧將其母砍死,勃甫自家中逃出,即觸雷電而死,鄉人咸謂雷擊逆子云?!??輥?輴?訛由此可見,對于不孝、逆子、惡人、逆婦之流,雷擊事件的發生似乎是理所應當。但當有賢良方正之士慘遭雷擊時,社會輿論則大相徑庭。如1872年11月9日的《申報》以《論隱惡雷擊事》為題,記錄“平生勤慎,處世謙和”之人因雷擊身亡的事件,有“謂霍某一生厚道,并無罪過,何致雷擊?于是議論紛紛,有言天道難明”?輥?輵?訛的感慨。對于一些商人的不法行為,也多與雷擊現象相聯系,如1876年、1877年多期《申報》有“串賣假藥雷擊火燒”的記載,甚至有“如再假冒雷擊火燒”的警告。由以上各種說法可見,時人對雷電的認識不夠科學理性。

隨著西方近代科學知識逐步傳入中國,科學普及如火如荼,封建迷信觀念隨之受到挑戰。1899年7月20日,《申報》上刊載一則《中西言雷不同說》的消息,對雷電現象的產生進行了一番探討:“中國之言雷者,曰雷有神以司之,曰焱火,曰謝仙,曰律令,皆雷神也。人有隱惡幸逃法網者,天即驅雷神殛之,故華人無論智愚賢不肖,無不有一雷之神存乎?!睂Υ?,西方人則有不同看法?!拔魅酥?,曰雷乃天空之電氣,其氣為用,本廣用以鍍金銀燃炮火通文報代燈,皆可以人力制之。而是氣最忌五金之物,一遇鐵器,便順流而下。觀于電氣行所用之電引,以鐵物即相離四五寸,不必貼近瓶邊,而瓶中火光即激射而出,其理已可概見?!辈⒌贸觥袄字畵粑?,乃天空電氣偶然感觸,遂致轟然作聲死于火,非死于擊,死于氣,非死于神”的結論。?輥?輶?訛

這種在報紙上用大幅版面進行的雷電認識的探討,在當時是非常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一方面,為國人對西方用相對科學的眼光看待同一事物提供了不同視角,也為后來避災技術手段的推廣奠定了基礎。

1919年1月18日的《申報》記載“落雷及避雷落雷必向地面突起之物體而起,故雷雨時不可立近墻壁、高塔、大樹之下,而金屬為傳電體,不可置于近旁。反之,如絹布等絕電體則頗有絕緣之效,以之被覆身體,當可稍免雷擊之害”?輥?輷?訛。對于電流的方向、速度、兩極,此時也有了初步認識?!半姵貎戎娏髯躁枠O流至陰極者,名曰正電(即陽電)。自陰極流至陽極者,名曰負電(即陰電)?!?932年7月31日則登載了一則關于避雷針引震的信息,包括避雷針的安裝,應在“屋頂裝置上端尖銳的金屬柱,拿粗銅絲連起來,在地下濕的地方埋放一塊銅板,這銅板和粗銅絲連接起來”?輦?輮?訛;對于避雷針的效用,則認為能避免遭受雷擊的危險。

三、伴隨民眾覺醒,中國近代氣象傳播沖破傳統的精英傳播層面,逐步走向以服務民生為主要目的的大眾傳播

氣象現象的發生,由于會對特定的時空中的人民生活生產產生一定影響,故而《申報》中多有相關記載。氣象現象的這種影響在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有時會顯得尤為突出,這就引發了國人加深氣象與社會變革的一系列思考。

如1873年8月23日、9月24日《申報》接連發表對直隸水災的看法言論,認為“去年水災雖大,未若今年之尤酷焉。北方水土似已大變,此災實非人力一時可抒。蓋災實由天,非由人也”?輦?輯?訛,一定程度上認識到了氣象現象發生的客觀性,并直言這是“直隸近年以來地勢大變”的表現。1909年8月7日刊載的《吉林大水之慘案》認為此次大水災是“吉林五十年來無此水災,蓋亦意外之大變也”?輦?輰?訛。認為氣象災害是一種能夠引起“變局”“大變”的現象,而太平盛世時則將“風俗之變革、人才之盛衰、水旱蓄泄之宜、財富出人之數,及軍興以來,忠臣、文士、孝子、節婦之行”?輦?輱?訛緊密聯系在一起,這在1885年4月20日的《申報》中有所記載。

事實上,《申報》曾對氣象現象與社會變革的關系進行過評論。1888年11月23日《申報》社論在評述其時的災害狀況時即曾慨嘆:“天下事固有莫之致而致,不期然而然者,今水旱饑饉之所以為患者,或者其天下古今一大變局乎?”?輦?輲?訛由此可見,時人已經注意到水旱災害若不予以合理治理,會引起社會動亂乃至社會變局的產生。

事實上,近代報紙等大眾媒體產生以前,中國氣象傳播僅限制在嚴密的組織傳播內,即使出現嚴重的自然災害,其信息傳播渠道仍限于地方官僚通過奏折形式向皇帝傳遞,氣象等自然災害信息的傳播無法走向大眾化。

伴隨著近代報紙在中國的誕生,氣象信息也隨之找到了較好的傳播載體。報紙因為定期出版,而且也由于傳播的面廣、人多,便于反復閱讀和存放,在近代成為氣象信息發布的較好選擇。

當然,哪一種中國近代報紙率先刊登天氣預報信息,目前學術界尚在研究之中。江蘇揚州高郵城區的朱先生收藏有光緒十年七月十八日(公歷1884年9月7日)的《字林滬報》,其在第一版邊側,顯示“寒暑表”,和現在報紙的天氣預報相差不大,那時的報紙中間也夾有大量廣告,包括招考學生、說戲、拍賣等廣告信息,包括軍火出售?!渡虾5胤街尽?989年第五期呂東明《徐家匯觀象臺的今昔》一文認為:“1882年,徐家匯觀象臺在中、西文報紙上向公眾發布天氣預報?!??輦?輳?訛東方衛視吧《上海百年之最》文章認為1915年8月10日,《申報》首次刊登徐家匯觀象臺天氣預報,以后逐日刊登。南京師范大學方曉紅教授講授《中國新聞史》時認為“1911年8月24日,《申報》開始刊登天氣預報,同時開辟了副刊《自由談》”。

目前看來,《申報》應是最早刊登天氣預報信息的近代報紙之一。除了刊登天氣預報信息外,《申報》大量傳播氣象相關的信息,其氣象傳播的主要目的在于服務民生大眾。

以冰雹的信息傳播為例。冰雹是常出現在春、夏季節的小如綠豆、黃豆,大似栗子、雞蛋的冰粒。對于冰雹的記載,《申報》中也層出不窮。如1883年5月4日的一則《九江近聞》中有“冰雹墜地,大似皮球,小如雞卵,所有經過之瓦屋及行人雨傘打成”的記錄。?輦?輴?訛1884年10月8日,有“冰雹大如盆碗,損傷田禾甚多”?輦?輵?訛的報道。1923年10月23日則報道一則《陜北空前大冰雹》的消息,“(冰雹)方其降時,初僅若豆,繼則若卵,后竟若拳,損傷人畜田禾不知凡幾。雹止后,橫山縣官紳出城驗災,則半里至沙灘,突遇一物,透明結晶,高丈余,直立地上,就地掘三尺余深,猶未盡其根,周圍十人,莫能合抱,……及日出,始知為最大之冰雹也”?輦?輶?訛。此類罕見的、給人民生活生產帶來諸多損害的冰雹災害,甚至會引發社會問題。如1885年1月26日的一則《京口雜文》有“鎮江東南鄉一帶地方前遭冰雹之災,禾稻受傷,顆粒無收,早經報荒在案。近日夏忙糧米業巳開征,胥吏催租照常嚴緊,鄉民不得已聚集一二千人至丹徒縣署,叩請免納錢糧,再行量災賑恤。馮邑尊見人多,恐其肇事,諭俟勘災后酌量辦理。先發大錢十千文分給眾人購物充饑,復以那言撫慰,鄉民始散”?輦?輷?訛。

以大雪的信息傳播為例。此處所說的大雪并非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這一節氣,而是指一定時期內帶來較大降雪量的氣象現象?!渡陥蟆分袑τ诖笱┑挠涊d主要集中在大雪產生所帶來的影響方面。一方面,大雪給人們的生活生產帶來了許多不便之處。如1878年1月3日記載“鄉人如冷樹中寒鴉,噤不能出。其或家無隔宿糧者,當此嚴冬慨嘆無衣無褐,何以卒歲”?輧?輮?訛。大雪給交通也造成了不便。如1879年5月9日“一貢廓境,多山重巖,深谷險阻,可守;八月即大雪封山,往返不便”?輧?輯?訛。更有甚者,大雪會威脅人的生命,這在貧民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如1877年1月29日報道稱,津沽大雪之后,“天雖晴朗而積雪如陵,頗覺凜冽,貧民因之凍斃者不知凡幾。就同仁堂施棺計,每日約有數十具”?輧?輰?訛。1887年3月1日刊載的《冰雪剩談》中有“臘尾年頭各處大雪為歷年以來所罕見,而湖南北積雪尤厚。在陸路則以雪厚而壓壞房屋,在水路則以冰堅而膠壞船只,于是傷損人口之事,疊有所聞”?輧?輱?訛,正是這種寫照。

“瑞雪兆豐年”,這則諺語則是大雪帶來的好的影響。1888年1月24日刊載的《喜雨成詩》則在雨后斗麥菜籽可望豐收的情況下,盼望大雪的降臨,因“若再得大雪一場,則瘟疫蝗蝻皆可不起而為患矣”?輧?輲?訛。1889年1月29日有消息稱“近日大雪,迄今未止,預兆豐年”。?輧?輳?訛

《申報》這一“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史料寶庫,不可多得的歷史百科全書”[2],在研究中國近代氣象傳播方面也是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獻資料。本文通過對《申報》中暴雨、雷電、冰雹、大雪四種極端氣象災害信息的傳播進行梳理,簡要分析了中國近代氣象傳播的三大基本特點,是一種利用《申報》研究近代氣象傳播特點的新探索,其研究對于中國近代氣象史、近代災害史、近代環境史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同時作為科學傳播的一個方面,近代氣象傳播的研究也有助于中國科學傳播史的研究走向深入。

(本文為平頂山學院2017年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中國氣象科普史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PXY-BSQD-2018025)

注 釋:

①至?輧?輳?訛均引自《申報》。

參考文獻:

[1]陳明顯.中國現代史料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135.

[2]陳明顯.中國現代史料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135.

(劉立成為平頂山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何曉為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生)

編校:王謙

猜你喜歡
近代傳播申報
少先隊活動(2022年9期)2022-11-23
國際收支間接申報問答
“六經皆史料”:“六經皆史”論的近代詮釋及其意蘊
近代中國社會的愛國主義問題(1840—1911)
淺論呂劇藝術的傳承與傳播
當代傳播視野下的昆曲現象
《申報》與上海民國時期禁戲
當前紙媒微信公眾號運營的突出問題與策略建議
蘇州商團歷史沿革略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