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場所精神”解析屯堡古村落創新發展策略

2021-05-05 05:18周樊胡洪娟
今古文創 2021年8期
關鍵詞:屯堡場所精神創新發展

周樊 胡洪娟

【摘要】 場所空間秩序是物質環境與生產生活行為相互作用形成的物質秩序,與長期影響和維持村民的生活秩序共同形成的組織結構,表現的是具有方向感、認同感的價值觀念和文化特質的環境區域。本文以“場所精神”為理論基礎,結合實際新型城鎮化這一背景,分析“場所精神”在屯堡古村落創新發展中的重要性,探索古村落場所精神的重塑,保護和延續村落創新發展策略。

【關鍵詞】 場所精神;屯堡;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G12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08-0074-02

基金項目:2020年民盟貴州省委委托調研課題項目“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貴州屯堡古村落發展研究”。

一、場所與場所精神

挪威著名城市建筑學家諾伯格 · 舒爾茨在建筑現象學框架中,用“場所”而非“建筑”為研究載體,賦予了建筑更高的藝術層次。他提出的“場所精神”理論是建立在“場所”方向感、認同感的精神含義上的探究。

諾伯格 · 舒爾茨在《場所精神:邁向建筑現象學》中,定義“場所是由自然環境和人造環境結合的有意義的整體”“場所就是具有特殊風格的空間”。書中通過研究人與世界、場所、建筑等命題,探討場所特性對人的精神層面的影響,即“場所精神”中的方向感和認同感。場所精神理論的提出賦予了場所區別于物理意義上的空間和自然環境的本質區別,不再僅僅是簡化的抽象分析場所的功能設置、空間關系、結構組織,場所形成了由人與建筑環境復雜的作用和聯系,具有特定記憶和情感的地點、人群、建筑之間相互聯系的整體。

諾伯格 · 舒爾茨的場所理論探討的是建筑更高的藝術層次和精神含義,拋開了機能主義賦予建筑的定義,從直覺和象征性角度更透徹的分析,來表達生活情境的“具現”。

二、“場所精神”在屯堡古村落創新發展中的重要性

對貴州屯堡古村落的場所精神的認識可以廣義地理解為屯堡古村落群形成的自然精神和人文精神內容,也可以狹義地理解為去理論化、去生活化、去感覺化的機能空間,形成的自然條件和歷史文化條件下的某種特定情感或個性賦予及利用表現。

屯堡古村落的形成源于明朝初年朱元璋的調北征南事件,經歷了獨立發展和不斷豐富的歷程,既有貴州地域文化特征,又有中原、江南文化的遺存,歷經600多年的傳承、發展和演變,形成了這一支獨特的黔地漢文化現象——“屯堡文化”,成為貴州文化強省建設的寶貴資源,成為具有特殊的和值得記憶的文化場所。

屯堡古村落獨特的空間肌理與尺度是其場所精神的方向感來源。與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特色小鎮”相比較而言,黔中屯堡古村落群在特定地域及聚落職能限定下的空間特征構筑成布局嚴謹的鄉村風貌肌理?!霸品灏苏泵總€村落都有各自主次有序的空間概念,表現出明顯的等級秩序,漢民族特有的生態經驗和生存經驗在其古村落群的聚落選址上有著充分的體現,如坐落于云山峽谷間的云山屯、洞口寨、河流溪畔的本寨等,地理位置極具防御性,凸顯出先天的軍事戰略優勢。這種獨特的空間肌理和空間尺度形成了空間場所精神的方向感,賦予屯堡古村落群居民的安全感和方向感。

生活記憶和人文歷史形成的“屯堡文化”是其場所精神的認同感來源。屯堡古村落的場所精神需要從“屯堡人”和“屯堡文化”的由來與形成來尋找認同的答案。黔中“屯堡人”是明史記載的“太祖平滇”,即俗稱的“調北征南”事件中十幾萬的戍邊者在此地屯田養兵,駐軍為屯,移居為堡形成的聚居群體。他們帶來了當時經濟較發達地區的農耕技術、手藝工匠,沿襲遷徙過來的主導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屯堡文化”。今天的屯堡人多是明朝時期從江南和中原地區的移民后裔,至今保留著他們自己的服飾、語言、建筑、習俗文化,與黔中少數民族和漢族文化有著明顯區別。

“屯堡文化”所記錄的歷史不僅是屯堡人共同的生活記憶,也是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屯堡古村落創新發展的原始動力。

三、“場所精神”視角下屯堡古村落發展思路

屯堡古村落的發展仍然要堅持保護大于開發,注重新型城鎮化的時代發展與保護的融合創新,尊重“傳統”與“歷史”再現與再生的空間“場所精神”,在實現新型城鎮化的進程中,屯堡古村落的價值得到最大釋放。

屯堡古村落發展思路主要表現在對地域性的認知,地域性是場所精神方向感和認同感的主要表現特征,包含地域獨特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等要素。在屯堡古村落新型城鎮化的創新發展過程中,要從地域環境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特征、自然資源入手進行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各個環節需要與一定的自然環境發生關系,與地域文化達到契合。

對黔中屯堡古村落群的再生策略研究要適應地域環境,在尊重自然、尊重地域民居建筑的前提下,重點再現古屯堡的生產生活、道德意識、審美情趣、心理需求上的認同,進行根植于本土的規劃方案設計。

實現貴州屯堡古村落群場所精神的地域性再生,對傳統歷史古村落的保護和改造,要做到“發展”和“傳統”并重。具體表現在對自然環境、人文、生產生活行為等元素的提取、抽象、分析、解構和重構。在設計規劃過程中,建立與現代功能和材料轉換與協調的思路,使場所精神的地域性中各種元素形成良性的平衡和互動狀態。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背景下,開發屯堡古村落的場所精神更需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做到多維度挖掘與拓展并舉,從宏觀和微觀的序列中挖掘村落群的空間結構形式、地域民俗文化、美學元素等,整合各要素之間的適應關系,形成具體的應對措施及規劃方案,對于殘舊的生產生活痕跡進行空間尺度和圍合方式的重構,通過合理的規劃方式,建立新舊變化的記憶空間體驗等,豐富場所的趣味性互動關系。

四、屯堡古村落場所精神重塑

建筑人類學理論指出,建筑環境是從文化的土壤中培養起來的,應當從文化進化的高度來分析建筑環境的價值和意義。

縱觀屯堡古村落群的歷史脈絡和歷經滄桑的場所風貌,從宏觀的屯堡古村落群空間環境,到村落古巷及公共活動空間場所,再到居住的空間院落,無一不反映著歷史文化、空間布局和人群活動之間的聯系與依存,融合與互動關系。所以,在進行屯堡古村落場所精神重塑的規劃過程中,需要貫徹村落風貌和文化傳承的融合互動策略。

(一)傳統格局風貌保護與整治

屯堡古村落群格局風貌和建筑特色保護重要的手段需要建立傳統建筑保護修繕和環境整治機制。屯堡古村落格局風貌保護與整治,要基于整體秩序上的層次分明和場所因素的串聯,對“云峰八寨”進行分區規劃,建立山、水、聚落、人文環境的空間格局保護機制。延續各村落的場所精神保留和修繕部分要形成重點和常態,依據各村落的地域環境、功能形態、空間主次關系,保留及修繕原有的道路構造、形態以及肌理風貌;拋卻傳統的亂搭亂建是不成立的,可以在原有格局風貌的基礎上局部整改,與加建的構筑物一樣進行場所空間的界面控制,形成統一的協調布局。

(二)現代空間優化與文化傳承結合

實現屯堡古村落群現代空間優化,完成空間場所的風貌保護與整治,還要促進屯堡古村落的文化傳承?!巴捅の幕睘楣糯迓淙含F代空間優化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動力。需要文化脈絡的延續,需要對歷史文化功能的重構,構建健全的保護機制、完善的服務設施,更需要現代手段“復活”諸如屯堡地戲等傳統習俗。

傳統文化的歷史不能遺忘,新時代的空間優化也勢在必行,文化功能勢必重構,方能再現古村落場所精神。

(三)功能重現與文化體驗并舉

屯堡古村落的精神塑造需要保證對“發展”的充分尊重,合理的資源配置,建立功能重現和文化體驗秩序。

比如在屯堡古村落群某些特色空間內設置原景功能重現,情景化的藝術雕塑和數字化的全息投影技術等影像手段,也不失為一種比較好的功能重現策略。

作為寶貴的旅游資源,創新發展也是必然趨勢,建立文化體驗新秩序,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比如建立體驗屯堡古村落風貌的觀光秩序;建立傳承人文精神的體驗區(地戲、節慶、祭祀等民俗活動)秩序;建立古村落群軍屯和民堡的生活體驗秩序等等。

五、結語

貴州屯堡古村落的發展于場所精神的理論而言,要注重受眾群體的情感認同和參觀者情感上的感受,注重古村落群的聯動升華,及人與人之間所在場所中的活動交流。需要從創新的角度,用創新發展的眼光去解決當下的發展困境,延續古村落的歷史記憶,合理規劃古村落在當下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空間結構規劃,營造適宜的場所精神,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形態。

參考文獻:

[1]諾伯格 · 舒爾茨.場所精神:邁向建筑現象學[M].施植明譯.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

[2]洪濤,張飛,李星星.傳統村落建筑單元的場所精神重塑——以安徽省休寧縣三槐堂為例[J].合肥學院學報(綜合版),2019,(04):53-57.

[3]阿摩斯 · 拉普卜特.文化特性與建筑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

周樊,男,漢族,民盟盟員,湖北十堰人,碩士,貴州食品工程職業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藝術學。

胡洪娟,女,漢族,中共黨員,山東聊城人,碩士,貴州食品工程職業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藝術學。

猜你喜歡
屯堡場所精神創新發展
貴州屯堡古村落傳承發展的價值
屯堡女子“尖頭繡花鞋”探析
創新發展背景下的高職本科人才培養對策
基于供給側改革理念的高職教育創新發展策略研究
我國數據新聞的傳統因素及創新策略
群眾文化與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創新發展
“屯堡文化匯”引爆鄉愁游
“場所精神”的回歸
安順屯堡村寨石頭交響的世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