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供給側改革理念的高職教育創新發展策略研究

2016-11-14 08:25周建松吳國平
職教論壇 2016年24期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創新發展高職教育

周建松+吳國平

摘 要:供給側結構改革是當前的一個熱詞,雖產生于經濟領域,但對教育包括高等職業教育有極重要的借鑒意義。從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分析著手,適用經濟學分析范式,對如何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提出了推進本科層次高職教育制度供給和高職教育特色發展,推進向以學生為中心方向不斷提供有效供給,提供更優質的教學供給,全面形成產教融合高職教育發展新體制,探索高職教育創新發展之路等等方面的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創新發展;高職教育;供給側改革

作者簡介:周建松(1962-),男,浙江海寧人,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全國高職教育研究會會長,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教學與學校管理;吳國平(1971-),男,浙江東陽人,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管理。

基金項目:全國高職教育研究會“十三五”重點研究課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高職教育發展”(編號:高職研【2016】007號),主持人:周建松。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6)24-0005-04

從2015年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首次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2025年12月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落下惟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詞被中央多次提出和強調,成為當下中國經濟發展語境中最熱門的詞匯。供給側改革的提出,是黨中央在決策層面上一個重大的思想轉變[1],雖然中央直接提出供給側結構改革主要是針對經濟領域的,然而,以此理念來進行查找,教育領域包括高等職業教育領域似也有需要結構性改革的文章可做。這不僅是因為高等職業教育具有教育屬性,也具有事關民生的經濟需求。而且,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特別是世紀之交以來的大規模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確實在結構優化、體系建設和質量提升等方面的種種矛盾和挑戰,具有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和強烈要求。

一、當前高等職業教育也有供給、需求和結構性問題

從經濟學角度看,有需求就有供給,“供給側”與“需求側”的關系就好像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我們平時所說的投資、消費、出口“三架馬車”就屬于需求側,而生產要素的供給和利用則屬于“供給側”。改革開放以來的近三十年間,我國一直保持著比較高的GDP增長速度,尤以2007年GDP為14.2%最為突出,但這一時期我國經濟之所以能夠保持高速增長,主要的原因就是“需求側在發力”。實際上,我們在這階段的宏觀調控政策也主要關注在需求上,特別強調了“三架馬車”的作用,這種策略在帶來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也造成了供給與需求之間的不平衡,尤其是資源消耗過多過大,環境生態無法容載,產能過剩矛盾突出,以致難以為繼,更難以實現可持續。

從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情況看,她發端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由于政策不確定和不明確,一直徘徊不前、規模不大,結構占比低、質量特色不突出,社會影響力也比較小。世紀之交,國家做出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政策,并明確把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和舉辦獨立學院作為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重要抓手,國家不斷放大招生規模、下放??茖哟胃叩嚷殬I院校設置審批權,鼓勵民辦和社會力量舉辦的學校升格升本。高等職業教育迅猛發展,迅速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為推進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解決適齡青年上大學難、解決農村孩子上大學難的重要抓手,其成績是巨大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真可謂功不可沒。

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畢業生規模也不斷增加,一個現實的矛盾便是:一方面是用人單位找不到合適(優秀)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大學生找不到理想(滿意)的工作,部分大學生的就業質量、就業市場上的歡迎程度甚至抵不上中職畢業生乃至經過初步培訓的農民工,供給和需求之間形成強烈結構差,用人單位嫌大學生不是“白富美”,大學生嫌用人單位不夠“高富帥”,供給側與需求側之間嚴重不匹配、不協調。雖然,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人力資源部門及學校也在千方百計進行對接和調節,但矛盾似乎越來越突出,偏頗也越來越明顯,確實到了必須進行大改革的地步,結構優化和提高質量要擺上重要日程。而對于高校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來說,更需要在政府的指導下,積極引入市場機制,探索多種方式的、科學的、靈活的人才培養機制,促進人才培養與產業結構調整相適應[2]。

二、高等職業教育領域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分析

我們必須充分肯定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對于整個高等教育結構優化的促進作用,充分肯定高等職業教育的存在和發展對于解決農民后代上大學及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作用,但從廣泛意義上看,當前的結構性困惑也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

第一,從國家高等教育總體看。知識傳授型高等教育占比過大,高等職業教育占比過小,且政策支持供給也不平衡。眾所周知,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是一種新型的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類型,其直接目標是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面向基層一線、從事基礎工種、拓展基本業務是其主要定位,上崗適應快、崗位能力強、一線崗位穩是其基本特色,編制身份多樣、薪酬高低兼宜是重要優勢,充分展示了其競爭力和生存發展能力。盡管這幾年其規模發展很快,但相對于傳統知識傳授的本科教育而言,國家在政策支持上的力度不大,相當一部分學校(尤其是三線城市學校),還沒有達到生均撥款標準,相當一部分重要崗位,高職畢業生在招錄時常被拒之門外,國家需要重新認識其地位給予其支持。

第二,從高等職業自身情況看。區域結構、層次結構、專業結構也有嚴重不合理的地方,需要進行優化。首先,嚴格意義上講,我國目前的高等職業教育還是一個??聘叩冉逃姆?,雖然說她是高等教育的類型已經幾十年了,但尚處于??茖哟?,這在勞動人事部門的統計框架下更加明顯,因而也就沒有本科層次高等職業教育之說,對此,在2014年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及教育部、人社部等六部委發布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中,表達得更加明確,高職院校一般不升格為本科院校乃是最明確的表達,也就是說,高職就是???,??凭褪歉呗?,實質上是代名詞。其次,就??茖哟胃呗氃盒6?,一方面,布局分布相當比例還在省會(首府)和直轄市,且保障條件(包括設施、經費、生源等)大多在省會城市,地(市),特別是經濟欠發達的三線城市高職教育相對落后,規模小、保障少、質量和特色也難以彰顯;另一方面,由于在保障條件不很充分條件下規模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因此,高職院校的專業結構普遍集中于辦學成本相對較低、市場比較熱門的傳統專業,特色不明顯,對于長期市場需求規模難以做大的專業,民族特色需求和技術技能傳承類專業關注不多不夠。也就是說,當前高等職業教育自身存在著區域結構和專業結構不合理的狀況,需要優化調整。

第三,從高職院校運行情況看,如何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培養體系有待深入研究。也就是說,無論從師資結構、課程結構、辦學理念等方面看,傳統本科壓縮型教學的痕跡尚比較突出,這幾年,在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建設、整體課程改革、專業優勢和優勢專業建設等力度也明顯不夠,安于現狀、立足于穩定的情況也比較突出。如何圍繞基于需的教、基于學的教,立足于學生短期市場適應力、長期競爭發展力相結合的專業特色改造、課程結構優化、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等尚需進一步提高認識。特別是為了迎合學生化較多精力投入本科課程的學習,學校不少教改只好讓位讓步,從而也影響了高等職業教育特色的探索和打造,對此,我們需要反思和研究。

三、借鑒供給側結構改革理念,有力推動高職教育層次、結構、質量和諧發展的思考

與我國經濟領域黨中央國務院強調和重視供給側結構改革幾乎同時,教育部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批示精神和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印發了《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缎袆佑媱潯穱@推進高等職業教育綜合改革,提高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提出了一系列舉措,并集中提出了65個項目和22項任務,其中也原則性提出了結構優化改革的理念,優質學校建設、骨干優勢專業建設,集團化辦學和現代學徒制培養,教學信息化和現代化建設等,旨在形成一個教育部統籌指導,省市(區)教育廳(委)牽頭落實,行指委關心參與,各院校主動作為的工作體系。當前,總體進展良好,但對照供給側改革的理念和行動要求,我們以為,高等職業教育領域需要思想再解放,理念再更新,政策再釋放,行動再自覺,尤其是在制度供給方面,應該有更好更多的實舉。

(一)立足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推進本科層次高職教育制度供給

從2010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通過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開始,我國就開始比較系統提出要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其核心思想和主要內容可表述為適應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需要,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要,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高職協調發展。應該說,這一理念近幾年又在不斷強化之中,但是,本科層次高等職業教育這一命題始終沒有破題,我們認為,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不僅是構建我國完善的教育體系所需要,也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需要,更是滿足人民群眾接受更高層次職業教育的需要,對滿足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優化也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必須堅持從制度上加強供給,必要時通過修法和立法來推動。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領域有一項較為明顯的舉措,就是推進新建本科學校向應用型轉型,它似乎是為了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但又似乎與職業教育體系兩張皮。我們認為,從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和完善的要求看,必須堅持雙管齊下,既要推進相當部分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職業化轉型,舉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同時,也要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允許部分??茖哟胃呗氃盒I裆壟e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并成為主力軍之一,其具體的方法可以是通過法律和制度供給,設立職業教育本科層次這一概念,推進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合法合理進行,并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類型,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層次。

(二)堅持高等職業院校分類管理原則,推進高等職業教育特色發展

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經過三十多年的探索實踐和新世紀十余年的規模大發展,院校數已超過1300多所,在校生已突破1000萬。根據《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到2020年,其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而且從這幾年實際情況看,各省還在升格或新建高職學院,面對如此大規模的高等職業教育,不能再用一個模式和一個標準加以管理,而要采用特色化、差異化、分類別加以引導和管理。具體思考是,一是對地處省會(首府)中心城市,專業性較強、特色化明顯的高職院校,鼓勵其立足行業、依托行業,特色化發展,并創造條件、升辦本科層次高職院校,為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培養高素質高水平技術技能創新型人才。二是對大量二、三線城市舉辦的高職院校,鼓勵其立足地方,服務地方需求來設立專業和專業結構,減少跨地區特別是跨?。ㄊ校┱猩?,踏踏實實把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的文章做好做扎實,原則上是??茖哟?,也可以更多地舉辦五年一貫制,并抓好企業員工和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培養培訓工作,必要時可廣泛開展院縣合作,把高職教育拓展和延伸到縣級去。三是上述兩類學校分類明確后,大部分高職院校明確了發展方向,結構優化也創造了條件,其余部分設在一般地市的專業化學校和民辦(社會力量)舉辦的學??筛鶕闆r,具體分析,確定發展方向和未來。當然,對于三線城市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國家要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等辦法加以傾斜和扶持。

(三)扎實推進辦學體制機制創新,全面形成產教融合高職教育發展新體制

高職教育要創新發展,體制機制創新是前提,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財政等部門要積極創造條件為高等職業教育開放合作辦學創造制度和政策條件,盡早出臺校企合作、雙師教師建設等方面的支持性政策法規規章,形成學校與政府(部門)、行業(企業)緊密合作的辦學體制和機制,推進應用型職業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如條件允許,可再行院校管理體制改革,把專業性比較強、辦學特色明顯的學校重新劃給省級部門或中央部門(行業)管理,從而更好地培養特色化專業人才,打造一批立足行業、站位全國、面向國際的高水平職業院校,為提升行業國際化和競爭力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不失為有效之策。

(四)因校制宜,從實際出發,充分利用現有政策,探索高職教育創新發展之路

綜合《行動計劃》和全國高等職業教育實際,當前,推動高職教育發展尚有許多有利因素和機會。筆者以為,下列舉措值得各校研究:一是從整體上推進和加強集團化辦學,形成校政行企合作和校校合作新機制,既有利于貫徹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建設,也有利于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作用。二是充分考慮企業對技術技能型人才需要,研究和探索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在學校和企業合作、學生和學徒統一環境和機制下更好培養不可替代性技術技能型人才。三是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積極創造條件、研究混合所有制辦學的可能性,探索做大職業教育辦學格局的可能性和具體路徑。

(五)有效梳理高職院校內部要素,推進向以學生為中心方向不斷提供有效供給

高職教育要辦出特色辦出水平,除了體制機制以外,內部要素供給也十分重要,從當前和運行情況看,推進創新發展,院校內部有幾件事必須抓好。一是面向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調研機制,認真研究市場需要什么專業的人才,專業人才的規模和能力素質要求是什么,據此進行課程和教學內容設計,并形成動態化常態化機制。二是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校企(行企)雙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隊伍建設,使教師隊伍真正做到專兼結合、機制融合、科學組合,以真正把專業理論和技能教育中的理念與實踐結合,常規與創新融合,并推動院校面向市場能力,服務行業能力的提升。三是鼓勵專任教師將更多精力用于了解和把握學生需求,了解和把握學生學習狀況,關心學生成長、關心學生就業、關注學生學習,真正把主要精力用在研究學生、研究教學、培養人才上來,當然,尤其要重視課堂、關心課堂,重視實踐教學,關心和推進教育信息化,推動“互聯網+”的運用與推廣。四是據以學生為中心,依靠行業辦學體制機制保證,著力在工學結合培養人才,按照企業對產品的標準和生產的要求,在學校的老師和企業的技術骨干“雙導師”指導下,完成實戰一體化項目[3],在培養學生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出成效,真正把人才培養質量抓好。

(六)基于高等職業教育特點,不斷推進基于互聯網+的專業、課程和教學改革,提供更優質教學供給

從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長期生命力看,高等職業教育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實現不可替代性,必須在創新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教學方法上下功夫,著力推進教育信息化。當前,最為重要的是要切實抓好互聯網+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教學改革,具體來說,一是抓住專業建設這個龍頭,在優化結構的同時,切實打造專業特色、建設特色專業,并推動專業群建設;二是以專業教學資源庫為抓手,切實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師能力,提高教學信息化水平;三是著力從理念和發展趨勢出發,改革和更新教學內容,切實增強教學針對性;四是著力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進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摩課、翻轉課堂、微課等途徑增強教學藝術性和有效性,增加可學感,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總之,如果借用經濟學的理念,高等職業教育就是要從法律、政策和體制、要素等層面進行調整和優化,以促進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針對性、迫切性、有效性,切實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從而為“兩個一百年”的中國夢提供更為堅強的人才保障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陳璐,孫楊.新常態背景下的“供給側改革”[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1):46-49.

[2]李莉,管理要.人才供給側改革下推進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路徑[J].西部素質教育,2016(3):23.

[3]章振周,何曉琴.供給側改革驅動下的三層技能人才培養的實踐與創新[J].職教論壇,2016(8):89-92.

責任編輯 殷新紅

猜你喜歡
供給側改革創新發展高職教育
創新發展背景下的高職本科人才培養對策
我國數據新聞的傳統因素及創新策略
群眾文化與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創新發展
人文主義視野下的高職教育研究
淺析高職院校學生厭學現象及應對措施
論高職生未來職業發展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人才領域也需“供給側改革”
關于“互聯網+”趨勢下的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問題
韓媒:抓住中國“供給側改革”新機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