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文化自信的培育

2021-05-10 14:24陳娜
科學與財富 2021年34期
關鍵詞:文化自信高職院校大學生

摘 要:沒有高度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學生是當代社會中思想最活躍的群體,也是實現中國夢的中堅力量,堅定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關鍵在于培育。職業教育的發展使得高職學生成為當代大學生中的重要一支,因此,文化自信教育已成為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重要使命。

關鍵詞:文化自信;大學生;高職院校

一、高職院校培育學生文化自信的現狀及困境

為了解高職學生文化自信現狀,本文以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對各學段的學生展開了調查。通過實證分析發現,學生文化自信程度總體向好,值得肯定,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都有一定程度的認知,但經深入調查也發現了以下問題。

(一)學生層面:對文化自信有認知缺實踐

針對問題:評價一下自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認知程度?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在五個分數段中,98.7%自評分數都在60分以上,絕大部分學生的自評結果都集中在80分以上,占了82.1%,可見高職學生已具備文化自信意識并有了大體的認知。然而,真正的文化自信還需要做到知行合一,為檢驗其踐行程度,提出另一問題:作為一名大學生,你會主動宣傳本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嗎?下圖2的調查結果顯示,僅有25.6%的學生表示“會”。這充分顯示出高職學生的文化自信尚停留在表面認知層次,而沒有進一步升華到積極實踐層面。

(二)教師層面:課堂教學重專業知識輕文化教育

針對問題:在專業課的課堂上,你認為授課教師有無在知識點的講解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這些文化元素?有超過一半的被調查同學做了否定的回答,由此可見,高職教師在教學中對文化自信的傳播和教育力度不夠。對于另一問題:如果老師在講課過程中融入更多的中國文化元素,你樂于接受嗎?近九成的學生做了肯定的回答。通過對比這兩個問題的調查結果,一方面文化教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課堂教學形式,另一方面教師沒有很好地利用課堂來開展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兩者之間的矛盾需要教師進一步創新教育教學模式。

(三)學校層面:文化建設欠缺走深走實

針對問題:你對學校舉辦的文化活動(如社團活動、校團委活動、文化講座等)有什么意見或建議?不少學生都提到希望活動形式要推陳出新,可見“創新”活動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由于相較于本科教育,對高職學生的教育更具有職業傾向性,大部分高職學生都比較關注學校的校園文化對今后走好個人職業道路的影響。所以,在文化自信的培育過程中,如何在形式創新中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涵深入人心是高職院校文化建設的一大難題。

二、高職學生文化自信培育現存問題的成因分析

(一)學生個體因素

大學階段是高職學生文化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期,這一階段的學生逐漸由高中階段的“受約束”到“放飛自我”,但由于思想尚未成熟,在這一過程中一旦放松對自我的約束和管理很容易誤入歧途,甚至會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產生抵觸心態。例如在崇尚個性與自由的西方文化的鼓吹下,極易誘發高職學生過分追求個人主義,認為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嚴重過時,否定革命文化和英雄人物,進而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背道而馳……如此種種,直接導致了高職學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踐行力不足。

(二)教師隊伍因素

高職教師作為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也是高職院校文化自信教育的實施主體,其自身的人文修養和文化素質直接影響到高職學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成敗。無論哪個階段的學生都有“向師性”,教師隊伍若不具備高尚的德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知之甚少,甚至自我懷疑,那勢必無法讓學生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文化自信的培育更無從談起。另外,不少高職教師還停留在“照本宣科”的教學階段,在日常教學中無法融入課程思政,更無法將文化自信培育融入職業技能人才的培養,為學生將來擇業、就業打開新視野。

(三)高職院校因素

文化自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而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都存在著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不夠完善的問題,從而造成了對高職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無論是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明顯后勁不足。例如除了開設有少數幾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類的課程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面的課程幾乎沒有;另外,文化自信教育往往僅在課程思政中略有涉及,還未形成獨立的課程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和評價體系。因此,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功能還未真正得到發揮。

三、高職院校培育學生文化自信的意義

(一)加強文化自信教育有利于高職學生成長成才

相較于本科教育,直接向企業輸送技能人才這一特點在高職教育中更為突出。但通過調查高職畢業生的實習及就業狀況,不少用人單位反映高職畢業生存在著有技能缺素養的情況,在工作中缺乏吃苦耐勞精神、職業責任感和創新意識。通過加強文化自信教育可以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示范引領作用,幫助高職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前逐步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和職業觀,從而為他們順利擇業、就業鋪路。

(二)加強文化自信教育有利于提升教師綜合素養

在不少高職院校對教師的考評“唯學歷、唯科研、唯論文”風氣的影響下,高校師資隊伍的思想道德素質往往良莠不齊,學術造假等偏離立德樹人初心的行為屢見不鮮。通過加強文化自信教育,對教師的德育能力、文化素養提出要求并將其作為教師考核的重要指標,無形中也提醒廣大高校教師加強自我約束,不忘教書育人初心,全面提升綜合素養。

(三)加強文化自信教育有利于高職院校取得內涵式長足發展

“職教 20 條”頒布以來,明確將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劃分開來。職業教育要想在新時代取得長足發展,必須緊扣“立德樹人”要求,宣傳好、發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升學校的文化內涵,真正將職業教育辦出本校特色,從而提升高校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

四、文化自信培育融入成本會計課程的實踐

中華文化中蘊含著的精神財富是開展文化自信教育的沃土,如何將對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融入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本課題將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優化教學內容,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教育之根,豐富高職學生文化自信教育內容首先要突出這一根基的培育。在傳統的《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只注重知識點的講解和職業技能的培養,缺乏文化知識的滲透。例如在認識成本會計這一部分,加入儒家文化中“仁、義、禮、智、信”的內容,從而提出對成本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要求:誠信、公正、客觀。通過建立教學內容與優秀傳統文化間聯系的橋梁,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從而增強自身文化自信。

(二)創新教學模式,加強紅色革命文化教育

紅色革命文化上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下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同時也蘊藏著豐富的育人資源。而傳統的《成本會計》教學模式往往是灌輸式的教學,成本核算與會計處理常常難以引起學生興趣,課堂略顯枯燥。通過創新教學模式,將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等以案例導入或情境再現的形式引入相關知識點的講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在無形中培養高職學生的責任意識、擔當精神及家國情懷。

(三)課內課外聯動,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文化自信之魂,堅定文化自信必須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冻杀緯嫛氛n程中有效滲透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需要加強課堂內外的有機聯動。例如在成本會計實訓課上,讓學生模擬企業的相關經濟業務進行操作,體驗以后在工作崗位上如何恪守“愛崗、敬業、誠信”等核心價值觀。在課外,授課教師可以開辟第二課堂,通過組織會計技能比賽、下企業等各類實踐活動,進一步鞏固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從而增強自身文化自信。

綜上所述,每一門課程都蘊含著文化自信教育資源,也都負有思政教學的使命和責任,在進行《成本會計》課程教學設計中要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信而學”,往往就會有動力,而且愈信愈學,愈學愈信,同時在學生“信”的前提下,文化自信培育與專業課程的結合就會順風順水、容易見效。

參考文獻:

[1]王永剛.關于高職院校開展文化自信教育的人才培養機制研究[J].智庫時代,2019(04):111-112.

[2]于斐.文化自信融入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育探討[J].品位?經典,2021(20):49-51+57.

[3]司慧積.高職院校構建“一體兩翼”文化自信教育新模式探析[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1(05):45-47.

作者簡介:陳娜(1994.8--),女,漢族,浙江湖州人,碩士,主要從事高職會計相關課程的教育教學工作。

課題編號:HKYJG-2021-1-6;課題級別:一般課題; 課題項目:2021年度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課題名稱:《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文化自信的培育—以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猜你喜歡
文化自信高職院校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