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就業困難與分析

2021-05-10 14:24李銀霞
科學與財富 2021年34期
關鍵詞:就業困難大學生

李銀霞

摘 要:21世紀是全球化加速發展與知識創新的時代,物力資本的投資對于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越來越小,人力資本質量的提高則被公認為是經濟長期發展的智力保證和人才支撐,也是社會持續進步的不竭動力。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糾正大學生不合理期望,不斷加快教育產業市場化改革,加強政府職能的良性轉變,不斷完善我國市場經濟體制,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困難;分析

引言

大學生就業一直是主流經濟學界研究的核心問題,它不僅是一個經濟學問題、社會學問題,更是政府最重要的職能之一。各國政府長期以來都致力于充分就業的實現,充分有效的就業是推動社會長期發展的恒久動力,就業充分與否也直接制約著社會的和諧與穩定,作為高人力資本的大學生的就業,更是一切就業問題的重中之重。

一、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

(一)專業設置不合理

高校教育模式與產業發展需求不相適應,專業結構調整滯后嚴重影響大學生就業。中國的高校改革滯后于大學生就業制度改革,導致高校的專業設置與市場供求出現錯位,高校就業滯后發展是制約高校畢業生就業最突出的原因。經濟發展過程中,產業結構會隨著經濟周期經常發生微調,但是高校從招生到就業至少相隔4-5年,學校無論是在招生、專業設置還是在教學內容和培養模式等方面都具有很強的慣性,因此教育模式的轉變往。

近年來,大學畢業生總量持續增加,但社會對大學生的有效需求卻緩慢增長,造成這一現象主要是因為中國高校的培養模式和學科結構設置不合理。此外,高校的專業課程設置缺乏科學的需求預測,使得高校培養目的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機性,這也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高校缺乏對大學生就業市場的調研,因此就不能較為準確地預測大學生的就業趨勢。部分高校追求社會熱門專業,盲目擴大熱門專業的招生,致使專業趨同現象嚴重,大學畢業生的供給和需求失衡。另外,中國高校設立的很多教學內容和專業科目內容陳舊,實際應用性差,很多實用性的內容需要大學生自我學習。而且隨著高校的逐年擴招,高校教學質量和大學生生源質量也呈現下降趨勢。

(二)就業指導不足

眾多針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調查顯示,大學生應聘時非常缺乏社會實踐和就業經驗,而且這也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通病,中國高校往往注重對大學生的理論培養,忽視對大學生就業實踐的加強和就業觀念的指導。2019年以來,國家積極倡導大學生積極就業,并嚴格執行高校的就業標準,如未完成就業必須承擔全部責任,并且專門從事畢業生就業指導的部門在硬件投入和軟件建設方面都取得了進展。

(三)創業教育匱乏

鼓勵自主創業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重要途徑,創業機會、創業能力和創業意愿是決定創業活動的三大基本因素,創業是知識經濟時代必然的就業趨勢。大學要開展創業教育,讓大學生適應不同的社會環境,畢業后走向社會,自主創業??梢?,創業教育不僅需要高等教育本身的改革和發展,也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困難的有效途徑。但是中國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還十分匱乏,盡管政府很早就開始注重對大學生創業的扶持,大學生創業教育發展依舊十分緩慢,中國大學生的創業還面臨很大的困難。

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一)優化專業設置

高校學科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模式要適應市場和社會需要,深化專業學科結構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具體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不同的學校、級別、類型和方向,滿足社會多樣化的需求。中國的教育體制主要沿襲了計劃經濟時代的體制,滯后于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和人才需求結構的變化。專業設置和教學方式不靈活,缺乏彈性,并且高等教育有重理論、輕實踐的特點,忽視學生的全面教育,難以充分實現就業意愿和職位需求的和諧對接。對此,高校應不斷加強與用人單位的密切聯系,積極進行勞動力市場考察和調研,準確把握勞動力市場的需求結構并預測其調整方向,有目的的進行專業調整和設置;另外,針對大學生就業能力較弱和實踐經驗缺乏的特點,高校在穩步提升其理論教學的同時,不斷加強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教育和指導。

(二)強化就業指導

隨著大學生就業制度的改革,高校應當以大學生就業為最終目的,如果說過去高校只要做好大學生這一“產品”的生產,“營銷”工作由政府來完成,那么現在不僅要搞好“產品”的“營銷”工作,還要注重大學生的“售后”工作。作為高校的終極“產品”,大學生的就業水平和就業率是衡量一所大學能否順利通過學校學習的最重要指標。因此,除了及時合理調整專業安排外,不斷更新和增加具有實用價值的教材。也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加強就業指導,以學生順利就業為最終目標。

(三)加強就業觀教育

在文章中分析影響大學生就業原因中的大學生自身預期過高時指出,若將大學生作為一個理性選擇個體,充分考慮到中國的明顯的城鄉二元勞動力市場分割,日益擴大的城鄉收入差距以及截然不同的城鄉生活狀態和價值觀念,大學生選擇在城市中不斷尋找機會而不愿意去農村就業是一個理性選擇,而自愿失業也是他們為了實現自身長期發展的需求付出的機會成本。對于他們的這種選擇是無可厚非的,然而在中國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中國的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不斷變化,存在著比較嚴重的結構性失業。

三、結語

為實現大學生的合理優化分配,政府將“統一招生和分配”的就業模式轉變為“雙向選擇”的就業模式,給予學生選擇院校的自由。大學生選擇自愿暫時失業的理性選擇。長期發展的機會成本是由于大學生發展選擇的強烈需求;中國大學生就業困難,表現為就業不平衡,主要是由于中國勞動力市場的區域分割和部門分割明顯。

參考文獻:

[1]唐慧琴.探索對高校就業困難畢業生群體的就業指導與幫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09):62—63,68.

[2]韓茹,劉建棟.當代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困境及解決途徑分析[J].理論觀察,2020(09):139—141.

[3]馬曉倩,田文婷,向杰.高校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對策分析[J].產業創新研究,2021(12):275—276.

[4]王淼.當代大學生就業困境[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9,(5):46-49

[5]程克堅.新形勢下構建高校多元化就業指導體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9,(7):125-126.

[6]蔡文伯,馬杰.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30年的回顧與反思[J].現代教育管理,2019,(8):111-114.

猜你喜歡
就業困難大學生
困難中遇見團隊
困難我不怕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選擇困難癥
淺談高校輔導員的就業指導力
如何指導大學生提高面試技能
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及對策研究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