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影響因素及培養對策

2021-05-12 19:49趙清賀
教育教學論壇 2021年11期
關鍵詞:教學能力青年教師高校

[摘 要] 青年教師作為高校師資隊伍的生力軍,其教學能力的培養與高等教育質量息息相關。研究關注高校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在探討影響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影響因素基礎上,提出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策略,以期為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和高校師資隊伍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提供參考。

[關鍵詞]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

[基金項目] 2018年度河南大學本科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基于開放式議題探析的‘景觀規劃與管理課程研討型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HDXJJG2018-45)

[作者簡介] 趙清賀(1982—),男,河南開封人,博士,河南大學環境與規劃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流域生態水文研究。

[中圖分類號] G451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11-0121-04 ? ?[收稿日期] 2020-12-22

作為高校最重要的資源,師資隊伍建設是高校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建設,是高校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關鍵。近年來,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其規模和數量不斷擴大與增加,高校青年教師數量和比例激增,逐漸成為高校教師隊伍中的生力軍,甚至是主力軍[1]。因此,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直接影響著高校的教學質量。整體來看,我國高校青年教師“量的劇增”是不爭的事實,但“質的提升”卻是迫切的需求。雖然青年教師學歷和學位層次較高,學科專業知識較為深厚,科學研究能力較為扎實,但有相當一部分青年教師并非教師教育專業畢業,缺乏教育教學理論、教育見習和實習環節的培養[1],教學能力弱的事實難以掩蓋。因此,亟須對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影響因素及培養對策進行探討。

一、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影響因素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影響因素分為兩個方面,首先為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形成的影響因素,其次為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阻礙因素[1,2]。其中,能力形成的影響因素主要涉及青年教師個體特性因素、制度與環境因素和實踐因素;發展的阻礙因素主要包括缺乏教學能力培訓與個體教學反思、重科研輕教學的考核導向、經濟待遇和社會壓力等[2]。綜合上述理解,本文從學生、教師、學校、社會等四個層面分析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影響因素。

(一)學生層面

“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相同維度下的雙邊活動,更是相互影響的交互過程。作為教學的對象和客體,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學習目的、態度、興趣、動機、方法、習慣、規范性、與教師之間的關系等,是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的直觀反映,更是教師教學能力高低和教學效果優劣的重要指標[1-4]。

(二)教師層面

第一,青年教師個體教育理論欠缺,主要表現在:畢業于非師范院校,缺少教育理論的系統學習經歷、對教學問題掌控不精準、自我提高的方法與技巧欠缺[2,5,6];第二,青年教師對個體職業專業化和專業知識的理解有偏差,注重科研而弱化教學;第三,青年教師之間缺少協作互助,主要表現為在職業和專業壓力下“自我封閉”“單打獨斗”,不能形成真正有價值的發展共同體;第四,教學有效反思較為欠缺,主要表現在青年教師多從自身教學視角反思,缺少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視角反思[1];第五,青年教師工作壓力和個人生活狀況堪憂,主要表現在青年教師面臨科研、教學和人際關系等多重壓力,在教學與科研權衡的天平上更側重于科研和論文寫作,對教學投入少,加之剛步入高消費的物質化社會,需承受如個人婚姻、子女養育、父母贍養等多種生活和經濟壓力[5-7]。

(三)學校層面

第一,教學理念與教學規章制度存在缺陷,主要表現在預設大學教育為基礎教育之上的專業教育,把專業教育視為大學教師教學的唯一任務而忽略教學能力的整體提升,同時學校關于教師教學的各項規章制度往往忽略教學的高度個體性和自主性,造成即便在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下亦難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在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各項指標的評價上無法準確量化,只能用教學工作的數量考核[1]。

第二,大學教學評價導向偏頗,主要表現在過于“重科研、輕教學”“重學歷,輕能力”,獎勵、薪資、晉升、職稱往往以科研成果和課題的數量和級別為標準,而較難直接實現量化評價的教學能力評價被弱化為學生評教和督導聽課,這種功利化的學術氛圍導致青年教師輕視或無視教學工作[1,6,7]。

第三,教師培訓流于形式,在培訓數量上雖明顯增多,但缺乏系統、有組織的培訓體系和對教師職業階段發展的整體規劃,導致教師培訓只“重任務、輕效果”,難以保證青年教師隊伍的時代性與優質性[1];在培訓內容上,過于強調形式,重理論缺實訓,造成青年教師積極性不高,培訓效果差[7]。

(四)社會層面

第一,教育法律法規與政策存在不足和盲點,主要表現在目前的教育法律法規與政策缺少針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專題說明,或概述過于籠統,導致可操作性不高[8]。

第二,社會報償不能滿足青年教師物質與精神需求,社會地位決定職業吸引力,高校能否引進社會優秀力量并使他們在安心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謀求自身發展與提高,與其社會地位密不可分。社會地位主要通過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體現,而經濟地位通常通過工資待遇體現,由于青年教師工資待遇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職業滿意度[9]。

第三,社會實踐與專業實踐的聯系不緊密,青年教師不僅需要在專業實踐中,通過對教育思想和教學實踐的反思與完善獲得教學指導,更需要在社會實踐中獲得能力拓展。這與青年教師思想活躍、年富力強,富有進取心、責任心和參與感密不可分,通過社會實踐與專業實踐相互配合,可使青年教師在專業實踐中理論聯系實際、更關注社會需求[9]。

二、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對策

(一)青年教師層面

一是提高青年教師主觀意識方面。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能力高低很大程度上受自身主觀意識和自身素養影響。首先,青年教師應熱愛教育教學工作并樹立通過教育實現自身價值的職業理想,充分理解教學的神圣使命,確立師德信念和加強責任意識,在遵守教育法律法規和教師法規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培育人才和提高民族整體素質為己任,確立高尚的職業道德[8,10,11 ]。其次,青年教師應轉變傳統落后的教學觀念[1],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9],例如,與學生的平等關系、研究型教學的思想、教學即學術的理念等,保證教學行為的科學性和高效性。

二是優化青年教師自身知識結構。自身知識結構是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的前提。因此,青年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整合、提高自身知識結構[5,8,11 ]。其中,教育理論基礎知識是教學能力提高的前提,青年教師應不斷學習教育理論基礎知識,尤其是教學方法論;專業知識和學科知識是提高教學能力的關鍵點,隨知識爆炸時代的開啟,僅靠教材和教案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青年教師應努力鉆研教材、廣泛吸收相關學科知識,將自己的知識結構和體系向著深而廣、專而博的方向發展,以滿足新形勢下教學能力的提高[5,8]。

三是創新青年教師教學技術與方法。第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青年教師應潛心鉆研教材內容,借鑒有經驗教師的講義、課件、意見與建議,在搜集和整理其他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合理安排課程內容和進度,注重學生課堂反映和課后反饋,完善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5,12 ]。第二,青年教師應通過多種形式(如教學討論、教學反思日記、觀摩教學等)將教學反思貫穿于教學前、教學中和教學后的每一個階段,不斷彌補教學實踐經驗不足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不高的缺陷[5,8]。第三,學習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啟發式、探討式、情景—陶冶式等優秀教學方法和模式,提高學生主體參與意識[ 11 ]。第四,積極參加教學研討會議、教學職業技能比賽、教學培訓,不斷學習新知識、國內外先進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不斷檢驗自己的教學能力[ 12 ]。第五,加強教學研究,不斷總結研究成果,提高教學能力[1,2]。

(二)學校層面

一是教學環境方面。首先,良好的學校風氣是形成良好的教學風氣的基礎,學校應加強校風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障優良教風的構筑,為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營造良好的氛圍[8]。其次,踐行教學督導制度,突出教學工作的核心地位,通過外推力和外部強制力對青年教師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及其聘任、考核給予督導,不斷促使青年教師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和教學水平的逐步提高[8]。第三,對青年教師的聘任要嚴格把關,轉變以科研能力為主的選拔方式,選擇具有較高職業道德素養、德才兼備的優質教學人才,既關注其教學能力與專業知識水平,同時兼顧科研能力[5]。第四,發揮教研室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輔助作用,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師“導師制”,完善“傳、幫、帶”的優良師承傳統,構建系統、完備的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提升運行機制[6,11-13 ]。

二是教學培訓方面??傮w上,要求高校加強教學培訓,創新培訓模式,在使青年教師盡快完成身份轉換的同時,通過學術交流和培訓不斷提升其理論知識水平,結合培訓內容、效果、教學實踐,不斷促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1,8,12 ]。本文從職前和職后兩個階段對教學培訓方面進行總結。首先,職前培訓。在培訓組織上,為避免培訓過程流于形式,應以專業教師取代教學經驗不足或沒有從教經歷的行政人員負責青年教師培訓[8];在培訓形式與方式上,邀請校內外名師開展專題性講座,改變一講多聽的傳統培訓方式,實施培訓教師說課互評、教學討論與青年教師試講相結合的形式,同時實施考核[2,8];在培訓內容上,以高等教育政策、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學理論、教學技能等為重點,對培訓內容進行更新和補充,強化校史校情教育和師德教育[5,8]。其次,職后培訓。結合“傳、幫、帶”導師制與青年教師教學競賽,通過資金、表彰和獎勵支持,統一標準、嚴格要求,去除功利性的評優、評職稱目的,激發老教師的責任心和青年教師的進取心[5,8];創新職后培訓,創立創新青年教師校際交換流動培訓機制,面向全體青年教師開設多樣化的發展項目,如,既要認識到青年教師之間教學能力存在的差異性,鼓勵進行國際間、校際互換、互訪培養,又要為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的培訓設立專門的組織機構,采用多樣化的方式開展教學能力提升或競賽活動,因材施教,提高青年教師發展的效率[5,8]。

三是教學評價方面。針對高等院校普遍以科研成果和水平作為教師考核和職稱評定主要依據的弊端,有必要革新教師考核評價體系,提高教學成果在考核中的比重并細化各項分數比例,同時對教師崗位實施分類管理,支持青年教師根據自己的優勢與特長選擇不同的職業發展道路[5,8];針對評價方式千篇一律、缺少針對性的弊端,有必要結合多種評價方式,如督導專家評價(校級和院級)、同行評價和學生評價[5,8],采取適應多學科、多專業、多課程的教師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在評價目的上,落腳于通過考評肯定成績、發現問題、彌補提升,而非作為續聘、加薪、晉職等人事決策的依據[5],同時通過學校、學院兩級教學質量評價機構,引導青年教師有目的、有目標地提高教學能力[ 13 ]。

四是教學激勵方面。根據需求層次理論,只有在基礎需求得到滿足的前提下,人們才會更有動力地去追求頂層價值需求。因此,高校應切實重視青年教師的物質基礎需求,如工作待遇、工作環境和生活水平等,從而促使青年教師對職業有較高的認同感、發揮主觀能動性投身于教學。除物質激勵外,情感激勵和機會激勵作為激發青年教師內部動力的激勵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鼓勵與贊揚、關心感情生活、提供舒適的工作環境、創造實踐平臺、提供進修機會等[7-12 ]。因此,高校應健全、完善各項教學激勵制度,提高物質待遇以解決青年教師后顧之憂,同時重視并滿足心理需求,形成完善的激勵體系。

猜你喜歡
教學能力青年教師高校
如何指導青年教師上好一節數學達標課
青年教師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策略與途徑
引導青年教師走專業化成長之路
促進醫學院校青年教師成長的探索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