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性質與家庭教育指導性質辨析

2021-05-13 20:07晏紅
中華家教 2021年1期
關鍵詞:家庭教育指導

晏紅

關鍵詞:家庭教育性質 家庭教育指導 家庭教育發展

當今社會對家庭教育的重視,使家庭教育指導也受到重視。家庭教育是人類社會中一種古老的教育現象,家庭教育指導則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家庭教育與家庭教育指導具有不同的屬性,明確辨析家庭教育與家庭教育指導的不同性質,有助于提高家庭教育指導水平,進而促進家庭教育的發展。

一、家庭教育的性質

(一)家庭教育是私人教育

根據教育權利與教育關系的不同,可以把教育分為公共教育與私人教育[1]。公共教育是由國家、社會或者團體掌握教育權利,作為社會及全體公民的代表利用公共資源,根據國家意志、社會需要和團體意愿所實施的教育,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是規范的師生關系,不具有血緣關系。私人教育是由家庭或個人掌握教育權利,根據家庭需要、家長意志和個人意愿所實施的教育,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不是規范的師生關系,具有血緣關系或者其他私人關系。

在家庭演變史中,家庭教育的私人教育性質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在人類社會經歷群婚家庭、對偶家庭和專偶家庭三個基本的家庭形態中,由于群婚家庭缺乏婚姻關系,對偶家庭缺乏穩定的婚姻關系,家庭教育是在血族和親族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大家庭,由大家庭中的老年人共同撫養與教育后代子孫,實行公共教育。到了一夫一妻制的專偶家庭,婚姻關系穩定,親子關系明確,家長為了讓子女更好地繼承家產、壯大家業,對子女實施具有私人目的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由公共教育變為私人教育。

家庭教育具有私人教育性質,屬于私人領域的家庭活動,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應該承擔主體責任,但是并不意味著家庭教育是純粹屬于家庭的“隱私”。不但不同國家和民族對家庭與社會關系的制度設計不同,導致不同的家庭和家庭教育私人邊界,而且隨著家庭與社會關系的變遷,家庭和家庭教育的私人領域邊界也在發生著變化。家庭的教育活動與家庭的休閑娛樂以及生活消費等活動具有不同的特點,家庭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人的發展不但影響著家庭的發展,而且家庭中的兒童成年之后要走向社會,成為對國家和民族具有意義的社會成員,這一特點在開放的現代教育中越來越明顯。因此,家庭教育既是具有私人性質的家庭事務,又是具有公共性質的社會事務與國家事務。很多國家把家長對兒童的教育職責納入法定義務,制定了義務教育法,義務教育就是把家庭教育的部分權利讓渡給公共教育,同時為了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家校合作教育日益受到重視,并納入規范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體系,這些都是國家和社會對家庭教育的法律支持以及對家庭教育的積極干預??梢?,家庭教育的私人教育性質與對家庭教育提供公共服務并不矛盾,家庭教育指導正是屬于向家庭提供教育服務的社會公共事務,重在對家庭如何教育好子女進行指導、引領和服務。

(二)家庭教育是非正式教育

根據教育傳授方式的不同,可以把教育分為三大類:正規教育(formal education)、非正規教育(non-formal education)和非正式教育(informal education)。[2]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都屬于有組織的、規范的和制度化的正式教育,它們的區別在于正規教育是國家學制系統內的高度制度化的學歷教育,主要包括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從普通學校到職業學校等各級各類學校提供的教育;非正規教育是指國家學制系統以外旨在增進知識與能力、未充分制度化的非學歷教育,主要包括少年宮、圖書館(室)、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藝術館、青少年活動中心與科技中心(館、站)以及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等各種校外教育機構提供的教育,也包括現代社會為各類人群發展所提供的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繼續教育等。

與正式教育相對而言,非正式教育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進行的自主、偶發性學習活動,一般沒有明確的教育目標和預先制訂的計劃,是在無意中進行的教育活動,包括任何在日常生活環境中獲得的可幫助人改變態度和價值觀、發展知識和技能的活動。[3]非正式教育不需要專門的場所和專門的教育機構,在家庭與社會等各種場所或者在交談、接觸大眾傳媒等各種自然狀態都可以進行無組織、無計劃的學習活動。非正式教育其實就是生活經驗對人的教育力量,是生活事實本身所具有的教育價值,而不是把生活事實移置或抽象到學校環境中作為教育手段來應用,非正式教育并非在層次上低于正式教育,它具有獨立的教育價值。

家庭教育是非正式教育,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進行,并伴隨著生命成長歷程自始至終存在。家庭親情、家長里短以及迎來送往、言談舉止、隨機聊天、休閑娛樂等家庭活動都在無意識地傳達著理想信念、文化傳統、生活態度以及生活知識與技能等,而這些教育不需要刻意設計明確的計劃、目標與考核,不需要選擇系統的教材與教育內容,沒有固定的場所和模式,家長的影響和孩子的學習都是自然的、隨機的??梢?,非正式性的家庭教育具有自主、靈活、隱性、范圍廣、時間長的特點,家長的教育無痕,孩子的學習自發,親子關系自然放松,教育效果水到渠成。

家庭教育的非正式性反映了家庭教育應該遵循潛移默化、自然熏陶的基本規律,家長需要用親情感染孩子,以身作則、身教與言教并重,注重營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環境,保持良好的家庭人際關系,使孩子在日常生活情境中通過耳聞目染不知不覺地受到積極的暗示與影響??墒?,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家庭教育學?;膬A向,家長把家庭當成學校的延伸課堂,把學習成績當成家庭生活的重心,不重視孩子生活習慣、道德品質與情感教育,不重視良好親子關系與家庭關系的營造,甚至為了提高學習成績而使親子關系緊張、傷害親情,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質量。家庭教育不應該異化為學校正規教育的附屬物,應該回歸其非正式教育特性,才能發揮家庭教育特有的優勢與積極功能。

(三)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

基于兒童權利和未成年人保護的優先性,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實踐比較側重0—18 歲兒童的家庭教育,但是家庭教育具有終身教育性質,其終身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指家庭教育是貫穿人的生命始終的教育;另一方面指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體系的一部分。

趙忠心認為,根據教育過程連續實施的時間長短不同,教育可以分為階段教育和終身教育[4]。系統的學校教育只是人生整個歷程中的一個階段,家庭教育則從人們呱呱落地一出生就開始,甚至尚未出生就進行胎教,子女在學校教育期間仍然在接受家庭教育,甚至子女已到壯年乃至老年,家庭教育的責任也沒有完全放棄,只是不同階段的家庭教育在側重點和方式方法上有所不同,所以家庭教育貫穿人的生命始終,屬于典型的終身教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倡的終身教育是泛指人一生所受教育的總和,旨在突破學校教育的藩籬。社會在快速發展與變化,學校教育卻存在相對穩定性與封閉性,兩者之間的矛盾導致學校教育已經不能完全勝任滿足人生發展自我和適應社會需求的任務,那么未來教育之路并不能僅限于擴大學校教育容量,應該與此同時建立起每個人都能隨時實現自己抱負的非學校教育體系,也就是終身教育體系。吳遵民認為,終身教育應該是個人或諸集團為了自身生活水準的提高,在人生的各種階段及生活領域,以帶來啟發及向上為目的,經歷的全部正規的(formal)、非正規的(non-formal)及非正式的(informal)學習,是一種綜合和統一的教育理念。[5]終身教育并非是給傳統的教育形態(如大眾教育和成人教育)添加了一個新名詞,而是有組織的、有體系的,將整個社會的教育、培訓、訓練等所有教育服務機構和渠道加以整合,使人們在一生都能根據需要而方便地獲得教育機會與教育資源?,F代社會已經制度化的繼續教育在某些領域實現了職業發展和專業發展的終身教育。

從傳統社會發展到現代社會,家庭教育也從傳統的后喻文化發展為后喻文化、同喻文化與前喻文化并存的時代,尤其是前喻文化對傳統的家庭教育產生很大的沖擊,即家長不能僅僅依賴自身生活經驗和人生閱歷的增長來教育孩子,孩子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可以迅速地掌握人類社會積累的文化傳統,并且來教育指導家長,如果家長的知識和觀念不能隨著時代發展而更新,就會影響到親子溝通與交流,家庭教育就難以跟上孩子的成長變化。如果說傳統的家庭教育是變化緩慢的終身教育,那么現代的家庭教育就是變化迅速的終身教育??梢?,現代家庭教育作為終身教育體系的一部分,與現代社會形成開放互動的關系,需要家庭以外的社會支持系統為家長提供持續一生所需的家庭教育服務,這就是現代社會所產生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伴隨著家庭教育的終身性,家庭教育指導也應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使家長不斷增長的家庭教育指導需求獲得制度上的保障。

家庭教育是人類社會中長期存在的現象,是教育事業的基石,家庭教育的私人教育性質、非正式教育性質和終身教育性質等發展,明確了家庭教育在復雜多變的現代社會中應該仍然保持的“本色”與地位,是家庭教育指導實踐與理論研究都應該遵循的基本原理,對于家庭教育領域出現的一些模糊認識和混亂現象,應該返回原點進行思考。

二、家庭教育指導的性質

家庭教育指導是因為家庭教育產生了指導的需要而出現的,所以家庭教育指導與家庭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它們又有不同的性質,辨析家庭教育與家庭教育指導的不同性質,有利于把握家庭教育指導的邊界,使家庭教育指導建立在科學規范的基礎之上。

(一)家庭教育指導是公共服務

家庭是私領域,家庭教育是私人教育,私領域與私人教育的私有性,決定了家長實施家庭教育的私利性,這是家庭和家庭教育的基本性質,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一種社會設置和制度性質。所以,家長作為兒童的合法監護人,家庭教育就是家長基于家庭利益對兒童成長所進行的引導。從這個角度而言,家庭是免于外界干預的,家庭教育具有維護私利的合法性,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家庭教育產生了外部性,這是家庭教育在傳統社會所不具有的特點。在傳統社會,兒童沒有人權,是家庭的私有物,家庭是一個封閉的生產與消費組織,家長傳授給兒童生計經驗就可以在自給自足的家庭領域里生存與發展,不需要參加學校教育,也不存在社會就業問題,所以家庭教育對家庭以外的社會領域不產生影響。但是進入現代社會以后,兒童不再是家庭的私有物,而是具有人權的獨立個體,家庭的生產功能式微甚至消失,兒童需要接受義務教育,需要在社會上就業才能生存與發展,所以家庭教育對家庭以外的社會領域產生了影響。良好的家庭教育產生正外部性,不但使兒童個人、家長和家庭獲益,而且也使他人、社會和國家獲益。這是因為家長為家教有方所做出的物質付出與精神付出,既有利于兒童的人格發展、學業成就,也為兒童以后的社會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不僅實現兒童個人價值和家庭價值,也對他人、集體、社會、國家和人類的存在與發展產生積極的社會價值。相反,不良的家庭教育產生負外部性,不但不利于兒童的個人發展,而且當兒童進入社會之后,對他人、集體、社會、國家也可能帶來不利影響,尤其是家教無方所導致的青少年犯罪現象,具有突出的負外部性。

家庭教育的外部性影響到基于人權的兒童利益,以及兒童所處的社會的公共利益,因此兒童利益的責任主體和社會公共利益主體必然要干預家庭教育,以控制家庭教育的負外部性,并引導家庭教育的正外部性,這就是家庭教育指導產生的邏輯基礎,決定了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必要性與正當性??梢?,家庭教育指導是出于公共需要和公共利益而進行的公共服務。雖然個人需要是公共需要的基本構成要素,但公共需要不是個人需要的簡單加總,而是一般社會需要的抽象,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條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需求也在不斷發展,公共服務的內容也隨之不斷擴展。[6]家庭教育指導就是在現代社會發展環境中所誕生的新型公共服務內容。

家庭教育指導是代表社會公共利益和國家意志為家庭成員提供家庭教育支持與服務,是社會和國家有目的、有步驟地提高國民素質戰略綱領與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指出,要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在兒童少年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養子女的良好習慣,加強與學校的溝通配合;按照全面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要求,加快家庭教育法制建設進程。2019 年10 月,《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明確提出“構建覆蓋城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的要求,把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之中。

家庭教育指導所具有的公益性與家庭教育的私人性產生了一定的張力。家庭教育指導既要堅持公共性,對有損于兒童權利和公民發展的家庭教育負面現象進行干預,同時又要尊重家庭私領域,尊重家長的教育權利,尊重家庭教育的私人性質,處理好家庭教育與家庭教育指導這兩種性質不同的教育活動的關系,妥善把握家庭教育指導的邊界,使家庭教育指導建立在合理性與正當性的基礎之上。

(二)家庭教育指導是非正規教育

非正規教育與正規教育都是有組織的、有計劃的、制度化的正式教育,但非正規教育是在正規教育系統外的教育活動,其制度化程度低于正規教育,不需要注冊制度與學籍管理,不發文憑,不授學位,不像正規教育那樣對受教育群體以及教育內容、時間等因素都有一定的限制條件。非正規教育旨在滿足人們不斷變化發展的、各種各樣的學習需求,教育對象群體以共同的學習需求為中心進行組建,教育內容實用、以學習者的需求為中心,教育形式靈活、多樣,指導與學習的時間和地點都是靈活的。非正規教育是實現終身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途徑。

家庭教育指導是以家長為主的成人教育,而成人教育和家長學習具有明確的目的與實用性。家長學習家庭教育的出發點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困惑與困難,家庭教育指導的出發點是不但幫助家長答疑解惑,而且引導家長沿著正確的方向解決問題,家庭教育指導要兼顧家長訴求、兒童發展、社會需要與國家意志,具有鮮明的價值導向,需要科學的專業支持,并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家庭教育指導過程體現出來??梢?,家庭教育指導與正規教育的正式性是一致的。與此同時,家庭教育指導的制度化與規范化程度不如學制系統的正規教育活動,但是也有自身的優勢。家庭教育指導的實踐性強,注重問題導向,內容實用,密切結合家長的實際需要;指導對象廣泛,不分城鄉、年齡、性別、職業、學歷、收入,凡是需要得到家庭教育支持與幫助的家長都可以參加學習;指導時間靈活,妥善利用家長的業余時間組織教學與學習活動;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的發展,家庭教育指導利用大眾傳媒打造指導培訓平臺,突破了時空界限,更有利于發揮非正規教育的優勢與功能。

家庭教育指導是非正規教育(non-formal education),學校教育是正規教育(formaleducation),家庭教育是非正式教育(Informal education),三者在概念上具有清晰的邊界,而概念是理論的基石。家庭教育指導、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就應該是平行的邏輯關系,雖然它們之間會產生交集,有共同的育人價值,但并不是主從附屬關系,它們在理論與實踐中都應該有各自獨立的話語體系,具有不可相互替代的獨立價值。

(三)家庭教育指導是社會教育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構成一個社會完整的教育系統,正如以上分析,家庭教育指導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具有清晰的界限,家庭教育指導是社會教育體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社會教育分為廣義與狹義之說。社會教育廣義是指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并行的影響個人身心發展的社會教育活動;狹義是指社會文化教育機構對青少年和人民群眾開展的各種文化和生活知識的教育活動[7]。我國著名社會教育學家馬宗榮對社會教育所下的定義是:“國家、公共團體或私人為謀社會全民的資質與生活向上發展,設有多式多樣的機關與設施,供給社會全民,在其實際生活場中,而得自由的廣為擴充其文化財富的享受,使影響及于社會全體之作用,謂之社會教育?!盵8]可見,社會教育旨在增進社會福祉,指向所有社會成員,國家、公共團體或個人均可為社會教育主體,社會教育形式多種多樣。

社會教育源于社會對人的影響,杜威說:“社會環境無意識地、不設任何目的地發揮著教育和塑造的影響?!盵9]而社會環境是復雜的、多樣的,對人既會產生正面影響,也會產生負面影響,社會教育旨在促進社會發揮正面影響。家庭是最基本的社會組織,家庭環境也是復雜的、多樣的,家庭教育又是一種私人教育和非正式教育,隨意性大、偶然性大,缺乏正式教育的規范性與制度性,這樣,自然的家庭環境和私人教育性質的家庭教育就存在著一定的育人風險,對兒童既可能產生正面影響,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八^家庭教育中的可能風險,是指由于家庭教育中的某些失誤、不當或錯誤行為所引起的某些負面現象與問題,以及對子女及家庭成員未來發展產生的潛在的消極影響的可能。當然,任何教育都有一定的風險,但與其他教育形態相比較,家庭教育是更加充滿風險的一種教育,而且這種風險往往被人們所忽視?!盵10]家庭教育指導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家庭教育風險,提高家長的教育素養,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態。

家庭教育指導實際上是一種為家庭提供專業助人服務的社會行動,旨在增進兒童福祉、家庭福祉與社會福祉。家庭教育指導直接面向社會上的所有家庭,無論是為普通家庭提供咨詢服務,還是為特殊需要的家庭提供補償服務,都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家庭功能,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家庭教育指導的服務對象廣泛,不分城市與農村,從兒童到成人,從父輩家長到祖輩家長,并且伴隨著人的終身發展,服務時間和服務空間無限延展。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社會具有家國同構的治理傳統,所以家庭教育指導具有深厚的社會淵源,形成了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社會教育內容之一。我國非常重視把家庭教育指導納入社會教育體系之中,《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16—2020 年)》要求“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務網絡”,一方面依托城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城鄉社區教育機構、兒童之家、青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等,普遍建立家長學?;蚣彝ソ逃笇Х照军c,繼續推動有條件的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創辦家長學校,開展規范化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活動;另一方面,統籌推進家庭教育公共文化服務。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紀念館、美術館、科技館等公共文化服務陣地,每年至少開展2 次公益性的家庭教育講座或家庭教育親子活動,積極開發家庭教育公共文化服務產品,提升兒童和家長科學文化素養。

家庭教育指導是在現代社會出現的一個新事物、一項新事業,明確家庭教育指導的公共服務性質、非正規教育性質和社會教育性質,有助于明確家庭教育指導的“身份”與地位,也就是說,使家庭教育指導既與鄰近領域劃清界限又建立關聯,并在宏觀系統中找到自己的歸屬,這樣,無論是理論研究、專業實踐還是制度建設,家庭教育指導都可以在聯合行動和系統建構中進行清晰的定位,不斷促進自身的專業化發展。

猜你喜歡
家庭教育指導
陪伴孩子尋找屬于自己的春天
新媒體環境下家庭教育指導的新途徑探究
研究家庭教育提高育人水平
江蘇家庭教育現狀調查與研究
互聯網+模式下幼兒家庭教育指導研究
淺談在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如何發揮政府職能
我國家庭教育指導對象群體的新特點
網絡環境下家庭教育指導模式初探
家庭教育指導中的問題、成因及對策
共享“心靈之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