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劇聲腔的傳承與發展-楚劇(女迓腔)

2021-05-14 16:03胡斌
錦繡·下旬刊 2021年4期
關鍵詞:聲腔傳承與發展

摘要:有人把湖北稱為“戲曲大省”,因為它孕育了楚劇、漢劇等二十多個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中國傳統戲曲劇種。其中,楚劇是湖北戲曲藝術中最重要的一個文化戲曲,不僅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還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全國地方戲曲的發展與前進,并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楚劇是湖北的地方戲曲的一個種類,具有生活化、通俗化、平民化等特點,并且在表演風格上也更加的貼近生活,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關鍵詞:楚劇 聲腔 傳承與發展

到目前為止,楚劇已經有一百七十多年的發展歷史。最開始的時候沒有專業的戲班,只是農民在農閑或者過節的時候作為一種娛樂方式存在,主要的表現形式為民間歌舞、流行的山歌等。在清朝末代傳入武漢之后,受到漢劇和京劇的影響,唱腔上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吸收了東路花鼓、北路花鼓等。在1956年,又把失傳已久的湖北高腔納入到了楚劇中來。從此之后,楚劇唱腔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

一、楚劇聲腔的藝術類型

(一)唱腔特點

楚劇的主要唱腔類型包括,悲腔、迓腔、仙腔、四平、十枝梅、應山腔等。其中迓腔是楚劇中最基本的腔調,它又分為男迓腔、女迓腔、悲迓腔和西皮迓腔四種腔調,而且每一種腔調都有其自身獨特的特點{1}。男迓腔較為簡樸,女迓腔則悠然婉轉,悲迓腔較為深沉,西皮迓腔則剛進一些。迓腔具有較強的表現力,可塑性較大,既能抒情又能敘事。悲腔只有女腔一種唱法,主要是表達凄涼的情感;仙腔的曲調有時悲壯有時凄婉,一般是表達激烈悲壯的情感;應山腔則活潑開放、情緒甜美,主要表達的是一種愉悅的情感,也是我國楚劇的一個主要唱腔。四平腔則比較華麗,一般演唱者都是身份較為高貴的女性;十枝梅原本是專用的曲調,后來也被納入了楚劇的唱腔當中,成為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二)小調

楚劇中的小調不是主腔,在句中起到的是烘托氛圍、增添色彩的作用。它的主要特點就是單純短小,節奏比較輕快、靈活,曲調歡呼跳躍。小調的旋律是各種各樣的,除了幾只按曲填詞的小調之外,其他的都是“報字按腔”小調。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楚劇的小調有60多支,例如,《討學錢》、《探親家》、《摘花調》等。

(三)高腔

高腔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清戲”。在清朝末年慢慢的衰落,改革開放前夕已經在滅亡的邊緣。1956年,在武漢市成立了楚劇高腔挖掘小組,通過藝人口述保存下來的包括《香羅帶》、《桂枝香》、《宜春令》等數百個唱腔曲牌和劇目,在高腔被納入了楚劇之后,不僅保持了高腔自身的音樂風格和形式以外,對它的曲調、語言、過門和伴奏等也進行了一些改革與創新,把楚劇聲腔的表現形式進行了拓展和延伸、豐富和充實了楚劇聲腔的變化。

二、楚劇聲腔的傳承與發展

楚劇聲腔發展最為迅速的階段就是在20世紀30年代,對一個戲曲劇種的傳承包含著多方面的內容,例如表演方式、劇目特點、語言以及聲腔等{2}。其中,聲腔是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化妝和表演等各個劇種之間都可以相互的借鑒,只有聲腔是獨立存在的,且是重要的標志。對于楚劇來說,他的舞臺語言是有由兩個部分組成的:黃陂方言和武漢話。黃陂方言大多數都是官話不是本地的方言,若是這個女演員不能說好黃陂話就不能唱好楚劇。楚劇女腔的報字發生聲和聲腔的旋律組成都與黃陂方言息息相關。對于武漢話來說,應用的也是接近黃陂一帶的方言。因為在語言的應用中和報字發音上和黃皮方言有類似之處,這樣舞臺語言就不會顯得比較突兀,不管是唱還是旁白都很自然與之協調。所以,一定要過好語言關,這是楚劇傳承與發展的首要因素。在聲腔上,它是區別劇種的重要標志,在伴奏與旋律上都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被百姓親切的稱之為“鄉音”。要想把這個劇種進行較好的傳承就要忠于這個鄉音。楚劇能從古發展到今也是對于這個鄉音傳承的結果。依據史料記載,在解放前夕,楚劇都是由女性演員演唱的,它的旦角則是由男性來扮演的。在舞臺上所表現出來的嗓音也就都是男人本聲,只有在說話的語氣上才會模仿一些女人的聲音。在演唱上也是男生本色發生。換句話說,楚劇的女腔是男人用男人本來的聲音演唱出來的一種聲腔,在當時是十分受歡迎的{3}。因此,在歷史上出現過例如沈云陔、關蕭彬等好的唱腔演員,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鄉音十分的濃郁。這個特點在之后的較長一段時間里都對楚劇傳承人有著深刻的影響。為了楚劇的繁榮與發展,需要不斷的探索與實踐,對于女腔的革新是耗時耗力最多的一項。自從60年代初開始,在一些前輩演員的帶領下,開始對女腔進行了大力度的改造。在《秦香蓮后傳》一劇的女腔創新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成功案例,它拓寬了女迓腔的音域,對其結構寬度進行了延伸,使得女迓腔的旋律不但柔美婉轉,還增加了男兒的剛勁,體現出了氣宇軒昂的一面。我在此劇中飾演韓夫人就有很深刻的體會,它的成功也對楚劇女腔的創作方向打下了堅實的之基礎。到目前為止,它還是楚劇作家們經常運用的創作方法和手段。在旋律上有了質的變化,但在聲的問題上卻沒有很大的進步。這時,老一輩的演唱家們把楚劇的女腔帶入了女性范疇,這是一項偉大的功績。著名楚劇表演藝術家張一平老師在楚劇女腔發生改革中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榜樣。在對楚劇聲腔進行改革的過程中,找唱民歌的專家和聲樂老師幫助楚劇的女演員們進行唱腔的練習,利用科學的方法發生,使得楚劇音色在各個方面得到了認可與贊揚。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要完成一系列中央到地方的文件精神,把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弘揚和傳承,并與文化發展進行有機的結合,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戲曲傳承工作也受到越來越大的重視。因此,這對發展楚劇藝術傳承與保護,促進地方戲曲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邢軍.淺析楚劇聲腔的傳承與發展——楚劇[女迓腔][J].戲劇之家,2018(26):18-19.

[2]胡玉. 探析楚劇在孝感的發源,嬗變,傳承及創新之路[C]// 增強活力 提升效能:2018年中國文化館年會征文獲獎作品集. 2018.

[3]韋也納. 非物質文化遺產"楚劇"傳承發展的困境與出路[J]. 戲劇之家, 2018(19):45-45.

作者簡介:胡斌(1971.12-),女,漢族,湖北省武漢市人,國家二級演員,楚劇青衣、老旦演員,研究方向:戲曲表演、楚劇表演基本常識、劇中人物形象塑造研究、青衣的四功五法探究、老旦的唱腔發聲技巧研究。

猜你喜歡
聲腔傳承與發展
論《中國戲曲音樂集成》之聲腔劃分
戲曲中的特色伴奏樂器對聲腔的影響
低頻聲波滅火器的研究與設計
川劇音樂伴奏的傳統魅力與現代變革
淺析梆子聲腔的當代發展
淺淡德宏瑞麗傣族傳統舞蹈迦樓羅舞的傳承與發展
淺談貴州地區布依族舞蹈的傳承與發展
中國武術文化傳承與發展
民族音樂在小學音樂教材中的運用
淺析清代中后期以來的戲曲聲腔演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