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下群眾文化智慧服務的建設思路

2021-05-14 16:47王清玲
錦繡·上旬刊 2021年6期
關鍵詞:建設思路大數據

王清玲

摘要:當下,重視針對數字文化資源開展建設工作,是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的重要舉措,另外,積極對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進行有效推廣,為資源的互聯互通提供了有利條件。本文從大數據對于推進群眾文化智慧服務建設進程的作用、基于大數據背景,建設群眾文化智慧服務的思路兩個方面展開論述,旨在推進相關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大數據;數字文化資源;群眾文化智慧服務;建設思路

現階段,與群眾文化相關的基礎建設成效卓著,隨著數字化、信息化社會進程進一步加劇,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更具個性化和多元性。依托大數據背景,更需對智慧服務的開展引起重視,以對更為豐富、規范的大數據資源體系建立,使群眾需求得以最大程度滿足[1]。本文就此展開探討。

一、大數據對于推進群眾文化智慧服務建設進程的作用

其一,大數據可為群眾文化建設在制定決策方面提供科學依據。大數據具備對與群眾文化服務相關的詳細供需數據進行真實記錄的能力,并可對于群眾文化陣地形成的核心運行數據掌握,經搜尋、探索,明確開展群眾文化服務建設期間現存的問題,并在制定改進策略的同時,促使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

其二,大數據具備對需求精準對接的能力。大數據因在數據收集、整合、分析方面,能力巨大,可將不同事件之間的關聯性指出,且預測能力也居較高水平。因個體不同,地區不同,在文化方面的需求也存在較大差異。大數據可對個人需求模型精準建構,依據需要對文化服務予以提供,改變了既往依據經驗配送的形式,使服務精準性顯著提高,同時也利于服務內容的落實[2]。

二、基于大數據背景,建設群眾文化智慧服務的思路

(一)重視提高與社會合作的力度

單依托具編制的文化部門專業人員對文化藝術門類覆蓋,存在較大難度。加之現階段,公眾文化需求更趨于多元化、個性化,需持續促使思維改變,提高與社會的合作力度,將豐富、涉及面廣的社會資源在供給體系中納入,實現就高效、優質、能讓群眾體驗幸福感的文化產品持續提供的目的。對于社會機構而言,在創作經驗、人才儲備、設備方面,均有較大的發展潛力,每年均有大量精良的文化藝術作品創作出。為進一步增強社會機構的作用,可進一步將針對其設立的優惠政策完善,將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豐富的文化產品,源源不斷在針對群眾文化開設的服務供給體系中納入,如此,可有效解決群眾文化服務產品數量不足、內容不豐富的問題。

(二)積極倡導大眾共建理念

需重視對以群眾為來源,并走向群眾的原則遵循,對于廣大的人民群眾而言,自身即是寶貴且豐富的資源庫,所分布的優質傳播者、文化愛好者眾多。在網絡上廣受公眾喜愛的舞蹈、攝影、音樂指導視頻,均為愛好者系統、無私分享。另外,不少人均有自己的藝術夢想,即可成為舞蹈家、畫家、攝影家、歌唱家等,除具有較高的藝術創作能力,同時,也具備在藝術表演方面的才化。作為各地文化館,可為懷有藝術夢想,具社會責任感的人們提供實現的平臺。政府自身的力量雖相對有限,但需重視對人民智慧進行開發,如通過開設數字文化服務平臺,可對有奉獻精神,并樂于分享的人提供舞臺,進而建立以各地政府為主導,由社會共建的多元主體性文化服務供給模式[3]。

(三)積極實現資源共建共享

其一,與國家公共文化云平臺進行對接。在創設數字文化服務云平臺后,可與國家公共文化云平臺對接,同時,與文化共享工程資源總庫進行充分關聯,以可依托國家共享工程所建構的數字化資源,促使與本地特色符合的專屬平臺文化資源體系形式,且可對國家平臺資源所含有的豐富內容共享。以平臺所設立的資源共享系統,可精準對本地資源服務目錄制定,在本地平臺所設立的多終端服務渠道協助下,促使基層群眾可享有的數字文化資源類型進一步豐富。

其二,積極推進數字文化服務落到實處。對于數字文化服務云平臺而言,在建設時,可通過外網,廣泛向基層文化資源單位接入,以促資源和智慧服務達到下沉目的,并以平臺為圍繞的中心和紐帶,促使文化館極具特色的總分館式現代化管理模式形成,促使數字文化服務在新穎且極具創新的一站式推廣實現,對具不同言語化服務需求的群眾要求予以滿足,將群眾文化服務領域存在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得以有效解決。此外,還需增加綜合利于基礎設施的效率,提高數字資源傳播率,大力促使文化資源服務的時效性、針對性得以實現,增強對群眾文化所開展的服務效能,進而達到對資源進行互聯互通的目的。

(四)增強平臺用戶專屬粘性

以國家在公共文化方面所具有的云特色資源為依托,定期對平臺主題進行大力宣傳,包括講座、非遺等。并以資源為基礎,進一步推行線上線下多元化的活動推廣,可使平臺吸引力增強。如針對廣大的老年群體,可設在線講座,戲曲賞析,針對年輕群體,可就豐富的資源信息推送,針對學生群體,可開設與我國傳統文化相關的知識競答等,同時,也可在線下舉辦類似的活動??梢葬槍Υ笮推放普归_的文化活動作為平臺在推廣時的重點,定期舉辦極具特色且內容豐富的數字文化服務活動,以平臺為基礎,完成線上線下同步舉行、在線共享直播等,以對平臺優勢進行發揮,迅速增強平臺用戶粘性。另外,依據數據統計,做好年度在運營推廣方面的數據記錄,促分析報告形成。

三、小結

長期以來,對于我國所開展的群眾文化建設工作而言,有重建設,忽略所提供的服務水平的問題。當下,需重視依托大數據所帶來的飛躍發展機遇,充分從群眾需求著眼,重點提高對群眾文化智慧化服務建設力度。大數據可對文化需求予以滿足,使資源配置得以優化,并可使用戶更為精準,促使服務渠道進一步拓寬,服務范圍顯著擴大,故為對群眾文化智慧化服務水平增強打下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淼,經淵. 智慧公共文化服務云平臺構建研究[J]. 數字圖書館論壇,2019(02):43-50.

[2]徐平. 強化數字資源建設引領群眾文化服務新方式[J]. 中國民族博覽,2019(06):51-53.

[3]黃靜. 國內城市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實踐調查與發展分析[J]. 新世紀圖書館,2017(03):71-76.

猜你喜歡
建設思路大數據
大數據時代的數字圖書館建設研究
新常態下南京港生態型干散貨碼頭建設思路與發展對策研究
大學英語教材數字化出版建設思路
淺議我國管理會計現狀及建設思路
大數據環境下基于移動客戶端的傳統媒體轉型思路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設研究
數據+輿情:南方報業創新轉型提高服務能力的探索
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思路及體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