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對黑格爾“主奴辯證法”的繼承與超越

2021-05-14 16:49張梁
錦繡·上旬刊 2021年5期
關鍵詞:異化勞動共產主義

摘要: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深刻地把握住了黑格爾《精神現象學》中“主奴辯證法”的理論張力,并在主奴關系、奴物關系、奴的培養與陶冶和主奴關系的顛覆與瓦解四個方面繼承了黑格爾“主奴辯證法”的關系結構,并以此為邏輯內核,結合對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發展出了“人化自然”、“異化勞動”和“共產主義”等理論,實現了對黑格爾“主奴辯證法”的超越。

關鍵詞:主奴辯證法;人化自然;異化勞動;共產主義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是馬克思在由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思想轉變階段中的重要著作。在這一階段,黑格爾的哲學思想是馬克思的主要批判對象。馬克思在《手稿》第三手稿里的“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和整個哲學的批判”章中對黑格爾哲學展開了全面和系統的考察。在本章中,馬克思作出了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是“黑格爾哲學的真正誕生地和秘密”的論斷,可見馬克思已將《精神現象學》放在黑格爾哲學視野的中心位置。而在《精神現象學》中,“圍繞勞動而來且具有巨大歷史感的經濟哲學辯證法使馬克思大加贊賞”【1】,這一經濟哲學辯證法即“主奴辯證法”,其巨大的理論張力被馬克思所發現和把握,并在《手稿》中孕育出了“異化勞動”和“人化自然”等理論。探究《手稿》中馬克思對黑格爾“主奴辯證法”的繼承和超越,對理解黑格爾哲學思想與馬克思哲學思想關系問題有重要意義。

一.“主”與“奴”——資本家與工人

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中尋找和梳理意識從最低等級即感性確定性發展為最高等級即絕對知識的道路。在自我意識階段,自我意識是獨立自為的,并且它之所以存在只是由于對方的承認,即“雙重性中的統一性”。起初,自我意識彼此“相互地承認著自己”,“每一方都是對方的中項”【2】,但由于自我意識否定自身的本質性要求,這種關系走向極端化,從而出現對立的局面,這種對立導致了自我意識的斗爭。斗爭的結果是:承認變成了“片面的、不平衡的”【3】,“一方只是被承認者,而另一方只是承認者”【4】。那些對死亡無所畏懼,超越了自身物性的自我意識成為了獨立的、本質是自為存在的被承認者,即主人;而那些屈從于對死亡的恐懼,放棄了對自由和“承認”的追求的自我意識則成為了依賴的、本質是為對方而生活的承認者,即奴隸。而奴隸又對物有依賴性,所以主人便通過支配物這一中介而支配著奴隸。從另一方面講,奴隸是主人滿足自身物質享受的工具,主人將物的獨立性一面交給奴隸,即將物的現實性外殼置于奴隸面前,讓奴隸對物進行加工改造,而自己只與物的非獨立性一面結合,只是單純現成地享受勞動成果。由此主人對奴隸的統治關系形成。

馬克思對黑格爾哲學的抽象性、精神性有著深刻的把握,他在《手稿》中指出,黑格爾只是“為那種歷史的運動找到抽象的、邏輯的、思辨的表達”,這種歷史只是“人的產生的活動、人的發生的歷史”,而馬克思所關注的則是“作為既定的主體的人的現實的歷史”【5】。

馬克思所直接面對的現實的歷史即是資本主義社會,他在《手稿》中強調:“我們且從當前的國民經濟的事實出發”【6】。當前的國民經濟呈現的事實便是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對立,是資本和勞動的對立。資本與勞動的關系原本是“直接的或間接的統一”,即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勞動與資本保持高度的統一性,資本家和勞動者將矛頭共同指向封建政權。而在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后,資本家與勞動者的聯盟瓦解,二者關系表現為“二者的對立。它們互相排斥;工人把資本家看作自己的非存在,反過來也是這樣;雙方都力圖剝奪對方的存在”【7】。 資本家占有更多的物質資料,因而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相較于勞動者處于優勢地位,勞動者為了獲得滿足自己生存需要的物質材料和勞動需要的生產資料,只能向資本家出租自己的勞動,成為工人,而“出租自己的勞動就是開始自己的奴隸生活”【8】。這種奴隸狀態的頂點就是“他只有作為工人才能維持自己作為肉體的主體,并且只有作為肉體的主體才能是工人”【9】。并且,資本家“把工人只當作勞動的動物,當作僅僅有最必要的肉體需要的牲畜”【10】,對資本家來說,工人只是勞動的動物,只是物化的商品。

綜上可以看出,在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環境下,資本家以“物”為中介建立起對工人的“統治”,又以工人為中介直接享受勞動產品。工人依賴于資本家,卻得不到資本家的“承認”,這樣一種現實的勞資關系,是對“主奴辯證法”主奴關系的現實印證。由此可見,馬克思繼承了黑格爾“主奴辯證法”的主奴關系邏輯結構,并基于國民經濟的現實,以厚重的現實感和歷史感實現了對黑格爾“主”與“奴”兩種身份關系的超越。

二.“奴”與“物”——工人與“生活資料”

在黑格爾的“主奴辯證法”中,“物”既是主人用來“統治”奴隸的鐐銬,還是奴隸“培養和陶冶”的對象,又是主人欲望的享受品。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物”現實地表現為“生活資料”?!吧钯Y料”一方面是“維持工人本身的肉體生存的手段”,即生存資料。另一方面,是勞動加工的對象,即生產資料,如果沒有生產資料,“勞動就不能存在”【11】。

而“生活資料”的初始來源便是自然。自然一方面為人提供生存資料,另一方面成為人勞動加工的對象。在應然的意義上,工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占有外部世界和感性自然界,并且人類生存的現實領域都就是經過人改造過后的自然。由此可見,馬克思在《手稿》中已經初步形成了“人化自然”的理論。雖然“人化自然”是馬克思的原創理論,但這一思想在黑格爾的“主奴辯證法”中早已有萌芽?!霸谝磺袀€別的環節里他揚棄了他對于自然的存在的依賴性,而且他用勞動來取消自然的存在”【12】。奴隸在勞動這一對象化的過程中逐漸確證自己,逐漸上升為普遍性,成為獨立的意識,從而揚棄其對自然的依賴性。并且這種對象化的過程,即是改造自然的過程,奴隸將自己的個別性特征注入到自然中,使自然打上人的烙印,從而達到對純粹自然的揚棄。但這種“人化自然”的消極作用是黑格爾忽視的,在國民經濟現實里,這種人與自然的關系表現為人和自然的異化,工人越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實現自己對外部世界、感性自然界的占有,就越是對它們的喪失。由此可見,馬克思對“人化自然”理論有更全面的把握。

另外,在“生活資料”作為勞動產品的方面,馬克思立足于國民經濟的事實,作出“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貶值成正比”,即工人生產的財富越多,反而越貧窮、越成為廉價的商品的論斷。并提出他的“異化勞動”理論的第一個規定——勞動者與自己的勞動產品相異化。工人通過勞動使自己的勞動對象物化、現實化,成為勞動產品,但“勞動的這種現實化表現為工人的非現實化”,“以致工人非現實化到餓死的地步”【13】。雖然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中描述奴隸與勞動產品的關系時,也強調勞動是“受到限制或節制的欲望”,是“延遲了的滿足的消逝”【14】,奴隸無法充分占有自己的勞動產品,辛苦勞動的所得只能白白交給主人,勞動的對象化也表現為對象的喪失。但由于黑格爾唯心辯證法抽象性的固有局限,他認為人只不過是“絕對精神”在特定時期的具體展現,必須要服從“絕對精神”的演進規律,因而讓人無法從“主奴辯證法”中直觀感受到奴隸的“非現實化的”的悲慘生活狀態。而這樣一種唯心史觀正是馬克思極力批判的。由此可以看出,馬克思超越了黑格爾僅在哲學的抽象層面討論問題的局限,將哲學與政治經濟學結合,堅定地站在廣大公認的工人立場,從現實出發強調“改造世界”。

三.“奴”的“培養與陶冶”——工人的勞動

馬克思在《手稿》中對黑格爾的“勞動”理論有直接評述:“他把勞動看作人的本質,看作人的自我確證的本質;他只看到勞動的積極的方面,而沒有看到它的消極的方面”【15】。馬克思認為黑格爾看到的“勞動”的積極方面在于:“他抓住了勞動的本質,把對象性的人、現實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為他自己的勞動的成果”【16】?!爸髋q證法”中奴隸是一個對象化的存在,他在陶冶事物的過程中外在化他自己,而這種對象化又是為了非對象化,通過對對象的揚棄來完成自身的確證和建構,從而在這種對象化和非對象化的揚棄中實現自己,發展自己。以上可以看出,黑格爾對勞動塑造人、實現人、發展人的論述持高度肯定態度。

黑格爾忽視的“勞動”的消極方面表現在于:在實然的資本主義社會里,工人并沒有如他在“主奴辯證法”中設想的應然層面上成為勞動的主人、勞動的主體,而是表現為與勞動的對抗,“勞動對象、勞動工具、勞動活動和勞動產品都不屬于奴隸而屬于主人,奴隸在勞動中不是自覺自愿和主動自由的,奴隸勞動的原生態性質與自己相分離,相對抗”【17】。因此,工人被沒有發揮其在勞動中的主體性地位,他被異化了。這種異化除了上文提到的工人與勞動產品的異化外,在工人與勞動過程的關系中具體表現為“勞動的外化”,這種“外化”表現為三個方面:首先,勞動對于工人來說變成了外在的東西,不屬于他的本質的,工人不是在勞動中幸福地、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才智,而是不幸地遭受肉體的摧殘和精神的折磨;其次,工人的勞動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強制勞動,以至于強制一停止,工人就要迫不及待地逃離勞動;最后,工人的勞動不是屬于他自己的,而是屬于別人的,是屬于資本家的。

馬克思認為,造成黑格爾忽視“勞動”的消極方面的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黑格爾唯一知道并承認的勞動是抽象的精神的勞動”【18】。盡管在黑格爾的“主奴辯證法”中,奴隸通過勞動產生的對象是“有持久的”、“有獨立性”的東西,由此可以看出奴隸從事的勞動確實是物質勞動。但要注意,物質勞動在黑格爾的哲學體系中只屬于感性確定性的層面,是偶然的、非主要的,而黑格爾認為勞動的真正意義在于它對自我意識來說是達到自身確證的手段,是自我意識擺脫其個別性而把握其普遍性的重要途徑,因此,精神勞動才是本質性的勞動,是黑格爾唯一知道和承認的勞動?!芭c黑格爾相反,馬克思認為現實的本質在于生產自身及其生活資料的人身上而不在于絕對的自我把握的精神中”【19】。馬克思強調現實的物質生產,批判虛幻的抽象勞動,從而實現了“勞動”從抽象思辨向具體現實的逾越。同時,他對“勞動”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的雙重把握,是對黑格爾“主奴辯證法”中奴隸與“培養與陶冶”關系的超越。

四.主奴關系的顛覆與瓦解——共產主義及人的解放

在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中,“主奴關系只是人類及其意識發展中的暫時性階段,主人對奴隸的統治、奴隸對主人的服從都不是絕對的和永恒的,打破這種絕對和永恒的,就是人類的勞動,特別是奴隸的勞動”【20】。在勞動的視域下,主人僅僅表現為欲望的滿足,但“這種滿足本身只是一個隨即消逝的東西,因為它缺少那客觀的一面或持久的實質的一面”【21】,因而,沉浸在自然物性、只知道享受的主人便產生對奴隸的依賴,從原來的自在自為的意識變為依賴的意識。但在與物的勞動關系中,奴隸展示了自己的創造性和能動性。奴隸在勞動的過程中,將自己個別性的意識外在化,使其進入到持久的狀態,從而達到“以獨立存在為自己本身的直觀”【22】,并在這種自身外在化的持久物中直觀自己,實現自身的確證,完成自己個別性向普遍性的轉化,成為自在自為的獨立意識?!罢缰魅吮砻魉谋举|正是他自己所愿意做的反面,所以,同樣,奴隸在他自身完成的過程中也過渡到他直接的地位的反面”【23】。由此,主奴關系在勞動面前發生顛覆。

馬克思在《手稿》中將共產主義界定為:“是對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24】。而這種揚棄是對異化勞動的揚棄,同時也正是對資本家與工人這樣一種主奴關系的揚棄?!妒指濉分赋觯骸巴约旱膭趧赢a品、自己的生命活動、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的結果就是人同人相異化”【25】。這種異化不僅是人同自身相異化,還是人同他人相異化。工人的勞動和勞動產品并沒有歸屬于自己,而是歸屬于一個異己的存在物,因而工人同自身相異化了;而“勞動為之服務和勞動產品供其享受的那個存在物,只能是人自身”【26】,這個異己的統治力量正是工地之外的他人,即資本家,可見工人和資本家相異化;最后,由于資本家占有了工人的活動,工人的活動對資本家來說是非自身的活動,因而資本家自身也處在異化的狀態。由此可見,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異化的表現是普遍的。

但黑格爾“主奴辯證法”中的主奴關系在馬克思考察的國民經濟現實視域中,是無法實現顛覆的,而只能被摧毀。因為雖然資本家在占有工人的活動中也已經遭受了異化,但“主奴辯證法”中的主奴關系在勞動面前所達到的顛覆,是建立在黑格爾片面強調勞動積極作用的局限性上的,而在國民經濟現實中,工人已經被剝削到餓死的地步,個體生命存在都無法保證,又何談資本家與工人地位的顛覆呢?因而“主奴辯證法”中主奴關系的顛覆只停留在應然的層面,而在實然層面,粉碎這種主奴關系不能寄希望于黑格爾所宣揚的勞動對工人的抽象益處,而要發揮無產階級“武器的批判”力量,摧毀現實的主奴關系現實的主奴關系的瓦解所要達成的不僅是工人的解放,更是人的解放,人的解放是普遍的人的本質的全面復歸,即達到共產主義。在共產主義中,階級鴻溝被徹底填平,因而也不會存在資本家把工人當作商品、當作“物”的片面承認,而是全社會對等的相互“承認”。由此可見,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理論蘊含一定黑格爾“主奴辯證法”中“承認”思想的精神內核。但馬克思由對國民經濟現實的考察達到的對勞動消極作用的敏銳把握,使得他跳脫出了黑格爾“主奴辯證法”的抽象陷阱,轉而深刻批判資本主義制度,并宣揚共產主義,主張實現人的解放。

五.結語

綜上可見,馬克思在《手稿》中不僅繼承了黑格爾“主奴辯證法”的哲學內核,還結合其對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實現了對黑格爾“主奴辯證法”抽象關系的超越。表面上,馬克思只是為“主”、“奴”和“物”們這些空虛的外殼找到了現實的載體,但在更深層次上講,馬克思是將鮮活的、現實的人的生命注入到這些概念、范疇和關系中,使其迸發出生命的鮮麗色彩,從而在歷史的長河層層涌動,不曾褪色。黑格爾的哲學思想在馬克思的哲學思想中并不是一條“死狗”,馬克思的哲學思想深受黑格爾的哲學思想影響,馬克思無愧于“黑格爾的學生”的自稱。

作者簡介:張梁(2000—),男,漢族,河北省邯鄲市,河北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哲學專業2018級本科,071002。

參考文獻

[1]、[17] 宮敬才.重建馬克思經濟哲學傳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63,72.

[2]、[3]、[4]、[12]、[14]、[21]、[22]、[23] 黑格爾.精神現象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141,141,141,147,147,147,148,148.

[5] 、[6]、[7]、[8]、[9]、[10]、[11]、[13]、[15]、[16]、[18]、[24]、[25]、[26]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94,62,75,55,63,43,63,63,97,97,.97,77,66,67.

[19] 蔡曉輝,王國勝.馬克思與黑格爾勞動概念關聯性的重新解讀[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7(03):10.

[20] 韓志偉,吳鵬.論黑格爾勞動辯證法的歷史形態與邏輯展開——兼論馬克思的批判與超越[J].學術研究,2017(08):13.

猜你喜歡
異化勞動共產主義
詩歌集
科學把握共產主義長期性與階段性的有機統一
馬克思“異化”理論的現實思考
淺析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
淺析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及其當代價值
李海青:共產主義的歷史現實性與邏輯必然性
幸福異化:一種研究幸福問題的新視角
共產主義就在你我的奮斗中
承辦大型體育賽事的生態環境異化問題研究
更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