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研究

2021-05-17 08:01楊世珍羅丹何敏
中國衛生產業 2021年4期
關鍵詞:勝任醫師崗位

楊世珍,羅丹,何敏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臨床醫學系,河南安陽 455000

職業教育發展是制約教育現代化的瓶頸?!半p元制”職業教育體系是戰后德國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1],德國的“雙元制”是采用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職業實踐活動為核心的課程體系[2]。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的基礎,課程改革是學校教育的核心[3],課程改革是醫學教育改革的先導。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還不完善,存在課程設置不合理、結構及分類不清楚、課程體系單一、校企合作不深入等問題,課程設置不僅應該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也應該注重專業與工作崗位的對接,提高崗位勝任力,崗位勝任力是個人的綜合素質及實踐能力,2014年我國教育部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提出“以“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為主線,推進臨床醫學高職(??疲┤瞬排囵B改革,加強專業理論知識基礎教育,強化臨床實踐教學,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全面提高臨床醫學人才培養質量”。多項研究也表明,人才培養課程設置的研究,除了應該堅持工作任務的導向,同時也要突出崗位的需求[4],高職院校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主要是面向基層的執業助理臨床醫師,實現醫學教育現代化,培養一批“下得去,用得好,留得住”的高素質實用型醫學人才刻不容緩!因此,借鑒“雙元制”的優勢,納入“崗位勝任力”的臨床醫學專業課程的設置,已成為現代醫學教育的必然趨勢,真正實現專業和崗位的零距離對接,實現學校-學生-衛生機構的“三贏”目標[5]。 該次在2019年3—12月通過對基層醫療單位臨床醫生進行問卷調研、查閱相關資料、分析高職院校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等方式,了解基層醫療單位的執業助理醫師人才需求情況,旨在構建適用于高職院校臨床醫學專業的課程體系,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參考。 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衛健委相關領導及基層醫療單位負責人,10 所豫北地區基層醫療單位為研究對象。 通過問卷調查及衛健委相關領導進行訪談等方式獲得臨床醫師崗位勝任力的需求情況;河南省高職院校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及人才培養方案;河南省高職院校課程;國家相關政策等資料。

1.2 方法

對衛健委相關領導及基層醫療單位負責人進行訪談,了解基層醫療單位對臨床醫學生的人才需求;收集整理問卷調查、訪談等相關資料;問卷的內容包括臨床醫生基本信息(如年齡、性別)、職稱、崗位職責、工作年限、晉升情況、工作壓力、家里是否支持、個人感受、實習模式對比分析(“6+3+1”即6 個月科室輪轉實習,3 個月科室定向實習,1 個月基層醫院實習、或“9+1”即9 個月科室輪轉實習,1 個月基層醫院實習),及被調查基層醫療單位崗位勝任力的判定 (臨床醫師的臨床基本能力、醫師職業素養、醫患溝通能力、急、危重患者處理能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醫學理論知識、團隊協作能力10 個方面)等信息;查閱國家臨床醫師、職業教育、課程設置等相關政策,對河南省高職院校課程設置及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對比分析;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對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河南省高職院校課程設置對比

河南省高職院校臨床醫學專業課程分為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門數設置平均在10、9 及8。 學時平均是498、551、650。 因此,不同院校臨床醫學課程設置存在差異性。 見表1。

表1 河南省高職院校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對比

2.2 基層醫療單位人員基本情況

被調查基層醫療單位等級包括社區醫院、鄉鎮衛生院,對人員、學歷、職稱構成及基本情況(如工作年限、崗位職責、工作壓力等7 個方面)進行統計,結果顯示,基層醫療單位人員以大專學歷、初級職稱、崗位職責以公共衛生居多。 見表2、表3。

表2 基層醫療單位人員、學歷、職稱構成比

表3 基層醫療單位醫師基本情況構成比[n(%)]

2.3 基層醫療單位人員對實習模式對比分析

為了更好了解哪種實習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崗位勝任力,被調查基層醫療單位的醫師對課程設置中兩種實習模式進行選擇,一種為“9+1”實習模式,即9 個月科室輪轉實習,1 個月基層醫院實習;另一種為“6+3+1”模式,即6 個月科室輪轉實習,3 個月科室定向實習,1 個月基層醫院實習,91%的醫師認為“6+3+1”模式更具有優勢,見圖1,多數認為定向實習更有利于和工作崗位對接、學習臨床知識、學習醫患溝通、目標更明確等原因。

2.4 基層醫療單位對臨床醫師崗位勝任力重要性判斷

被調查基層醫療單位對臨床醫師的臨床基本能力、醫師職業素養、醫患溝通能力、急、危重患者處理能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醫學理論知識、團隊協作能力等10 個方面的重要性進行判定,劃分為完全不重要、不太重要、一般重要、比較重要、非常重要5 個等級,分數為1~5 分,結果平均≥3 分,即認為重要,見表4。

圖1 實習模式優越性選擇

該研究結果顯示,基層醫療單位臨床醫生認為崗位勝任力對臨床實踐重要,其中,臨床基本能力、醫師職業素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最重要。

表4 基層醫師對崗位勝任力重要性判斷[(±s),分]

表4 基層醫師對崗位勝任力重要性判斷[(±s),分]

10 項能力分值臨床基本能力醫師職業素養醫患溝通能力急、危重患者處理能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醫學理論知識團隊協作能力信息技術能力運用醫學知識能力學術、科研能力4.68±0.584.81±0.524.25±0.903.81±0.884.65±0.654.37±0.853.50±0.903.32±0.643.75±0.823.37±0.69

3 討論

3.1 課程設置應多元化

高校課設設置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合理的課程體系和結構層次是培養新世紀醫學人才的必要條件[6]。課程設置應結構清晰、新穎性、多元化,同時重視與崗位對接,打破傳統的課程體系,提高理論課程的實用性[7],打造以崗位勝任力為基礎、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技能和知識組合的新型課程體系。

3.2 課程設置應具地方特色

課程體系的構建不僅應該遵循科學性、規范性、合理性,還應該結合地方特色,例如,以河南地區為例,河南省林州市(林縣)是世界范圍內的食管癌高發區[8],死亡率位居世界第5 位,食管癌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及健康,若在臨床醫學專業選修課程中增加食管癌的臨床表現、診斷、預防、治療等知識,學生掌握具有地方特色的疾病,更有利于學生快速融入基層臨床。 醫學教育注重基本要求的統一性和人才培養的多樣性相統一,各高校進行課程設置中因地制宜,“特色”地設置課程,做到“統一性”和“特殊性”的有機結合。

3.3 課程設置應考慮崗位勝任力

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課程設置更應該考慮崗位勝任力。把崗位勝任力的概念納入“學校-個人-基層醫療單位”的框架中,根據基層醫療單位對臨床醫師崗位勝任力的實際需求,針對性進行課程設置,縮小高職院校和基層醫療單位人才需求的差距。更有利于實現“專業”和“崗位”零距離對接,全面提高醫學生臨床技能。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作為現代學徒制的典型代表[9],其模式享譽世界[10],一元為企業,一元為學校,完全以企業實踐為主,職業教育的理論學習為輔[11],旨在培養“專業”與“崗位”鏈接的實用型人才。 應該揚長弊短,深化校企合作,鼓勵學生實踐中鞏固理論,以“醫學教育改革”委契機,借鑒和引進德國“雙元制”模式的成功經驗[12],結合我國高職院校臨床醫學專業的實際情況,融入地方特色,以學生為本,以就業為導向,基于崗位勝任力的課程設置改革,建立以實踐為核心的新型技能理論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13],提高理論的實用性,實踐的臨床性,培養一批高素質、高質量、實用型的臨床醫學生,為基層醫療單位注入新鮮血液,為國家醫療衛生事業錦上添花!

猜你喜歡
勝任醫師崗位
中國醫師節
韓醫師的中醫緣
軟件工程勝任力培養及實現途徑
在保潔崗位上兢兢業業
基于勝任力理論模型的冰雪人才培養新策略
走進“90后”崗位能手
基于勝任能力的人力資源管理教學方法探討
醫師為什么不滿意?
實施HR崗位輪換 打造復合型HRM團隊
張曉東:倒在崗位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