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利用供應鏈金融進行融資

2021-05-23 07:30顧元超
中國集體經濟 2021年13期
關鍵詞:融資困境供應鏈金融一帶一路

顧元超

摘要: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然而,“一帶一路”中小企業在歐美“逆全球化”浪潮下,受制于自身信用資質低、經營規模小、擔保能力弱等原因,普遍存在融資困境。文章首先提出供應鏈金融是解決“一帶一路”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有效途徑;其次,闡述了供應鏈金融的內涵及模式;再次,通過分析案例公司,介紹“一帶一路”中小企業利用供應鏈金融融資的具體方案;最后針對供應鏈金融潛在風險,提出針對性對策。

關鍵詞:“一帶一路”;供應鏈金融;融資困境

一、前言

經濟全球化推動建立了全球價值鏈(Global ValueChain,GVC)新型國際分工體系,在這其中,“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發展將有利于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改善國際分工地位?!耙粠б宦贰惫こ唐髽I構建以新興經濟體為終端市場的區域價值鏈,將得益于更為寬松的產品種類與服務質量要求而取得產業升級機會。然而“一帶一路”工程項目作為一項復雜綜合的市場載體,承載了貨物、技術和服務貿易等不同行業領域的物流和交易,在歐美“逆全球化”背景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貿易摩擦常態化改變了中國制造業發展的外部環境?!耙粠б宦贰惫こ绦袠I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受制于動蕩的外部環境,經營風險普遍增加,融資難題逐漸顯現。因此,若要擺脫新興經濟體面臨“低端嵌入”和“低端鎖定”的發展困境,解決“一帶一路”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刻不容緩。在此背景下,供應鏈金融作為產融結合的一項重要手段,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上具有獨特優勢,受到金融界與實業界的廣泛關注。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通過供應鏈金融盤活產業鏈上下游資金鏈,多舉措聯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將推動“一帶一路”倡議更好落地實施。

二、文獻綜述

(一)供應鏈金融融資的內涵

現有學者研究認為,供應鏈金融(以下簡稱SCF)是一項復雜系統,系統內的企業通過真實物資流、信息流、資金流之間廣泛合作來解決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國外學者在這方面的研究中,將SCF視為一系列短期金融解決方案,并將企業營運資本納入SCF核心要素,以擴充整個供應鏈的資金流和信息流。SCF中營運資本主要包括企業的存貨、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由此營運資本的運用更契合“金融導向”觀點,即將SCF視為一系列買方驅動的金融解決方案,更加強調SCF中核心企業發揮引領作用。有所不同的是,國內SCF研究起步較晚,SCF的探索也以“供應鏈導向”為主,一方面由于參與SCF的金融機構較少,尤其針對“一帶一路”項目建設的金融機構仍以三大政策性銀行和國家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為主,較少涉及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另一方面在于SCF主要運用于貿易融資及物流金融,隨著物聯網、大數據和區塊鏈的興起,SCF在“供應鏈方向”上的特征更為顯著。而針對“一帶一路”工程企業,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的占比長期保持在 80∶20,貨物貿易需要以物資采購、交通運輸與國際合作為依托,在歐美“逆全球化”趨勢下,商品運輸成本提高、交貨日期延長,中間品與勞動力供應受到限制,這決定了“一帶一路”工程企業供應鏈比一般企業更復雜且更脆弱。因此核心企業利用其自身優勢,借助三大政策性銀行和各商業銀行提供的融資服務平臺,發揮營運資本等商業信用在融資環節的關鍵作用尤為重要。SCF“金融導向”觀和“供應鏈導向”觀的深度結合,將切實解決“一帶一路”工程領域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

(二)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比較

想要實現SCF“金融導向”觀和“供應鏈導向”觀深度結合,即要發揮金融機構融資服務平臺帶動作用,也要由供應鏈上任何一個節點的企業利用貿易過程中產生的上下游交易關系,發揮營運資本中可挖掘的商業信用,具體可采用應收賬款融資模式、存貨質押融資模式和預付賬款融資模式。

比較這三種典型融資模式,鑒于“一帶一路”工程企業存貨專用性程度高、核心企業承諾貨物回購概率低等特點,存貨質押融資和預付賬款融資實施可行性普遍低于應收賬款融資。應收賬款融資主要采用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和應收賬款保理融資,這兩種融資模式均要求供應鏈上核心企業具備較強的還款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在“一帶一路”工程企業中,處于供應鏈核心環節的企業主要是EPC總承包商,EPC總承包商的風險承受能力和信用等級建立在“一帶一路”專項資金貸款上,這些貸款以中國進出口銀行等政策性銀行為支撐。在國內銀行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時,通常還會以土地出讓收入為抵押擔保,以降低貸款風險,因此總體風險可控,則核心企業還款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均能得到保障。而供應鏈中境內制造商、供應商、銷貨商等取得的核心企業應收賬款,由于收款周期較長,營運資本流動性較低,供應鏈中小企業在采購端容易發生違約風險。通過SCF中應收賬款融資,根據特定產品供應鏈上真實貿易背景和核心企業信用等級為中小企業提供銀行授信,將有效解決“一帶一路”工程領域中小企業可能存在的短期違約風險。

三、案例分析

(一)SW公司簡介

本文以“一帶一路”典型工程企業SW公司為例,總結歸納SW公司利用供應鏈金融融資的經驗模式,以供讀者參考。SW公司2010年成立于杭州,自成立起一直從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基建工程業務。公司扎根非洲10多年,服務涵蓋尼泊爾、尼日利亞、埃塞俄比亞、喀麥隆、塞內加爾、安哥拉等國家,公司業績蒸蒸日上,力圖成為中非友好合作的“橋梁”。但隨著外部環境變化,資金壓力逐漸限制SW公司的正常發展。自2018年起,SW公司在集團“成本全覆蓋,現金流為正”的戰略方針下,逐步探索轉型升級,在此過程中,SW公司利用供應鏈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相結合的方式開展SCF融資,有效緩解了短期資金融通壓力。

(二)SW公司的融資困境

SW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從事“一帶一路”沿線水務工程投資、開發、設計及施工;水務工程設備及配件銷售等業務。2018年前SW公司原有業務分布特征致使SW公司收入主要來源于“一帶一路”工程項目管理及技術服務收入、施工與安裝服務收入、物資貿易收入。其中項目管理及技術服務收入、物資貿易收入占歷年營業收入的比重超過90%?;谏鲜鰳I務分布特征,在銷售端SW公司資金主要來源于物資貿易銷售回款和項目管理收益分配。隨著海外市場匯率風險、法律風險和政治風險加劇,受制于集團公司海外擴張和業務清理,SW公司短期積壓大量應收賬款,導致應收賬款周轉率迅速下降,這部分應收賬款既有來自于海外真實業務所對應的物資銷售款和技術服務款,也有來自于集團公司的內部資金占用。在采購端,SW公司為配合集團公司海外業務發展,負責水務工程投資、開發、設計及施工的前期投入,物資貿易的前期墊資。SW公司短期應付設備供應商、設計院和分包商的款項超過應收賬款的回款速度,風險敞口持續擴大。為緩解資金壓力,SW公司一方面通過商業票據,如開具銀行承兌匯票延長付款時限,另一方面積極拓展其他融資渠道。

在傳統融資渠道上,銀行貸款是現階段為“一帶一路”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的主要方式,銀行信貸風險相對較低,可吸納各方面資金,形成一定的集聚效應,但這一融資方式也存在固有弊端。銀行信貸需要對企業的資產規模、利潤水平、資產負債率等方面做出嚴格限定,SW公司作為中小企業,自成立起依托集團優勢采用輕資產發展模式,資產總額以流動資產為主,不動產數量有限,單位價值較低,而存貨多為海外項目所需的專用設備和材料,難以取得足額抵押信貸。通過集團資金池管理而取得銀行信貸,雖然規模較大,利率較低,但集團海外項目眾多,遠水難解近渴,難以緩解SW公司短期資金壓力。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是“一帶一路”建設項目資金融通的另外兩大渠道。除此以外,主權債務轉化為企業間商業負債的公私合營模式也越來越普遍,如“PPP”和“BOT”等模式。但對于“一帶一路”中小企業而言,受制于本身規模和短期資金迫切性要求,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等手段均難以落地實施,找到合適融資渠道,解決短期融資困境成為SW公司近期當務之急。

(三)SW公司的解決之道

SW公司超過50%的資產為應收款項和應收票據,應收款項的存在使公司有運用應收款項來改善其現金流,解決融資困境的可能。SW公司應收款項以代收代付海外項目分包商工程款和與核心企業業務往來款為主。核心企業占據產業價值鏈中心地位,有較強信譽水平和抗風險能力,因此SW公司通過與核心企業的應收賬款來解決短期融資困境,在具體融資模式上選擇應收賬款保理模式。

應收賬款保理是利用供應鏈上核心企業較強的償付能力和較高的信譽水平,在賣方(應收賬款債權人)采用延期收款方式下向買方(應收賬款債務人)銷售產品或服務時,將實際經營業務中形成的應收賬款收款權轉讓給保理商(商業銀行),由保理商向賣方提供授信的一種短期融資模式。在SCF應收賬款保理模式中,突出核心企業地位,以供應鏈整體信用水平和真實交易背景為基礎,可以盤活供應鏈中因應收賬款而沉淀的大量資金,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供應鏈上中小企業資金融通難題,同時也減少銀行信貸發放的潛在風險。

SW公司在實施應收賬款保理時以真實交易為基礎。首先,根據商品或服務的銷售行為與保理商簽訂保理協議。SW公司需將所有通過賒銷(期限一般90天以內,最長不超過180天)而產生的合格應收賬款出售給保理商,保理商對SW公司核定授信額度,在額度范圍內接受賒銷而產生的合格應收賬款。其次,SW公司與核心企業簽訂服務銷售與產品銷售合同,并在合同中約定將產品與服務直接提供給核心企業的海外項目部,根據海外項目部要求履行境內外采購,SW公司交貨或提供了有關服務后,向核心企業開具銷售發票。再次,由SW公司向保理商申請應收賬款轉讓,并將合同副本、發票副本等規定材料送至保理商,保理商履行審核義務,審核無誤后受讓應收賬款,再由SW公司或保理商通知核心企業。最后,由保理商根據合同金額或發票金額向SW公司發放融資款,SW公司取得融資款后向材料或設備供應商、服務提供商支付賒銷款(見圖1)。通過應收賬款保理,SW公司實現短期大額融資,縮短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緩解了資金敞口風險,為SW公司后續發展提供新的助力。

四、供應鏈金融融資的潛在風險及對策

(一)潛在風險

本文強調了SCF下應收賬款融資在案例公司中的運用,但隨著SCF整體協作水平不斷提高,潛在的內外部風險也不斷擴大。在新的市場環境下,SCF潛在風險突出表現為以下方面。

1. 信用風險。SCF信用風險一直作為風險管理的核心與重點,包括融資企業自身資信狀況、核心企業自身資信狀況、中小企業管理者信用狀況等方面。信用風險的產生來自于資金供給方與資金需求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例如供應鏈上中小企業出于迫切的融資需求,構建虛假交易,偽造應收賬款憑證或將不良資產抵押給銀行。鑒于供應鏈金融的傳導性在新技術運用下不斷加強,信用風險存在聚集并放大的可能。

2. 操作風險。SCF操作風險指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不斷演化和發展的基礎上,SCF利用新興技術構建銀行SCF操作系統和SCF第三方平臺而存在的多種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可能基于系統本身不成熟導致的運行漏洞,也可以基于不熟悉系統運作而產生的人員操作失誤。

(二)針對性對策

1. 強化事前管理,做好風險評估。作為信用風險的承受主體,銀行難以徹底避免信用風險的發生,但銀行可以采取兩方面措施降低信用風險發生概率。首先,在銀行融資產品設計上,做好交易封閉性和賬戶管理之外,在信貸風控管理上加入供應鏈金融特有的風險評估元素,適當運用預警模型或其他混合模型,以隨時預警可能擴大的信用風險。強化事前管理,將風險發生的概率和損失降到最低水平。其次,為防范企業提供虛假材料以套取銀行信貸,銀行可以運用大數據、區塊鏈技術以獲取供應鏈上有關稅務、高級管理人員日常違約行為、審計報告、社保工資拖欠等信息,以整體評估供應鏈上中小企業可能發生的信用風險,并及時作出應對措施。

2. 發揮優勢技術,優化人員培訓。SCF操作風險的發生來自于多種不確定性的累積與放大,面對這些挑戰,首先應充分發揮所使用各項技術的優勢,充分利用各種加密技術,進一步優化風控管理模式,在創新融合中探索解決之道。其次做好理論與技術的人員培訓,盡可能避免因不熟悉系統運作而產生的人員操作失誤,采用多重復核的內部控制機制,強化不斷創新現代信息技術所帶來的正向引導作用,促進SCF更快速地推廣與更廣泛地運用。

參考文獻:

[1]戴翔,宋婕.“一帶一路”有助于中國重構全球價值鏈嗎?[J].世界經濟研究,2019(11):108-121+136.

[2]劉德紅,田原.供應鏈金融內涵與風險管理研究進展及展望[J].經濟問題,2020(07):53-60.

[3]孟寒.“一帶一路”投融資風險因素分析及對策[J].新經濟,2020(Z2):42-45.

[4]趙瑾.把握疫情影響下的國際貿易發展著力點[EB/OL].[2020-04-28]. http://www.chinanews.com/ll/2020/04-28/9170344. shtml.

本文系浙江金融職業學院2020年度校級科研項目“疫情背景下‘一帶一路企業價值鏈重構與轉型升級研究”(項目編號:2020YB38)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浙江金融職業學院)

猜你喜歡
融資困境供應鏈金融一帶一路
小微企業融資困境及應對策略分析
論中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應對路徑選擇
河南省家庭農場融資困境問題分析
面向供應鏈金融支付清算系統建設的探討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評估
德州市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金投手搶灘湖南銀聯移動端,打造“供應鏈金融”生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