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視“意外”,方能邂逅意外之喜

2021-05-24 13:01陳清華
學校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關鍵詞:生成性資源初中語文課堂意外

摘要:“意外”,即生成性資源,是初中語文課堂中一種必然的存在。對于各種“意外”,教師不應該“熟視無睹”,不應該“偃旗息鼓”,而應該善于“捕捉”,適度“放大”,細致“分析”,讓這些“意外”發出能量、產生動力。如此以來,這些因“意外”發出的能量、產生的動力,就會對課堂教學效益的提升以及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本文將主要圍繞珍視“意外”,方能邂逅意外之喜,詳細論述初中語文課堂中生成性資源的有效運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生成性資源;有效運用

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總是會出現一些“意外”,諸如,當學生在表達自己的觀點、發表自己的意見、訴說自己的想法時,出現一些用詞不當、詞不達意的“意外”;當學生在與教師溝通、與同學交流的過程中,出現一些新穎獨特的、超出教師預設之外的“意外”……對于這些如“不速之客”般的課堂“意外”,部分教師要么會“熟視無睹”,要么會“偃旗息鼓”,鮮有教師會對這些“意外”大做文章。

顯然,這些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冷不丁出現的“不速之客”,間或閃現的“意外”,貌似是一種偶然事件,實際上,是一種必然現象。這種必然現象,正就是所謂的生成性資源。對于這些“不速之客”,對于這些“意外”,對于這些生成性資源,教師不應該“熟視無睹”,不應該“偃旗息鼓”,而應該珍視。唯有珍視初中語文課堂中的各種“意外”,教師方能帶領學生邂逅各種意外之喜。

一、在精彩紛呈的教學活動中捕捉“意外”

越是精彩紛呈的課堂教學活動,越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意外”,越是會出現形形色色的“不速之客”。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精彩紛呈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思維能力異?;钴S,在學生的認知與教材的知識不斷碰撞、不斷交融、不斷摩擦的過程中,會時不時地擦出一些創新的火花。這些創新的火花,正就是課堂中的一種“意外”,一種“不速之客”,一種生成性資源。于智慧的教師而言,應該迅速捕捉這些“意外”,并將其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加以利用。

以教學《白楊禮贊》這篇課文為例,筆者設計了一項教學活動,讓學生聚焦課文中的四個排比反問句,由深入淺地體會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有學生說,這四個反問句式組成的排比句,節奏、語氣一句比一句強烈。有學生說,第一反問句是由樹及人的過渡;有學生說,第二個反問句是剖析白楊樹的性格……就在課堂按照既定的“方向”,按照教師的預設有序推進時,有一名學生冷不丁提出了這樣一個看似極不諧和的問題——“為什么作者要禮贊白楊,而不禮贊左公柳,或祁連松呢?”顯然,這個極不諧和的問題,正就是該教學活動中的一種“意外”。對于這個“意外”,教師不僅沒有“熟視無睹”,還“借題發揮”,讓學生通過對比白楊樹、左公柳、祁連松的異同之處,更為精準地體會到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在精彩紛呈的教學活動中,各種“意外”總會紛至沓來。于初中語文教師而言,必須要練就一種靈活自如、有效處理各種“意外”的硬本領,在提升自身課堂駕馭能力的同時,讓學生邂逅各種意外之喜,諸如,理解的深入、知識的拓展以及能力的發展等。

二、在卓有成效的教學評價中放大“意外”

教學評價,是教師駕馭課堂不可或缺的一種法寶。同樣,面對初中語文課堂中間或出現的各種“意外”,教師也要用教學評價這件法寶,去放大“意外”。如此,在被教師適度放大的“意外”中,學生就可以領略到一番別樣的風景。在適度放大“意外”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蹚出一條順利、圓滿達成課堂教學目標的新路子。當然,教師在放大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各種“意外”時,一定要把握好放大的“倍率”,絕對不能因為過度放大,甚至無限放大而是課堂教學陷入低效的“泥潭”之中。

仍然是教學《白楊禮贊》這篇課文時,所出現的那個“意外”為例。當“為什么作者要禮贊白楊,而不禮贊左公柳,或祁連松呢?”這個“意外”超出教師的預設“不請自來”時,教師不妨先停下引領學生繼續深入探究白楊象征意義的“步伐”,留出一定的時間,通過有效的教學評價啟迪、指導學生對比“白楊樹、左公柳和祁連松”之間的異同之處。以有效的教學評價為啟迪、為指導,學生就會發現,白楊樹、左公柳、祁連松都生長在大西北,這是它們的共同之處。但是,與左公柳、祁連松相比,白楊樹在大西北的生長面積更廣,生長條件更加惡劣。與白楊樹相比,左公柳需要更多的水分來保持自己的“搖曳身姿”;與白楊樹相比,祁連松需要更多的雪水來扎牢自己的根系。圍繞學生對白楊樹、左公柳和祁連松異同之處的認識與理解,教師可以進行合情合景、恰如其分地點評。通過點評,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白楊樹、左公柳、祁連松的認識,還能夠升華學生對白楊樹象征意義的理解。

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面對教學活動中的各種“意外”,各種生成性資源,教師以教學評價為法寶,適度放大,不僅不會擠占課堂教學的時間,不僅不會降低課堂教學的效率,還會讓課堂教學因這些“意外”的放大,而變得更加精彩紛呈、變得更加富有成效。

三、在深入淺出的教學小結中分析“意外”

在課堂中,面對學生的各種“小收獲”,各種“小進步”,教師總是會進行適時適度地予以小結,即教學小結。教學小結,一則在于進一步肯定學生的“小收獲”“小進步”,二則,在于讓學生從這些“小收獲”“小進步”中獲得點滴的學習自信心與學習成就感。而這些貌似微不足道的學習自信心與學習成就感,終會“積溪流成江河”,終會成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內驅力。同樣,對于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間或出現的各種“意外”,教師也應該在深入淺出的教學小結中進行分析。通過分析,學生就能夠更進一步地“吸收”這些“意外”中的“養料”。

以教學《敬業與樂業》這篇課文為例,當筆者按照既定的教學順序,引領學生脈絡清晰、有理有據地分析“敬業”與“樂業”的具體表現、重要意義時,某學生提出了這樣一種觀點:“老師,我覺得‘敬業與‘樂業之間,并不是毫無瓜葛的,更不是彼此對立的,而是彼此關聯的?!礃I是‘樂業的前提與基礎,‘樂業是更高層次的‘敬業,不知道我這樣的理解對嗎?”該學生的這種觀點,超出了筆者的預設,成為了該教學環節中的一種“意外”。在對該“意外”進行適度放大、有效評價的基礎上,筆者在教學小結環節再一次分析了這個“意外”。筆者通過在教學小結中深入淺出地分析該“意外”,不僅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與理解了“敬業”和“樂業”,還對該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提出自己獨到見解的行為予以再次肯定、再次表揚。如此,該“意外”就成為了學生夯實教學重點的“重錘”,就成為了該學生樹立學習自信的“支柱”。

實踐證明,在教學小結中,通過引領學生深入淺出的分析各種課堂“意外”,不僅能夠讓“意外”在夯實學生知識、拓展學生視野以及發展學生能力方面的作用更為顯著,還能夠讓教學小結因為這些“意外”而變得更加有內涵、有實效。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出現各種各樣的“意外”,出現形形色色的生成性資源,是一種必然的存在。對于這些“意外”,對于這些“生成性資源”,教師要善于“捕捉”、適度“放大”、細致“分析”,據此讓初中語文課堂因各種“意外”,而變得愈發精彩,讓學生因各種“意外”,而邂逅自己核心素養全面發展的意外之喜。

參考文獻:

[1]封云.初中語文課堂生成性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D].南昌大學,2016.

[2]房麗娜.淺談如何捕捉與利用初中語文課堂生成性資源[J].課程教育研究,2017, (12):123-124.

[3]高修紅.無限風光在"意外"——談語文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開發和利用[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5(34):8.

湖北省崇陽縣第一中學 陳清華

猜你喜歡
生成性資源初中語文課堂意外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探究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管理策略研究
高中政治課堂應用生成性資源的實踐探索
化學實驗課堂生成性資源的利用
讓靈活精悍的微課程成為初中語文課堂的左膀右臂
探究初中語文教學中自主合作學習法的應用
菲律賓年底“意外”加入亞投行
“意外”服藥被輕判李宗偉“五一”復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