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團,膨脹了?!

2021-05-25 01:26盛倩玉實習生陳保維
南都周刊 2021年4期
關鍵詞:陳鵬肉松青團

盛倩玉 實習生 陳保維

青團近年來的大流行,在一些江南人看來有點“不可思議”。這種發端于江南的糕點,以草汁入糯米皮,加上內餡制成,是清明時節的時令食品。

在湖州人朱一寧眼里,青團只是家鄉的一種普通小吃,“年輕人未必都喜歡吃,父母輩還挺喜歡的?!?/p>

而蘇州人林君同則對市面上口味眼花繚亂的“創新口味青團”不太喜歡,“那是改良版的青團,迎合的是市場需要?!?/p>

這些年,青團的熱度肉眼可見地上漲,林君同覺得,這與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強調有關,但更得益于青團的“網紅化”。

一種說法是,青團因寒食節而生,古時,在清明前一兩日的寒食節,人們將“舊火”熄滅,清明時再燃,取新舊交替之意。因寒食節是不能生火,所以人們會提前準備很多糕點用來充饑,青團應運而生。

但在青團之外,國內不少地方也有自己的清明時令糕點,艾粄、清明果、樸籽粿……這個春天,我們不妨慢下腳步,細嚼慢咽,通過食物重新恢復與時令與自然草木的聯系。

搗青草為汁,和粉作糕團

林君同是蘇州人。清明將至,他在車上聽到本地的廣播電臺里介紹青團的諸般新式餡料:肉松、芝士、腌篤鮮……他想,好久沒有吃青團子了,周末要去買幾個嘗一嘗。

青團是供品,也是獨特的點心。但在他的記憶中,“先前并不會專門去買來吃?!?/p>

清朝文人徐達源的《吳門竹枝詞》中寫道,“相傳百五禁煙廚,紅藕青團各祭先?!毙r候,清明上墳時的供品里都有青團。小孩嘴饞,往往祭拜之后走下陵園臺階,就把青團拿在手里吃。

那個時候,林君同是比較恐懼青團的,除了因為是供品,更重要的是因為顏色——“綠綠的,和電視劇里陰曹地府的背景色一樣”。

但到了現在,不僅身為蘇州人的林君同愛吃,似乎全國人民都知道并喜歡上了青團,有人形容“江南的青團,現在已經變成了中國的青團?!?/p>

三月下旬,蘇州的大街小巷都賣起了青團。從菜市場到超市,處處都有得買。

在林君同看來:真正好吃的青團子,還是要看招牌。因為據說青團子的發源是蘇州昆山的正儀鎮,所以掛“正儀”二字的應該比較正宗。

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寫道,“青糕、青團。搗青草為汁,和粉作糕團。色如碧玉”,概括了青團最主要的制作流程和美麗的外形。

現在做青團,有的采用漿麥草,有的采用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綠葉蔬菜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來當作春游小吃。

不獨清明時節,青團在專賣的鋪子里四季都會出現,有時也會和發糕、燒麥等糕點一起出現在酒席上。

從豆沙味到螺獅粉味,青團“膨脹”了?

林君同覺得,地道的青團只有一種內餡:赤豆沙。他對市面上眼花繚亂的創新青團不太喜歡,“比方說新近出現的腌篤鮮餡,難以想象?!?/p>

2016年愚人節,上海的月餅名店“蓮香樓”推出了咸蛋黃肉松青團,意外地一舉成名。當時為了吃上一個肉松青團,高峰時期要排上幾百米的隊伍,等上七八個小時;一盒青團的價格,甚至被炒到了300塊。

這一現象級的消費熱潮是店家沒有預料到的。杏花樓黃河路店的經理曾在采訪中介紹,咸蛋黃肉松口味的青團在2015年時已在內部開發,“今年(2016年)我們店嘗試著做了一些。沒想到幾個美食大咖吃了之后就在網絡上贊了一下,這下不得了啦,每天都有很多人涌來點名要這一款?!?/p>

青團流行開來,借著社交媒體的熱力,各個商家爭相推出不同新潮餡料的青團,從江南輻射開去,在全國各地競相亮相。

咸蛋黃肉松青團、蟹粉青團和腌篤鮮青團已經略顯陳舊、不值一提,佛跳墻青團、椰香乳酪青團、流心芋泥青團正在輪番霸占熱搜,還有銀耳青團、龍井青團、酸辣風爪青團、小炒黃牛肉青團刷新眼球……

今年商家還推出了噱頭十足的螺獅粉青團,號稱“研發師每天嘗50個螺螄粉青團,起初生不如死,現在真香了”,自然也引得無數網友趨之若鶩、“冒死測評”,吃完紛紛表示“我臭了”。

日益成謎的口味、愈發鬼畜的操作,已經很難界定到底是創新還是炒作。攜帶著從古籍中串聯起來的歷史,搭配著社交媒體的熱烈傳播,裹挾著商業化的營銷策略,清明吃青團,正逐漸成為一種新的“傳統文化”,青團,也獲得了全國性的影響力。

風越吹越大,還有越來越多的商家加入“青團界百團大戰”,三月下旬開始,全國范圍之內,從線上網店到線下的超市與各大便利店,都能看到青團的身影。

有不少商家向南都周刊反饋,今年的青團銷量有些乏力,“賣的人太多了,不好賣了”“從去年就開始賣了,今年到現在沒賣出十單”。

與此同時,青團供需的膨脹也影響了其用料。上述大部分品牌都采用青麥汁而非沿用傳統的艾草或鼠曲草和面,重要的理由是青麥可以大規模生產,又能保留標志性的綠色,然而其代價則是失去了其他青草獨特的香味。

北方人覺得,自己小時候就沒見過青團;南方人說,我們那邊的清明食物不是青團,或者相似但不叫這個名字;甚至有些“江南人”也對球狀的青團感到疑惑,“青團不是餅狀的嗎?”

你的家鄉吃“青團”么?

吃青團被視為“清明習俗”,不少人對此都有疑問。

北方人覺得,自己小時候就沒見過青團;南方人說,我們那邊的清明食物不是青團,或者相似但不叫這個名字;甚至有些“江南人”也對球狀的青團感到疑惑,“青團不是餅狀的嗎?”

和每年都會迸發的“南北之爭”相同,“青團”的異同所折射的,是廣袤的中國文化內部的多樣性和異質多音。

家在廣東鄉村的客家人大旺,在上海讀書。高中的時候,他就在微信等社交媒體中得知了青團這種江南糕點,但從沒吃過。事實上,大旺和鄉人也有著他們的時令食品——艾粄,清明的時候家家戶戶會做來吃,各個鄉鎮間還會有差異。

艾粄和青團相似,卻又不一樣。最大不同的是,青團有了享譽全國的知名度,艾粄則不然。

大旺從小看長輩和鄰居做艾粄,長大以后,他也自己身體力行。如果要做艾粄,他會拿著一個大口袋,沿著農田和山路尋找鮮嫩的艾草;一般要采比較嫩的大葉,否則口感不好。提著好幾斤艾草回家,在廚房忙活一陣,圓滾滾的艾粄可以上蒸籠。做好的艾粄有著深邃的青綠色,傳統的餡料是白糖芝麻花生餡。

今年是大旺第一個在上海過的清明節。學校食堂有賣青團,是青麥汁做的皮,沒有艾草的香味。吃了以后,他覺得,還是“不如家鄉的”。

陳鵬來自廣東潮汕,在他的家鄉,清明節的時令糕點是一種狀若發糕的“樸籽粿”,由春季的樸籽樹葉混入粳米研磨,再將面糊發酵蒸制而成,有著樹葉的清香。這一習俗雖流傳下來,但并不特別高調。

陳鵬人在福建泉州,他特別喜歡近年流行起來的青團,特別是肉松餡的,這些年每年都在網上會買一些。相對而言,家鄉的樸籽粿是回鄉時才會吃的糕點,在尋常的包子店里就買得到,在他眼中平平無奇。

但今年的情況有些變化,起因是陳鵬一次周末在古城區閑逛。他所在的福建,也有著清明的時令食品,叫做清明果,陳鵬此前從未知曉。

那次閑逛時,他走在舊城一條古老的街道,路過數家老牌的糕點店。向著路邊敞開的蒸籠里,竟有著各種顏色的“青團”:圓形的團子,白色的裹著蘿卜干,綠色的包豆沙,棕色的是紅糖皮。

他問店家:“這是青團嗎?”

得到了店家不解的眼神,“這是清明果?!?/p>

不同于青團,清明果不那么甜,多的是清淡的香氣。陳鵬覺得很驚艷,返回去多買了幾個清明果?!霸瓉沓司W紅的東西,我們身邊還有很多被我們忽略的、珍貴的事物,如果不放下手機邁開雙腿,可能永遠都不會看到?!?/p>

走在路上,他忽然想起了家鄉的樸籽粿;他決定,下次回家,一定要再嘗一次。

在青團身上,可以看到傳統小吃在創新和互聯網加持之下,獲得影響全國的知名度的潛力。它召喚著我們停下來,在春日遲遲之際通過食物重新恢復與時令與自然草木的聯系。

中國大地形貌各異的“青團”們,也時時看到大江南北各自腳下豐富的文化傳統,讓它們在現代生活中生生不息。

猜你喜歡
陳鵬肉松青團
奶奶教我做青團
一“糯”值千金
涂布率在再造煙草綜合品質中的重要性分析
產房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品管圈應用的療效分析
蘇州青團
肉松餅的秘密
青團
私恨解公愁
“棉花”真能變“肉松”嗎
肉松里的秘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