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特色田園鄉村項目空間布局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

2021-05-26 04:28龔倡姜衛兵宋居宇何蘭魏家星
江蘇農業科學 2021年8期
關鍵詞:空間布局鄉村振興戰略江蘇

龔倡 姜衛兵 宋居宇 何蘭 魏家星

摘要: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加強特色田園鄉村空間分布特征分析,對于優化特色田園鄉村格局,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運用ArcGIS 10.2技術平臺及數理統計方法對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莊空間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莊空間分布類型為集聚模式,呈明顯的“點軸狀”空間格局,且省域分布不均衡。從空間位置來看,試點村莊主要集中在距離中心城市1~50 km范圍內。進一步探討空間分異的影響因素,發現政策環境、資源空間、交通條件、經濟水平等要素對于特色田園鄉村試點發展均具有明顯影響。應總結試點工作的經驗,優化空間發展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強化片區式發展,增加鄉村知名度。

關鍵詞:江蘇;特色田園鄉村;空間布局;影響因素;鄉村振興戰略

中圖分類號: F323.4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1)08-0001-07

收稿日期:2020-08-23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編號:PAPD130809001)。

作者簡介:龔倡(1994—),女,河北晉州人,碩士,研究方向為鄉村景觀評價與規劃設計。E-mail:gongchang828@126.com。

通信作者:姜衛兵,碩士,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休閑農業與鄉村景觀規劃設計。E-mail:weibingj@njau.edu.cn。

鄉村與城市作為經濟社會活動的兩大空間載體,相互依存,共生發展。當前我國即將進入城鎮化轉型期,也即將邁入重塑城鄉關系、區域關系的關鍵階段。在長期城鄉二元結構、“重城輕鄉”傾向的影響下,鄉村資源外流、農業發展衰退、田園特色被侵蝕等問題出現,鄉村規劃發展路徑亟待轉變。因此,許多省市積極探索鄉村發展新模式,制定了因地制宜的行動計劃。

江蘇省是我國鄉村轉型發展的先行者,“十二五”后相繼開展鎮村規劃、環境整治、美麗鄉村等工作。2017年6月,江蘇省委、省政府針對現有基礎和發展短板,實施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行動,力圖在新時期、新要求下探索鄉村發展之路。特色田園鄉村,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地方實踐,經過3年的試點建設,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計立項申報了136個特色田園鄉村項目試點,其中19個村莊通過驗收被正式命名為“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現代新農村的風貌已初步展現。

特色田園鄉村是鄉村振興導向下,針對江蘇新農村建設的大環境,立足實際、著眼未來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1]。作為目前江蘇省鄉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其試點的優化選擇對于推動特色田園鄉村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相關領域對于特色田園鄉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內涵、形成機制、規劃策略、經驗借鑒等方面,鮮有特色田園鄉村整體格局分布的研究。鑒于此,本研究參考前人相關研究[2-8],綜合運用ArcGIS技術探究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空間布局特征及規律,深度剖析影響其空間結構形成的因素,并提出改進建議,以期為下一階段特色田園鄉村試點的合理規劃與布局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參考。

1 研究區域概況與數據來源

1.1 研究區域概況

江蘇?。?0°45′~35°20′ N、116°18′~121°57′ E)位于我國東部,地居長江、淮河下游,東臨黃海,西連安徽,北接山東,東南部與浙江省、上海市毗鄰。全省面積10.72萬km2,下轄13個地級市,96個縣級行政單位。2018年常住人口8 050.7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 604.09萬人,占比69.6%。江蘇人均GDP、地區發展與民生指數均居全國省份第一,已達到“中上等”發達國家水平。江蘇省地形以平原為主,東北和西南部地區存在少數低山丘陵,轄區內河川交錯、水網密布。全省為季風性氣候,處于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年平均降水量豐富。江蘇自然和人文景觀豐富,截至2019年底共有4處世界遺產,22家5A級景區,2處國家級旅游度假區,2處國家級地質公園,3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2 數據來源與處理

本研究數據源自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網站(http://jsszfhcxjst.jiangsu.gov.cn/index.html)發布的“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村莊”名單,截至2019年12月31日,名單中試點村莊合計136個。通過百度地圖的拾取坐標系統獲取試點村莊詳細坐標數據,將其導入ArcGIS10.2進行相關分析,建立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莊空間數據庫。影響因素評價指標數據由《2019年江蘇省統計年鑒》《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行動計劃》《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方案》等相關材料整理所得。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結合ArcGIS 10.2空間分析及Excel數據處理工具,采用最臨近指數分析特色田園鄉村空間分布類型,運用核密度估計、緩沖區分析測算特色田園鄉村的空間聚集程度,并選用地理集中指數、不平衡指數判斷特色田園鄉村在省域層面的空間分布均衡程度。

2.1 最鄰近指數

最鄰近指數分析是一種判斷“點”空間分布類型的方法,在地理學研究中應用廣泛[9]。最鄰近指數(R)定義為實際平均觀測距離與理論預期平均距離之比,其計算公式如下:

R=r0re;(1)

r0=1n∑ni=1di。(2)

式中:r0表示平均觀測距離;re 表示預期平均距離;di表示點要素的最鄰近點距離;n表示點要素的總數。若R>1,表明點要素呈均勻分布;若R=1或值在1附近,表明點要素呈隨機分布;若R<1且R≠0,表明點要素呈聚集分布;若R=0,表明點要素完全集中。

2.2 核密度分析

核密度分析方法是現代非參數統計方法的代表,能夠根據輸入要素計算出點狀地理要素在整個區域的聚集程度,使得空間點模式可視化[10]。計算公式為:

f(x)=1nh ∑ni=1kx-xih。(3)

式中:f(x)為研究區域的核密度;(x-xi)為點要素x到樣本點要素xi的距離;h為搜索半徑;k為權重值。

2.3 緩沖區分析

緩沖區分析能夠直觀地表示各個區域的研究要素相對于區域中心的空間分布情況,以及距中心的距離變化分布趨勢[10]。計算公式如下:

Bi={x:d(x,Oi)≤R。(4)

式中:Bi為緩沖區域空間集合;R為緩沖區帶寬;d(x,Oi)為研究要素與緩沖區的距離;x為符合緩沖區條件的研究要素信息。

2.4 地理集中指數測定

地理集中指數是衡量空間地理要素在一定區域內分布集中化程度的重要指數[11],其結果可以反映研究要素空間分布的聚集情況,其計算公式如下:

G=100×∑ni=1XiT2;(5)

G=100×∑ni=11n2。(6)

式中:G為研究要素地理集中指數(G取值范圍為 0~100);G為絕對平均分布狀態下的研究要素的集中指數;Xi為第i個區域的要素分布數量;T為要素的總數;n為區域總數量。當G>G時,表明要素分布較為集中;G

2.5 不平衡指數分析

不平衡指數可以衡量研究要素在不同區域內的分布均衡程度[10],計算公式如下:

S=∑ni=1Yi-50(n+1)100n-50(n+1)。(7)

式中:S為不平衡指數(S取值范圍0~1);n為區域的數量;Yi為各區域內分布呈絕對均衡狀態。當 S=1時,表示分布呈絕對不均衡狀態,即集中于某地;當 0

3 結果分析

3.1 特色田園鄉村分布總體特征

自2017年6月江蘇省啟動實施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行動計劃起至2019年底,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已開展了3批試點村莊遴選工作,共有136個村莊被納入特色田園鄉村試點。其中首批確立45個,第二批確立25個,第三批確立66個。根據主管部門官網公布的試點名單,逐一檢索確定各村莊位置信息,繪制得到全省特色田園鄉村區位分布圖(圖1)??梢钥闯?,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莊空間分布不均,尤其蘇南地區聚集明顯。表1顯示,從市域數量分布情況來看,南京市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村莊最多,有17個,占總量的12.50%;蘇州市、泰州市、徐州市其次,有14個,占總量的10.29%;淮安市最少,僅有4個,占總量的2.94%。從區域分布來看,蘇南數量較多,有63個;其次是蘇北,有45個;蘇中最少,有28個。

以江蘇省市域為單元,計算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莊分布密度,利用ArcGIS 10.2繪制試點村莊的平均分布密度圖(圖2)。發現各地級市的鄉村分布區域差異比較明顯,南部(南京、無錫、常州、蘇州、鎮江)和中部部分地區(泰州)平均分布密度較高,且在平均值以上(全省平均密度為12.69個/萬km2);而中部(揚州、南通)和北部(徐州、連云港、宿遷、淮安、鹽城)地區平均分布密度較低,均低于全省平均密度。其中鎮江市密度最大,為28.57個/萬km2,其次是常州市,分布密度為27.46個/萬km2,而淮安市僅為3.97個/萬km2,為全省最低。

3.2 特色田園鄉村空間分布類型

從江蘇省宏觀區域角度來看,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莊可視為點狀要素。通常點狀要素在地理空間中有均勻、隨機、集聚3種分布狀態,最鄰近距離是測算其分布類型的重要指標[4]?;谑剑?)和式(2),利用ArcGIS 10.2中平均最近鄰點距離工具進行計算,得到全省特色田園鄉村的平均觀測距離為11 777.21 m,預期平均距離為14 037.76 m,最鄰近指數(R)為0.84,Z得分為-3.59,顯著性檢驗P值為0.00。由最鄰近指數分析結果可見,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莊呈集聚分布狀態。這種布局方式在特色田園鄉村發展初期有利于提高鄉村資源配置效益,促進產業的集中整合,具有一定的價值意義。

3.3 特色田園鄉村空間格局

基于公式(3),運用ArcGIS 10.2軟件中的kernel density工具,對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村莊進行核密度分析,選取的搜索半徑為20 km,可較為直觀地繪制出省級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莊核密度分析圖。由圖3可以看出,省級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莊呈現聚集趨勢,且南北差異明顯。蘇北地區形成了以徐州市邳州市、宿遷市泗陽縣、宿遷市城區為核心的多核分散聚集區,聚集范圍呈現由中心向外圍擴張的態勢。蘇南蘇中地區聚集連片、多軸輻射發展,形成了以南京為中心的“南京-鎮江-常州-揚州”高密度聚集帶以及“蘇州-無錫-泰州-南通-鹽城”次高密度聚集帶的2條發展軸線??v觀全省,城市之間呈現不同程度的集聚,發展尚不均衡。

借助 ArcGIS 軟件中的緩沖區(buffer)工具,以江蘇省各地市中心城市為圓心,繪制極差半徑為 10 km 的5層緩沖區,以此分析各地市范圍內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村莊的距離分布情況(圖4)。分別統計每個緩沖區內建設試點村莊的分布數量,得到二次函數變化曲線(圖5)。

通過圖4、圖5可知,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村莊主要(75%)分布在距離各地級市50 km范圍內,該區域的鄉村交通可達性較好,60 min的車程內基本可以抵達,具備鄉村旅游開發的優勢。同時從圖5還可以看到,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莊的數量并非隨著中心城市的距離越遠而越少,而是隨距離的增加呈現先增后減的趨勢;其中0~30 km、80~90 km 2個區間為增長段,在30~80 km內為下降段;距離中心城市20~30 km的范圍內試點村莊數量最多,10 km以內由于距離中心城市較近,鄉村

受到城市化影響特色不明顯,資源不充足,試點村莊數量較少。此外,距離中心城市大于50 km的試點村莊有34個,多分布于生態資源稟賦的山地或水域周圍。綜上分析可得,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莊的分布具有近遠郊稀疏、中部郊區集中的特點。

3.4 特色田園鄉村空間均衡特征

為了更加科學準確地考量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莊的空間分布均衡程度,基于公式(5)和公式(6),計算得出地理集中指數G =29.25,平均地理集中指數G =27.74,由于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莊的實際地理集中指數略大于平均地理集中指數,表明試點村莊分布較為集中。

根據式(7)得出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莊的不平衡指數S=0.205,由此可以看出試點村莊在13個地級市的分布呈不均衡狀態。其中,蘇南(0151)不平衡指數最小,其次為蘇北(0.244),蘇中(0.25),說明蘇南地區試點的選擇較蘇北、蘇中地區在市域層面分布相對更均衡。為了進一步檢驗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莊的空間布局態勢,以各市域特色田園鄉村數量從大到小的位序為橫坐標,以從大到小排列的各市域特色田園鄉村數量占全省比重的累計比重為縱坐標,繪制分布的洛倫茲曲線圖。圖6清晰地反映出目前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莊分布集中在南京、蘇州、泰州、徐州、常州5個地級市,總占比超過50%。曲線弧度大小與均衡程度呈正比,再一次證實了試點村莊不均衡集聚的結論。

4 影響因素分析

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空間分布是眾多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本研究在前人研究[7,9-11]的基礎上,綜合選擇政策環境、資源空間、交通條件、經濟水平等因素來驗證分析。

4.1 政策環境

綜合梳理《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方案》、《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建設行動計劃》)等政府文件后發現,目前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莊呈集聚的空間分布特征與政策制定、規劃引導有關聯?!督ㄔO行動計劃》中規定,前期試點示范階段(2017—2018年)形成“351”格局,即“3縣、5團、10個點”。其中,“團”重點關注試點村莊的關聯性和互動性,在全省選擇5個縣(市、區),每個縣(市、區)開展相對集聚的3個左右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以利于形成空間連綿、整體示范效應明顯的區域。目前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處在試點深化面上推動,由集聚向網絡狀、均勻化分布的轉型階段(2018—2020年),以點帶面、串點組團、連線成片、有序推進中。

此外,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工作采用3年評估驗收機制,因此,直接或間接促使各市在申報過程中傾向于選擇資源條件優越、交通便捷并具有鄉村特色基礎的村莊。而這些村莊多集中分布于城鎮近郊區域,由此導致在空間分布上不均衡特征的出現。

4.2 資源空間

特色田園鄉村的總體要求是打造特色產業、特色生態、特色文化,因此對于鄉村自然地理空間資源有一定的要求。利用ArcGIS 10.2軟件將特色田園鄉村試點與江蘇省地形高程圖和水系圖進行疊加(圖7、圖8),發現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莊大部分集中在江蘇省東部地勢平坦且水源豐富的平原地區,這類地區的自然環境適于村民生產生活,為特色產業的培育提供了基礎;剩余部分則分布于江蘇省西南部和西北部高程50~80 m的低山丘陵地帶,瀕臨小型水系支流,其中茅山山脈、寧鎮山脈、云臺山脈、宜溧山脈附近出現小組團集聚分布現象。這些地區的突出特點是資源豐富、生態條件優越,具有獨特的鄉村自然田園風貌;而120 m以上高海拔地區鮮有試點村莊分布,體現了先民“便于交通”、“便于耕作”的選址理念。為進一步探究高程與試點村莊數量的關系,利用ArcGIS 10.2軟件對江蘇省地形高程數據進行“值提取至點”處理,統計不同高程值段的村莊分布數量,圖9結果顯示:所有試點村莊所處高程在0~130 m之間,其中69.9%的試點村莊分布于20 m以下,27.9%分布在20~80 m的地區,僅有13個村莊分布于80 m以上的地區,可知地形高程與村莊分布數量成反比。由此可見,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莊的地理分布表現出與海拔和水系的緊密相關性。

4.3 交通條件

鄉村交通基礎設施與農業生產、村民生活和鄉村各項事業的發展密切相關,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大動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基礎和重要前提。為了直觀地探究區域交通設施與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莊的關系,利用ArcGIS 10.2軟件對江蘇省主干道路做緩沖區分析,并與特色田園試點村莊斑塊相疊加,分析主要交通線周圍5、10 km范圍內特色田園鄉村的數量及分布。

由圖10可知,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莊主要分布于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等交通道路附近,其中10 km緩沖區內的村莊數量達135個,接近100%,5 km緩沖區內分布有112個試點村莊,占總數的82.35%。此外,交通線越密集的地區,村莊分布數量越多。蘇南地區較蘇中、蘇北地區交通發達,路網稠密,其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莊沿道路集中分布,數量最多??梢?,特色田園鄉村在空間分布上對交通依賴性較高。

4.4 經濟水平

經濟發展是鄉村發展的重要推動性因素,根據《江蘇省年鑒(2019)》,選取2018年各地級市人均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為衡量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2項指標,并利用ArcGIS 10.2軟件繪制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數量與江蘇省經濟發展水平空間差異疊加圖(圖11)。綜合分析圖中分布特點可以看出:相對于蘇中蘇北地區,蘇南地區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莊的分布數量最多。主要是由于蘇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能為鄉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旅游設施的建設提供更加充足穩定的資金保障,且蘇南地區鄉村建設起步較早,具備一定的經驗基礎,鄉村發展水平更加接近特色田園鄉村的建設要求。此外,發達地區居民可支配收入較高,消費需求更加多樣化,促使更多旅游型特色田園鄉村的產生,進而又帶動了周邊鄉村經濟,使村民獲利,兩者相互依存、彼此影響。為進一步檢驗特色田園鄉村試點分布與該地區經濟水平的關聯性,引入經濟-地理聯系率(V)公式:

V=100-1/2∑ni=1|xi-yi|:(8)。

式中:xi、yi分別表示江蘇省第i個地級市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數量和經濟要素(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省的比重,n代表所計算地級市數量。V值(取值范圍0~100)越大,說明鄉村試點與經濟發展水平在空間上的吻合度越高,兩者空間聯系越緊密;反之,則相反。

通過計算,各地級市人均GDP與特色田園鄉村試點的聯系率為83.4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試點的聯系率為86.93。結果表明,2項指標與試點村莊分布均有很強的關聯度,這與前面分析結果一致。

5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共收集136個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莊作為研究樣本,通過綜合運用多種技術方法,對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莊的分布類型、聚集度和均衡度等進行定量分析,并揭示了影響其分布特征的因素,由此得出以下結論:(1)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莊呈集聚空間分布類型。(2)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莊呈現點軸空間結構特征,蘇南蘇中地區形成了以南京為中心的“南京-鎮江-常州-揚州”高密度聚集帶以及“蘇州-無錫-泰州-南通-鹽城”次高密度聚集帶。蘇北地區形成了以徐州邳州市、宿遷泗陽縣、宿遷城區為核心的多核分散聚集區。(3)在市域層面上,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莊呈集中布局,且空間分布不均衡,蘇中、蘇北地區均衡程度低于蘇南地區。(4)政策環境、資源空間、交通條件、經濟水平等要素對于特色田園鄉村試點發展均具有明顯影響。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莊分布表現出明顯的政策導向集聚、交通條件依賴、資源富集區集中、高經濟水平地區數量多的特點。

針對以上結論,提出幾點建議:應總結試點工作的經驗,進一步完善工作思路和方案,提供穩定的政策供給,由點創建向面創建推進。(1)優化空間發展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協調點軸間聯系,構建多核心網絡狀均衡集聚格局。優化升級蘇南地區兩條發展軸線,強化宿遷、徐州等蘇北地區發展節點的帶動作用,整合資金、項目、政策,重點扶持有特色基礎、經濟相對薄弱的村莊,培育發展特色產業,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均等化。(2)強化片區式發展,增加知名度。將資源類型相似、地理位置鄰近的鄉村進行集聚,提高村莊間的關聯性與互動性,形成空間連綿、整體示范效應明顯的區域,有利于實現“旅游、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集約化、開放性、高效益、多功能目標。

參考文獻:

[1]陳 瑩,王雨村. 鄉村振興導向下的特色田園鄉村規劃策略研究——以牛馬塘村為例[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重慶市人民政府.活力城鄉 美好人居——2019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18鄉村規劃).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9:3092-3104.

[2]馬 凱,劉蔚琛. 江西省中國傳統村落分布特征分析[J]. 小城鎮建設,2019,37(7):13-21.

[3]王宜強,朱明博. 山東省農業旅游空間結構發育特征、優化模式及其驅動機制[J]. 經濟地理,2019,39(6):232-240.

[4]陳國磊,羅 靜,曾菊新,等. 中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的空間分異格局[J]. 經濟地理,2019,39(6):163-171.

[5]趙永青. 重慶市鄉村旅游空間分布特征及優化評價[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9,40(7):216-220.

[6]汪 霖. 江西省鄉村聚落空間分布及評價[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9,40(10):116-121.

[7]鄢慧麗,王 強,熊 浩,等. 休閑鄉村空間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以中國最美休閑鄉村示范點為例[J].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9,33(3):45-50.

[8]唐潔芳,李 帥,刁云翔,等. 基于GIS的河南美麗鄉村試點空間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J]. 江蘇農業科學,2020,48(11):1-7.

[9]李熙妍.安徽省農家樂空間集聚演化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D]. 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17.

[10]田 晴.湖南鄉村旅游點空間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以美麗鄉村旅游點為例[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9.

[11]耿 虹,李彥群,范在予. 農家樂發展的地域空間格局及其影響因素——基于浙江、湖北、四川的比較研究[J]. 經濟地理,2019,39(11):183-193.

猜你喜歡
空間布局鄉村振興戰略江蘇
前置化空間布局,龍湖驅動TOD的未來模式
數讀江蘇
數獨江蘇
數讀江蘇
淺析美術館建筑的選址與空間布局
江蘇
“黨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層治理創新
淺談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和思考
姑臧城空間布局與五涼河西政治
空間布局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