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子依戀對大學生學校適應的影響
——基于心理資本的中介作用

2021-05-28 08:36
現代交際 2021年8期
關鍵詞:獨生子女親子問卷

張 楊

(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昆明 650500 )

學校是學生活動(學習、生活)的首要場所,學校適應能力是衡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標。大學階段是個體從幼稚到成熟、從依賴到獨立、從學校到社會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發展期與轉折期,且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發展的主力軍,為國家培養優秀的青年人才是高校的艱巨任務。對大學生而言,良好的學校適應可以使其學業成就、人際交往等方面獲得更好的發展,并對未來的就業選擇、生活理念等產生重要影響。研究發現,高質量的親子依戀關系能夠幫助個體形成較高水平的積極心理資本,通過良好的親子溝通與交流,幫助個體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識觀念、個性品質等,從而幫助個體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強韌性與希望,同時這些因素又是構成心理資本的重要成分。心理資本水平較高的個體往往也表現出更好的學校適應能力。本文基于目前國內研究的現狀,探討親子依戀與積極心理資本對大學生學校適應的影響,從而為促進大學生學校適應提供科學參考。

一、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通過“問卷星”平臺發放問卷,回收問卷168份(有效率為100%),詳見表1。

表1 被試情況分布表

(二)工具

1.學校適應

采用曾曉強(2009)編制的《大學生學校適應問卷》,問卷主要包含學習動力(5個題項)、學習壓力(5個題項)、人際適應(8個題項)與身心適應(7個題項)四個分量表,共25個題項。采用6點計分的方式,從1至6依次表示題項內容與自身實際相符合的程度增加。經檢驗,該問卷信效度良好。

2.親子依戀

采用王樹青(2007)修訂的 Armsden和Greenberg(1987)編制的父母與同伴依戀問卷的簡版測量大學生與父母之間的親子依戀關系。問卷包含信任、溝通與疏離三個維度,修訂后的簡版共14個題項,其中信任與溝通維度各包含10個題項,疏離維度包含4個題項。采用5點計分的方式,從1至5依次表示該題項內容與自身實際相符合的程度呈遞增趨勢。此外,由于大學生報告的與父母之間在三個維度上均呈高相關(0.78-0.84),因此將與父母親的依戀分數合并,統稱為親子依戀中的信任、溝通與疏離。

3.積極心理資本

采用張闊等人(2010)編制的《積極心理資本問卷》,問卷包含自我效能、韌性、樂觀與希望4個因子,共26個題項,其中自我效能與韌性因子各包含7個題項,樂觀與希望因子各包含6個題項。采用7點計分的方式,從1到7依次表示題項所陳述的內容與自身實際的相符程度逐漸升高。得分愈高,心理資本水平也就愈好。

(三)統計方法

采用SPSS22.0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

(一)大學生學校適應在被試基本變量上的差異

為了考查大學生的學校適應水平在被試基本變量上的差異,分別以性別、是否獨生及生源地為自變量,以學校適應為因變量,進行t檢驗;以年級為自變量,以學校適應為因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詳見表2。結果表明:

表2 大學生學校適應在性別、是否獨生、生源地、年級上的差異檢驗

(1)不同性別大學生在學校適應上存在顯著差異,男生的學校適應情況總體優于(M=96.83,SD=9.88)女生(M=93.07,SD=9.46),t=2.30,p<0.05。

(2)獨生子女(M=95.93,SD=8.99)和非獨生子女(M=93.23,SD=9.96)在學校適應總體情況上無顯著差異,t=1.33,p>0.05。但在學習壓力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獨生子女的學習壓力(M=3.70,SD=1.07)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M=3.58,SD=1.07),t=2.63,p<0.01。

(3)不同生源地大學生在學校適應上存在顯著差異,城鎮大學生的學校適應情況(M=95.82,SD=9.66)優于農村大學生(M=92.21,SD=9.45),t=2.45,p<0.05。

(4)不同年級大學生在學校適應上無顯著差異。

(二)描述性統計與相關分析

對主要變量進行皮爾遜相關分析,結果發現親子依戀、學校適應與積極心理資本三個變量之間均呈兩兩顯著正相關,詳見表3。

表3 描述性統計和相關分析結果

(三)大學生學校適應、積極心理資本與親子依戀的回歸分析

為了探討積極心理資本與親子依戀對大學生學校適應水平的預測作用,采用多元回歸分析對此進行檢驗,詳見表4。結果表明:這個回歸模型是顯著的,F=52.08,p<0.001,R2=0.39。在被調查的自變量中,親子依戀(β=0.16,t=2.56,p<0.01)與心理資本(β=0.55,t=8.65,p<0.01)均對大學生的學校適應能力預測顯著。

表4 積極心理資本、親子依戀對大學生學校適應的多元回歸分析

(四)心理資本在親子依戀和大學生學校適應間的中介作用檢驗

采用PROCESS程序對心理資本的中介效應進行檢驗,結果發現:親子依戀對學校適應的直接效應的置信區間不包含0,心理資本的中介效應的置信區間不包含0,具體見表5。由此表明親子依戀既可以直接影響學校適應,也可以通過心理資本的中介作用間接影響學校適應,該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50.4%。

表5 對中介效應顯著性檢驗的bootstrap 分析及效果量

根據上述心理資本在親子依戀與學校適應之間的中介作用,構建親子依戀、心理資本與學校適應三者之間的路徑分析圖。如下所示:

三、討論

(一)大學生學校適應情況分析

通過調查大學生的學校適應水平發現:在學校適應方面,不同性別與生源地大學生差異顯著。男生的學校適應水平優于女生,可能是由于女生相對男生而言,對生活品質要求更高,對人際環境更為敏感。城鎮大學生的學校適應水平優于農村大學生,可能是由于農村大學生需面臨、調整自己與周圍環境之間的差距導致。而在不同年級、是否為獨生子女變量上差異不顯著,但在學習壓力維度上,是否為獨生子女表現出顯著差異。獨生子女從小享受來自家庭全部的愛與關注,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也相對更多,且家長普遍存在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加上社會環境競爭激烈,因而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相比,所承受的學習壓力要更大一些。

(二)大學生親子依戀對學校適應的影響

研究發現,親子依戀與學校適應之間呈顯著相關,且親子依戀能夠正向預測大學生學校適應,與趙凱莉(2018)的研究結果一致。依戀是個體與重要他人之間形成的一種親密的、特殊的情感聯結,是個體滿足心理需求和安全感的重要來源。高質量的、安全的親子依戀關系會對個體未來的人際交往、社會能力等發展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并對大學生學校適應的各個方面,如學習投入、學校環境適應等產生重要影響。

(三)積極心理資本的中介作用

積極心理資本(簡稱心理資本),指個體在成長發展歷程中表現出的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主要包含四個核心成分:自我效能、樂觀、希望與韌性。(Luthans,2007)目前,國內對積極心理資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企業建設、員工的激勵與提升方面,對大學生的心理資本研究相對較少,而心理資本作為一種積極的心理特質,對個體發展起重要推動作用。中介效應分析發現,親子依戀既可以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學校適應,也可以通過積極心理資本的中介作用間接影響學校適應。良好的親子依戀關系有利于使個體在應對挫折與挑戰時采取積極的歸因方式,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等,從而增強個體的自我效能感、韌性等心理資本水平,進而影響大學生的學校適應。

四、結語

心理資本作為一種正向的心理與積極品質,經過教育是可以改變和開發的。(周洋,2019)因此,家校應合力,與青少年保持良好的依戀關系,培養、提升個體的積極心理資本,從而促進個體更好地適應學校與自我發展。

猜你喜歡
獨生子女親子問卷
獨生子女可以直接繼承房產嗎?
政協委員提議獨生子女帶薪休假照顧父母
問卷大調查
問卷你做主
親子臉
親子臉
親子臉
親子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