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理解“赴荊門”

2021-05-30 05:48劉添喜
學語文 2021年3期
關鍵詞:王昭君荊門杜甫

摘要:杜甫《詠懷古跡(其三)》首聯存有爭議,有人說是杜甫本人赴荊門;有人說是杜甫構想群山萬壑赴荊門;筆者從全詩的理解出發,引入《文心雕龍》中的“神思說”,認為是杜甫的神思跨越山水,穿越時空,奔赴昭君村感懷。

關鍵詞:詠懷古跡;杜甫;王昭君;荊門

《詠懷古跡(其三)》是杜甫旅居夔州時的作品,借詠明妃村、懷念昭君來抒寫自己的懷抱。此詩學界爭議頗多,首聯“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就有不同解釋,而這些不同解讀也創造了比較的空間。

一、“我”臨荊門說

明代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解釋該句:“言我登歷山水以入荊門,適睹明妃生長之村猶在?!盵1]他認為是杜甫穿越群山萬壑,渡過千山萬水奔赴荊門,途中恰巧尋覓到王昭君的村落。陳貽焮先生也持相同的看法:“乘船從千山萬壑的長江前往荊門,途經秭歸,那里還有出過古代著名美人的昭君村?!盵2]

關于荊門,陳貽焮先生說:“唐人多呼荊州為荊門,……此詩中的‘荊門亦然?!盵3]其理解的荊門不是教材注釋所言的“山名”,而是荊州。荊州,西帶川秦,東瞰吳越,自古以來是水路出川的交通要道。而明妃村在杜甫居住的夔州和東邊的荊門之間。自漢至唐,歷經風雨云煙,萬千村落消失無蹤,昭君村仍長存人間,又湊巧被杜甫遇見。這種機緣巧合的相遇觸動詩人的詩情,詩中流露出艱苦跋涉后得償所愿的欣喜、慶幸的情態。然而,有學者說這種解讀不妥,會讓詩句了無意蘊,且與下句連接突兀。[4]同時,杜甫有沒有前往昭君村尚存爭議。

二、“群山萬壑”說

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收錄廖仲安先生《〈詠懷古跡(其三)〉賞析》一文,文章認為杜甫在夔州白帝城創作《詠懷古跡》,沒有親自前往昭君村。他是站在高處,東望荊門山及昭君村,構想群山萬壑隨著江流,奔赴荊門的雄奇景象。

支持“群山萬壑”為赴荊門主體的學者不在少數。清代吳瞻泰說:“發端突兀,……謂山水逶迤,鐘靈毓秀,始產一明妃?!盵5]仇兆鰲在《杜詩詳注》中引朱瀚的話說:“起處,見鐘靈毓秀而出佳人,有幾許珍惜?!盵6]蕭滌非先生也說:“赴字極生動,寫三峽連山,勢若奔赴。美其人,故奇其地?!盵7]

赴荊門的對象究竟是誰?筆者在課堂上讓學生相互討論。大部分學生認可“群山萬壑”一說。他們認為這種解讀把山巒寫活了?;o為動,化平為奇,千山飛騰,萬水奔波,匯聚明妃村,又給讀者帶來“造化鐘神秀”的感覺。王昭君是傳奇女子,其出生自是不同凡響,自有一番天地氣象。同時,這種解讀表現出詩人構思的精巧,而這也符合杜甫晚年“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藝術創作風格。

三、“神思”穿越說

盡管大多數人認可“群山萬壑”為赴荊門的主體,但是也有學者持不同意見。明代胡震亨說:“‘群山萬壑赴荊門,當似生長英雄起句,此未為合作?!盵8]他認為如此壯闊的風景應該與英雄相配,與王昭君相配則不相稱,不協調。

古人云:“詩無達詁?!睂τ谠姼璧慕庾x因時因人而有所差異,上述兩種解讀各有秋千,筆者在備課及上課的過程中,受到師長和學生的啟迪,認為“赴荊門”的主體似乎可以理解為杜甫的神思。何為神思?所謂神思簡而言之就是心思。

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中說:“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此蓋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鄙袼际亲髡邉撟鞯年P要,是化腐朽為神奇的關鍵,是馭文謀篇的首要方法。奇妙的神思能夠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與外物交接,與天地溝通,從而讓作者達到神游物外的境界。

在詩歌創作中,杜甫形體不動而心神向往,他的神思打破時空的約束,自由穿越時間與空間之中,跨越群山萬壑,趟過千山萬水,穿越到明妃村感懷。這讓他如同身臨其境,從而生發感慨。其后,杜甫的神思更是飄飛遠揚,直抵大漠深處的昭君墓,他的神思縈繞在茫茫大漠中不甘被黃昏吞噬的孤獨的青冢,更是幻想聽到昭君“環佩空歸”的靈魂之音。杜甫曾在《春日憶李白》寫到:“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彼潛P李白天馬行空的構想,高超絕倫的才思,其實同為偉大詩人的杜甫的“思”何嘗不是無敵,何嘗不是遠遠超越常人。杜甫的神思與學力有著密切聯系。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彼ㄟ^讀書孕育學養,學養涵養氣質,氣質催生神思。在《詠懷古跡(其三)》中,他的神思穿越飛揚,展示了偉大詩人那超凡脫俗的神妙之思。

參考文獻:

[1]唐汝詢:《唐詩解》,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1089頁。

[2][3]陳貽焮:《杜甫評傳》,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930頁,第964頁。

[4]曾坤:《詠懷古跡(其三)備課拾零》,《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6年第28期。

[5]吳瞻泰:《杜詩提要》,黃山書社2015年,第296頁。

[6]仇兆鰲:《杜詩詳注》,中華書局1979年,第1503頁。

[7]蕭滌非選注:《杜甫詩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第256頁。

[8]陳增杰:《唐人律詩箋注集評》,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05頁。

(作者:劉添喜,廣東省深圳實驗學校教師)

[責編崔達送]

猜你喜歡
王昭君荊門杜甫
昭君戲中王昭君與劉文龍故事合流現象研究
淺論王昭君詩詞中“怨”的藝術特征
能源管理系統在荊門石化的應用
杜甫改詩
明妃王昭君
杜甫與五柳魚
《王昭君變文》與唐咸安公主關系論考
菊逢盛世,韻滿荊門 第十二屆中國(荊門)菊花展覽會側記
《李白·渡荊門送別》
行書·李白《渡荊門送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