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王昭君詩詞中“怨”的藝術特征

2020-07-13 03:26佳木斯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黑龍江佳木斯154007
名作欣賞 2020年14期
關鍵詞:王昭君昭君匈奴

⊙[佳木斯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王昭君出塞下嫁匈奴這一事件發生于西漢時期。西漢早期,由于國家剛剛統一,所以國力尚且不夠強盛,在面對匈奴長期騷擾的時候,西漢雖然多次派兵抵御,但是仍然無濟于事。因此,和親成為解決當時邊疆問題的唯一方式。公元前33 年,后宮女子王昭君被漢元帝追封為公主,然后賜婚于匈奴單于。從國家層面來講,這次婚姻有利于穩定漢朝與匈奴之間的關系,還實現了漢文化向少數民族的傳播,但是從王昭君自身的角度來講,則深刻地表現出了一位女子的“怨”恨。

一、王昭君詩詞中“怨”的體現

(一)王昭君詩詞的主題

從大多數王昭君詩詞中可以發現,其主題大多是從王昭君自身出發的。因為王昭君本身身份低微,在命運面前無能為力,最終不得不遠離故鄉。對描寫王昭君的詩詞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王昭君的“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對家鄉的思念。對家鄉的思念是王昭君詩詞中“怨”的第一個體現?!霸埂本驮乖谑苊\玩弄,不得不遠嫁邊疆,所以王昭君詩詞中有很多以表達對家鄉思念為主題的作品,由思生怨,由怨生思,怨思循環,不得而終?!昂系疃髦薪^,交河始漸稀”是王昭君剛剛離別故鄉時的“怨”,“自嫁單于國,長銜漢掖悲”是王昭君容貌日漸憔悴之后的“怨”。王昭君自從嫁到匈奴,整日整夜與匈奴的“明月”和匈奴的“胡風”為伴,所以越來越多肝腸寸斷的詩句層出不窮,深刻地描繪出了王昭君對故鄉的思念。

其次,對歲月的感嘆。對歲月的感嘆是王昭君詩詞中“怨”的第二個體現。王昭君詩詞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在描繪王昭君感嘆世事無常,歲月變遷,容顏易老。尤其是在唐代之后,以這一內容為主題的詩詞也變得更加深刻,在“怨”的基礎上還多了一些無奈。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王昭君自身的悲怨,并不僅僅是她個人的悲怨,而是唐代那些文人志士們自身心情的一種體現,所以他們利用王昭君來表達自身的“怨”,如“玉貌愿期漢帝招,誰知西嫁怨天驕”就反映了王昭君以及那些詩人們對歲月的感嘆。

再次,對命運的不忿。對命運的不忿是王昭君詩詞中“怨”的第三個體現。造成王昭君命運多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自身的美貌,從“莫羨傾城色,昭君恨最多”就可以體會出,很多文人借王昭君因為自身美貌而被迫和親一事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情感。第二個原因是君王的無情,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讓王昭君出使和親的是當時漢朝最高的統治者,所以很多文人便將矛頭指向了君王,以此來表達王昭君的“怨”氣,因此便有了“自是君恩薄如紙”的句子。

最后,對政策的抨擊。抨擊和親政策是王昭君詩詞中“怨”的第四個體現。從這些詩詞中可以發現,大多數文人對于通過和親來換取和平的方式并不支持,所以以詩詞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反對意見。其次,有些詩人通過詩詞來諷刺統治者沒有能力提升國家的軍事能力和邊疆防御能力,只能通過和親的方式來換取短暫的和平。由此可見,對和親政策的抨擊也是王昭君詩詞表達“怨”的一種方式。

(二)王昭君詩詞中的形象

在王昭君詩詞中,除了通過主題來表達王昭君的“怨”之外,還通過王昭君的形象來表達王昭君的“怨”。

首先,從自身遭遇出發。從自身遭遇出發是王昭君詩詞中第一種表達“怨”的形象。古代的詩人具有極其豐富的想象力,通過自身的想象,為王昭君構造了一幅幅出塞的畫面,然后通過自己的筆將畫面描繪出來。從王昭君自身遭遇來看,王昭君是悲慘的,因為她只身一人遠嫁匈奴,不得不感嘆自身的悲苦遭遇。

其次,從命運始因出發。從命運始因出發是王昭君詩詞中第二種表達“怨”的形象。因為從王昭君詩詞中可以發現很多詩詞都在追尋導致王昭君命運的原因。畫師毛延壽是第一個原因,正是因為他的畫像,才直接造成了王昭君的苦痛命運。第二個原因是漢代的君王,因為君王為了穩定邊疆,才選擇讓王昭君遠嫁匈奴。所以從王昭君命運始因出發也成了王昭君詩詞中表達“怨”的一種方式。

二、王昭君詩詞的藝術特征

(一)多樣化的體式

從王昭君詩詞中可以發現,描寫王昭君的詩詞擁有多樣化的體式。從剛開始的五言絕句和五言律詩,到后來新增加的七言和七律,再到后來還有了五七雜言歌行體,甚至還有詩人通過組詩的形式來進行創作。由此可見,王昭君詩詞的體式是多樣化的。但與此同時又可以發現,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體式又擁有不同的地位。但是不論在什么時期,絕句始終占有較大的優勢。通過對王昭君詩詞進行研究,還可以發現我國古代詩詞發展的內在規律。

(二)多人稱的手法

王昭君詩詞中還善于使用多人稱共用的手法,其中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的使用率較高。通過第一人稱的使用,往往可以讓讀者站在王昭君自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通過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去思考王昭君所處的環境和自身的狀態。第三人稱是使用最多的描寫手法,雖然第三人稱讓讀者和內容的距離被拉遠,但是有利于讀者客觀的思考。通過第三人稱的描寫,讀者可以直接、客觀、自由地發表自身的意見。通過多人稱的運用,王昭君的形象也因此變得更加豐富。

(三)多重角度的意象

通過意境來襯托王昭君的“怨”是王昭君詩詞中慣用的手法?!懊麇边@一稱謂,是大多數詩人在創作過程中慣用的對王昭君的稱謂,不僅表達了詩人們對王昭君的想象,還體現出了他與漢元帝之間的特殊感情?!扒嘹!笔峭跽丫娫~中特有的意象,白居易在《青?!分芯驼J為,青冢是王昭君死后所產生的元氣形成的。但是也有人認為,秋后塞外的草木全部枯黃,只有王昭君墓邊的草依然青蔥,所以便將其稱為青冢。王昭君詩詞中通過多種意象來描繪王昭君已經成為一種慣用的手法。

(四)多含義的構思

多重含義的構思也是王昭君詩詞的一個特點。從最初王昭君詩詞中對王昭君的直接描繪,再到之后詩人通過描繪王昭君來抒發表達自己的情緒,最后到詩人通過描繪王昭君來針砭時代和朝政。王昭君詩詞的構思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復雜,這些詩詞本身所具有的作用也越來越多。從“當時若不嫁胡虜,只是宮中一舞人”可以發現,詩人已經開始向世人說明,通過昭君出塞可以改變國家命運、實現人生價值,通過這樣的口吻來表達對王昭君實現人生價值的寬慰。

三、王昭君詩詞中“怨”的轉變

(一)昭君的舍己

元朝中后期描繪王昭君的詩詞逐漸開始有所轉變,從描繪王昭君的“怨”開始逐漸向其他角度轉變,首先是從“怨”轉變為描繪王昭君奉獻自己,深明大義。這種類型的作品描繪了王昭君奉獻自己的無私精神,從“妾身雖死免主憂,猶勝專寵亡人國”中可以體會到,很多詩詞從描寫王昭君的幽怨轉變為描寫王昭君以身許國的英雄氣概。而且除了王昭君之外,王昭君的女兒、女婿、侄兒、外甥等多人,長期在長城內外辛苦奔走,為了兩國的和平而努力。這就是王昭君詩詞的轉變之一。

(二)昭君的為國

王昭君詩詞中“怨”的第二種轉變體現在王昭君對國家的貢獻上。其實從某種程度來講,王昭君舍己為國是相輔相成的,但是因為王昭君的舍己和為人包含了兩方面內容,所以有必要分開來講。從西漢開國時期就有和親政策,但是依然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匈奴與漢朝的戰火依然存在,直到王昭君遠嫁匈奴之后,邊關的戰火才得以停滯,并且雙方經歷了長期的和平。由此可見,昭君出塞對國家所作出的貢獻是無法衡量的。也正因此,之后描繪王昭君的詩詞大多由寫“怨”轉變為寫貢獻。

(三)昭君的文化弘揚

從描繪王昭君的“怨”向王昭君對文化傳播與弘揚的轉變是第三個表現。歷來昭君怨都是王昭君詩詞的主流,但是在元中后期有很多文人認為昭君嫁到匈奴之后生活是幸福的,而且在匈奴,王昭君對漢文化的傳播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在成吉思汗時期,就有大臣進言說“漢人無補于國”,所以元朝的軍隊所到之地,漢人全部都會被燒殺擄掠。但是在元朝中后期,開始學習漢法,甚至還使用漢朝原有的教育制度來培育人才,當時的知識分子便通過昭君出塞弘揚漢文化來表達這一轉變。

四、結語

王昭君詩詞中描繪昭君的“怨”一直以來都是王昭君詩詞的主要趨勢,描寫昭君怨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發展,文人逐漸從描寫昭君怨轉變為描寫昭君出塞所起到的作用,這種轉變,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我國詩詞史的變化和發展。

猜你喜歡
王昭君昭君匈奴
昭君出塞
匈奴王的珍寶
民族團結視角下的昭君文化
義退匈奴兵
飛將軍抗匈奴
《漢宮秋》中王昭君的形象解讀
腦筋急轉彎
馬致遠《漢宮秋》中王昭君的愛情與婚姻
透過歷史文化還原昭君的多維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