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黃芪建中湯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

2021-06-06 04:18顏鳳蛟
保健文匯 2021年11期
關鍵詞:反酸炎性胃潰瘍

文/顏鳳蛟

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不斷地改變,食物多樣化,復雜化,胃酸相關性疾病發病人數逐年遞增,患者發病后給生活帶來嚴重困擾。雖然西藥治療具有一定的療效,但其療效持續時間短,不適合長期大量使用,而且如果使用西藥長期治療,亦可導致患者出現副作用。而中醫根據患者的發病癥狀、身體反映情況進行整合歸類,然后采用中藥治療,是具有針對性的一種治療方法,從根本上控制患者不良癥狀,促進患者身體恢復[1]。雖然中藥治療過程較為漫長,但是不僅在于治標,更是治本,減少復發率。本研究對胃潰瘍疾病患者60例進行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蘇州中醫醫院收治的胃潰瘍疾病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為2019年5月—2020年5月于蘇州中醫醫院接受治療的,數字隨機法平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16例男性,14例女性,年齡20~55歲。觀察組15例男性,15例女性,年齡22~60歲。兩組患者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西藥藥物治療方式,如奧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根據患者自身病情和醫囑服藥,注意平時的飲食健康和不良生活習慣的改變,4周為1個療程。觀察組采用黃芪建中湯治療,組成方劑:炙黃芪30g,桂枝10g, 炒白芍20g,生蒲黃10g, 五靈脂10g,制乳香3g,鐵樹葉30g,炙甘草6g。用清水泡0.5h,大火沸騰后小火熬20min,分為兩副湯劑,每次200mL,早晚各服用1次,4周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1)治愈:患者自述沒有反酸、疼痛、胃灼熱等癥狀,經過胃鏡檢查胃部潰瘍部分已經完全消失。好轉:患者自述反酸、疼痛、胃灼熱等癥狀得到顯著改善,發作頻率降低且程度較輕,經過胃鏡檢查胃部潰瘍部分明顯減小。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沒有改善,胃鏡檢查潰瘍部分沒有縮小或有擴大和惡化[2]。

(2)癥狀評分[3]:每個癥狀評分為0~3分,分數越高代表癥狀越明顯。

(3)疼痛評分:用標有0~10數字的標尺代表疼痛級別,患者根據主觀感受說出疼痛級別,分數越高代表疼痛越嚴重。

(4)記錄患者的炎性因子變化,包括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6(IL-6)。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對數據處理,計數數據采用%表示,計量數據采用(±s)表示,使用x2校檢;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情況對比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達93.3%,對照組更多的患者表示雖然癥狀得到了改善,但是沒有達到痊愈的效果,痊愈僅9例,無效7例,治療有效率為73.3%,觀察組治療效率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情況對比(例)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評分對比

兩組在治療前臨床癥狀評分均較高(P>0.05),治療后觀察組各項癥狀均不到1分,顯著比治療前降低且比對照組治療后分數低(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評分對比( ±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評分對比( ±s,分)

組別 例數反酸 胃灼熱 疼痛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0 2.62±0.47 1.43±0.61 2.37±0.47 1.49±1.02 3.71±1.46 2.49±0.47 觀察組 30 2.51±0.64 0.24±0.47 2.41±0.51 0.28±0.04 3.68±1.23 1.13±0.14 t值 0.485 5.725 0.573 4.264 1.125 5.38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對比

治療后雖說兩組各炎性因子均有降低,但觀察組降低程度更大,兩組治療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對比( ±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對比( ±s)

CRP(μg/L) TNF-α(ng/mL) lL-6(n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0 9.62±1.47 6.43±0.61 86.37±12.47 53.49±10.02 154.71±21.46 82.49±9.47 觀察組 30 9.51±1.64 2.24±0.47 86.41±12.51 32.28±10.84 154.68±21.23 41.13±10.14 t值 1.173 6.092 1.096 7.228 0.943 6.50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對比

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嘔吐、頭暈、腹瀉等等,服用中藥的患者只有1例患者腹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0%(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對比(例)

2.51 a后兩組患者復發情況對比

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1a年,觀察組1a復發1例,復發率為3.3%,對照組1a復發9例,復發率為30%,觀察組復發率更低,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胃潰瘍多發生在季節交替的時候,具有難根治、易復發等特征,其發病率約為10%。病情嚴重時亦可導致患者出現上消化道出血、穿孔等,累及神經系統,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一定影響。在中醫上將胃潰瘍歸屬于“胃脘痛”等范疇,發病機制為外邪其表、余邪未盡、正氣已傷、邪氣留戀。臨床主要以祛邪和胃、清熱散寒、健脾益氣、止痛等為目的,促使胃功能恢復正常。黃芪建中湯中的黃芪是一味重要的藥材,加上桂枝,具有活血、增強脾胃的作用,可快速愈合潰瘍,還可以殺菌抑菌、補氣補血,從治、補兩方面雙管齊下。五靈脂、蒲黃可華瘀通絡,生肌斂潰。乳香、鐵樹葉、白芍可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炙甘草補三焦元氣,合桂枝“辛甘化陽”,合芍藥“酸甘化陰”,且能緩急止痛,調和諸藥。黃芪建中湯各味中藥都有針對性的作用,更好地改善胃潰瘍的反酸、胃痛、嘔吐等癥狀,調節脾胃功能,并提高潰瘍愈合質量。

研究后發現,對于胃潰瘍的治療最主要的是看患者的療效,臨床癥狀是否得到改善,胃部潰瘍部分有沒有縮小和完全消失。觀察組大部分患者表示反酸、疼痛、胃灼熱等癥狀完全消失,經過胃鏡檢查潰瘍也已經痊愈,其余患者表示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改善,僅有2例患者改善不明顯,治療有效率高達93.3%,對照組更多的患者表示雖然癥狀得到了改善,但是沒有達到痊愈的效果,痊愈僅9例,無效有7例,治療有效率為73.3%,觀察組治療效率更高(P<0.05)。反酸、胃灼熱、胃痛是胃潰瘍患者最常見的臨床癥狀,經過治療,患者這些癥狀應得到減輕或減少發作的頻率,兩組在治療前臨床癥狀評分均較高(P>0.05),治療后觀察組各項癥狀均不到1分,顯著比治療前降低且比對照組治療后分數低(P<0.05)。胃潰瘍會引起患者炎性因子的升高,兩組患者治療前CRP、TNF-α、IL-6均較高(P>0.05),治療后雖說兩組各炎性因子均有降低,但觀察組降低程度更大,兩組治療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無論是西藥還是中藥治療,有一定的副作用也是正?,F象,只要不影響正常生活,不對身體產生嚴重影響都可以繼續用藥。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嘔吐、頭暈、腹瀉等等,服用中藥的患者只有1例患者腹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0%(P<0.05)。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1a,觀察組1a復發1例,復發率為3.3%,對照組1a復發9例,復發率為30%,觀察組復發率更低,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治療胃潰瘍時,通過中藥黃芪建中湯治療能夠真正達到治療的效果,且治療并發癥發生率低,能夠真正達到幫助患者恢復的目的,值得應用與推廣。

猜你喜歡
反酸炎性胃潰瘍
綜述:腸道微生物與炎性腸病間的關系
炎性小體與缺血性腦卒中發病及中醫相關機制的研究進展
炎性及心肌纖維化相關標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進展
清酸暢胃湯配合拔罐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研究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怎樣治療和護理胃潰瘍?
吸煙對胃潰瘍患者有什么危害
生花生可以緩解胃部反酸
一吃紅薯、面條就反酸,怎么辦
胃潰瘍易演變成胃癌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