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穴位注射聯合推拿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觀察

2021-06-06 04:18牛挪朱滄龍
保健文匯 2021年11期
關鍵詞:椎動脈證候例數

文/牛挪,朱滄龍

椎動脈型頸椎病較多地出現于中年人群中,臨床癥狀為惡心頭暈、嘔吐等[1]。早期的疾病治療中,通常采用西醫藥物干預,能夠緩解不適感,但是整體效果有待提升,難以根除疾病[2],有關研究表明,采取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其中穴位注射既可以起到針刺的作用,又可以發揮藥物的治療作用,能使藥物直達病灶。[3]聯合推拿手法治療,可以從根本上對錯位的部位進行復原,進而調整關節的空間結構,促進血液循環功能的復原[4]。本研究穴位注射+推拿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觀察其臨床療效及中醫證候積分變化情況,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貴陽市南明區人民醫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入的100例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均50例。觀察組中,男性女性分別為27、33例;平均年齡(61.42±3.18)歲;平均病程(15.74±3.21)月。對照組中,男性女性分別為25、35 ; 平均年齡(62.44±3.25) 歲;平均病程(15.65±3.22)月。納入標準:①具有頸椎導致的眩暈史;②能夠有效配合治療,并在知情承諾書上簽字;③存在骨質增生及鉤椎關節不穩定的狀況。排除標準:①同時患有其他較為嚴重的腎臟疾??;②具有因外傷及腦部引發的眩暈病癥;③患有其他類型頸椎病。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推拿手法性別治療;讓患者采取坐姿體位,頭頸部前伸狀態,對其進行捏、拿、滾等手法形式的按摩,按摩部位為上肢肌肉、斜方肌、頸背肌、項韌帶等,按照肌肉的走勢及分布,采取彈撥、按壓、理筋手法操作。頸部采取旋轉復位的治療方法,可根據頸椎偏移的部位實施關節糾正,每天1次。研究組:穴位注射+推拿。穴位注射藥物應用復方當歸注射液4mL+維生素B12 1mL,每穴注射約1mL藥水,穴位選取頸夾脊穴C3-4夾脊穴,治療療程為每周5天,共3周15次治療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血流動力學指標監測:檢測患者的血流速度、血管搏動指數、收縮期峰值血流、阻力指數。CASCS評分:評估指標為患者的社會適應能力、生活工作、主觀癥狀、臨床體征等,百分制,分值與患者的恢復情況呈正相關關系[5-6]。

中醫證候積分:頭痛(0~3分)、視物模糊(0~3分)、眩暈(0~3 分)等癥狀,按照癥狀的發展情況實施評分。分數與病癥呈正相關關系。療效判定標準如下。顯效為患者未出現疾病反復,各種不良癥狀消失;有效為頭痛、惡心、眩暈癥狀顯著緩解;無效為具有臨床不良癥狀,病情并未減輕??傆行Ю龜?(顯效例數+有效例數)。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運用SPSS20.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的比較分析

觀察組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比對照組明顯要高,血管搏動指數、阻力指數比對照組明顯要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的比較分析( ±s)

表1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的比較分析( ±s)

組別 例數 平均血流速度(cm/s)血管搏動指數收縮期峰值血流(cm/s) 阻力指數觀察組 50 27.84±2.130.51±0.1363.44±3.550.33±0.08對照組 50 20.29±2.541.61±0.2551.58±2.180.86±0.21 t值 10.6221 2.4183 15.3984 1.5236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析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中醫證候積分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中醫證候積分明顯比對照組要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析( ±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析( ±s)

組別 例數中醫證候積分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觀察組 50 5.43±1.391.16±0.22 5.9563 <0.05對照組 50 5.52±1.412.76±0.43 3.1745 <0.05 t值 0.326 2.458 p值 >0.05 <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ASCS 評分的比較分析

治療干預前,兩組患者的CASCS評分進行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干預后,兩組患者的CASCS評分比治療前明顯要高(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干預后的CASCS評分比對照組明顯要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ASCS 評分的比較分析( ±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ASCS 評分的比較分析( ±s)

組別 例數CASC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 50 38.95±2.2268.98±3.25 56.5445 <0.05對照組 50 38.54±2.5351.17±2.33 38.4189 <0.05 t值 0.4137 18.7546 p值 >0.05 <0.05

2.4 兩組病人臨床療效比較分析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4.99%),明顯比對照組患者的(71.65%)要高(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分析[n(%)]

3 討論

頸椎病屬于臨床當中較為常見的疾病,按照臨床癥狀可以將其分為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等,在頸椎病著中,其椎動脈型頸椎病有較高的發病率,疾病一旦出現,會造成睡眠功能的障礙、頭暈惡心等問題,如果不及時治療,還會引發腦血管疾病,進而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與工作,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7]。

在中醫領域中,椎動脈型頸椎病是“眩暈”范疇,發病原因為:頸脊部位發生慢性損傷、從而導致氣血供應不充分、風寒侵入體內,在治療時,要進行疏通經絡。通過穴位注射的方式進行治療,可以起到針刺的作用,又可以發揮藥物的治療作用,能使藥物直達病灶。推拿手法治療能夠對頸椎復位,理順脫位的韌帶和肌腱,對小關節的錯位實施調整,發揮其活血止痛等優點。在非手術治療中,推拿手法能夠對機體實施力學的刺激干預,通過按、揉、提等推拿操作,發揮其治療方法中的舒經止痛、錯位復原的效果。對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實施推拿治療,能夠復原患者的椎間關節結構,進而對神經造成刺激,緩解患者的局部痙攣問題,保持頸部關節肌肉的松弛度。將穴位注射與推拿手法聯合應用,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療效,提升腦部供血能力、緩解腦部位置氧氣及血液不足的情況[8]。有研究表明,將穴位注射聯合推拿手法進行治療,能夠有效緩解患者頭部供血不足的問題,預后效果較好[9]。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中醫證候積分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中醫證候積分明顯比對照組要低,(P<0.0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99%),明顯比對照組患者的(71.65%)要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比對照組明顯要高,血管搏動指數、阻力指數比對照組明顯要低(P<0.05);治療干預后,兩組患者的CASCS評分比治療前明顯要高,(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干預后的CASCS評分比對照組明顯要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穴位注射+推拿手法治療能夠有效糾正椎間關節問題,幫助血液循環功能的恢復,松弛肌肉緊張,降低局部神經的興奮程度,從而對頸椎生物力學平衡和常規的解剖位置進行復原。

綜上所述,穴位注射+推拿手法應用于椎動脈型頸椎患者的治療中,治療效果顯著,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椎動脈證候例數
蕭山地區帕金森病睡眠障礙患者中醫證候要素、復合證候及其危險因素研究
廣泛性焦慮障礙中醫證候、體質及其關系的研究進展
對上頸椎后路手術并發椎動脈損傷防治策略的探討
對不同細胞類型的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臨床特征的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證候研究綜述
補肝湯治療肝腎陰虛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對患者中醫證候積分的影響
中醫針灸聯合推拿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臨床療效觀察
中醫針灸聯合推拿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效果分析
雙側椎動脈走行異常及左椎動脈壓迫星狀神經節1例
盆腔灌注法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