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險預警評估管理模式在高危妊娠產婦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2021-06-06 04:18蘇暢
保健文匯 2021年11期
關鍵詞:孕產婦病患產婦

文/蘇暢

孕產婦在妊娠期間出現的高危妊娠情況,不但會對母嬰的身體健康產生巨大損害,甚至于會帶來圍產兒、產婦的死亡。在這種情況下,醫院的產科必須借助進一步強化高危妊娠產婦在治療保健方面的管理工作力度,為高危妊娠產婦提供高質量的預產期護理管理服務。在護理工作理念持續更新、發展的影響下,風險預警評估管理作為一種全新管理工作模式產物,要求主治醫師和護理人員能夠根據產婦本身的實際病情指定、實施規范化的護理管理工作方案,借助護理工作人員職能明確規定,持續強化護理工作的時效性,為高危妊娠產婦的生命健康提供應有的保障[1]。本次研究針對高危妊娠產婦護理管理工作中風險性評估管理模式的引入、運用取得的具體效果進行了研究、分析。

1 一般性研究資料和研究方式

1.1 一般性研究資料

本次研究納入的研究對象,是本院從2020年1月~11月期間收治的高危妊娠產婦群體挑選出來的,共計100例,并且在經過全面的孕產檢之后,將在認知、人際交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礙的病患排除在研究對象群體之外,同時患有嚴重心肝肺等器官疾病及多胎妊娠的病患排除在研究對象群體之外。在確定本次研究所需的對象群體之后,以病患實際的入院接受治療時間為基礎,將之均勻劃分為普通組和風險組。普通組內病患群體,年齡介于26~37歲之間,平均(33.21±4.13)歲,且妊娠產婦的孕周介于27~38周之間,平均(33.26±3.01)周。風險組病患群體年齡介于27~39歲之間,平均(33.27±4.91)歲,妊娠產婦的孕周介于28~37周之間,平均(33.57±4.11)周。同時,兩組研究病患群體的資料經全面對比之后,其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所得數據可以用作本次試驗的對比。

1.2 研究方式

本次研究實施的過程中,針對普通組的高危妊娠產婦群體仍舊實施傳統的高危評分管理工作模式,通過對孕產婦本身所處的危險程度等級做出評估,以此為基礎制定完善的護理管理工作方案。風險組則需要在對其產婦危險程度做出基礎評估的前提下,實施如下的風險預警評估管理工作模式:第一,高危妊娠產婦的初步篩查。護理人員需要對所負責的全體高危妊娠產婦的年齡、體重等相關醫療資料做出全面了解后,以產婦在入院之時所填寫的初步篩選表格,落實高危妊娠產婦的初步篩選工作。第二,孕婦所處高危程度的分析以及評估工作。本院在全面檢查、診斷孕產婦本身有可能出現的疾病的前提下,形成對于產婦本身高危妊娠情況的全面了解,并將之作為基礎,將高危妊娠產婦劃分為綠色、黃色、橙色、紅色、紫色五個等級,分別對應了正常狀態的產婦、低風險狀態的產婦、中風險狀態的產婦、高風險狀態的產婦以及具有傳染風險的產婦[2]。第三,針對性的高危妊娠產婦管理工作落實。在本次研究措施落實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根據之前的分析和評估結果,實施分門別類的高危妊娠產婦管理工作。對于處于紅色類別下的高危妊娠產婦,需要在進行產科專家會診的同時,建議產婦及家屬將直轉送到三級或以上的醫療機構進行診治,而對于那些處于橙色狀態下的高危妊娠產婦,則需要為其安排的專門醫護人員來保障胎兒、孕產婦整個待產期的生命健康安全,確保護理人員能夠在產婦出現嚴重并發癥的第一時間內,及時進行緊急處理,并將之以最快的速度轉送到上級醫院給予治療、監護,那些處于黃色狀態下的高危妊娠產婦,護理人員則需定期落實產婦監護工作,對其進行病情二次評估、診斷。處于紫色特殊類型的高危妊娠產婦,則根據病患的實際病情種類及其變化、發展,將之轉移到專業化的醫療機構中進行診斷和治療。此外,護理人員在本次研究落實的過程中,需要以護理工作調整、要求為出發點,持續完善自身護理技能以及管理規范,從而為高危妊娠產婦群體提供高效、高質量的醫療護理服務??紤]到高危妊娠產婦因為本身病情的原因而出現各種不良情緒或者較大的情緒波動,需要護理人員在與高危妊娠產婦實時溝通、交流的過程中,針對交流模式和情感進行合理調整,以此幫助產婦排解其不良的心理情緒,并通過給予產婦科學的飲食、作息習慣,最大程度避免高危妊娠產婦所出現的各種不良癥狀、并發癥。

1.3 研究中觀察的指標

本次研究中,需要觀察的研究對比指標如下:第一,兩組研究對象的成功生產率。第二,兩組研究對象的SAS、SDS分值。借助SAS、SDS量表針對病患的抑郁和焦慮情緒給出科學評價。第三,護理人員專業業務水平數據。分別針對兩組病患研究小組的護理人員實施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的考核,考核為百分制。

2 研究結果

2.1 兩組研究病患的成功生產率對比

從表1反饋的數據不難看出,風險組的高危妊娠產婦胎兒成功生產率數據和普通組之間的差異較為顯著(P<0.05)。

表1 兩組研究病患的成功生產率數據對比

2.2 兩組研究病患的SAS、SDS評分對比

本次研究得出的兩組病患SAS、SDS分值如表2所示,接受治療管理之前的兩組數據之間存在的差異并非十分顯著(P>0.05),但在接受治療、護理管理之后,風險組病患的兩項情緒分值和普通組之間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研究病患SAS、SDS分值對比

2.3 兩組護士的專業業務能力水平對比

兩組在分別使用傳統高危妊娠產婦管理和風險預警評估管理模式之后,其考核結果反映出風險組護士的專業業務能力水平和普通組的差異較為顯著(P<0.05)。見表3。

表3 兩組研究護士專業業務能力得分對比

3 研究結論

對于處在妊娠期的產婦而言,能夠直接對胎兒孕婦的健康,生命產生威脅的并發癥、其他致病因素,都屬于妊娠期的高危妊娠因素,這些高危妊娠因素如果處理不當,甚至于會帶來圍產兒、產婦的死亡事故。在這種情況下,醫院產科孕期保健管理工作必須針對高危妊娠產婦,強化評估、管理工作力度,而這其中最為重要的第一步工作便是對各種高危妊娠因素進行合理的分析以及篩查,在之前傳統的高危妊娠產婦評分管理工作中,因為對于各種高危妊娠孕婦分級整體呈現出混亂狀態,再加之各種高危因素本身的界限劃分不清楚,從而導致最終得出的分級評估結果,無法為接下來的高危人身產婦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撐[3]。

風險預警評估管理模式作為一種醫療護理理念持續更新出現的一種整體性評估、防護的護理管理工作模式,更加重視從整體層面對高危妊娠產婦的各種人身高危因素進行合理評估、分級,結合高危妊娠產婦的實際病情及其發展給予針對性的長期防護、指導,本身是一種效益較高的,能夠為高危妊娠產婦提供生命健康保障的孕期保健管理的全新工作模式,能夠幫助高危人群產婦在有效防范各種不良事件發生的前提下,最大化保證胎兒以及孕產婦的生命安全[4~5]。在本次研究落實的過程中,本院根據研究對象的具體實際情況,結合所得出的五類高危妊娠因素分類結果,為其制定出針對性的妊娠期護理管理工作方案,配合護理人員在飲食方面的指導以及心理情感疏通,取得了相對較為良好的護理工作效果。使用風險預警管理評估模式的高危人生產婦小組,在胎兒的成功生產率數據及SAS、SDS評分上均要顯著好于使用傳統高危評分模式的普通小組(P<0.05)。同時,因為在研究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根據孕產婦本身的實際病情及發展,對自己的護理專業技能持續進行優化以及調整,負責風險組高危妊娠產婦的護理人員,在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醫療操作等方面的最終考核得分也要顯著的好于傳統高危評分下的護理工作人員(P<0.05)。由此也不難看出,在高危妊娠產婦服務管理工作落實的過程中,風險預警管理模式的引入,能夠在顯著改善病患因為病情發展出現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的前提下,顯著提高胎兒的成功生產率,并且護理人員也能夠根據實際的病情變化,持續提高本身專業業務能力水平,值得在今后高危妊娠產婦的臨床護理管理工作中逐步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孕產婦病患產婦
術中護理聯合心理干預對肝癌介入栓塞術患者自我效能、不良情緒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孕產婦分娩準備的研究進展
2014—2018年陜西省孕產婦死亡情況分析
護理干預在預防腰麻-硬膜外聯合阻滯麻醉下分娩鎮痛的不良反應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自然分娩產婦的產房心理護理及實施對產婦不良情緒的改善探討
介入治療及護理知識科普
超大號病患
產婦分娩時如何護理
孕期抑郁癥怎么樣護理
肺心病的護理措施都有哪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