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意筆”與“工筆”

2021-06-06 22:59張慧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工筆

張慧

摘要:繪畫手法中有意筆和工筆之分,語文課堂教學中也可以綜合使用。高效的課堂其教學形式必然是多種多樣的,任何一種形式或方法都不可能一勞永逸。教師在課堂上張弛有度,繁簡結合,時而整體感知,時而細細品味,既教給學生知識,又教給學生方法,將“意筆”與“工筆”有機的結合,根據不同的文體、不同的學情及時地調整二者的比例,就能使課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意筆;工筆

在繪畫中有意筆和工筆的藝術手法之分,意筆就是以簡練之筆墨勾勒景物的神態,抒發作者的意趣;而工筆是指用筆工整,注重細部的描繪。這兩種手法,常常被許多深諳此中奧妙的人貫穿到各個藝術形式中去。對于老師而言,課堂教學就是要奮斗一生、研究一生的一門藝術,這門藝術仍然需要粗獷和細膩、意筆和工筆、概括和精巧的不同藝術手法。

就語文課堂教學而言,這兩種藝術手法運用得不好,就會使學生要么蜻蜓點水,毫無收獲,要么逐字咀嚼,味同嚼蠟,枯燥疲乏。

如有位老師在講授朱自清的散文《春》時,首先問學生讀過課文后對文章有什么印象???有哪些感受???此問還在情理之中,讓學生自主整體感知課文,也算是藝術手法中“意筆”的恰當使用??墒?,在接下來的四十分鐘的教學中教師竟只拋出了兩個問題,可謂是將“意筆”進行到底。一問是,文章中有你喜歡的句子嗎,你為什么喜歡它,你能讀一讀嗎?此問如同一石頓時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的答案五花八門,各種不同的觀點此起彼伏。但是,所有答案的共同點均是停留在最表層的個人喜好和煞有介事的抑揚頓挫,沒有一個學生深入到文本中細細品味作者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景物中又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二問是,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的,你能寫一寫嗎?為了節省時間,教師要求學生在五分鐘內完成自己的寫作,結果自然是不盡如人意了。這種課堂,貌似聽、說、讀、寫全有,但整堂課的大手筆概括,“意筆”過多,就好比是一臺大戲整場都是跑龍套的翻跟斗、推戰車,看上去熱熱鬧鬧,其實什么劇情都沒有,學生在這樣的課堂里究竟能收獲到什么呢?

但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張弛有度,繁簡結合,時而整體感知,時而細細品味,既教給學生知識,又教給學生方法,將“意筆”與“工筆”有機的結合,課堂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認為,在整體感知課文后,應該帶領或者說指導孩子們走入課文的細處,從作者的字詞句中體會春的魅力,學習作者駕馭語言的技巧。比如反復誦讀描寫春草的段落,說說這個段落里春草的什么特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用了怎樣的辦法使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生活中你看到過、留意過這樣的景色嗎,你能用作者的寫作技巧寫一段話給其他同學留下深刻的印象嗎?相信這樣的咀嚼和品味后,學生會對課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感悟。再如朱自清《背影》一文,描寫重點是父親穿過鐵道為“我”買橘子時的背影。為兒子買橘子是一件普通而又輕松的事情,可是對于朱自清的父親而言卻不是那么輕松。如果只是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段所寫的內容,那么,為兒子買橘子的父親就普通而又常見的,那份“竭盡全力,傾其所有”的偉大父愛就很難激起學生的共鳴。如果能帶著學生一起去品味作者用那精妙傳神又不失質樸的動詞,體會作者所描繪出父親的“竭盡全力,傾其所有”效果就截然不同?!奥缴硐氯ァ薄八麅墒峙手厦妗薄疤缴怼薄芭省笨梢娫屡_對父親的身材而言略高了些,不可能一腳踏下去,一腳踏上來;對于父親的年齡而言,一下一上也屬高難度動作??吹街熳郧鍖懙馈八麅赡_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對于一位年歲已老、經濟拮據、母親去世、賦閑失業的人而言,這簡直比特種部隊訓練時那些身姿矯健的士兵面對挑戰做出的高難度動作還要困難,我的眼角濕潤了,因為我和作者一起看到了一個步履蹣跚、體態臃腫的、“竭盡全力,傾其所有”的、衰顏老態的父親。

當然,如果整堂課上學生都在老師的帶領下在每一處細節里揣摩、咀嚼、品味,不但課堂時間不允許,就是與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能力、消化水平也是不相符的。如一位學究型的老教師,工作認真勤懇,對人親切和善,可總是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課堂上講話、睡覺的事情時有發生。究其原因,就是老師在講課時,“工筆”在課堂里基本處于泛濫狀態。學生起初還跟隨老師的講解和引導深入課文,但不覺間越來越深,甚至艱澀,學生的年齡尚小,認知尚淺,此時不覺疲乏之至。一篇課文如果處處是細節,處處是重點,對于初中生而言就等于處處無細節,處處無重點。備課的環節有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就是“備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當然要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意筆”和“工筆”的比例自然不同。比如同樣是講授溫庭筠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對于大學生而言自然是“工筆”占大比例,教授一定會在很多景或物上大做文章,畢竟詩詞中的意境是無窮盡的;對于高中生而言則是“意筆”和“工筆”交相輝映,相輔相成,要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筆下的美人、美景、美物、深情,但卻不一定深究“小山”的幾種不同的意思;對于初中生而言就只需要“意筆”多發揮些作用,讓孩子們了解詞中的“感官的形象”,美麗的語言,簡單的修辭和作者的情感就可以了。絕不要逐字逐句細細翻譯、分析,這樣既打破了詞中營造的優美意境,又會使學生在學習初始就對詞這種文體心生畏懼,避之而猶不及,又怎會喜愛親近這種文體?這扇文學寶庫里最耀眼的大門就被很多出力不討好的老師向學生永遠地關閉了。

高效的課堂其形式必然是多種多樣的,但任何一種形式或方法都不可能一勞永逸。在課堂上綜合運用“意筆”和“工筆”,根據不同的文體、不同的學情及時地調整二者的比例,張弛有度,繁簡相宜,必然會收到令人欣慰的課堂效果。

(作者單位:鎮江崇實女子中學,江蘇 鎮江212004)

猜你喜歡
語文課堂教學工筆
工筆國畫一夏荷,牡丹
工筆花鳥畫
李文慧作品
首屆“工筆新經典”全國名家邀請展作品選登
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莫高翔工筆花鳥畫研究室研究生作品選
提問機制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課堂的運用
讓傳統文化融入語文課堂教學
淺談聾生語文教學生活化
“合”樂而“不為”
關于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