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視角下新生代農民工培訓的應然、困境與路徑

2021-06-06 01:58董新穩李興洲
教育與職業(下) 2021年4期
關鍵詞:企業培訓區域經濟發展新生代農民工

董新穩 李興洲

[摘要]文章從經濟發展要求、國家政策規定、企業自身持續發展和新生代農民工高培訓需求四個方面分析了企業培訓新生代農民工的應然性,圍繞培訓政策薄弱、責任和利益選擇兩難、流動困惑、質量壁壘、主動性不足分析了新生代農民工企業培訓面臨的相關問題,進而從培訓的目標、內容、方法、保障四個方面提出了改善企業培訓新生代農民工的路徑,以期從企業視角進一步提升培訓新生代農民工的成效。

[關鍵詞]新生代農民工;企業培訓;區域經濟發展;企業責任

[作者簡介]董新穩(1988- ),男,山東鄆城人,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講師,碩士。(浙江? 金華? 321013)李興洲(1965- ),男,山東莒縣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北京? 100875)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浙江省社科聯研究課題“企業培訓視域內新生代農民工技能培訓問題和推展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7B16)

[中圖分類號]G72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1)08-0079-07

《2019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新生代農民工①占農民工總量的比重已經從2014年的47.0%增長至2019年的50.6%,達到1.47億人,成為農民工的主體。這一群體的人力資本特征突出表現為“接受教育年數較長,但技能短缺;培訓意愿較高,但參與比例低;流動比率高,職業發展連續性差”②,其職業技能提升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企業作為新生代農民工的用人主體,其培訓對新生代農民工有較強的吸引力和推動性。本文從企業視角切入研究新生代農民工培訓,強調了培訓的應然性,分析了培訓面臨的困境,明確了培訓的標準和改善路徑,為企業有效培訓新生代農民工提供了借鑒。

一、企業培訓新生代農民工的應然性分析

(一)經濟階段化發展的必然要求

經濟發展往往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和決策。按照經濟發展總量水平、產業結構、空間結構、城市化水平、生活質量、創新能力、環境優化程度等,可以把區域經濟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即傳統社會階段、工業化初期階段、工業化成熟階段、工業化向后工業化過渡及后工業化階段,具體見下頁表1??梢钥闯?,經濟越發展,第一產業勞動力在全部勞動力中所占比重就越小,而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勞動力比重就越大。對企業來講,伴隨“人口紅利”消失,其對技術引進與吸收、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提出更加迫切的要求,必然要提升對員工(包括新生代農民工)的培訓,通過技術創新為企業發展不斷注入持續不斷的增長動力,加速向“人才紅利”轉變。

(二)國家政策中的企業責任

筆者梳理了近年來國家涉及新生代農民工培訓的一些政策文件,具體見下頁表2,這其中職業技能提升計劃、企業新型學徒制、訂單定向和定崗培訓、創業培訓、職業培訓、崗前和崗位技能培訓等都與企業密切相關。尤其是與新生代農民工密切相關的《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2019—2022年)》,更是對企業在新生代農民工培訓中的作用和職責做了明確的規定,從政策上進一步明確了企業培訓新生代農民工的職責。

(三)企業自身持續發展的要求

企業自身發展一般包含創業時期、擴張時期、成熟時期和改革創新時期四個階段,從企業教育與培訓活動角度看,在這四個階段,企業一般會經歷五個階段的學習活動,即無意識學習階段、消費性學習階段、學習引入企業階段、確定企業學習進程階段、學習與工作相融合階段,具體見下頁表3。企業要想獲得長期可持續的發展,必須把員工的學習和培訓納入企業的發展規劃。隨著企業的發展,企業的學習活動并不會自然而然地發生變化,需要企業對員工(包括新生代農民工)加強培訓和引導。企業需要通過培訓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的勞動生產率進而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需要通過培訓促使新生代農民工對企業產生歸屬感和認同感,增加企業的凝聚力。最終目的是要通過培訓充分激發新生代農民工的能力和水平,增強企業的競爭力,確保企業較早地進入成熟或者改革創新的發展階段,爭取更大更長遠的發展。

(四)新生代農民工的高培訓需求

相較于第一代農民工,新生代農民工外出務工的動機已由“生存”向“發展”轉變,在基本利益得到滿足的情況下,更加注重自身利益的增長與企業利益增長或社會發展保持同步。經濟方面,除了滿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外,新生代農民工更渴望廣闊的發展空間、開闊的價值視野和實用的技術技能。政治方面,新生代農民工對社會制度的公平性和參與性需求突出,他們融入所在地城市、獲得與市民同等的待遇和權利的意愿非常強烈。自我發展方面,他們對自我價值提升的需求更加突出,在尋找工作時,他們不僅關注工資收入的高低,還更加關注工作環境、工作條件和相關的配套設施。而要實現這些,通過培訓提升技能以獲得更好的收入和社會地位是一種相對公平且直接的途徑。在職業存續階段,新生代農民工更多是依附于企業存在的,這也就必然導致他們對企業培訓有更多的需求,也對企業培訓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企業培訓新生代農民工面臨的困境

(一)政策薄弱:如何對現有培訓政策擴展內容、加強監管

對企業培訓新生代農民工來講,國家政策起著制約和引導的作用。要確保國家新生代農民工培訓的政策真正在企業落地,除了政策本身要合理且有效外,對政策的執行監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就當前企業培訓新生代農民工來講,相關政策的內容和落實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培訓政策內容有待進一步擴展。當前關于企業培訓新生代農民工的相關政策,涉及權威方式的強制執行、報酬或獎勵的誘導行動以及各類資源、信息等的提供相對較多,而通過價值倡導、理念認同和機制變化相對較少。更進一步講,政策工具中權威工具、激勵工具、能力工具的應用相對較多,而象征和規勸工具、系統變革工具相關內容相對較少,有關價值倡導、理念認同和機制變化內容要進一步擴展,確保政策內容的均衡性和協調性。其次,相關政策的執行監管有待進一步加強。近年來,國家出臺了許多企業培訓新生代農民的政策,這些政策對企業的培訓責任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但是由于在企業外部和內部缺乏相關培訓政策監管、約束落實、執行措施等,導致政策邊界不明確,政策中的措施在實際中并沒有真正落地,新生代農民工的企業培訓效果大打折扣。

(二)選擇兩難:如何在社會責任和企業利益之間求得均衡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成熟,企業的社會職能和社會屬性會不斷強化,社會對企業的社會責任呼吁和要求也越來越高??傮w來看,隨著經濟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生代農民工技能短缺問題日益突出,從提高生產率的角度,企業對新生代農民工進行培訓已相當迫切和重要。由于新生代農民工整體收入較少、社會地位偏低,企業對這一群體進行培訓,應然地需要按照“公益”的標準和要求來進行,人們對企業培訓新生代農民工特別是免費培訓的呼吁更多,很多企業自身也持有這種觀點。但從企業逐利的本性出發,培訓新生代農民工必須滿足企業對利益的追求。雖然國家對企業培訓新生代農民工給予了很多政策支持,但在綜合考量培訓投入、新生代農民工流動以及培訓后農民工工資和福利的增長等因素后,很多企業往往故意忽略培訓新生代農民工。即便為新生代農民工提供培訓,也往往以某一層次為目標點,當新生代農民工技能達到企業要求后,企業就不會再重視和增加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培訓,從而使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始終處于一個臨界點狀態,無法促進新生代農民工的持續發展。如何在培訓的社會責任和逐利的企業要求之間求得均衡,直接影響著企業培訓新生代農民工的力度和效果。

(三)流動困惑:如何將培訓的新生代農民工固化為企業的人力資源

新生代農民工擇業觀念相較于第一代農民工發生了較大變化,強調自我價值卻缺乏務實工作觀念,注重高收入、全面發展但自身素質提升無法匹配企業技術更迭速度,這些矛盾沖突也是導致新生代農民工在工作時高跳槽率的原因;并且事實上,許多新生代農民工通過不斷跳槽獲得了知識、技能和有發展前途的工作,這一現象迫使企業在新生代農民工培訓方面有著矛盾與觀察的心理。一方面,不對新生代農民工培訓,企業就不具有大批熟悉技術的新生代農民工來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實現人力資本積累,但主動權掌握在企業手中,企業在用工上有自由選擇的空間。另一方面,對新生代農民工進行培訓,新生代農民工提升技能后就會掌握工作主動權,對企業提出更高的工資和福利要求,或利用培訓提升的技能跳槽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這種流動不僅會導致企業的資金投入浪費,更主要是會導致培訓中斷,不利于新生代農民工長久發展。如果不能通過相應措施合理配置資源,促使企業培訓過的新生代農民工固化為企業的人力資源,對企業而言,提供高質量和長久的培訓也就存在較大困難。

(四)質量壁壘:如何將不同企業開展的培訓進行認證使用

在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流動不可避免的情況下,按照政策要求和企業需求,新生代農民工不斷流動會導致培訓的重復、表面和浪費。就目前企業培訓實際而言,不同類型的企業之間、不同規模的企業之間,并沒有就培訓的內容進行相互溝通、體系推進,也沒有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培訓進行確認和通用,導致新生代農民工每到一個新的企業,都要重新接受很多內容相同的培訓。當然,對不同企業開展的培訓進行認證存在一定的困難,首先是不同類型的企業對技能需求存在明顯不同,培訓內容難以相通。其次是不同規模、不同性質的企業對培訓的投入必然存在較大的差異,相關研究表明,國有企業在職工培訓投入上相較民營企業就高許多。不同的投入勢必導致培訓質量有高低之分,如何統一質量標準也存在較大困難。新生代農民工通過流動進入不同的企業,若原有培訓不被認可,則面臨不同的培訓體系和培訓內容,從而造成新生代農民工的選擇困難和適應困難。不同企業間因為培訓形成壁壘,考慮到自身素質以及再次培訓的時間和資金成本,新生代農民工可能會選擇繼續流動,由此形成惡性循環。

(五)主動不足:如何最大限度地激發企業培訓的主體意識

新生代農民工培訓兼具私人產品和公共產品的性質,屬于準公共產品。加之政府相關政策對新生代農民工“特殊且重要的群體”定位,此種背景下,由政府組織培訓被新生代農民工和企業認為理所應當。然而現實來看,企業對行業的發展趨勢、技術技能需求層次有更直觀的感受和需求,培訓新生代農民工的最直接目的是促進就業,最有效的衡量在于是否能滿足企業的用工需要,從這個角度來看,作為培訓的直接受益者,企業應該承擔較大的投資責任和培訓責任。但從實際培訓看,企業培訓的主體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在新生代農民工流動性較高的情況下,企業的用工思路很多時候遵循搭政府的便車、挖其他企業墻腳等方式,期望在勞動力市場招聘到所需的工人,“只用不育” “急用急訓”依然是我國企業用工較為普遍的現象。

三、破解企業培訓新生代農民工困境的路徑

破解企業培訓新生代農民工的困境,要秉持公益性、利益性、合規性和系統性的原則,保障培訓方向、培訓質量、培訓有效和培訓持續,提升新生代農民工技能,促進企業效益增長,提高人力資本質量,具體見圖1。為此,可以結合培訓流程,從培訓的目標、內容、方法、保障方面改善企業培訓新生代農民工面臨的困境。

(一)在培訓目標上,要注重發展性目標和終極性目標的有機統一

培訓目標可以分為終極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在培訓開始前科學定位新生代農民工培訓的目標,即明確“通過培訓將新生代農民工培養成什么人”是有效培訓的前提和基礎。

1.發展性目標上注重新生代農民工技能提升和企業發展必需。新生代農民工和農民一樣,不會為了解決一個自覺意識到的問題而在專門研究有關資料之后才做出決定;相反的,他們在看到相關技術或培訓能帶來利益時才會采取積極的行動。從這個角度看,每一次企業開展培訓前,都應該明確培訓能為新生代農民工帶來哪些技能提升,明確通過培訓后新生代農民工能獲得什么回報,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吸引新生代農民工參與企業培訓。對企業來講,一切行為都要首先遵循經濟的成本效益原則,關心的是如何迅速變成本投入為豐厚收益,因此在培訓開始前,要圍繞企業生產與新生代農民工之間的差距確定培訓內容,確保培訓過后的新生代農民工能夠馬上服務和促進企業發展。

2.終極性目標上關注社會進步和新生代農民工自由全面發展。企業發展與社會進步密切相關,對企業來講,要始終站在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緩解技能人才短缺的結構性矛盾、推動中國經濟邁上中高端的高度看待和重視培訓新生代農民工。在社會發展的基礎上,要變階段性的培訓為終身培訓,通過企業培訓(也是一種教育)去激發新生代農民工自我成長的動力,在物質保障的基礎上引導新生代農民工關注個體的精神自覺和理性選擇,助力新生代農民工探求自我自由全面的發展道路。

(二)在培訓內容上,要構建融合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的課程體系

1.建立與崗位工作任務密切相關的模塊化課程體系。課程是培訓的載體,新生代農民工受原始學歷水平、社會關系資源的限制,在企業中所從事的工作崗位大多局限于經驗型和實體型技術結構。為此,可針對崗位所需要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組織企業人員聯合課程開發專家,按照工作過程邏輯設計模塊化課程并對內容進行層級劃分。對同一區域、同一行業甚至不同行業、企業所包含的一些基礎的、相同的培訓,可以開發一些基礎模塊,明確基本層級,進行通用培訓,一些高層級、專門化的培訓內容,由各企業單獨培訓。要把培訓課程開發與相關職業的職業標準有機結合起來,做好培訓結業考核與職業資格鑒定相銜接,推動“培訓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落實。

2.關注提升新生代農民工職業素養的課程內容。培訓內容除了致力于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的技能,也要關注新生代農民工職業素養提升。要圍繞企業的發展目標、發展理念、生產流程、制度規范以及特有的職業語言進行專題培訓,幫助新生代農民工盡快融入企業發展,為新生代農民工職業化發展奠定基礎。要在培訓內容中更多融入通識教育內容,包括城市生活知識、法律知識、心理健康知識,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電腦操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社交能力的培養,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的公民素養,幫助其更好地融入所在城市。

(三)在培訓方法上,要打造行業和區域統籌的一體化職業培訓體系

1.要注重激發企業培訓的主體責任。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方式和社會勞動保障機制的變化,企業與員工的雇用和管理模式也將發生變化,職業的穩定性將進一步增強,企業人力投資的保障度將提高。這種背景下,企業培訓新生代農民工要從被動參與者變為主動發起者。政府方面,要加大政策引導和宣傳力度,形成良好的培訓氛圍。企業方面,要根據企業發展實際和新生代農民工發展需要,建立鼓勵新生代農民工主動學習、積極參加職業培訓的制度,激勵新生代農民工積極參與培訓,讓新生代農民工在學習中促進自我發展。

2.要減緩新生代農民工的頻繁流動。在整體職業穩定性增強的情況下,要減緩新生代農民工頻繁的、不必要的流動。一方面,可積極探索職工誠信檔案制度,在培訓前與新生代農民工明確培訓后的收益并約定培訓后的責任、義務以及違約成本,幫助穩定企業和新生代農民工的工作合同關系,降低培訓投資收益外溢的風險;另一方面,要暢通新生代農民工在企業內的上升通道,對于參與并通過不同層級培訓的新生代農民工,可以按照其具備的技能并結合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和分工中的方位,允許新生代農民工在企業內重新選擇工作,以獲得較高的經濟利益和社會地位。

3.要拓展企業培訓的多重路徑。要從立足行業和區域統籌的角度,積極探索拓展企業培訓新生代農民工的不同路徑??梢砸劳芯W絡培訓服務平臺,創設多樣化的學習通道和情景,積極推行遠程培訓,吸引和方便新生代農民工隨時隨地開展“短、平、快”的網絡化“自助”學習??梢砸詥栴}解決為核心,積極推進基于工作崗位的分散式培訓,將工作過程和學習結合在一起,幫助新生代農民工在工作崗位或工作崗位附近完成學習任務??梢越Y合企業文化傳承、技能培育、崗位鍛煉和員工梯隊建設需要選擇技術能手作為新生代農民工的“師傅”,重點推進基于技能傳承的企業學徒制方式。

(四)在培訓保障上,要形成政策、資金、師資、評價等一體推進的保障機制

1.加強對企業培訓的保障。國家層面,要注重對培訓法規和政策的整合梳理,從法律層面明確企業培訓的地位與作用以及培訓各方的責任,從而保障培訓中利益各方的培訓權益,提高企業培訓的積極性。地方政府和企業要根據國家政策和要求制定基于經濟發展和新生代農民工需求、契合企業實際的培訓實施細則,確保培訓政策的落地落實。

2.建立政府、企業和新生代農民工個人共同承擔的經費籌措機制。根據“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新生代農民工個人和企業是培訓中的最大受益者,理應在培訓中承擔主要的經費。但我國農民工群體形成有其特定的歷史原因,為此,當前國家還應加大投入力度,盡量減少新生代農民工個人負擔的比例。對于通用培訓,可先由新生代農民工個人墊付或企業代付,然后結合培訓評估由國家進行補貼;對于高等級專門化的培訓,可以由企業承擔全部培訓費用,國家在稅收、貸款等財政金融政策方面予以優惠。此外,還可以成立培訓公益基金,鼓勵社會團體、民間組織和個人捐資助訓。

3.建立共建共享的動態師資庫。師資力量是影響企業培訓新生代農民工質量高低的關鍵因素,只有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技能和專業水平,培訓的質量才可能進一步提升。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首先,要多渠道豐富師資組成。對企業來講,可以從不同企業、區域高校、社會組織和政府部門等渠道聘任培訓師資,同時更應該注重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從企業內部選拔培訓師資,從而聯合不同的企業組成培訓師資庫。其次,要完善師資隊伍管理,加強對師資庫人員的動態管理,注重從培訓評價中對培訓教師進行考核,在競爭中優勝劣汰,并且不斷根據培訓項目的需要隨時調整培訓教師隊伍。

4.建立兼顧培訓過程和結果的評價體系。培訓評價是企業培訓新生代農民工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要明確評價主體,確定評價程序,制定評價標準,按照一定的規則和流程開展企業培訓新生代農民工的評價??捎善髽I或行業企業協會牽頭成立由政府人員、管理專家、企業代表和新生代農民工等人員構成的評價專家庫,共同研究制定培訓成效評價指標體系??梢詮呐嘤柖ㄎ慌c培訓目標的合理性、培訓方案與目標的符合度、培訓活動與計劃的一致性、培訓活動對于目標的有效性、培訓結果與目標的符合度等方面制定培訓評價指標??筛鶕u價結果對企業做出表彰、督促與懲戒的決定,實現培訓由任務導向向需求導向的轉變,提高培訓的吸引力。

[注釋]

①新生代農民工即出生于20世紀80年代以后,年齡在16歲以上,在異地以非農就業為主的農業戶籍人口。

②和震,李晨.破解新生代農民工高培訓意愿與低培訓率的困局——從人力資本特征與企業培訓角度分析[J].教育研究,2013(2):105.

[參考文獻]

[1]江立華.農民工的轉型與政府的政策選擇[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2]潘海生.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內在機理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

[3]趙玉娟,袁換欣.企業微觀經濟哲學[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4]丁桂鳳.員工自主學習[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5]武友德,潘玉君.區域經濟學導論[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6]章華麗.福利多元主義視角下農民工培訓供給主體的多元化[J].成人教育,2015(1):5-8.

[7]湯杰,石偉平.高等職業教育內涵建設的政策工具:回顧與展望——基于1995-2019年高職政策文本的分析[J].教育學術月刊,2020(1):45-52.

[8]張翠蓮.農民工培訓中三大主體的參與意愿與承擔能力探討[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8(7):81-83.

猜你喜歡
企業培訓區域經濟發展新生代農民工
知識管理下的企業培訓模式改革研究
新常態下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機制探討
我國創意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加強培訓供給側改革,提高有效培訓供給
高職院校的素質教育如何服務于汽車經濟發展
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核心能力發展探析
宅基地使用權流轉改革思路
新生代農民工教育培訓意愿影響因素分析
關于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選擇因素的分析
談談企業培訓與虛擬現實技術的結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