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學校課程共享的實踐樣態、影響因素與未來趨勢

2021-06-06 04:13徐昌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1年4期
關鍵詞:未來趨勢因素分析共享

徐昌

【摘 要】受教育均衡發展政策影響,當前的學校課程共享形成了線下課程共享與線上課程共享、校內課程共享與校際課程共享、外發型課程共享與內發型課程共享等幾種實踐樣態。本文全面分析了影響課程共享的主體、客體、組織、技術和文化因素。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深入推進學校課程共享,建議進一步關注并研究信息技術支撐下的課程共享平臺建設、體制機制改革下的課程共享實踐、實證方法下的課程共享研究、多維視角下的課程共享透視等問題。

【關鍵詞】共享;課程共享;實踐樣態;因素分析;未來趨勢

推動教育優質均衡公平發展,實現教育現代化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教育發展的戰略要求。為此近幾年國家出臺了《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以及《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等系列文件,并提出了“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建設共享平臺、更加注重共建共享、構建學校間共建共享機制”等方面的要求。課程建設是學校教育教學的核心,推動學校課程共享對解決教育均衡發展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在此背景下,為了更好地推動課程共享政策落實,促進學校課程共享實踐健康發展,這就有必要客觀總結當前學校課程共享的實踐樣態,分析復雜的影響因素,把握未來發展的趨勢。

學校課程共享的實踐樣態

學校課程的共享是指根據一定的目標和原則,在相關組織者的協調下將某一機構開發或機構間合作開發的課程,供給其他機構學生使用或者共同使用的過程。在教育均衡發展政策指導下,有些地區和學校進行了局部或者整體課程共享實踐。這些課程共享由不同的主體推動,其客體內容表現在多個方面,例如國家課程、校本課程,項目課程、特色課程等。共享對象的范圍既有區域內部的學生,也有跨區域和跨省區的對象。通過對當前課程共享主體、內容與形式的分析,可以發現課程共享存在以下幾種實踐樣態。

1.線下課程共享與線上課程共享

根據是否依托信息網絡平臺的情況,可以將課程共享分為線下和線上兩類。線下課程共享是指在實際的真實場景中進行課程學習,但容易受到場地資源的限制。例如,在集團校內部進行的課程共享,就屬于該種類型,龍頭校將優質的課程共享給成員校,成員校的學生能夠面對面地享受龍頭校的優質課程。其他形式的線下課程共享,還包括去校外單位或者職業體驗中心去學習課程等。而線上課程共享一般來說不易受到時空的限制。例如,新冠疫情期間推出的大規模的線上課程,有數字學校、空中課堂、在線課程資源平臺等多種形式,滿足了不同類型學生群體的跨班級、跨學校、跨地區的學習要求。這類課程根據是否實時傳播的特點又可以分為即時課程共享和延時課程共享兩類。

2.校內課程共享與校際課程共享

根據課程是否走出學校大門,可以將課程共享分為校內和校際兩種。課程共享在本意上是指校際間的共享。但是在學校實際工作中,由于學校傳統或者課程定位原因,存在著專門針對特定群體開發的特殊類型課程,例如奧賽課程,科技、藝術課程等,這類課程一般不對其他群體開放。為了強調內部公平或者課程的輻射面,有的學校也會將這種高端定制類的課程在學校內部進行普及式共享。校際課程共享是指校際間的課程共享,一般來說是由一所學校推出課程供多校使用,或者由兩校乃至多校聯合共建課程并共同享有課程等。相比于校內課程共享,校際課程共享更能體現課程共享的初心和理念。就校際課程共享而言,根據是否有體制機制支撐,可以分為體制機制支撐下的課程共享和無體制機制支撐的課程共享兩種。前者可以分為學區制模式、集團校模式、U-S模式等,后者主要體現在校際之間自由合作模式。

3.外發型課程共享與內發型課程共享

根據課程共享動力的差異,可以將課程共享分為外發型和內發型兩種。如果學校受省市教育行政管理機構、教育研究機構、企業等組織的推動,供給主體將自身的課程供給到需求主體,這種樣態屬于外發型課程共享。例如學校扶貧支教課程共享、集團校課程共享等,均屬于外發型課程共享。受外力推動,組織者一般都會為供給主體提供政策指導、專業支持等,最終實現的還是校際間的課程共享。在當前背景下,學校課程共享的樣態主要還是體現在外發型課程共享方面。對于內發型課程共享樣態來說,其出發點在于學校并未受到外力推動,而是基于自身發展需要,通過主動作為,將自身課程進行單方面外部共享,或者是雙方多方彼此開放共享;或者是相關學校通過課程共建,實現課程共享。

學校課程共享的影響因素

從當前學校發展的整體情況來看,學校課程共享并非易事,大規模實現起來有一定難度。為了更好地推動學校課程共享,需要客觀、全面地分析到底有哪些因素影響課程共享?基于當前學校課程共享的客觀樣態和困境分析,可以發現學校課程共享受到多種復雜因素的影響。受知識共享分析框架[1]的啟發,筆者認為學校課程共享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主體因素

從課程共享的主體來看,課程共享行為的產生離不開供給主體和需求主體。供給主體是指課程的擁有方,它的供給意愿、供給內容等都會對課程共享行為產生極大影響。作為課程使用方的需求主體,自身呈現的多種形式的需求同樣會對課程共享行為產生極大的拉力。課程供給主體與課程需求主體的共同參與,共同推動了課程共享活動的運行。課程供給主體與需求主體是相對概念,在某種條件下,供給主體與需求主體的角色可能會變換,甚至有可能會統一。這就要求我們在分析學校課程共享問題時,必須跳出單一的供給論或者需求論,從供給與需求矛盾統一的角度,客觀、全面地把握供給主體與需求主體之間的復雜關系。

2.客體因素

課程供給主體提供的課程構成了課程共享的客體因素,這種客體包括多個方面的內容。有研究指出,課程共享的內容包括了“校本教材、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輔助教材及練習冊、校本活動課程、課程綱要、練習冊、活動手冊,也包括校本課程資源等。[2][3]如將課程共享內容僅僅限定在校本課程方面,相對來說忽略了學校中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以及當前的線上課程等課程類型。除此之外,博物館課程、研學旅行課程、服務類課程等,在適當的時候也是可以進行共享的。

3.組織因素

學校課程共享不是課程供給主體簡單地將課程共享給需求主體的單向傳遞過程,在多數情況下兩類主體需要借助中介組織來建立聯系。從具體實踐來看,中介組織具有不同的形態,例如其可以是教育行政組織、各級教育研究機構、科研單位、高校、校外教育機構(政府主辦)、社會組織、民間組織等。中介組織所起的作用是在供給主體與需求主體之間建立聯系、搭建橋梁。根據課程共享背景和內容的差異,這些中介組織在供給主體與需求主體之間建立起了不同形式的聯系,共同構成了課程共享的非正式組織。這些由中介組織(機構)構成的非正式組織由于角色、職責、體制、機制的差異,呈現出不同類型的結構,從而具備了不同的功能。

4.技術因素

隨著信息網絡傳播技術的發展,線上課程共享不斷發展。最早啟動線上課程并產生世界影響的是麻省理工學院,該學院于2002年首批開放50門課程[4],之后又陸續補充到兩千余門課程。受其影響,我國教育部也制定了高校精品課程建設政策,推動線上視頻課程資源共享。到目前為止,已經形成了國家、省市、學校三個層級的網絡精品課程。受其影響,中小學的線上共享課程也不斷發展,但范圍主要局限于部分地區和學校。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世界范圍內的線上共享課程更是風起云涌,徹底改變了中小學原有的課程實施模式。大規模線上共享課程的涌現,離不開信息通訊技術的進步與支持,例如4G、5G技術,大容量的存儲技術等。

5.文化因素

課程供給主體、需求主體以及雙方主體自身的文化和所處的地域文化,是影響課程共享行為的潛在因素。從積極的角度來講,當課程供給主體與需求主體都抱著開放、包容、多元、互動的心態去看待課程共享問題時,課程共享的協議可能很快就能夠達成;如果供給主體與需求主體各自抱著獨享、封閉、競爭、孤立的心態時,雙方很可能會彼此分割。文化同樣具有顯性和隱性兩種特性,前者主要表現為制度和行為,而后者主要表現為內在心理認識。更進一步來分析,供給主體與需求主體之外的區域或者省域文化,同樣會對課程共享產生影響,并在影響的形式、力度、效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

學校課程共享的未來趨勢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強調,要堅定不移的貫徹新發展理念,并將“堅持新發展理念”作為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這凸顯了新發展理念尤其是共享理念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教育領域,推進學校課程共享不僅是對國家政策文件的響應,更是凸顯了學校課程共享在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滿足辦人民滿意教育需求中的重要推動作用。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在學校實踐和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圍繞著課程共享的深入推進問題,需要進一步把握課程共享的未來趨勢和研究方向。

1.加強共享課程的信息技術平臺建設

從課程共享的研究內容領域來看,中小學課程共享主要是受到了高校在線或者網絡精品課程建設影響。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教育部、中央電視臺、各省市等相關機構面向全國開發了大量共享類的課程,廣大中小學紛紛將學校課程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在線課程得到大規模應用和推廣,形成了新形勢下由信息技術支撐的線上課程共享形態。為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作用,在深入總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大規模在線教育寶貴經驗的基礎上,教育部等五部門出臺了《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的意見》(教基〔2021〕1號)。其主要目標是“到2025年,基本形成定位清晰、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線上教育平臺體系……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共用格局基本完善”。其目的在于開發好課程資源,建好并用好國家級、省級、市縣和學校平臺?;诂F實需要和教育現代化的發展,信息技術支撐下的四級線上課程共享平臺將會得到大力發展,中小學線上課程共享體系也將會得到進一步的完善。這些舉措將會大大推動線上課程共享活動的發展。

2.加強共享課程的體制機制建設

在當前實踐中,對中小學不同體制機制支撐下的課程共享實踐重視不夠、挖掘不深。從現實學校課程共享經驗來看,校際間的課程共享主要受到了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影響,例如國家和相關省市出臺了“學區化”“集團化”改革方面的意見,相應的“基于學區的課程共享”“集團校內的課程共享”等相關實踐不斷推進。此外,相關地區在體制機制改革方面也相繼推出了其他方面的舉措,例如“深度聯盟”“九年一貫制”“十二年一貫制”“優質資源帶”等。受益于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推進,學校課程共享能夠在校際間得以實現。這就要求研究者和實踐者,需要進一步關注體制機制改革下的課程共享實踐問題,探討學校的場域,探索不同體制機制改革下課程共享的類型和差異對學生發展的影響。整體而言,線上課程共享主要受到信息技術的影響,但是線下課程共享主要受到了體制機制改革的影響。

3.加強課程共享的實證研究

從共享課程當前的研究現狀來看,哲學思辨和案例總結類的論文偏多,實證性的研究論文整體偏少。研究者更多的是采用哲學思辨的方式論述課程共享的意義、價值、原則等問題,或者是通過具體的實踐案例經驗,總結提煉形成了課程共享模式。相對來說,借助大規模的量化研究方法和質性研究等收集數據資料的論文整體偏少。在進一步的研究中,將大力使用質性研究、量化研究、混合研究等相關實證研究方法,應是重要趨勢。

4.發揮課程共享的多樣功能

由于課程共享問題主要受到國外慕課運動和國家精品課程建設政策的影響,實踐者主要考慮的是如何建設精品課程,如何通過網絡信息技術手段來實現課程共享,這就反映出研究者的技術理性偏好。從課程共享提出的初衷來看,推動課程共享的目的在于破除地區、學校、體制、機制壁壘,建立一個供不同類型學習者無差別無障礙的終身學習空間,從而更好地發揮教育在推動個人發展、社會進步,推動教育公平,實現均衡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相對而言,實踐中主要是從信息技術、教育公平、均衡發展視角進行了探究,其他方面的研究視角關注較少。在新時代下,教育內外部環境發生的變化要求我們從“技術理性”轉向“價值理性”和“實踐理性”,從教育公平、均衡發展、利益相關者、管理學、社會學、實踐論等多個視角開展課程共享問題的實踐探索,從而更好地推動課程開放發展、協同發展,實現教育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注: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青年專項課題“區域均衡發展視角下學校課程共享問題研究”(課題批準號:CDCA19128)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未來趨勢因素分析共享
工程項目社會穩定風險研究現狀分析
無形資產減值因素分析
物流設施與設備課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基于社會網絡分析的我國微課研究探析
掛羊頭賣狗肉的“共享”營銷
圖書館與出版企業數字資源共享的環境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