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語文課堂充溢瑯瑯書聲

2021-06-11 17:56李玉潔
錦繡·上旬刊 2021年3期
關鍵詞:朗讀教學語文課堂有效性

李玉潔

摘要:隨著新課標改革推行的不斷加快,我國教育部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教學政策,教師應充分意識到朗讀教學的重要性,在具體的教學實施工作中將朗讀教學作為重點內容,結合學生實際的閱讀水平現狀,采取適當的改進措施和方法,加強朗讀教學有效性,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

關鍵詞:語文課堂;瑯瑯書聲;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性

引言:

朗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的重要元素,其教學實施程度對培養學生未來的語文能力具有強烈的助力作用。教師一定要嚴格遵循新課標改革標準,將朗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主導教育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社會文化的感知能力。下文中著重針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現狀及如何改進策略還以語文課堂充溢瑯瑯書聲做出簡單闡述,希望對廣大小學語文教育者起到積極的借鑒作用。

一、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現狀分析

1.1教學形式單一、陳舊,無法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一方面多數教師受應試教育深入影響,一直沿用傳統單向灌輸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形式單一、方法陳舊,無法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另一方面,部分教師沒有建立正確的朗讀教學觀念,朗讀教學意識低下,沒能嚴格遵循新課標的教改標準,將朗讀教學與學生實際的閱讀水平有機結合;甚至覺得開展朗讀教學會大大縮減理論知識的教學時間,影響學生的語文成績,不能順利地完成教學目標。從而逐漸縮短了朗讀教學的時間和內容,使朗讀教學流于形式、表面化,導致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成效普遍不高。

1.2 朗讀教學形式大于內涵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實施朗讀教學過程時,往往采用“講問式教學方法”,對課文的講解、提問教學多過于課文朗讀教學,重點體現為教師講的多、學生讀的卻很少;學生在沒有充分理解文章梗概時,就要被動地接受教師的單向灌輸,對課文的很多內容都不能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常常出現教師已講完、而學生還處于懵懂狀態的現象;甚至偶爾還會有學生未讀完課文(小學生受年齡因素影響,行動、反應相對緩慢),教師就已經進入講解階段的情況發生。

同時,學校缺乏完善的朗讀教學反饋、評價系統,使教師沒有充分意識到朗讀訓練于學生的重要性,在實際教學中也未能積極滲透朗讀教學的相關知識點,導致學生未曾真正參與朗讀教學,新課標的教育要求也沒能真正地落到教學實處;學生們讀不到有益的課文知識,從而缺乏基礎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1]。

二、讓語文課堂充溢瑯瑯書聲——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改進策略

2.1建立完善的朗讀教學評價系統,提高教師的朗讀教學意識

學校領導應順應時代的教學需求,與時俱進,加大本校的師資力量建設和朗讀教學資源設備投入力度,在提升教師專業教學水平的同時,提高教師的朗讀教學意識。

首先,結合現代網絡信息教育平臺,組織教師開展多樣化的朗讀教學培訓、進修、講座等學習活動,讓教師通過吸取國內、國外先進的教學理論,優化、調整自己的朗讀教學方法,改進教學策略。

其次,引進現代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加強教師的媒體技術應用技能,使其在朗讀教學實施過程中,能夠準確、無誤地操控媒體設備提高教學質量。

再次,建立完善的朗讀教學反饋、評價系統,定期組織教師召開一定規模的研討會、座談會等活動,采取優勢互補方式改進自身的教學策略。不僅能彌補傳統教學不足之處,給學生創造更優質的學習環境;還能讓學生在原本學習基礎之上,對語文學科建立全新的朗讀興趣,為未來語文學習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2運用多媒體突出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可將多媒體技術與人教版語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創設與教材內容相呼應的教學情境。通過導入電子課件視頻展示,增強學生的語文感知、領悟能力,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情境熏陶之下,逐漸增加朗讀興趣;對于感情熱烈、不易理解的文章,教師可親身示范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逐字逐句地強調文章中的重要知識點和朗讀技巧,讓學生在明確的語言氛圍下開展朗讀的學習模式。

朗讀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嚴格遵循此階段學生的心理、年齡的發展特點,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例如,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燕子媽媽笑了”時,教師可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一幅美麗、動人的春天畫卷,結合動態的課件展示讓課堂環境變得生動、趣味化;然后教師可開展角色扮演方式,讓學生扮演小燕子們,教師扮演燕子媽媽,引導學生感情充沛地朗讀;結合朗讀情緒的變化體驗文章中燕子媽媽和小燕子們不同的心理情感,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2]。

2.3結合詩歌文本的重點段落,鼓勵學生著重朗讀、熟讀背誦

此外,教師可結合人教版語文教材中的詩歌、敘事、童話等多種文本形式,鼓勵學生對其中的重點段落著重朗讀、熟讀、進而背誦,不僅能讓學生充分掌握其中的重點詞匯、含義,還能使原本沉悶的課堂教學變得生機勃勃,課堂充滿學生們瑯瑯的讀書聲,同時將原本靜態的文字變得生動、富有靈魂[3]。

例如,學習人教版“地球爺爺的手”時,教師通過對重點段落的講述、設問,讓學生帶著目的和情感進行朗讀、熟讀、背誦,不僅能加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天文知識領域,從而使學生在朗讀中對語文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熱情。

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將朗讀教學與學生實際閱讀水平緊密結合,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制造相應的教學情境及朗讀氛圍;讓學生在濃厚的課堂氛圍熏染中積極地朗讀;進而增強學生的朗讀技巧、提升語文素質,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把語文課堂變得活躍起來,使教室時刻充溢著學生們的瑯瑯讀書聲。

參考文獻

[1]王步剛.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9,(14):44-46.

[2]王志穎.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02):88+92.

[3]陸國明.還小學語文課堂以瑯瑯讀書聲[J].東方青年,2016,(02):115-117.2017(02).

(鄒平市高新小學 山東 濱州 256205)

猜你喜歡
朗讀教學語文課堂有效性
巧用應答器,提高小學語文課堂實效
淺談游戲化教學提升低年級語文課堂實效的策略研究
班級家長會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閱讀不能忽視“小心求證”——關于論據的有效性探討
基于思維能力培養的語文課堂生成資源運用例析
“表現性”語文課堂風景——建甌市東峰中學課改觀摩側記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發展區”,增強教學有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