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土資源助力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探討

2021-06-11 21:28姚學花
錦繡·上旬刊 2021年3期
關鍵詞:鄉土資源高中地理培養策略

姚學花

摘要:伴隨新高考改革的推進,教師更加關注教學創新問題,以期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既需善于利用多元化教學輔助工具,促進互聯網+教育工作的有序實施;更應重視對鄉土資源的挖掘,使教學工作貼近高中生的現實生活,增強他們的熟悉感、參與感,發揮學科育人價值。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感受地理學內涵,升級自我認知,關注人口、資源利用以及環境保護問題。在此,本文展開對鄉土資源助力高中生地理核心素養發展的策略探析。

關鍵詞:鄉土資源;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引言:

新課標提到“應通過教學創新反應地理學科的本質,使學生具有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以及地理實踐力[1]”。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很多學生會感到地理學習較為吃力。究其原因,便是教師授課方式過于陳舊,學生未能及時掌握有效學習方法,單純的依靠機械記憶性學習進行知識背誦。隨著知識體量增加、聯系度愈發密切,學生便會逐漸感到學習困難。只有發掘鄉土資源優勢,密切教學工作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才能增加學生的熟悉感,幫助他們克服畏難情緒。

一、鄉土資源助力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意義

(一)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關注鄉土資源挖掘問題,有助于高中生的全面發展、認知升級,使其具有良好的思維能力,在地理視野下感受故鄉的發展變化。并且,這也將從一定程度上降低知識理解、學習的難度,使學生課堂學習注意力變得愈發集中,獲得良好的施教效果。通過生動、創新教學,促進鄉土資源的融入,使學生具有區域認知、形成綜合思維、建立人地協調觀,并讓其展開地理實踐[2]。

(二)培養學生故土情誼

對于高中生而言,雖然其在故鄉生長、生活了十多年,但是對家鄉的了解尚不夠全面。發掘優勢鄉土教育資源,使其與教學工作有機融合,將使學生形成高階思維,使其感受家鄉的發展變化,具有為家鄉發展出謀劃策的意識。在培養學生熱愛故土的情感中,使其形成用知識武裝頭腦、建設美好家鄉的意識。從而,助力高中生積極進取、奮力求知,讓他們變得勇于拼搏和敢于創新。

二、鄉土資源助力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借助環境治理問題,培養人地協調觀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關注鄉土資源開發,促進教學拓展。只有避免教學局限于教材內,給予學生探究學習的機會,才能使其形成地理認知,具有學科核心素養。為此,應著眼于新時期、新理念下,關注人類生存問題,聚焦環境治理,使學生感受環境問題形成的原因,當地環境污染類型。在《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教學中,可先以導學激趣的方式,使學生觀察不同的圖形,初步了解環境問題的成因,進行溫故知新。然后,以本地環境治理問題為切入點,使學生感受城市、鄉村環境知識問題難重點,讓他們在理論與實際問題的結合中,關注故鄉發展,認識不同區域中環境問題產生因素,積極搜集多樣化地理學習素材,具有識圖、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二)發掘本土教育資源,提升其綜合思維

在地理教學中善用鄉土資源,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發展,需要教師深入教材、更好的領會新課標育人精神。在不斷地進行教學探索、優化教案設計中,使學生能夠運用綜合視角看問題。例如:在《區域發展對交通運輸布局的影響》教學中,可結合當地新交通干線的建設問題,使學生感受故鄉的發展,理解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在自主歸納、探討總結中,使學生形成探究學習意識,讓他們具有綜合思維。

(三)結合本地區的特征,增強其區域認知

為了使學生形成區域認知,教師還應加強對本地區鄉土教育資源的深入挖掘。只有使其與教學內容貼近,讓學生展開深入思考,他們才能加深地理知識學習印象,更加關注地理問題。在《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授課中,可以微課教學,使學生感受祖國不同地域城市規劃布局,展開對比教學,使學生體會體會文化在城鄉景觀中的體現?;蛘?,運用案例教學法讓學生獲取理論知識,感受不同地區地域文化的差異與其主要成因。在提升他們對故鄉認識、增強高中生區域認識中,使學生感受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有著怎樣的關聯性。

(四)鼓勵學生探究學習,培養地理實踐力

讓學生走進地理學科,促進他們獨立學習、合作探究與深入探索的最好方式,便是應使學生具有地理實踐力。因此,在對鄉土資源的利用中,還應鼓勵學生進行操作實踐、自主走訪,使他們在實踐學習中,進行對資料的整理、收集,數據匯總,展開針對性學習分析,認真地進行實地考察,擁有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意識。進而,使學生具備地理思維,感受地理學習的樂趣,促進他們的自主實踐、快樂探究。例如:在《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教學中,引入任務驅動教學,使學生進行實踐學習。在促進對鄉土資源的利用中,讓學生分析“當地農業發展與其他產業之間的關系”、“農業與自然地理環境是否相互影響”。從而,讓學生結合生活問題,利用課余實踐進行地理實踐;使其借助互聯網便利條件,與同伴密切交流,認識當地農業區位因素與特點,展開實踐調查。

三、結語

總之,為打造高中地理高效課堂,使學生進入高等學府深造學習,需要教師具有發掘鄉土教育資源的意識,關注師生教學互動[3]。只有應用創新教學模式、革新授課理念,使高中生形成學科理解,掌握有效學習方法,才能增強他們的知識獲得感,培養其探究學習意識。在關注家鄉發展、深挖鄉土資源中,使學生具有地理核心素養,能夠進行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增強他們的學習意識與思考能力,讓其樹立綠色發展理念、關心故鄉的未來發展。

參考文獻

[1]肖雪萍.基于鄉土資源的高中生地理實踐力培養研究——以武漢市為例[D].華中師范大學,2018(5).

[2]張金梅.少數民族聚居區高中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開發研究——以楚雄彝族自治州為例[D].云南師范大學,2020(5).

[3]熊雅麗.鄉土地理資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及有效性研究——以重慶市開州區為例[D].廣西師范大學,2019(6).

(山東省鄒平一中?山東?濱州?256200)

猜你喜歡
鄉土資源高中地理培養策略
合理利用鄉土資源進行區域活動
利用鄉土資源提升幼兒園區域游戲質量
關于鄉土資源在小學語文中高段教學中的實踐運用
回歸生活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研究
關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具體分析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實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課制作的相關策略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探討如何構建高中地理雙動兩岸的教學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