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貝多芬《悲愴》奏鳴曲第一樂章結構

2021-06-11 21:56文姝媛
錦繡·上旬刊 2021年3期
關鍵詞:調性奏鳴曲貝多芬

文姝媛

摘要:路德維?!し病へ惗喾沂堑聡淖髑?、演奏家和指揮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重要代表。他的作品時而憂郁,時而浪漫,時而優雅,時而狂躁。其中《悲愴鋼琴奏鳴曲》是貝多芬早期重要的作品之一,共三個樂章。本文分析的是第一樂章,將從結構、調性、和聲、旋律進行等方面淺析。

關鍵詞:貝多芬;奏鳴曲;調性;分析

一、文字分析

(一)引子(1-10)

引子為c小調,主副部元素及調性先現,采用了極緩板(Grave),在中低音區開始,最后由K46與D7結束,是一個準平行開放樂段。第一小節柱式的減七和弦重重的敲擊仿佛在描寫一幅沉痛壓抑的場景,由強到弱的力度變化更是戲劇性地描寫了兩種不同的音樂性格。

(二)呈示部(11-132/134)

呈示部分為主部、連接部、副部、結束部四部分。

1.主部:

(1)主題材料與性格:主題由單一性的主題構成,由c小調開始展開樂思,速度采用

極快板,與引子莊重的級緩板形成鮮明的對比,表現了激昂的情緒特征。伴奏聲部為八度分解的震音貫穿主部主題。前半句由主音持續,后半句連續的低音以上行音階式進行,旋律聲部雙音跳進的旋律聲部和第二小節切分節奏以持續音音型為基礎的低音進行。

(2)曲式結構:主部由兩個樂句構成,從主題材料來看,兩樂句頭部材料相同,為平行樂段;從小節數來看,為8+8的方整性樂段;從調性布局來看,主部始終在主調c小調上進行;從終止式的運用來看,最后結束在D7和弦上,所以為開放樂段。

2.連接部:

(1)主題材料及性格:連接部為24個小節,在材料上有主部主題材料的影子,同時也有主部主題材料的發展。

(2)調性及和聲進行:35小節開始出現了大量升f,音樂轉入G大調,接著降d的到來將音樂轉入到降A大調并伴有K46與D的小半終止、最后轉到降B大調,并且低音結束在主音上。前期以插入的新材料強調進入,后轉為主部材料動機式引申變化。個人認為調性變化模糊不清,都為很短暫的轉調,但連續的調性模進以不同的調性色彩都鞏固了主題。

(3)曲式結構:連接部屬于主部與副部的過渡部分,所以一般無完整的曲式結構。根據其旋律進行、調性布局及和聲序進,可將其分為8+16的兩個樂句。

3.副部:

(1)主題材料及性格:

①第一樂段的材料是主部主題材料的變化發展首先在左手低音長音保持以及音程式簡單重復的伴奏織體上平穩進行,右手穿插在高低音聲部中,跳音及長音進行演奏出優美的旋律,二者的結合更像是一種主部和連接部材料的鞏固。。

②第二段中,材料發生了一些變化,中低聲部和高聲部都為八分音符鋸齒形態的進行,仿佛主人公在沉思。這一部分的寫法更像是真正副部的開始。在第93小節,低聲部和高聲部又出現了對抗的旋律:高聲部的連續上行和低聲部的連續下行的對抗,更是強調了對抗性的主題。

(2)調性及和聲進行:副部音樂的發展開始有一些模糊短暫的在轉調。由連接部降B大調先轉入到降e小調,第一樂句結束在D7上,后又轉入到降D大調,并且以D7—T結束,豐富了和聲織體。接著平穩的進入到降E大調上,在第一樂段結束時,以K46—D結束樂思。第二樂段中仍在降E大調進行,半終止改為了S—D7,迎來結束部。

(3)曲式結構:副部由兩個樂段構成,從主題材料來看,兩個樂段的樂句材料類似,分別為平行樂段;從小節數來看,兩個樂段分別為8+8+8+14、12+12的非方整性樂段。

4.結束部

結束部開始的和聲為主和弦的進行。高聲部旋律為流動靈活的兩個樂句,接著高低聲部作反向進行的線條運動,并且按此原樣重復一遍,四個聲部同時,兩個外聲部為旋律聲部,兩個內聲部為填充聲部,音響飽滿,且為隱性的旋律向相反的方向拉開。

(三)連接:

連接部為展開部的序奏,這首鋼琴奏鳴曲用了引子的素材譜寫這個連接部,但是調性變為屬調g小調。

(四)展開部分(135-194):

展開部分分為引入、中心、和準備再現三個部分。

1.引入部分:引入部分由主部材料寫成,調高聲部一開始就出現了不斷上行有沖擊力的主部主題。手法上運用了模進,強拍轉移的記譜法也使得樂思有了新的色彩。以旋律進行和和聲序進為依據,可以粗略的分為6+6兩個樂句,調性多變、和聲豐富。

2.中心部分:中心部分的材料多為主部主題以及新材料構成,調性趨于凌亂,沒用固定的調性,調性轉到降b小調,經歷了短暫且不太明顯的f小調再次轉回到c小調,和聲構造為二線條進行,線條和聲典型。根據旋律走向,我將它分為4+4+4+6的四個樂句。

3.準備再現:這部分的材料主要是呈示部中副部II和主部材料的綜合運用,以主部主題材料為主要,屬音持續低音進行一直到達樂曲的黃金分割點結束,使得再現部的出現成為必然,給人一種迫在眉睫,一觸即發的感覺。

(五)再現部(195-294):

再現部與呈示部比較分析來看,發生了如下變化:

1.這首奏鳴曲的再現部擴充了主部而省略了連接部,第二樂句擴充了10個小節,代替了原來連接部的功能,樂曲往下屬方向轉調,使其連接部省略。

2.副部材料與呈示部相似,其主題基本上保留了呈示部的原來的形態,但調性有延遲回歸的現象,且省略了一部分模進。但調性上調性由f小調轉到c小調上進行,并且有D7—t連續終止,鞏固全曲主調,也體現了奏鳴曲式再現部副部回歸主調的特點。

3.結束部的最后并沒有停止到主和弦上,屬于開放型結束,并且此處并沒有離調,正因如此也引出了尾聲的到來。

4.由此得出,該再現部為動力再現。

(六)尾聲(295-310):

尾聲在漫長的休止中再次出現了級緩板引子,出現了引子部分的材料,調性為c小調,其材料形態與小連接的形態也十分相像只不過開始的減七和弦被省略,少了些沉重的氣息。接著是由主部主題材料構的11小節,無論旋律發展還是和聲都比較簡單。隨后在第303-304小節出現了阻礙終止,和弦停留在附屬和弦上,經歷了兩個小節以后,出現了完滿終止。

二、總結:

綜上所述,全曲結構為典型的奏鳴曲式。其中呈示部為主、連、副、結四個部分構成;展開部分由引入部分、中心部分、準備再現三個部分構成;再現部分為動力再現。音樂材料集中、統一,調性和聲分布合理、典型,結構清晰明了。

(新疆藝術學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830001)

猜你喜歡
調性奏鳴曲貝多芬
手機上的奏鳴曲
月光奏鳴曲
貝多芬只有一個
談“調性”
“沒良心”的貝多芬
饑餓奏鳴曲
談音樂中色彩性的應用
淺析笙在柳子戲音樂中的演奏技巧與風格
呼嚕奏鳴曲
貝多芬《第六交響曲(田園)》賞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