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的實踐與研究

2021-06-12 11:31魏彩娥
家庭教育報·教師論壇 2021年51期
關鍵詞:實踐與研究小學數學

魏彩娥

【摘要】教師要想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某一知識或是技能,就需要重點關注課堂練習這一環節,通過引導學生完成合理的數學練習,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練習的設計時,應注重讓學生體會練習所帶來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诖?,本文詳細分析了優化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的實踐。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實踐與研究

引言

現行小學課堂練習普遍存在簡單重復、機械訓練、缺乏針對性與探究性等一系列問題。針對這個教學難題,教師應追根溯源,找準教學設計的不足之處,從而在反思中加以改進,不斷提升課堂練習的質量與效率。在開展課堂練習的過程中,教師應以“引導者”的角色融入數學課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平等、自由的學習氛圍。學生能快速回顧課堂內容,深入發散數學思維,積極開展多邊交流,從而循序漸進地掌握解題的技巧與思路,塑造積極的學習觀念。與此同時,課堂練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部分課后作業,切實推進教學“雙減”,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必須全面認識課堂練習的重要意義,加強教學融合創新,構建個性化、趣味化、有效化的課堂練習模式。

1.數學練習題要具有層次性

數學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練習題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因為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有知識、動機、能力方面的差異,因此小學階段數學題設計必須有一定的層次性,題目中包含的各種小問題、小要求,都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而數學教師在設計相關練習題目時,要秉承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逐漸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學習。這種模仿性的基礎練習、提高性的變式練習、拓展性的思考練習,不僅使整個數學練習題不再拘泥于課本,還能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獲得成功,這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著重要的幫助[1]。

2.利用信息化資源,創新課堂練習形式

模板化的小學數學課堂練習過于枯燥乏味,已難以調動學生的思維,無法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而信息化資源能通過多元的媒介,立體化地呈現數學信息,給予學生多感官沖擊,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思考問題。隨著信息技術與小學教育的深度結合,教師必須與時俱進,提升自身專業素養,促進信息化教學與課堂練習教學的有機結合,全面創新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內容與形式。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資源,開展課堂基礎訓練。以“認識圖形”一課為例,教師要精心設計課件,通過動畫模型的形式來展示多種多樣的立體圖形,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基礎的幾何知識。再通過圖文視頻的形式來展示立體圖形的生活化應用,如衣柜、魔方、桶裝薯片盒、籃球等,從而形象、生動地展示學科理論知識,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吸收內化。最后,教師要利用信息化資源來開展課堂訓練,隨機展示多元的組合圖形,要求學生進行搶答,說出每個組合圖形中分別涵括哪幾種立體圖形。這樣的信息化課堂訓練巧妙地利用了感官沖擊,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空間思維,有效鍛煉學生數學思維的敏捷性與活躍性。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資源,開展小組實操訓練。在學習“數據的收集與整理”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搜集相關的信息化資源,給出多個主題的具體數據,如小學生的身高與體重數據、校園運動會參賽人數數據、小學生使用手機時長數據等。進而要求學生自由分組,選擇感興趣的主題,開展全面的數據統計、分類與整理。教師要指導學生找準切入點,制定科學的數據劃分標準,并要求學生分析數據之間的聯系與規律,鼓勵各個小組匯報課堂訓練的成果。最后,教師要進行梳理、總結、歸納、整理數據的技巧與方法。這樣的作業有利于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協作,指導學生靈活應用數學學科技巧開展動手實踐,在無形中培養學生的實操技能。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資源開展課堂閱讀訓練。教師根據課程內容,收集相關的數學文化與課外知識,并要求學生進行課堂閱讀,設置合理的問答訓練。從而通過趣味化的課外內容調動學生的求知欲,進一步開拓學生的精神世界。在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圓”這一內容時,教師拓展關于圓周率的課外知識,展示圓周率的發展過程,詳細地介紹阿基米德、劉徽、祖沖之三種計算圓周率的方法。教師要求學生認真閱讀,進而提問:“通過閱讀,你們發現圓周率的本質是什么?圓周率有什么特點呢?阿基米德、劉徽、祖沖之這三個的計算方法有什么共同之處?”這樣遞進式的提問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究欲,還有利于增強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刻性與廣泛性[2]。

3.練習設計體現思辨性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所謂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所謂辨析指的是對事物的情況、類別、事理等的辨別分析。數學具有抽象性、系統性和邏輯性,數學不是知識性的學科,而是思維型的學科。因此,數學試題靠機械記憶,只憑直覺和印象就可以作答的很少,為了正確解答,就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觀察、分析和推斷能力。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過程中,在知識未能完整掌握,或者是未能清晰審題,不能保證思維嚴密的情況,導致問題解決錯誤,因此教師在進行練習設計時,應充分了解學生經常容易出現錯誤的問題,將容易出錯問題作為主要切入點,加強對學生的指導,避免學生再次出現相同問題,提升學生思辨意識和思辨能力。在學習小數問題時,就可以設比3千米短0.5千米的為多少千米,比2千米短0.5的為多少千米,學生在審題時,需保證認真、細致。對于思辨性練習來講,其在形式上具有多樣性,其中包括選擇題、判斷題等,雖然問題類型有所不同,但是在訓練目標上卻具有一致性,即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培養學生創造思維,保證學生思維整體靈敏度。思辨能力形成,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設計練習時,應注重思辨性的實現[3]。

結束語

綜上所述,課堂練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其能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幫助學生構建系統化的數學知識體系。然而現行小學數學課堂練習卻存在許多的不足,無法淋漓盡致地發揮自身的教學作用。

參考文獻

[1]徐英姿.關于優化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的實踐與研究[J].小學時代,2019(11):38-39.

[2]李新新.關于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的策略研究[J].數學大世界(下旬),2019(02):48.

[3]王慶生,李本鵬.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的探索與實踐[J].教師,2018(26):78-79.92241F7F-2A66-47B0-92BC-038DC321374F

猜你喜歡
實踐與研究小學數學
大學數學建模大賽的實踐與研究
試論多媒體教學法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
數學錯題的自主管理與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