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站到底》的成功之道

2021-06-15 21:58張昊涵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21年6期
關鍵詞:平民化貼標簽碎片化

張昊涵

【摘要】《一站到底》從播出至今,已走過七年的時光。在這漫長的七年之中,其歷經多次改版,并在業界取得不小反響。本文認為《一站到底》之所以能夠成為益智競答類節目中的常青藤,與其與時俱進的節目設置和從一而終的節目特色密不可分。本文將從該節目的基本概況、創作特點與獨特之處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一站到底》 平民化;碎片化;貼標簽

中圖分類號:TN94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6.064

作為電視娛樂欄目的一種類型,益智競答類節目是對海外Games Show的本土化改造,它是一種知識型的綜藝節目,具有較強的娛樂性與文化色彩,同時也十分強調節目參與者、現場觀眾與屏幕前收視群體的廣泛互動。除此之外,此類節目所具有的誘人之處也往往相同,那便是伴隨著知識與智力的比拼而最終獲得價值不菲的獎品。它打破了娛樂類節目、知識類節目和經濟類節目的傳統界限,充分體現了知識性與娛樂性的兼容統一。益智類節目以益智為中心,博彩、游戲、競答等娛樂元素為外包裝的鮮明特點也使得它具有了很強的包容性——收視群體包含老、中、青三代,并很好地實現了節目與觀眾的良性互動。

現如今,伴隨著許多電視綜藝與網絡綜藝節目紛紛踏入季播的行列,我們不難發現,其引人矚目的播出方式雖在短時間內吸引了大批為之青睞的受眾,但在節目完結后的一段時間內,有很大一部分觀眾的注意力往往會轉移到其他新節目的播出之上??膳c此同時,有些節目的存在卻如同常春藤一般,一年四季都伴隨觀眾的左右。其中,江蘇衛視于2012年3月2日所推出的全新益智答題類節目《一站到底》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代表。它的播出至今不僅為觀眾培養了良好的收視習慣,也在觀眾心中建立了一個比較穩固且持久的收視地位。

1. 《一站到底》節目概況與基本介紹

作為現如今國內開播較早且至今發展一直較好的益智類節目,《一站到底》開播至今已坐擁了大批穩定受眾,但其實該類型的節目最早可以追溯到1955年美國NBC廣播電視網所推出的《64000美元問題》。由于該節目所設置的巨額獎金,它在當時的美國曾紅極一時。與此同時,上世紀末英國ITV電視臺所推出的電視節目《誰想成為百萬富翁》也因其簡單的游戲規則與100萬英鎊的超級大獎,在那時獲得了無數關注。它們的成功,不僅標志著益智競答類電視節目在西方國家的復興,也同樣影響了我國益智類節目的發展。我國電視綜藝史上所出現的許多影響力較大且至今都為觀眾津津樂道的益智類節目也都是受其影響,越來越多地涌現在電視屏幕之上。其中最為觀眾所熟知的莫過于中央電視臺所推出的《幸運52》、《開心辭典》等節目。

而和現如今火爆熒屏與網絡的真人秀節目一樣,江蘇衛視于2012年3月2日所推出的全新益智答題類節目《一站到底》也是通過版權的購買,由美國NBC廣播電視網所推出的《Who's still standing》改編而來,并通過一定程度的自我創新實現了形式的更新與節目的熱播。

《一站到底》由80后明星夫妻李好、郭曉敏搭檔主持,它的游戲規則十分簡單,每期節目都會有1位挑戰者與10位(節目改版后是8位)手握豐厚獎勵的守擂者進行答題PK。挑戰者可以隨意挑選守擂者并擁有兩次免答權,挑戰勝利即可獲得守擂者手中的獎品,挑戰失敗則全部獎品歸守擂者所有,并按照游戲規則“掉下”節目組特別設置的舞臺。

在播出時間上,《一站到底》并沒有選擇競爭較為激烈的綜藝節目黃金時段,而是將時間設定在每周四、周五晚的22點(自2015年1月5日起改至每周一晚21點20分)播出。與許多斥巨資打造、各路明星參演的電視綜藝節目不同,假使《一站到底》將播出時間安排在衛視的黃金時段,那必定是沒有競爭力的。對于一檔以平民化為主的益智類節目來說,選擇在綜藝娛樂節目平峰時段的周一晚間播出,其完全可以憑借節目所具有的娛樂性、綜藝性、親民性以及知識的融合性而在該時段脫穎而出。因為對于那個時段的電視觀眾來說,《一站到底》不僅主打素人知識競賽,同時又充滿了娛樂元素,這恰恰是受眾調劑生活的節目首選。

例如在2016年4月11日衛視晚間時段節目收視率排行榜中,《一站到底》就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與其同時段播出的節目還有天津衛視《非你莫屬》、東方衛視《急診室故事》、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等。不僅如此,《一站到底》在2014年亞洲電視大獎的評選中,還獲得了最佳益智類節目提名,此后也在2017年第23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中獲得了最佳周播電視節目的提名。

2. 《一站到底》創作特點分析

2.1 主持人的設定與選手的選擇

2.1.1 夫妻檔主持

對于一檔欄目來說,主持人很大程度上是它的塑造者,也是欄目品牌的代言人。而對于《一站到底》的觀眾來說,主持人必定是其印象最深的看點之一,因為該節目就大膽啟用了夫妻檔,這不同于以往任何我們所熟知的主持人設置方式。李好及郭小敏這對80后明星夫妻在節目中的表現,充分向觀眾展現出了一種青春、健康、向上的活力。在傳統認知中,益智類節目的主持人大多都嚴謹而刻板,但《一站到底》卻力爭通過主持人夫妻之間的調侃斗嘴與默契配合,來降低受眾的壓力性與枯燥感,從而提高節目觀看過程中的輕松體驗。這不僅能夠使得節目與受眾變得更加融合貼近,也恰恰提高了節目所帶來的可信度與真實性。

2.1.2 平民化選手

對于《一站到底》而言,選手的平民化是欄目的特色之一。不是明星,也并非公眾人物,但即使是生活中最為平凡的民眾,也可以通過簡單的報名方式來登上《一站到底》的舞臺。在這里,你可以是任何人,高校老師、參贊助理、車間工人、消防官兵、馴獸師、飛行員,這些來自不同地域且擁有著不同職業與社會角色的人,都曾一一亮相。但同時,參賽選手的多元化也使得該節目表面看似風平浪靜,實則內里暗流涌動,藏龍臥虎之輩頻出,而他們在舞臺上所進行的知識較量也恰恰構成了該節目最主要的看點之一。

2.2 延續至今的“貼標簽”環節

對于一檔電視節目來說,想要在比拼中出彩,就必須打造出令觀眾記憶猶新的亮點與戲劇化效果。從2012至2021年,《一站到底》雖歷經數次改版,但最初的“貼標簽”環節卻一直被保留了下來。在節目中,每一位參賽選手的面前都設置了一塊LED屏幕,在答題對戰之前,主持人會將屏幕翻轉開來,揭開屬于這位參賽者的關鍵詞,也就是他本人獨一無二的標簽。

雖說參賽者都篩選于普通民眾,但在他們身上卻并不缺少熱度。自節目開播以來,便出現了不少自帶標簽的參賽者,例如12歲的天才少女、奮發考上大學的北大保安、在索馬里遭遇海盜的國際海運駕駛員等等。這些平凡人身上不平凡的光環不僅賺足了觀眾的好奇心,也為枯燥的答題過程增添了許多故事性。對于《一站到底》的舞臺來說,比賽的意義早已不僅僅局限于答題的緊張過程,而更在于其所帶給觀眾的那些關于不同人物、不同背景之上所呈現出的當前社會職業最真實的發展狀況,而這也恰恰是中國社會多元化的一種體現。

2.3 碎片化的觀賞體驗與獨特的懲罰措施

2.3.1 清晰的節目板塊

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大部分觀眾早已不像從前一樣每日按時守在電視機前,而是更多地利用其所擁有的碎片化時間進行觀看。這種信息接收的隨時性也決定了一檔節目想要贏得收視,就必須要做到快、準、狠。對于《一站到底》來說,其從最初的20秒輪答到改版后的搶答,都是節目組迎合觀眾收視需求的一種革新。這種嘗試,雖然在電視上呈現的過程也許只有短短幾秒,但卻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時間的壓縮,并增加了同一時間段內所帶給觀眾的信息量。假使受眾只關心答題體驗而不在意參賽者的輸贏,那么對于他們來說,每一道題目都可以是其觀看開始的切入點,而每一輪對抗也都能夠成為一個獨立的板塊。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節目節奏變得更加干脆利落,也讓受眾在碎片化的觀看過程中獲得了一種暢通無阻的視聽享受。這種獨立性強,易于切入、接受與離開的特點恰恰是當前觀眾所需要的。

2.3.2 充滿儀式感的“掉坑”與懲罰

在歷經了數次改版之后,《一戰到底》雖舍棄了不少節目最初的元素,但最后的懲罰環節卻一直延續至今,而這也正是該節目最令觀眾印象深刻的一個標志性動作——“掉坑”。甚至在此后的一些其他益智類節目中,我們也能看其對于該招牌動作借鑒的影子。從失敗者單人掉坑逐漸進化為集體掉坑,不難看出儀式感對于《一站到底》節目的重要性,而這也是該節目能夠成功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

不僅如此,除了掉坑的懲罰之外,更令選手和觀眾扼腕嘆息的還有高額獎品的獲得與否。在經歷了重重的答題考驗之后,雖手握重獎,但卻沒有一個參賽者可以掉以輕心,因為不到最后一刻,你永遠不知道獎品會最終屬于誰。一旦落敗,除了自由落體外,參賽者本人也將空手而歸。這種懸念的設置與強烈的戲劇沖突不僅大大增強了節目的觀賞性,也使得每位觀眾都能身臨其境地夠參與其中。

3. 《一站到底》的獨特之處

3.1 從輪答到搶答

自2015年3月起,《一站到底》就開始了它的改版之路。節目至今已經歷過三次改版,包括了1.0時代經典輪答模式(2012年3月2日-2015年3月23日);2.0時代競速模式(2015月3月30日-2016年12月26);3.0時代人機大戰模式(2017年2月6日-2018年1月1日);4.0時代選擇題模式(2018年1月8日至今)。在這三次重大調整中,最為基礎也是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比賽環節中答題模式的變更。

《一站到底》答題模式的第一次變更出現于2015年3月,節目組首次將使用已久的輪答對抗模式轉變為搶答對抗模式。所謂輪答,就是指選手在節目組規定的答題時間內輪流作答,在這種模式下進行答題的選手,往往具有更多思考和更改答案的時間,他們甚至能夠在空閑的時間內不緊不慢地將這道題目背后的來龍去脈說個清楚,但恰巧是這樣略顯輕松的氛圍,卻讓答題的競賽過程丟失了一絲緊張感。而改版后的搶答模式,除了要檢測參賽選手的知識儲備量之外,更要考驗他們的臨場反應與答題速度,這樣一來便能夠將選手在答題時的競技狀態充分地調動起來,大大加深了選手對戰的可視化程度,使得節目更加具有觀賞性。

3.2 “領航員”與“護航員”的設定

不僅如此,《一站到底》在此后的改版中更是首次加入了“領航員”與“護航員”的特殊概念。所謂“領航員”,就是參賽選手本身;而“護航員”則是每位參賽選手背后的現場觀眾。在這場領航與護航的較量中,每位領航員都有其所帶領的戰區,而屬于這個戰區的護航員則要與領航員榮辱與共。在答題過程中,任何一方首先積滿6分便可以開啟此環節,并由雙方身后的護航員進行作答,以答對人數較多的一方作為獲勝方,最終取得豐厚的獎勵。另一方面,戰區一旦落敗,不僅僅是領航員,包括其身后的二十多名觀眾護航員都要一起掉落坑中,這種共同獲獎或一起受罰的規則制定,使得《一站到底》的競賽程度變得更加激烈,加強了比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偶然性,一方面提高了對受眾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點燃了受眾的興奮點。

3.3 機器狗汪仔的啟用

人工智能一直是近年來科技領域的一個熱門詞匯,而《我是未來》、《機智過人》等科技節目的熱播,也預示著在電視領域中,高科技正在被各大制作團隊密切關注著?!兑徽镜降住凡粌H在答題形式上顛覆了《幸運52》、《開心辭典》那種主持人與參賽選手之間的對抗,更是在2017年2月6日的第二次改版中首次加入了人工智能機器狗“汪仔”,并將其設置在最后沖刺大獎的環節中進行人機大戰。

“人性化趨勢”是汪仔最初設計的發展方向,它雖是機器狗形象,但卻具備答題、聊天、肢體動作等與人溝通的行為,使人從視覺、感覺、聽覺上建立起一種與人答題的“社會情境”。在答題的過程中,汪仔獲得了“人”的待遇,他不僅是一個人工智能機器人,更是舞臺上的答題選手,用自然語言交流的能力使得他與選手觀眾的距離更進一步也同時也推動了節目環節的發展,成為改版后最為矚目的一部分。機器狗汪仔所帶來的這場人機大戰,使得節目的激烈性與新奇性有所提升,但就傳播關系而言,人工智能仍舊處于弱勢。

3.4 題目設置的平民化

近年來隨著電視行業的發展,又新涌現出了不少文化益智類節目,例如觀眾所熟知的《中國成語大會》、《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等,這些節目主要考察選手在特定領域的知識掌握能力,并在答題形式上不斷變化。但同時,題目內容的明確目標也致使考題多為國學和詩詞,并造成了節目與節目之間略顯同質化。

與其他益智類節目專業化的題目設置不同,《一站到底》雖歷經三次改版,但其在題目內容的設定上仍舊十分廣泛,題庫的內容不僅涉及

生活領域,更包含了天文、地理、經濟、歷史、新聞、娛樂、音樂等各個方面,可以說包括萬象、無所不有?!兑徽镜降住返奈枧_是為大眾準備的平民舞臺,它并不追求題目的深度和難度,卻注重知識內容的廣泛程度,集中考驗參賽者在舞臺上對于廣泛知識迅速反應的能力。

對于受眾來說,有分有合的節目內容使其可以根據其各自的喜好來進行選擇與觀看,這種題目設置的平民化,不僅擴大了受眾群體,也使得益智競答類節目可以將一種“輕”的觀看體驗傳達出去,讓常識和知識能夠被娛樂和消費。在這個過程中,弘揚文化、價值引導的腳步也一同前行,并通過一位位素人參賽者在舞臺上的積淀,將社會教育功能在潛移默化中發揮作用。

4. 結語

《一站到底》憑借著其與時俱進的節目設置和獨具特色的創作風格,在現今綜藝節目井噴的大環境中尋得了屬于自己的發展道路。雖說該節目在人物設置與戲劇化情節中還略顯不足,但仍舊是今天益智類節目學習的榜樣。相信在今后,《一站到底》能夠繼續保持著節目的獨特性,在創作團隊精心策劃的改版中不斷前行。

參考文獻:

[1]柯妍.《一站到底》:大眾文化的持續創新[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2(8):20.

[2].安曉燕.《一站到底》:國內電視益智節目的新變化[J].創作與評論,2013(4):95.

[3]喬秀峰.電視益智類節目的傳播策略——以江蘇衛視《一站到底》節目為例[J].新聞戰線,2017(4):103.

猜你喜歡
平民化貼標簽碎片化
淺議新聞節目主持人的發展空間
我給酸奶貼標簽
貼標簽
談對青少年“貼標簽”的現狀及影響
信息化技術的可視化推動大數據平民化的影響分析
解讀受眾視域下網絡劇的發展路徑
平行的個體與垂直的世界
微時代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塑造
想象力都去哪了
電視民生新聞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