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現代化發展對策研究

2021-06-17 18:18劉長鐸
安徽農業科學 2021年2期
關鍵詞:社會和諧發展路徑經濟發展

劉長鐸

摘要 充分認識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有助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落實和鄉村振興質量的提高。鄉村振興戰略把農業農村現代化作為總目標,著力于實現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5個方面的振興,有利于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縮小城鄉差距,提高農村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發展帶來的好處更好地惠及億萬農民。針對鄉村普遍存在的產業基礎薄弱,現代化程度較低,公共保障資源落后等現實困境,以縮小城鄉差距、城鄉融合發展為出發點,以補短板、強弱項為發展方向,探討通過發展產業、推進新型城鎮化、增加公共財政支出、加強高等教育和部分地區先行先試等5項措施實現鄉村振興。

關鍵詞 鄉村振興;社會和諧;經濟發展;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 F.320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02-0259-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2.067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Rur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LIU Changduo (Pingdingshan Anim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Monitoring Center,Pingdingshan,Henan 467000)

Abstract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importanc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ill help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akes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as the overall goal, focusing 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ive aspects of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talent revitalization,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revitalization, which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improving the sense of acquisition a sense of wellbeing, and a sense of security of rural residents,so that the benefits of development can better benefit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farmers. In view of the practical dilemmas in the rural areas, such as weak industrial foundation, low modernization level, and backward public security resources, the starting point is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to make up for shortcomings and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Five measures were discussed by increasing public expenditure, strengthening higher education, and conducting pretrial trials in some area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Social harmony;Economic development;Development path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在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取得輝煌成就,目前GDP總量居世界第二位,科技水平在部分領域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同時也應該看到,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還比較突出,城鄉差距和貧富差距不斷拉大,如何實現鄉村振興,讓農村居民過上和城市居民一樣的幸福生活,是未來中國發展的重要課題,也是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重要歷史機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國家的現代化離不開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國家的進步發展不能少了農業農村的進步發展。根據世界發達國家發展經驗,大都采取了“工業優先發展—工業反哺農業—工農融合發展”的發展道路,折射出城鄉關系“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變化趨勢[1],鄉村產業基礎薄弱,區域地理位置較差,人才流失嚴重,很難吸引資金資本,單靠鄉村自身實現振興難度較大,需要工業和城市的反哺和支持,同時由于每個鄉村具體情況不一,資源稟賦各有不同,人口構成和財政狀況也差異較大,城市發展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在鄉村振興中難以發揮很好的作用,需要根據每個鄉村的具體情況,因村施策,精雕細琢?;诖?,深刻理解鄉村振興對于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并探索出一條實現鄉村振興的具體路徑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前提保障。

1 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

1.1 鄉村振興是黨的宗旨和社會主義本質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在現代化進程中把農村4億多人落下,到頭來‘一邊是繁榮的城市、一邊是凋敝的農村,這不符合我們黨的執政宗旨,也不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這樣的現代化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2]。中國的發展應該是城市和農村的全面發展,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的全面發展,在城市發展和工業化進程中,農業農村對城市建設和工業現代化作出了巨大貢獻,城市和工業有責任反哺農業農村,促進鄉村發展。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里的人民是包括農村人口在內的所有人民,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占中國一半人口的農村人口不幸福中國人民就不可能幸福,占中國一半人口的農村人口沒有實現現代化,中華民族就不可能真正復興。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就一定要實現農業農村的現代化,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就一定要實現鄉村振興,實現農村人的振興,只有這樣才能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1.2 有利于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 359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 021元,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8 063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 328元[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64倍,人均消費支出是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2.1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水平較城鎮居民有著較大差距,同時,2019年城鎮居民年末結余是農村居民的5.3倍,這說明城鎮居民有著較多的收入,較高的生活品質和較強的抗風險能力,雖然2019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的增長速度超過城鎮居民,但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經濟水平還是在不斷拉大。除了經濟方面,由于大量農民工外出務工又不能定居城市,使得農村的老人得不到很好的照看,小孩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農民工辛苦工作,卻得不到生活和經濟上的提升,使得農村人口的合理訴求長期得不到滿足,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鄉村振興就是要實現鄉村的全面振興,補短板、強弱項,實現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和要素雙向流動,使得農村居民老有所養,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充分享受到國家發展進步帶來的好處,有力提高農村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1.3 有力推動經濟發展 根據“木桶定律”一只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它最短的那塊木板,不斷擴大的城鄉差距和貧富差距正在成為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但同時,這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有兩大核心動力,一是產業轉型升級,走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創新發展型、高附加值型產業的發展道路,創造更多收入;另一個就是鄉村振興戰略,提振鄉村經濟和消費能力,有效拉動內需[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64倍,人均消費支出是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2.1倍,農村居民的收入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消費需求也較強,如果農村居民的收入可以穩步提升,中國的內需市場將進一步擴大,產業發展和勞動力就業將更有保障。鄉村的振興將有力促進中國產業的轉型升級,當前中國大城市病問題突出,人口向超大城市過度聚集[5],生活擁擠,導致大中城市人均公共資源占有量低,城市生活品質不高,根據聯合國人居署《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8—2019——全球產業鏈:塑造群網化城市星球》,20強中北美占9席,亞洲占8席,西歐占3席。其中中國城市深圳位列第4、上海位列第10、香港位列第13、北京位列第17、廣州位列第18[6]。美世(MERCER)2019年度城市生活成本世界排名顯示,世界上生活成本最高的十大城市,亞洲占據8個,其中香港第1,上海第6,北京第8,深圳第10[7]。英國《經濟學人》2018年全球宜居城市排名中,香港第35、臺北第58、蘇州第74、北京第75、天津第77、上海第81、深圳第82、大連第90、廣州第95、青島第97。2019年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GTCI)報告中,中國位列2019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排行榜的第45,在城市排名方面,臺北第15位,香港第27位,北京第58位,上海第72位、杭州第82位、廣州第87位、西安第92位、成都第93位、 深圳第94位、鄭州第101位、 武漢第103位、 天津第104位[8]。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雖然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為代表的中國特大城市在全球城市中競爭力較強,但高昂的生活成本,與城市發展不相稱的生活品質,導致對人才的吸引力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城市,沒有人才作為支撐,產業也就無法有效向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創新發展型、高附加值型進行升級,高質量城鎮化發展也就難以實現。在大城市中,有許多人在城市工作但無法定居,想回到家鄉又沒有合適的工作,也不愿意放棄城市現代化的生活回到落后閉塞的鄉村,鄉村振興,將為他們提供廣闊的舞臺和良好的歸宿,擁有更多收入來源和更高品質的工作,在小城鎮和鄉村也可以享受到現代化的生活。鄉村的振興會帶來人口的回流和大中城市人口的減少,有力提升大中城市人均資源占有量,緩解人口擁擠、住房緊張、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大城市病,為大中城市打造宜居城市、提高城市品質、吸引高端人才、產業轉型升級留出更多的資源和空間。

1.4 真正實現農村居民人的振興

城鄉差距的不斷拉大使得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教育差距、文化差距都在不斷擴大,鄉村振興不僅在于農業農村社會經濟上的振興,更在于農村居民人的振興。目前情況下,城鎮居民有著良好的現代化基礎設施保障,較為優質的教育文化資源,多渠道的收入來源,通過消費可以獲得優質的服務、質量安全的商品、可靠的醫療保障、更好的教育。農村居民收入來源單一,信息相對閉塞,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保障事業發展落后,現代商品服務經濟不發達,通過辛苦工作賺來的錢無法像城鎮居民一樣有效地轉化為自身優勢,如果買到假冒偽劣產品,更會對農村居民的人身、財產造成損害。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是真正實現農村居民人的振興。產業振興可以為農村居民提供穩定就業,更多的收入來源,不用背井離鄉,在家鄉就可以獲得優質生活;人才振興一是引進外來人才和鄉村人才回流,支持鄉村發展,二是加強鄉村教育事業發展,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讓農村居民在家鄉就可以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文化振興就是豐富鄉村精神文化活動,不只滿足農村居民吃得好、穿得暖的基本生活需要,也要滿足農村居民對品質生活的追求。生態振興要求堅持綠色發展,打造農民安居樂業、舒適自然的美麗家園;組織振興是為鄉村振興提供長遠的組織保障,將農村居民從分散的狀態形成統一的組織力量,使得農村居民更有發展力量。通過鄉村振興戰略讓鄉村更加現代化、更加生態宜居、更加充滿活力,實現農村居民人的振興,為鄉村長期繁榮奠定良好的基礎。

2 農村現代化的發展對策

鄉村面臨的普遍性問題是產業基礎薄弱,現代化程度較低,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保障資源落后,進而導致大量農村人口為得到更高的生活品質和更好的公共資源向城市流動[9]??s小城鄉差距、城鄉融合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關鍵。

2.1 產業先行

產業發展是地區發展的第一驅動力,影響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有以下5點:一是地理交通位置,比較典型的代表有上海、廣州、武漢和鄭州。上海、廣州擁有上海港、廣州港等優良港口,臨海而興;長江從武漢穿城而過,武漢擁有億噸內河港口武漢港,有力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鄭州通過航空港連接世界,依靠全國路網中心的重要位置通達全國,經濟發展更有動力。二是自然礦產資源稟賦,比較典型的有大慶市、平頂山市。大慶市是中國最大的石油石化基地,因油而興,平頂山市是中原經濟區重要的能源和重工業基地,因煤而興。三是自身特色優勢,比較典型的代表有三亞市、信陽市、吐魯番市。三亞市旅游資源豐富,信陽市特產信陽毛尖,吐魯番葡萄甲天下,超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居世界之首。四是人才的聚集。人才是城市和產業邁向高端的重要推動力,但人才總是向優勢資源集聚的地方聚集,這就要求只有城市發展已經比較成熟,人才才會來到這里聚集并推動城市和產業高質量發展。五是人力和土地成本。比較典型的代表有深圳市,隨著土地和人力成本上升,大量企業從深圳遷到鄭州、南昌等人力和土地成本較低的城市。根據影響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鄉村想要改變產業基礎薄弱的現狀,振興產業發展,可以因地制宜采取下列5項措施:一是加強路網建設,提升交通地理優勢。通過高標準路網建設將鄉村和城市尤其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連接,讓產業進得來,產品出得去。二是充分發掘自身特色優勢。查看當地有沒有名優特產、風景名勝、傳統工藝,通過自身獨特的文化、品質、技藝優勢,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和競爭力。三是推進產品的深加工。簡單的畜禽肉分割和水果分揀,就可以有效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增加鄉村收入。對于礦產資源,更應根據市場走向,對開采的礦產資源進行深度加工并合理延長產業鏈。四是積極接納城市產業轉移。從長遠發展著眼,重視企業在吸納就業、增加稅收、促進消費、拉動投資、帶動物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給予企業在用地、用電、用人、基礎設施資源等方面的優惠,不能為了短期利益,拉高地租、變相收費。五是根據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找準自身發展定位,明確發展方向。根據國家促進城市間交通一體化、建立協同發展體制機制,避免低水平同質化競爭的發展思路和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布局,鄉村振興不能靠單打獨斗,一定要融入國家和區域發展的總體布局中,找準自身在整體發展戰略中的定位,找準發展方向,搭乘國家和區域戰略發展的快車,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優勢,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振興。

2.2 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融合發展、產業互動連接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現代化鄉村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F代化發展規律表明,城鎮化水平是國家發達程度的標志性指標之一,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在較低的城鎮化水平上實現現代化。實現鄉村振興,城鄉雙向流動,就要改變鄉村現代化程度較低,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保障資源落后的現狀,在城市,居民可以獲得較為優質的教育,良好的醫療保障,豐富的物質文化生活,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這是對各類人才的巨大吸引力,要想實現鄉村現代化,就必須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要想能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必須在鄉村進行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讓人才在鄉村也可以享受到和城市一樣的生活和公共服務。新型城鎮化建設需要區域統籌布局、科學合理規劃、大量人力財力投入,單純依靠鄉村不可能實現,必須統一布局,合力推進。一是建立新型城鎮化建設機制,形成中央政策扶持-區域資金轉移支持-省級整體規劃定位-市級人力財力重點支撐-縣級全面落實建設-鄉村積極配合發展的整體性發展機制。新型城鎮化是中央對城鎮化發展的新要求、新布局,要實現新型城鎮化發展,應該充分考慮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因素,建立東部幫扶西部,南方支持北方的區域資金轉移機制,由省級部門根據區域發展戰略布局,結合各地地理資源條件和特色優勢,對各地區進行分工定位,市級根據自身發展定位和優勢,明確發展方向,對發展不足的縣區進行重點人力財力支撐,縣級對省級總體戰略規劃布局和市級的工作要求進行全面落實建設,發揮自身特色優勢,彌補發展短板,鄉村要積極配合全局發展,進行現代化農業農村建設,融入中央城市-衛星城市-小城鎮整體發展布局中,就地或就近實現農民的市民化。二是充分發掘縣級城區的發展潛力。目前縣級城區和市級城區的發展差距還較大,教育、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還存在短板,商業發展品質也需要進一步提高,縣級城區應該深入推進產城融合發展,有效發揮城市的集聚作用,促進商業的繁榮,為農民的市民化提供更多機會。三是推動鄉村特色小鎮、功能小鎮的發展。鄉村應根據自身地理和資源優勢,因地制宜,考察市場需求,明確發展方向。在城區之間、離城區較近的鄉村可以建設家庭休閑娛樂度假小鎮,適合農牧發展的鄉村可以建設現代農牧發展小鎮,有礦產資源的鄉村可以建設資源開采功能小鎮,臨近山野的鄉村可以建設山珍采摘功能小鎮,旅游資源密集的鄉村可以建設旅游服務功能小鎮,擁有特色產品的鄉村可以建設地方特色發展小鎮。

2.3 充分發揮公共財政支出的作用

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保障資源落后是鄉村發展的一大短板,要充分發揮公共財政支出在提高公共保障能力、吸納就業、促進商業繁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進行現代化醫療、教育、衛生、文化體育設施配套。沒有良好的公共事業發展平臺和基礎,優秀人才的才能就不能得到充分發揮,醫療、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事業發展就會事倍功半,優秀人才的人生價值也不能順利的實現,影響鄉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能力。二是充分發揮公共財政支出在吸納就業方面的作用。部分縣和鄉村產業基礎較差、收入來源也較為單一,就業崗位較為稀少,發展活力不強,應該通過公共財政的支出,大力發展公共事業,吸納更多的就業,為本地區人才回鄉發展提供機遇,也為農民的就地就近市民化提供便利條件。三是充分發揮公共財政支出促進商業繁榮的作用。和大中城市不同,在小城市、小城鎮和鄉村,政府機關和公共事業保障部門工作人員的收入對當地消費能力有著較大的影響。目前部分縣、區、鄉鎮因為財政緊張,政府機關和公共事業保障部門工作人員的工資不能足額按期發放,有的甚至出現拖欠,這都極大降低了當地的消費能力,影響了零售、餐飲和商品服務等行業的利潤和就業,進一步拉低了當地的消費水平,如果出現較大區域性政府機關和公共事業保障部門工作人員的工資不能保障的情況,也會對國家整體的內需和產業的利潤、就業產生不利影響,甚至產生“滾雪球”效應。四是有利于扭轉全國外貿型的產業布局向外貿內需平衡型發展。2013年之前,中國經濟的發展主要依靠外貿和投資拉動,產業也多布局于東南沿海地區,因此東南地區經濟發達,人口稠密,消費能力強。要改變外貿型的產業布局為外貿內需平衡型,實現全國產業相對均衡合理的布局,就必須提高中西部地區的消費能力,吸引產業加速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產業的轉移必然拉動更多投資、吸引更多配套產業、帶動更多就業,進一步提高地區的消費能力,形成疊加效應。

2.4 加強高等教育

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產業邁向高端需要人才,鄉村振興也需要人才,全國各領域對人才的需求都很大。以2010年的數據進行比較,2010 年,我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員占勞動人口總數的比例為 24%,美國這一數據接近 92%,大學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員占勞動人口總數的比例為4.1%,美國這一數據為36.2% [10]。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 2010 年我國勞動人口中具有碩士、博士學位人數為 289.8萬,美國為1 574.9萬,僅為美國的18.4%,雖然這幾年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突飛猛進,但在總體質量上和美國還是有較大差距。沒有足夠的高質量人才作為支撐,鄉村振興、產業轉型升級根本無從談起,如果人才數量連城市發展需求都無法滿足,鄉村吸引人才的難度就更大。因此,加強高等教育是鄉村振興的基本保證,應該確保高中及相當層次教育達到100%入學率,更加注重教育提高人民素質的本質屬性,弱化教育選拔人才的作用,提高本科錄取率,加強碩士、博士的培養。

2.5 選取合適的試點地區

鄉村振興是一項需要區域統籌布局、科學合理規劃、大量人力財力投入的事業,不可能一蹴而就,選取合適的試點地區,邊發展邊總結經驗,通過局部地區的發展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是鄉村振興可行的一種發展路徑。比較理想的試點地區為鄭州、武漢之間的許昌、平頂山、漯河、周口、南陽、駐馬店、信陽、襄陽、隨州、孝感10市,優勢主要有以下4點:一是武漢、鄭州都是國家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發展潛力巨大,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較強;二是根據河南省《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實施方案》和湖北省《關于印發湖北長江經濟帶綠色宜居城鎮建設專項規劃的通知》,分別明確了南陽區域中心城市和襄陽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這為鄭州、武漢之間起到了良好的紐帶支撐作用,也為區域發展起到了良好的帶動作用;三是襄陽、南陽、許昌、周口是2018年中國城市GDP百強城市,發展基礎較好,其他6個城市也都各有優勢,整體上底子好、潛力大,適合作為試點;四是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糧食主產區,有著廣袤的鄉村,鄉村振興可以有力推動農業現代化生產,提高河南糧食生產能力,也可以有力推動城鎮化發展,促進中部地區現代經濟的發展。

3 結語

鄉村振興對于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提高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義,但農村地區整體上經濟基礎較為薄弱、地域廣闊情況復雜、資源調動能力有限、高素質人才缺乏,因此鄉村振興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級政府和社會長期支持投入,因地制宜選取發展策略,讓廣大鄉村重新煥發活力。

參考文獻

[1]

丁靜.新時代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的戰略融合及協調推進[J].社會主義研究,2019(5):74-81.

[2] 劉秉鐮,朱俊豐.新中國70年城鎮化發展:歷程、問題與展望[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9,40(11):3-14.

[3] 國家統計局.2019年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EB/OL].(2020-01-17)[2020-04-05].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1/t20200117_1723396.html.

[4] 王兆華.新時代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再認識[J].農業經濟問題,2019,40(8):76-83.

[5] 習近平.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J].奮斗,2019(11):1-7.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8-2019》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發布[EB/OL].(2019-09-26)[2020-04-05].http://naes.cssn.cn/cj_zwz/hd/cjysx/201909/t20190926_4978240.shtml.

[7] 美世咨詢(MERCER).2019年度城市生活成本世界排名[EB/OL].[2020-04-05].https://www.mercer.com.cn/ourthinking/costofliving. html.

[8] 德科集團.德科集團發布2019《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中國排名45位,繼續領跑金磚國家[EB/OL].(2019-01-21)[2020-04-05].http://www.fescoadecco.com/index.php/about/news/article/23381.html.

[9] 袁芳.人口城鄉兩棲狀態下農村經濟的振興之路[J].農業經濟,2019(9):75-77.

[10] 張海水.中美勞動人口受教育程度的現狀比較與啟示[J].復旦教育論壇,2014,12(1):35-41.

猜你喜歡
社會和諧發展路徑經濟發展
生育文明是計劃生育發展的前進方向
保定市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設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現代物流業發展路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