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OBE 成果導向理念的大學物理教學模式研究

2021-06-21 03:46王英連
科技視界 2021年14期
關鍵詞:大學物理導向成果

王英連

(景德鎮陶瓷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學院,江西 景德鎮 333403)

大學物理課程的研究對象具有極大的普遍性,它作為一門基礎理論, 交叉融合在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被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它是自然科學各領域和工程技術的基礎。 學好大學物理這門課,不僅對學生在校的其他關聯課程的學習十分重要,而且對學生畢業后的理論聯系實際,在工作中進一步學習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都將產生十分深遠的影響。

1 基于OBE 成果導向理念的大學物理教學的基本結構

1.1 確立課程的最終學習成果

大學物理作為一般普通工科院校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它交叉融合在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被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 它是自然科學各領域和工程技術的基礎。學好大學物理這門課,不僅對學生在校的其他關聯課程的學習十分重要, 而且對學生畢業后的理論聯系實際,在工作中進一步學習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都將產生十分深遠的影響。大學物理課程的最終學習要求為: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要掌握基本的物理理論和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熟練運用物理模型, 并能結合工程科學的語言工具應用并實踐于復雜工程問題的表述及處理。

1.2 課程資源整合重組

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習成果的達成,都需要通過大學物理課程教學來實現,因此,課程資源的整合重組勢在必行。 根據課程目標對畢業要求的支撐關系,為保障OBE 成果導向理念的順利實施,首先需要重新修訂完善教學大綱、優化設計教學內容、修訂完善考核方案、健全評價體系;然后將學習成果對應于課程目標分解成具體的、與畢業要求相對應的指標點并賦值;最后,通過加權計算得到課程的學習成果達成度。 依據該達成度,可以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習質量、發現薄弱環節、 分析學生個體差異及其能力水平,進而反向指導教學大綱的修訂和課堂教學過程的改進,確保學生培養質量的持續性提高。

1.3 課堂特色教學實施

基于OBE 成果導向理念的大學物理課堂教學,有別于傳統意義上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絕對主導模式,它是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個性化教學模式。

另外, 可將課堂教學內容與專業特色相結合,實行模塊化教學,可分為基礎模塊與特色模塊。 基礎模塊是指所有工科專業學生必修的物理基礎理論,通過該模塊的學習, 學生可以獲得基本的物理知識體系, 培養利用物理模型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特色模塊是指根據新工科工程教育理念的要求,認知研讀各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按照各個專業的具體要求對大學物理教學內容進行量身定制。 比如,熱能工程專業就必須要深入學習熱力學模塊,并且在講授過程中與相關專業基礎課進行引導與銜接,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物理理論、思維和能力的訓練,而與該專業關聯性較弱的電磁學部分,只要完成基礎模塊的學習即可。 相反,電子信息專業就必須要深入學好電磁學模塊, 而熱力學部分只要完成基礎模塊的學習即可。

1.4 健全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傳統的大學物理課程評價方式是考試,一考定輸贏,過度強調了分數的重要性,無形中給學生灌輸了分數至上的錯誤理念,完全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無法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全方位評價,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實踐操作,小組討論和探索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和多元化能力的培養,這與新工科建設理念是相違背的。

采用多元化和梯次性的評價標準, 采用階段測試、問卷調查、小組討論、課堂觀察、課后作業、課前反饋等行為數據綜合分析學習效果,全面、公平、及時地進行評價,豐富成果導向理論的教學實踐。 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可分為教師評學和學生評教兩部分。 評估結果一方面是評價學生的掌握程度及成果達成度,另一方面是根據評估結果反向指導改進教學設計。

2 基于OBE 成果導向理念的大學物理教學模式改革

基于OBE 成果導向理念的大學物理教學模式的構建如下圖所示。

所謂成果導向理念,就是要始終以預期成果為目標,后期的課程準備、課堂教學和教學評價反思等環節都要以預期成果的實現為導向。 預期成果的設定要緊扣教學大綱,分解細化成小目標,教師設計導向清單和課前思考題, 學生進行自主預習和查閱資料,并把學習情況及時反饋給教師。 課程準備階段是教師根據反饋情況,進行資料整合、組織教學內容或專題,進行課堂設計和課件制作等。 這兩步是師生在課前就要完成的,接下來的課堂教學環節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知識梳理,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和課堂練習,學生積極發言,教師即時點評,有條件的可采取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 課后的教學活動分為學生和教師兩方面,學生可通過作業、階段測試、互動答疑、教學評價和問卷調查等反饋教學效果; 教師可開展成果分析、問題匯總等進行教學反思,從而實現反向優化教學內容和優化教學設計,進而提升教學水平,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也得以提升,最終實現預期成果。

2.1 課前教學活動

課前,教師首先在OBE 成果導向理論的指導下,設置大學物理課程的預期成果,需要開展前期分析工作,將預期成果分解細化到每一節課,依據學生學習的現狀綜合分析,整合教學資源,制定導學清單,及時發送給學生。 比如,在學習駐波這一節前,導學清單中可以讓學生說出駐波的形成條件,舉例說明生活中常見的駐波形態,或者鼓勵學生查閱資料解釋管弦樂器的發聲原理等,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興趣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導學清單不僅僅是以問題的形式給出,教師也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特點, 鼓勵學生進行小制作;比如,電磁感應這一節,讓學生自己動手,將導線纏繞到鐵芯上,導線通電,鐵芯即刻變身成電磁鐵,可吸引鐵磁性小物體。 制作原料廉價易得,學生很容易自制成功的此類課前小制作更容易激發學生興趣。

圖1 OBE 成果導向理念的大學物理教學模式構建圖

學生接收導學清單后,明確學習目標,根據預習思考和參考資料進行充分的先期初步學習, 并及時將自己的問題與建議反饋給教師。接下來,教師收集反饋信息,有的放矢地進行課堂活動設計,包括設計教學內容側重點、設計課堂討論專題、設計學生展示環節等。 教師在整個課前準備階段, 始終要以成果導向理念為指導,密切結合學生實際,合理適度地設計教學內容和方法,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

2.2 課堂教學的設計與實施

課堂教學活動是整個學習過程的靈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前提,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是關鍵,大學物理基礎知識體系是載體,提升大學生思想素養,開闊知識視野,發揮個性特長,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是目的。

第一,大學物理教師不必像中學教師一樣手把手教學,要給學生足夠的自由度,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課堂上,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教師處于輔助地位,主要負責答疑解惑、知識點梳理、及時引導啟發、組織討論和即時點評。 第二,隨之科技的發展和通信工具的普及, 可通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線上學習有利于充分利用碎片時間,打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隨時隨地學習。 有問題可以實現即時討論,提高效率,有效減少學生不好意思問問題的情況,有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感,比如,可以借助微信和學習通等平臺。 第三,物理教師要勇于創新教學思路和方法,吃透教材,善于總結,凝練成專題,以點帶面,以面帶全,組織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學習。 在此過程中,學生各抒己見,道理越辯越明,有助于加深學生的認識和體會,有利于成果目標的達成。 第四,學生在小組討論或闡述觀點提出問題過程中,教師不是旁觀者,而是要善于捕捉學生思維,及時客觀地評價學生學習情況。 對于好的觀點和精彩發言,要表揚要鼓勵,榜樣的力量是不可小視的; 對于不切實際的隨意揣測,應該及時加以糾正,切不可嘲諷打擊。

2.3 課后教學評價與反思

健全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也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學評價的方法靈活多樣,可通過課后作業、階段測驗、小論文和問卷調查等方式進行,與課堂的即時點評有機結合起來,給定學生最終的綜合成績。 教師不但要公平公正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且學生也有必要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及效果進行反向評價,包括教師的立德樹人、教學狀態、教學方法、 教學特色和課堂管理等方面綜合進行,教師通過學生的反向評價,更加了解自己的教學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 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缺點與不足,無形之中對教師形成一種鞭策激勵,有利于教師教學業務能力的提升。

3 結語

基于OBE 成果導向理念的大學物理教學新模式,實際上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技能和高超的教書育人的教學能力,又要深諳工程教育的發展規律及方向。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大學物理教師,既要吃透教材,使各個知識點了然于心,還要善于將知識點融匯交叉,力求簡明扼要、濃縮精華、以點帶面,將看似零散的教學內容整合搭建成一套完整的框架,這樣學生才不會因為枯燥難懂的物理知識點感到無從下手。

基于OBE 成果導向理念的大學物理教學模式改革離不開一線教師的教學研究, 只有抱著勇于挑戰、勇于創新的研究教學的態度,大學物理教學改革才能有深度、有成效。

猜你喜歡
大學物理導向成果
以生活實踐為導向的初中寫作教學初探
“偏向”不是好導向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需求導向下的供給創新
“三醫聯動”擴大醫改成果
現代信息技術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大學物理與高中物理銜接教育的探討
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創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