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者參與公共應急管理機制的現狀及改進

2021-06-23 19:45徐海燕
西部學刊 2021年5期
關鍵詞:社會工作者志愿者

摘要: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治理機制在此次應對突發重大衛生事件時,存在著兩大公共應急管理機制協同體系,政府與非政府組織之間的協同機制在基層應急治理中發揮重大作用。與社會工作者相比,志愿者的參與為基層治理提供了更廣泛的人力支持和細致的服務對接優勢,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層治理體系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與西方志愿者及其組織的“宗教性”不同,中國的志愿服務體系的形成更具“行政組織性”的特征。中國志愿服務起步較晚,志愿服務事業尚還存在活動不夠規范、權益保障不夠有力、激勵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在公共應急管理機制時期,應加快健全志愿服務的激勵機制、保障機制,加大志愿者培訓力度,繼續強化黨建引領,以推進志愿者服務的有序發展。

關鍵詞:志愿者;社會工作者;公共應急管理

中圖分類號:D632.9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1)05-0146-06

一、中國特色公共應急管理機制的協同機制及其主要優勢

中國特色應急體系是由政府內部與公共部門之間、政府與外部非政府組織之間的兩類協同機制組成。政府內部與公共部門之間的協同機制,包括履行應急管理職能的部門、公共安全危機涉及的主管部門、突發事件對應的管轄部門、技術支持和物資生產和保障部門,以及政府與人民解放軍和武裝警察部隊、政府與專家組之間的協同運作。中央和國務院緊急成立的公共應急管理機制工作領導小組對公共應急管理機制進行決策部署,明確各部門的職責,進行分類、分區、分級管控,形成“聯防聯控”應對機制。由于我國采用單一制的國家結構形式,使這一機制不僅在同級政府間,更在各級地方政府之間展開。協同機制在統籌應對突發事件方面體現了極強的制度優勢:例如,在面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方艙醫院從方案設計到建成交付僅用10天,“一省支援一市”防控救助得到立即相應,各種急缺物質迅速組織生產和緊急調運等舉措,充分展現了一個大國的實力與韌性。在2020年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國在應急管理過程中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得到了多國政府、官員以及國際組織代表的積極評價①。

相比之下,世界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面臨突發公共性事件的情況下,卻無法“照抄”中國這一制度優勢。特別是由于三權分立的制度使權力設置過于分散,層層審核的復雜流程推高了決策成本,從信息反饋、確認、再到執行的決策鏈條過長,難以形成制度合力,從而貽誤救援時機,加重事件的嚴重程度??梢哉f,政府內部與公共部門之間協同治理,及構建應急的聯防聯控體系,凸顯了中國體制在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優勢。

將體制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基層實踐是重要一環,社區是“最后一公里”的關鍵所在。在基層治理中,突出體現為政府與外部非政府組織之間的協同機制,包括政府與各類社會組織、階層、普通民眾之間的協作提供了不同于政府協同體系內部的公共產品?!罢龑?、社會協同、多元參與”新型基層治理體系的原則指導下,形成了“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新型基層治理機制。

以抗擊新冠疫情為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打贏這場人民戰爭,“要發揮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支持廣大社工,義工和志愿者開展心理疏導、情緒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務?!雹谠诨鶎由鐓^抗疫過程中構筑的“社區+社會組織+社工+志愿者”聯動平臺,實現了“黨員+網格員+社工+志愿者”融合服務,實現社區的“精細化”治理。廣大社會工作者在重大公共事件中踐行“守土有責”的思想,真誠奉獻、不辭辛勞,在社區守望相助,進行實地走訪篩查,在信息傳播、政策闡釋、人力支持和心理疏導等方面發揮作用。

志愿者(亦稱為“義工”)和社工均是社會組織的成員,是新型基層治理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志愿者因提供的服務范圍更為廣泛,方式更為靈活,能有效突破人力、資源,信息,交易的束縛,貼近個體需求,更能填補基層治理中因政府和市場“失靈”而導致的缺憾。在基層的應急管理機制中,志愿者可以表現為多重身份:可以化身“監督員”重點排查,擔當“宣傳員”送知識入戶,組建“后援團”支援一線,當好“勸返員”在檢查點輪值,做好“心理咨詢員”安撫不良情緒,充當“配送員”為確診家庭隔離家庭送菜到家等。其服務對象涵蓋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廣泛的社會群體,在筑牢基層應急防線中有獨特的角色優勢。

二、志愿者參與基層公共管理的角色定位及其組織建構

(一)志愿者參與基層公共管理的角色定位

志愿者(Volunteer)一詞來源于拉丁文“Voluntas”,表示“意愿”。志愿者在聯合國的定義為“自愿進行社會公共利益服務而不獲取任何利益、金錢、名利的活動者”[1]。在我國稱為義務工作者、義務勞動者、義工等。志愿者的奉獻精神符合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及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價值體系標準。志愿者精神所內涵的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理念,自身具備的責任意識、奉獻意識和歸屬意識均與中國民族傳統的道德美德一脈相承。從理論上看,馬克思曾在對社會發展形態的研究中做出了“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2]的判斷,并提出人的社會關系體現在生產關系中,是受到商品經濟下“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特別是私有制關系所支配的,具有強烈的“自利性”特征。而志愿者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是不受任何私人利益或者法律義務的驅使為社會和他人提供服務和幫助的。它在精神上超越了“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束縛,體現了在先進經濟社會發展體制下的精神風貌:正是因為志愿者提供的無償服務,不計報酬,使市場規律黯然失靈;正是因為志愿者是在職業之外提供服務和幫助,使職場規則悄然隱退;正是因為志愿者并非基于任何的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使法律義務默然離場。這種對于社會責任的主動擔當恰是來自普通公民自身迸發出的奉獻精神。中國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被壓迫民族的身心獲得了極大的解放,精神境界不斷提高?!叭娜鉃槿嗣穹?,為了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的雷鋒精神得以弘揚[3]。1963年3月5日,毛澤東同志寫下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親筆題詞,并將每年3月5日定為“學雷鋒紀念日”。2000年開始,“學雷鋒紀念日”更改為“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從而將雷鋒與志愿者的奉獻精神連接在了一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代后,習近平總書記將中國志愿者精神提煉為“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核心思想③。由此可見,志愿者精神作為一種積極向上的、無私奉獻的精神體現,是與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本質特征一脈相承的。

志愿者與社會工作者(以下簡稱“社工”)是社會組織中的主要構成,是現代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的重要力量,兩者提供的社會服務有一定的共性,但也有較大的差別。根據2017年6月7日國務院第175次常務會議通過,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志愿服務條例》的相關規定:“志愿者,是指以自己的時間、知識、技能、體力等從事志愿服務的自然人”④。社會工作者是指遵循助人自助的價值理念,綜合運用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和方法、促進社會公正為主要職業活動的專業人員。在人事部和民政部2006年7月20日印發《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暫行規定》⑤(國人部發[2006]71號)中,規定了社會工作者是“在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社會慈善、殘障康復、優撫安置、衛生服務、青少年服務、司法矯治等社會服務機構中,從事專門性社會服務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笔蔷哂袑iT技能的職業活動者,而非自然人;志愿者和社工在進行服務時都需要一定的專業的方法、知識和技術。社工和志愿者(如果需要)都有用于證明自身資質的證書。但社工擁有的是專業性的職業技能資質,其資格的獲取是以通過嚴格的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統一考試而取得的。志愿者在上崗前同樣也需要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一般分為志愿者通用培訓、專業培訓、崗位培訓),但主要是以提高志愿服務水平為目標,提供無償的大眾化社會服務為目的。與社工的專業資格相比,在獲得服務資格的門檻相對較低。與志愿者提供的大眾化的、無償服務不同,社工提供的服務具有更加強大的需求性導向,提供的是更具有針對性的、有償的、專業化的社會服務⑥。在社區治理中,社工和志愿者的優勢有不同的體現:社工在組織策劃、項目運作、資源鏈接等方面具有專業優勢,志愿者提供的志愿服務領域廣、服務項目的自主權大,可根據社會需要靈活調整,具有廣泛的人力資源優勢。因此,相對于社工而言,志愿者的服務方式更為靈活、隊伍更為龐大、服務對象更廣泛。

志愿者組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層治理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與西方國家志愿者服務不同之處在于,西方志愿服務具有明顯的“宗教性”特征,源于每位公民從小在家庭的影響下從事教會的慈善志愿服務,從而形成了志愿服務的習慣[4],而中國的志愿服務體系的形成更具“行政組織性”的特征。根據相關規定,志愿者服務可以采取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基金會等組織形式運行④。這些組織都是在黨的領導和政府引導下形成和發展的。中國社會組織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改革開放初期,黨對社會主義制度的深化認識:即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在于“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5],由此拉開了以“賦權”為導向,深化“放管服”(減政放權、加強監管、優化服務)政府改革,重塑國家與社會之間關系的序幕。自1981年在“六五計劃”正式增加“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后,國家的治理策略開始逐步完成了從“統治”“管理”再到“治理”、從封閉的垂直化治理走向多元集成化的治理模式,逐步完成了全能型政府、效能型政府再到服務型政府的轉變。為了充分發揮市場和社會兩個方面的積極作用,國家采用“收放結合”的治理策略,在“集中”國計民生若干重大事項權力的前提下,把配置資源的主導權讓渡給市場,使其發揮“基礎性”作用。通過“權利開放”,充分培育和發展社會組織體系。2006年9月召開的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建立“和諧社會”的目標,“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黨的十七大第一次將“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首次寫入報告,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構建“政社分開”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和“動態管理”的社會管理體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用“社會治理”替代“社會管理”后,社會組織作為新型社會治理主體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不斷增強。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在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的進程中,要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從而提出了新時代黨和政府引領社會治理的路徑,為構建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的現代化指明了方向。

(二)志愿者參與基層公共管理的組織建構

中國的志愿服務則起步較晚,1987年廣州市誕生第一條志愿者電話服務熱線。1988年,為響應民政部的號召,在天津和平區新興街出現了第一個志愿服務的社區。1990年,深圳市誕生第一個正式依法注冊的志愿者社團(深圳市義務工作者聯合會)成立。此后,志愿服務隊伍發展起來,服務領域不斷擴展,志愿服務組織機構日趨健全。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黨中央及國務院相關部門頒布法規、倡議、辦法促進社會組織良性發展。1993底,共青團中央實施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計劃,1994年4月,國家民政部和中國社會工作者協會發出《關于進一步開展社區服務志愿者活動的通知》,要求各級政府切實加強領導,把社區服務志愿者活動推向一個新階段。1994年10月,民政部和中國社會工作者協會發出《關于表彰全國社區服務先進集體和優秀社區服務志愿者的決定》,鼓勵志愿者隊伍發展。1994年12月5日,中國迄今最大的最早的志愿者協會——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正式成立。2002年3月頒布的《中國青年志愿者注冊管理辦法(試行)》是我國首部青年志愿者管理依據,該法對志愿者的基本條件、權利、義務、管理、培訓以及激勵和表彰等做出了規定。2005年10月民政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九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的意見》(民發[2005]159號),明確了新形勢下做好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的重要意義,以及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基本原則、重點領域和運作機制。2006年4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⑦(國發[2006]14號)中,提出在全國范圍的社區“推行志愿者注冊制度”,推動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和專業化向高層次發展。

黨的十八大后,民政部印發《志愿服務記錄辦法》(民函〔2012〕340號)、《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基本規范》(MZ/T061—2015)、《中國社會服務志愿者隊伍建設指導綱要(2013—2020年)》(民發〔2013〕216號)和《關于規范志愿服務記錄證明工作的指導意見》(民發〔2015〕149號)等系列文件,提出建立志愿服務記錄制度,指導志愿服務組織及時、完整、準確記錄志愿者參加志愿服務的信息,推動建立志愿服務時間儲蓄制度,提高志愿服務組織的服務效能、管理水平,實現健康有序發展。

為推進志愿服務組織承接公共服務項目,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3〕96號)和2014年《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暫行)》(財綜〔2014〕96號),加大財政資金對志愿服務運營管理的支持力度。2014年2月19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印發《關于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的意見》和2014年3月31日中央文明辦印發的《貫徹落實〈關于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的意見〉的任務分工》的通知,進一步落實分工項目責任單位,推動志愿服務活動經?;贫然?。通過上述制度建設,志愿服務組織在社區建設、扶貧濟困、環境保護、大型賽會、應急救援等領域,開展志愿服務提供了有利條件,志愿服務對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社會治理創新、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增進民生福祉發揮日益重要作用。

2017年9月國務院公布的《志愿服務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是我國第一部關于志愿服務的專門性法規,它填補了我國志愿服務領域在國家層面的立法空白?!稐l例》的內容為志愿服務組織領導體制、志愿者招募注冊制度、志愿者培訓管理制度、志愿服務評估制度、志愿服務記錄制度、志愿服務證明制度、志愿服務激勵保障制度,確定了基本原則和方向?!稐l例》突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志愿服務的“有組織性”,具體體現在對志愿組織性質,主管(組織)單位,需要組織規劃內容的界定?!稐l例》指出,志愿服務組織屬于開展志愿服務為宗旨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④,志愿者服務機制涉及到的主管部門有:由國家和地方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機構負責志愿服務的協調工作,對志愿服務進行統籌規劃、協調指導、督促檢查和經驗推廣;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全國志愿服務行政管理工作;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等相關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在各自的工作范圍內做好相應的志愿服務工作④?!稐l例》還明確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志愿服務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保障志愿服務具備充裕的資金,達到開展廣覆蓋、多層次、寬領域志愿服務的目的。此外,《條例》還明確了政府在發生重大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時,應“引導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及時有序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要求④。這也是此次防控疫情過程中,志愿者參與防控疫情攻堅戰的法律依據。

黨的十九大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新時代,黨中央和人民政府更加重視新科技在包括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在內的各類社會組織中的運用。2018年9月民政部印發的《“互聯網+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志愿服務)”行動方案(2018—2020年)》中,提出以“互聯網+志愿服務”作為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工作理念,增進人民福祉的重要抓手,推動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建設,加快社會組織、專業社會工作、志愿服務以及慈善募捐事業的發展目標⑧。2018年12月31日在民政部印發的《民政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⑨中,在民政部新增了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司。這標志著包括志愿者服務組織在內的社會組織正式以司、局的名稱納入行政管理體系,凸顯了新時代社會組織的重要地位和時代責任。

三、志愿者參與應急管理的現狀與改進措施

志愿服務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志愿服務是中國特色體制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組織性,是在政府主導下發展壯大的。由于志愿服務及其組織機制在我國起步較晚,目前存在活動不夠規范、權益保障不夠有力、激勵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目前我國注冊志愿者已超1億人,依法登記的志愿服務組織已有1.2萬家⑩,但在地域分布上不平衡??傮w來說,在經濟社會發展較為充分的區域,社會成員的自主意識、利益意識、民主意識較強,對參與公共事務有較高的積極性,社會組織類型多、規模大,志愿服務組織培育發展地較好。但在農村和偏遠落后地區則力量較為薄弱。公共應急事件發生后,廣大農村地區的應急救援力量薄弱,這固然與信息傳遞的滯后性和不平衡有關,與普通村民對應急管理的認識不到位有關,但更與當地社會組織少、社會服務供給不足、村級可以調度的物質和人力資源匱乏有關。

當前,志愿者在參與應急管理雖已經有了《志愿服務條例》作為基本遵循,但公眾參與志愿服務的領域,程度,水平、機制還有較大的改進空間。例如,針對志愿服務激勵的法定條款僅體現在《志愿服務條例》第三十三條做了具體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措施,鼓勵公共服務機構等對有良好志愿服務記錄的志愿者給予優待”④。這一規定對于弘揚志愿服務精神、提升志愿服務的社會認同、吸引更多市民參與志愿服務固然具有指導意義,但此條款仍然體現了綱領性的指導原則,缺乏具體的實施細則,應當適時地予以細化。如何面對重大突發的公共事件,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是對志愿隊伍服務理念、水平和能力的檢閱,同時是推動完善志愿服務機制的契機。重大應急性公共事件在人類進入互聯網、自媒體時代出現,更容易成為全球性事件,國家的抗疫舉措都會受到全體人民乃至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對此,更應發揮各方面力量,因勢利導、因時而為地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尊重、善待志愿者,完善志愿者服務的各類機制,會對壯大志愿者隊伍、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凝聚社會建設的正能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適時完善志愿服務的各類機制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應,產生社會反響。完善志愿服務的機制包括以下四個方面內容:

(一)健全激勵機制,推動對防控一線殉職志愿者的身份認定

盡管在應急管理中,志愿服務者不計報酬、淡泊名利,自愿投身于社會性公益服務,但正視他們的勞動價值和相應的成本支出,給予必要、合理、適當的經濟補償,不僅可以增強志愿群體的獲得感、幸福感,更能鼓舞和引領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務隊伍,履行公民義務和社會責任,為社會發展事業作力所能及的貢獻。鑒于醫務人員和志愿者的突出貢獻,中央政府相關部門在2020年2—3月間發布一系列通知加大對上述人員的褒獎力度。主要有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的《進一步做好城鄉社區公共應急管理機制工作的通知》(民發〔2020〕13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的《關于因履行職責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醫護及其相關工作人員有關保障問題的通知》(人社部函[2020]11號)、中央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印發的《關于全面落實公共應急管理機制一線城鄉社區工作者關心關愛措施的通知》(國發明電[2020]8號)、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的《關于妥善做好新冠肺炎公共應急管理機制犧牲人員烈士褒揚工作的通知》(國衛人函〔2020〕67號)等文件,明確了為基層工作者發放補助,認定工傷、改善防護條件、減負減壓、表彰褒揚、評定烈士等措施,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應和激勵作用,但志愿服務者的榮譽身份在有的文件中尚未明確認定。如《關于妥善做好新冠肺炎公共應急管理機制犧牲人員烈士褒揚工作的通知》?提出:“在新冠肺炎公共應急管理機制工作中,直接接觸待排查病例或確診病例,承擔診斷、治療、護理、醫院感染防控、病例標本采集、病原檢測以及執行轉動新冠肺炎患者任務等的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因履行防控工作職責感染新冠肺炎以身殉職,或者其他犧牲人員,符合烈士評定(批準)條件的,應評定(批準)為烈士”。將符合條件的因“疫”殉職醫護人員認定為烈士,無疑契合公眾的期許。但除了一線醫務人員,在防疫一線上奮戰的志愿者是否屬于《通知》中提及的“防疫工作者”尚沒有明確的表述??梢源_定的是,在重大公共應急事件中,志愿者與一線公務人員都身居前線,冒著同樣的風險,有著同樣的擔當。如果對那些因此而犧牲的一線志愿者明確烈士的身份,可以表達出對這一特殊群體付出的制度化認可,也更能激發廣大志愿者的服務意識,讓更多人看到志愿服務的價值,讓志愿精神得到更好的培育。從另一方面講,明確志愿者可以評定為烈士,也符合2011年8月頒布、2019年8月修訂的《烈士褒揚條例》?的精神。根據該條例的第八條第二款:公民犧牲符合“搶險救災或者其他為了搶救、保護國家財產、集體財產、公民生命財產犧牲的”應評定為烈士。該條例雖然沒專門點名“志愿者”,但“公民”本就為評定對象的包容性留足了空間。

(二)健全志愿服務的保障機制,加快推進志愿者“時間銀行”的服務兌換

志愿者“時間銀行”的服務兌換機制是指,將志愿者提供的服務,按一定的規則轉化為服務時間,計入到志愿者服務的“時間儲備銀行”。待志愿者本人需要他人提供服務時,可在“時間銀行”中兌換相應時間的免費服務。近幾年,在社區營造理念的推動下,有些地區已經率先實施了這一機制,對激勵區域志愿服務的成效機制,鼓勵民眾參與志愿服務取得良好的作用。推行“時間儲蓄銀行”的制度創新可以追溯到2006年4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國發

〔2006〕14號)中,提出要“指導建立志愿服務激勵機制,使志愿者本人需要幫助時,能及時得到志愿者組織和其他志愿者的服務。2013年12月民政部印發《中國社會服務志愿者隊伍建設指導綱要(2013—2020年)》(民發〔2013〕216號)?進一步規定:“實施志愿服務時間儲蓄建設工程,建立健全志愿服務時間儲蓄與回饋制度,形成志愿服務互助循環發展機制?!钡涍^多年推廣,這一機制僅限于部分省市的社區、街道、市級區得以推進、個別市(南京市)得以實施,進展緩慢。當前,受惠于信息科技的演進與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日新月異,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支撐下,在符合條件的地區進一步健全志愿服務的保障機制是可行的。因此,加快推行“政府主導、通存通兌、權威統一”的時間銀行運行機制,建立數據共享、信息互通、服務相容,時間銀行信息管理平臺建設,加強與全國及省、市、區志愿服務信息系統數據對接,有利于提高志愿服務項目的吸引力、志愿服務的組織凝聚力,最終形成志愿服務互助循環的動力體系。

(三)加大志愿者培訓力度,提高突發重大公共事件中志愿服務的水準

志愿者需要在重大公共事件中進行危機管理和公共治理的歷練。在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志愿者的素質能力、服務水平也有提升的空間。如在社區管理中,部分志愿者在履職過程中對民眾的不配合行為采取了過激的剛性管理方式,志愿者專業化防控知識的薄弱也影響了在實施對接服務過程中的有效性。志愿服務在突發重大公共事件表現出的應對不足現象,與志愿者缺乏專業技能和知識儲備有關。對此,應亡羊補牢,積極開展針對所有類型突發重大公共事件中志愿者的培訓計劃,對突發重大公共事件中的通用知識、安全防護知識、專業知識進行分類,著手相關教材的編撰工作,以簡約的語言,典型的案例、簡潔的圖表、數據展開,在推動志愿者專項服務水平和能力的同時,促使志愿服務從活動式、臨時性轉向長期化、專業化。此外,通過建立健全志愿者工作機制,通過考察、任用、監督等各個環節對志愿者的專業能力進行評估,對其履職能力進行考核,激勵也應是題中之意。

(四)發揮黨建引領的常態化機制的作用

黨的全面領導地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征,黨建是社會組織健康發展的生命線。在社會組織中加強黨建引領,有更為特殊意義。如前所述,志愿者、社工作為社會組織中的成員,專職的社工會將精力放在日程行政事務中的專業化事務的處理,日常的對接服務中偏向于以“學以致用”“利他利己并用”的原則提供服務。志愿者則是受到社會責任感的驅使來提供志愿服務的,他們通常擁有另一份正式的職業,也不計報酬。但志愿者們有回應對社會服務的熱忱,對所提供的服務抱有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色彩,對所服務的組織的純潔性、戰斗力,影響力抱有較高的期望。發揮黨建常態化的引領機制更有利于保持純潔公益組織的純潔性及其發揮志愿者戰斗力和影響力。發揮常態化的黨建引領的作用包括以下方面:在黨的領導組織和監督下,社區管理者必須切實履行組織使命,保障公益資金確實用于公共服務;發揮公益組織的榜樣作用弘揚公益組織的價值觀和使命;在組織建設中建立符合上級部門的囑托、公眾的期許,經得起外部的監督的組織機制等。做好常態化的黨建引領工作,繼續在社會組織章程中夯實黨的建設的相關內容,采用切實有力措施吸引更多的黨員加入志愿者隊伍,貫徹符合條件組織內部及時成立黨組的原則,有效保障新時代保障社會組織的純潔性、戰斗力,影響力,滿足志愿者的期許,發揮志愿者服務的積極性。

四、結語

重大應急管理迫切性表明,世界是多元的,但更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在重大公共性事件中,沒有誰是“觀眾”,所有人都身在其中。包括志愿者參與的重大公共性事件管理,必將大大增強民眾的“共同體意識”和“權力讓渡”意識,使民眾對國家、民族、集體的“歸屬意識”變得更為強烈??梢灶A見,在未來的基層社會治理中,志愿服務必將形成永不褪色的亮麗風景線,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道路中,伴隨著中國的百年奮斗目標一起同行。

注 釋:

①譚德塞評價中國防疫措施:我一生中從未見過這樣的動員,2020年2月17日,央視新聞客戶端。

②習近平《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公共應急管理機制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2020年2月25日,新華網。

③習近平給華中農業大學“本禹志愿服務隊”回信,中央政府門戶網站,2013年12月5日。

④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85號:《志愿服務條例》,2017年9月16日。

⑤在關于印發《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暫行規定》和《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的通知,二○○六年七月二十日,新華網。

⑥《關于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發布,政府門戶網站,2011年11月8日。

⑦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2006年4月,央視國際,2006年5月25日。

⑧民政部印發《“互聯網+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志愿服務)”行動方案(2018-2020年),政府門戶網站,2018年9月18日。

⑨關于印發《民政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2019年1月1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

⑩過億注冊志愿者推動“志愿中國”加快建成,新華社,2019年2月9日。

?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進一步做好城鄉社區公共應急管理機制工作的通知》,2020年2月18日。

?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做好新冠肺炎公共應急管理機制犧牲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烈士褒揚有關工作的通知》解讀,2020年2月19日,政府網。

?國務院關于修改《烈士褒揚條例》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18號,2011年7月18日,中央政府門戶網站,2019年8月9日。

?《中國社會服務志愿者隊伍建設指導綱要(2013-2020年)》(民發〔2013〕216號),2013年12月27日,政府網。

參考文獻:

[1]International Volunteer Day,5 December[DB\OL].2007-10-13.

http://dynamic.unv.org/infobase/facts/04_08_17DEU_fs_IVD.htm.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3]雷鋒精神永存[N].人民日報,1993-03-05.

[4]高嶸.美國志愿服務發展的歷史考察及其借鑒價值[J].中國青年研究,2010(4).

[5]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63.

作者簡介:徐海燕(1971—),女,漢族,新疆烏魯木齊人,法學博士,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比較政治。

(責任編輯:王寶林)

猜你喜歡
社會工作者志愿者
我是小小志愿者
志愿者
高等繼續教育在提升社會工作者核心職業能力中的作用
我是志愿者
志愿者之歌
工作條件、家庭支持與職業發展:中國社會工作者離職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社會工作者職業認同與組織認同對職業流動影響的研究——基于對廣州市社會工作者的調查
論我國人口促進社會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