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的時空演變、主要問題與優化路徑

2021-06-28 01:19鄭國富于敏
對外經貿實務 2021年6期
關鍵詞:國際競爭力出口貿易一帶一路

鄭國富 于敏

摘 要:中國自2001年加入WTO以來,農產品出口貿易持續高漲,國際地位提升,出口市場拓展,產品種類豐富,競爭優勢增強;但仍存在著出口規模較低,國際影響力有限,市場結構不合理,產品附加值不高,國際產能合作不足等問題。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出口規模;拓展國際市場與產品種類,優化市場格局與產品結構;借鑒國際農產品進口管理制度,強化產品質量全流程監管;深化農業領域國際產能合作,升級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實現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高質高效新發展,構建農產品貿易強國。

關鍵詞: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一帶一路”;國際競爭力

2001年中國加入WTO開啟了全面融入和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農產品是對外貿易重要構成。2007年《中央1號文件》首次提出農業“走出去”戰略;2017年5月中國農業農村部聯合商務部、外交部、發改委發布《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農業合作的愿景與行動》,成為了深化農業國際產能合作發展的行動指南;2019年11月19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為推動農產品出口貿易高質高效發展明確了方向與目標。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給世界經濟與貿易發展帶來巨大沖擊,加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一、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的時空演變及特征

(一)規模持續增擴與國際地位提升

根據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庫(UN Comtrade)資料顯示:2001年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金額為159.73億美元,占世界農產品出口貿易總額的3.33%,排名第11位(見圖1)。2001—2008年中國農產品出口持續高漲,但世界排名持續徘徊。2009年受世界經濟危機與全球農產品貿易下滑影響,中國農產品出口微降2.53%。2010年農產品出口止跌回升,復蘇增長24.74%。2018年農產品出口貿易金額再創新高。2019年農產品出口貿易微降0.88%,占世界農產品出口貿易總額的4.94%。2020年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金額為760.34億美元,同比下降3.24%,世界排名第5位,僅次于美國(1586.32億美元)、荷蘭(1115.68億美元)、巴西(876.14億美元)、德國(843.96億美元)。

(二)合作伙伴增擴與市場多元化

2001—2019年中國農產品出口對象以亞洲地區為主,各年份占比均在六至七成,但總體趨降;其次為歐洲與美洲,占比穩定;非洲和大洋洲占比偏低,總體緩升。2019年中國農產品出口世界各大洲地區格局特征表現為亞洲(65.93%)、歐洲(14.81%)、美洲(12.81%)、非洲(4.58%)、大洋洲(1.87%)。

2001—2019年中國農產品出口國別(地區)數量大幅拓展,市場集中度總體趨降。2001年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金額前十位伙伴及占比為日本(35.79%)、中國香港地區(11.81%)、韓國(10.25%)、美國(7.65%)、德國(3.12%)、馬來西亞(2.34%)、印度尼西亞(1.77%)、俄羅斯(1.54%)、新加坡(1.37%)、英國(1.32%),合計76.94%。2019年中國農產品出口前十位伙伴及占比為日本(13.18%)、中國香港地區(12.17%)、美國(8.25%)、越南(6.92%)、韓國(6.30%)、泰國(4.72%)、馬來西亞(3.84%)、印度尼西亞(3.33%)、中國臺灣地區(2.77%)、菲律賓(2.65%),合計64.13%。隨著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實施與深化,2012年東盟首超歐盟成為我國農產品出口第一大地區市場,占比由2001年的8.17%攀升至2019年的23.65%,東盟國家在我國農產品出口前十位合作伙伴中占據五席。2020年上半年中國對日本、中國香港地區、美國、越南、韓國前五位市場農產品出口貿易均呈下滑態勢,降幅分別為8.45%、12.75%、1.34%、4.32%、7.93%。

(三)產品種類拓展與結構優化

2001年中國農產品出口前五大類為HS03(魚、甲殼動物、軟體動物及其他水生無脊椎動物)、HS16(食品;飲料、酒及醋;煙草、煙草及煙草代用品的制品)、HS07(食用蔬菜、根及塊莖)、HS20(蔬菜、水果、堅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HS10(谷物),占比為16.22%、12.81%、10.93%、9.37%、6.48%,合計55.81%。2019年農產品出口前五大類為HS03、HS07、HS16、HS20、HS08(食用水果及堅果;甜瓜或柑橘屬水果的果皮),占比為15.87%、13.14%、11.76%、9.98%、7.93%,合計58.68%。2001—2019年期間除2005、2006、2007、2008年外,HS03雄居首位;2001年中國位居世界HS03出口第三位,僅次于挪威和美國;2009—2019年中國躍居并蟬聯榜首。

以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庫《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制度(2017)》6位為基準:2001年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產品種類數量為679種,金額超1億美元為42種,前十位產品占比合計28.54%;2019年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產品種類數量增至814種,金額超1億美元增至161種,前十位產品占比合計18.93%。2019年中國農產品出口前十位產品為HS030743(凍魷魚)金額20.07億美元,占比2.55%;HS070320(大蒜)金額19.91億美元,占比2.53%;HS210690(未列名食品)金額17.59億美元,占比2.24%;HS071239(干香菇)金額16.54億美元,占比2.10%;HS200599(未冷凍蔬菜及什錦)金額15.11億美元,占比1.92%;HS160419(凍羅非魚)金額15.11億美元,占比1.92%;HS080810(鮮蘋果)金額12.47億美元,占比1.59%;HS210390(混合調味品)金額11.22億美元,占比1.43%;HS230990(動物飼料)金額10.97億美元,占比1.40%;HS160232(雞肉)金額10.70億美元,占比1.36%。2020年上半年中國農產品主要類別及具體產品出口均呈現下滑態勢,HS03、HS16、HS07、HS10下降19.61%、11. 78%、4.75%、6.95%,HS20增長3.32%;有465種農產品出口出現不同程度地下滑,其中,HS030743(凍魷魚)銳減17.83%;HS070320(大蒜)躍居首位,增長38.20%;HS220710(酒精濃度80%以上的未改性乙醇)金額1.54億美元,飆漲36倍。

(四)優勢農產品出口占據主體

2001—2019年中國農產品顯示性比較優勢(RCA)總體趨降,均為比較劣勢,2001年中國農產品RCA值為0.77;2019年下降至0.37,美國、荷蘭、德國、巴西農產品RCA值為1.08、2.25、0.66、4.29。2001年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中極強競爭優勢、較強競爭優勢、中度競爭優勢、比較劣勢產品種類數量為114、42、60、463種;金額占比為59.29%、15.57%、11.20%、13.94%,競爭優勢產品合計86.06%。2019年極強競爭優勢、較強競爭優勢、中度競爭優勢、比較劣勢產品種類數量分別為70、65、69、610種;金額占比為31.28%、22.43%、18.12%、28.16%,競爭優勢產品合計71.83%。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仍以優勢產品為主,但總體趨于下降。

二、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掣肘因素

(一)總量規模有限,國際競爭力不強

自2009年以來中國已連續11年蟬聯世界貨物貿易出口榜首,2019年占比達13.32%,但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滯緩,在世界中占比低,僅相當于美國農產品出口規模一半,近年來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增速趨緩,逆勢下滑,排名止步不前,發展質量不高。農產品占全國外貿出口總額比例由2001年的6.00%降至2019年的3.14%,遠低于美國、荷蘭、德國、巴西的9.20%、19.17%、5.63%、36.48%。我國農業資源豐富、種類多、產量大,農產品出口占國內總產量比重偏低,2019年鮮蘋果出口僅占全國總產量的2.29%。中國在世界農產品出口貿易前十位產品中占比低,影響力弱,缺乏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明星產品,美國與巴西大豆出口貿易金額均約200億美元,印度尼西亞棕櫚油出口金額約110億美元,有效拉動其農產品出口強勁增長。隨著工業化進程加速、自然資源瓶頸制約及人工成本攀升,農業發展短板凸顯,農產品出口增勢乏力。另一方面,2001—2020年中國農產品貿易發展基本處于逆差狀態,2004年首次成為貿易逆差國,尤其自2007年以來貿易逆差迅猛增擴,2020年逆差增長率為32.32%,金額高達947.67億美元,已遠超本年度農產品出口貿易總額。

(二)市場結構不合理,產品層次相對低下

2001—2019年中國農產品出口市場格局總體由發達經濟體轉向發展中經濟體;2001年中國農產品出口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占比為58.01%和41.99%;2009年發展中經濟體占比首次超過發達經濟體;2019年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占比為36.55%和63.45%;中國對日本、美國、韓國等農產品出口金額及占比均持續銳減。中國農產品出口增長模式較多沿襲以數量擴張為主的粗放型,層次偏低,集約化程度不高,價值鏈短,精深加工不足,附加值不高,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各類食品出口不足,缺乏品牌效應,同時還面臨發達經濟體農副產品競爭;近年來主要產品出口國際均價持續下滑,增長質量下降,綜合效益不佳;大宗農產品易受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及自然因素影響,缺乏平穩性。中國主要農產品出口市場集中,易受買方市場影響,國際議價能力弱,外部風險積聚,貿易條件惡化。

(三)產品標準化程度低,出口貿易頻遭阻礙

國內大多農資類企業對國際農產品進口標準及管理制度重視不夠,認識不充分、不全面,在生產經營中普遍缺乏國際化意識與長遠規劃,盲目跟風現象較嚴重;同時,企業綜合實力弱,經營規模小,技術水平低,加之國內農產品質檢標準偏低,企業常常不自覺地放低要求,最終出口磕磕碰碰。另一方面,發達國家紛紛加大對本國農業及其農產品保護力度,提高補貼額度,維持高關稅,抬高門檻,增多款項,提高標準,增強隱蔽性,導致我國農產品出口屢遭技術貿易壁壘和綠色貿易壁壘阻礙,步履維艱。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導致世界經濟與貿易萎縮,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給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

(四)農業領域對外投資少,國際產能合作發展滯緩

我國農業領域總體“走出去”相對滯緩,參與國際農業領域產能合作不足,成效不佳,對外投資金額少、占比低,影響力弱。據中國商務部《201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公報》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農業(農、林、牧、漁)對外投資流量為24.4億美元,僅占對外投資總額的1.8%;其中,對食品制造業投資金額只有2.7億美元,約占對外制造業投資總額1.33%;截至2019年底,農業對外投資存量為196.7億美元,占比0.9%,剔除農、林、牧、漁業中服務業后,僅為118.5億美元,占比0.5%。農業企業對外投資規模小、綜合實力弱,缺乏一批示范作用顯著的龍頭企業,跨國經營能力弱,國際化專業人才匱乏,抗風險能力差,投資區域與產業布局不合理,產業鏈短,附加值低。國內相關部門對企業海外農業投資與認證審批程序復雜,耗時長,優惠度低,融資難、融資貴,對外投資活動中保險、咨詢等配套服務發展滯后,海外投資信息化水平低,海外農業投資最終產品進口返銷國內市場程序繁雜(許可證、檢驗檢疫、配額)、困難重重,制約農業對外投資步伐。

三、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高質量發展的優化路徑

(一)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農產品出口規模

堅持新發展理念,引導國內優勢農業企業轉型升級,強化科技興農戰略,加速現代化進程,提升農產品總量規模與種類數量,推進集約化與規?;l展,培育龍頭集團,建設農產品高質量發展基地與集聚區,增擴綠色無公害有機產品生產,提升精深加工能力,擴大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培育外貿優勢,提升國際競爭力。創新運用WTO“綠箱政策”及國內財政支持農業發展,提高出口退稅率和種類,建立農產品出口發展基金,完善基礎設施,降低綜合成本與物流費用。引導企業增強拓展國際市場意識,重視國際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實施品牌戰略,鼓勵海外注冊,實施特色化生產,重視國際宣傳與產品推介,打造一批具有較高國際影響力與知名度的明星產品,提升農產品軟實力。發揮政府、協會和研究機構等優勢,開展國際市場研究,構建農產品出口信息共享平臺,提升數字化水平。優化農產品出口“綠色通道”,完善邊境地區貿易物流配送中心與渠道,推動出口順暢發展。

(二)拓展國際市場與產品種類,優化地區布局和產品結構

加速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國際農產品市場發展新格局,拓展市場,促進多元化,推進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農產品貿易合作,利用地緣優勢增擴對周邊國家出口規模,深化與自貿合作伙伴間合作。堅持以“五通”建設為行動指南,推動同各國農業發展戰略良性對接,探尋合作最大公約數。推進新一輪雙多邊自貿區談判,提升自由化與便利化水平,開放市場,拓展種類,完善農產品認證與檢測結果互認制度,降低關稅與減少非關稅壁壘,強化信息公開化,提高政策透明度,營造良好合作氛圍。針對不同國家農業優勢及消費特征,實施差異化方案,“一國一策”、“一品一策”,精準施策與錯位發展結合,建立合作清單與項目庫,協同推進,挖掘潛力,分享利益,互利共贏。

(三)借鑒國際農產品進口管理制度,強化產品質量全流程監管

借鑒發達國家農產品進口管理制度,完善檢驗檢疫體系,構建國內農副產品新國標,督促國內企業在種植、儲存、加工、包裝、運輸等環節中強化國際化意識,按照國際標準實施生產與經營,恪守國際貿易規則與進口管理制度,嚴把質量關,提升品質,完善農產品地理標識與溯源信息管理系統。加大對海外農產品市場信息收集、分析、披露,梳理主要市場貿易政策、通關程序、質檢體系等,強化對企業出口技術援助,加強市場風險預警與防范,構建聯合應對機制,發揮協會與商會作用,應對貿易摩擦與爭端,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增進雙多邊貿易管理制度對話協商,推動貿易暢通。

(四)推動農業“走出去”戰略,升級農業全產業鏈合作

統籌謀劃國際農業合作頂層設計與戰略規劃布局,協調財政、金融、保險、海關等部門合作,“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增強貿易與投資雙向互動,助推企業“走出去”,鼓勵“抱團出?!?,推進集群式“出?!迸c差異化錯位發展結合,減少內部惡性競爭,增強協同效應。壯大外貿經營主體,鼓勵重點企業國際化經營,參與國際分工,構建全球銷售網絡。以重大項目建設為驅動,立足資金、技術、設備優勢,利用國際市場與資源,強化優勢互補,探尋合作交集。推進同國際農業集團深度合作,升級打造全產業鏈,共同拓展第三方市場,實現互利共贏。后疫情時代,發展“跨境電商+農產品”新業態,推動線上線下相融合,打造智慧物流網絡,扶持農產品電商平臺與企業成長,深挖海外市場潛力。

新時期,中國經濟綜合實力持續增強和積極參與世界多邊自由貿易體系構建,為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提供了戰略機遇。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深化農業經濟體制改革,加速轉型升級,實現農產品出口貿易高質高效新發展,構建農產品貿易強國。

參考文獻:

[1]程國強.中國農業對外開放:影響、啟示與戰略選擇[J].中國農村經濟,2012(3):4-13.

[2]朱晶.開放進程中的中國農產品貿易:發展歷程、問題挑戰與政策選擇[J].農業經濟問題,2018(12):19-31.

[3]韓嫣,武拉平.中國農產品貿易面臨的新形勢及對策[J].農業展望,2017(2):73-74.

[4]徐菁鴻.“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困境與對策[J].農業經濟,2020(9):118-120.

猜你喜歡
國際競爭力出口貿易一帶一路
國際農產品貿易自由化背景下發展東北地區糧食貿易的對策
提升我國旅游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對策探討
淺析石油工程服務企業如何提升國際競爭力
淺析我國對外貿易的轉變及對策
中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國際競爭力分析
江蘇省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山東省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問題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