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教學之我見

2021-06-29 01:23康忠紅
教育周報·教育論壇 2021年34期
關鍵詞:感情文字讀書

康忠紅

每個人讀書站的角度不一樣,感受不一樣,很多學生讀書有懶惰的習慣,要么僅讀一遍,要么泛泛而讀,腦子水波不興,不帶感情,不帶思想,可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隨感覺看情節”,這樣的讀書一點兒樂趣也沒有,也必將一無所獲?!爸敢?,師之功也”,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作用。怎樣引導呢?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師用自己的誦讀來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

以課本為參照物,教師誦讀的安排有這樣幾種;教前讀:教后讀:邊教邊讀。教前讀一般是安排在講課的開始,教師范讀一遍課文,增強學生對本課系統的感性認識;教后讀是在課文已經講過后再來讀一遍,加深對本文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邊教邊讀是一邊讀一邊質疑提問和點撥,讀與講課同時進行,讓學生情隨文動,也是最能給學生直觀指導的一種讀書方法。那么教師誦讀有哪些要求呢?

(一)披文入情 文情結合

劉勰說:“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苯處熢诶首x中要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愛作者所愛,憎作者所憎,帶領學生進入文章特定的情景中,親自體驗文中的“情”,在心理上產生感受,感情上產生共鳴。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樣一篇文章,兩個人讀出來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固然是有“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因素,但更多的是感情把握到位不到位的差別而造成的。很多學生讀書,只是把文字當成一個單調的符號,只是把它當作可能出現問題的答案,沒有情感的投入,故而讀起來既困乏又枯燥,既無興趣又無所得。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教師要認識到:飽含感情的語言,其感染力是巨大的。葉圣陶先生指出:“當范讀的時候,要把文字中的精神理趣在聲音里曲折地表達出來,讓學生耳與心謀,得出深切的了解.”這就要求語文老師在泛讀課文時不僅要讀準字音句讀,讀出節奏,更重要的是要讀出酸甜苦辣之味,讀出喜怒哀樂之情.“把躺著的書面文字,用聲音立起來”,讓聲音負載著思想情感,增強語文文字的可感性,將文字化為聲情并茂的的形象的場景語言。把學生帶到忘我的境界,使其感情起伏與作品情感脈搏相吻合,幫助學生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觀文質疑 文疑結合

朱熹《觀書有感》曰:“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边@源頭活水即指帶有疑問的思索和理解。但這思索是伴隨這具體的語言環境產生的,是符合認知規律的,并不是孤立的半空霹靂,因而語文老師不要剛上課了就給學生一個下馬威,馬上提出課文的重大問題,讓學生來回答,這會增加學生的緊張感和壓迫感,學生會為了只想找所謂的答案而忽視了文章的連貫性、情感性、趣味性。因此,可以這樣設計:老師可以先提出的問題,甚至于問題置于一邊,邊讀邊設疑邊點撥,把問題消滅在語境中,最后再來一個整體回顧,既培養了學生的質疑能力又緊緊地系住了學生的情感,讓他們全身心進入到課文中去,潛移默化的意識到:課文原來可以這樣讀,文章并不是支離破碎的不著邊際的高深的問題組合。

如《祝?!芬徽n,有些老師一上課就問一些過大的問題:具體說說本篇小說的要素、本文的結構安排、分析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環境描寫具有什么作用等,這樣一問,就把學生給問懵了,因為這問題太高度概括化,因為語文題的答案不是能用定義、公式推理出來的,它必須在課文熟讀的基礎上概括出來的,學生還沒有對這篇課文理解時,還沒有形成感覺時就問這樣深入的問題,這是本末倒置,會讓學生有畏難心理,不附和事物的認知規律,因而這些問題應放置在最后總結。對這樣一篇意味深刻的小說,教師可以采用邊讀邊點撥的方法,化難為簡,化總為分,化面到點,最后再化點為面,化分為總。以第一段為例:教師讀完第一段后問,這是些什么的?什么樣的環境?除“我”之外,又出現了哪個人?魯四老爺是個什么樣的人等等。有人認為這是滿堂灌,錯矣!滿堂灌只是教師說、教師答、學生記答案,這卻是一種教師與學生情感交流的課堂,從文中來,碰到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既不是人為肢解課堂為支離破碎的語言知識課,又不是無目標的牧羊式漫談,而是一種師生與作者溝通的目標明確的深入閱讀,是一種參與者全身心相互溝通的真誠合作現象。

(三)思隨文動 ?文思飛揚

“為學之道,必本于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程頤《二程遺書》)。我們讀書,并不是認識書,而是通過書這個媒介,去認識客觀世界,所以我們要思語句、思段落、思脈絡、思作者、思實際、思自己……教師在誦讀的時候,要扣緊作品的文字,聯系現實生活,將他人的思索貼切的加以闡釋,把自己閃著生活哲理和智慧火花的妙語妙思與作者的見解融為一體來打動學生。讓學生把自己的主觀感受和生活體驗也融合進去,既得到了審美享受又深刻的理解了文章,無形中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因而“思”也是體驗化課程的重要表現。注意學生的內心感受,能激起學生心靈的震撼,為培養創新型開拓性人才打下了基礎。

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學生綜合能力的高低,決定著學生發現、獲取、理解和運用信息能力的強弱。同時閱讀能力的培養,又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基礎。教師要充分發揮指導作用,以教材為本,以課堂為本,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讓他們創新思考,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

猜你喜歡
感情文字讀書
文字的前世今生
最好的感情
熱愛與堅持
我愛讀書
正是讀書好時節
感情工作
夢中的文字
不分對錯
感情強烈的嘆號
我們一起讀書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