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融合視閾下傳統文化的傳播育人機制研究

2021-06-29 01:23周思渝孫曉光
教育周報·教育論壇 2021年34期
關鍵詞:文化育人融媒體時代傳統文化

周思渝 孫曉光

項目標注號:西南石油大學2020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媒體融合背景下傳統文化的傳播策略研究—新紀錄片的創作為例》,項目編號:S202010615070,西南石油大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傳承輔導員工作室建設成果

摘要:本文采用文獻研究法,對融媒體視域下的傳統文化育人功能展開研究,探索目前國內傳統文化傳播環節現存問題,并且提出可以通過弘揚民族主旋律、注重文化互動與交流、盡量貼近大眾生活等方式開展傳統文化傳播?;诖?,本文深度分析融媒體背景下傳統文化傳播育人機制建立的實踐策略,供廣大文化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傳統文化;融媒體時代;文化育人;

引言:隨著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的重視,融媒體的發展成為逐漸成為國家發展戰略之一,正在成為符合國家發展潮流的主流媒體。但在此背景下,傳統文化傳播與弘揚環節當中的部分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增強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這一切都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尊重與推崇,也展示出了在文化傳播環節的態度。

一、媒體弘揚傳統文化現存問題

首先,媒體融合所帶來的廣告收益下降以及受眾群體流失等問題,導致電視媒體收視率逐年遞減,逐漸偏離媒體行業發展軌道。當人民群眾陶醉于電視節目所帶來的快感時,娛樂色彩也逐漸侵蝕傳統文化,主流文化逐漸陷入被動消費、被解構的境地。其次,以詩詞歌賦為代表的傳統文化類節目跟風問題嚴重,樣式高度雷同,甚至為提升節目收視率,部分節目刻意對同類節目進行模仿,名字也盡量借鑒,導致內容輸出同質化嚴重,遭遇重大的創新瓶頸。傳統文化傳承工作始終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沒有對傳統戲劇形式、傳統音樂形式以及傳統繪畫形式 進行深度挖掘,使得傳統文化創作逐漸陷入窄巷。長此以往,必將會導致群眾對此類節目產生審美疲勞。最后,傳統文化傳播效果不佳,欠缺應有的互聯網思維,無法迎合群眾的實際需求,更無法滿足用戶的體驗需求。傳統文化缺少大眾化特征,受眾面較小影響力嚴重不足,以上都是傳統文化傳播的現存問題,這些問題為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發展以及傳統文化傳播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與阻礙[1]。

二、融媒體視域下傳統文化傳播育人功能探索

(一)秉承正確的發展導向,弘揚民族主旋律

《上新了,故宮》以及《國家寶藏》等優質節目是對傳統文化傳播的有效探索,通過具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或者與部分文物有著深厚感情的普通人進行文物的前世今生講述,使所有觀眾自覺參與到文物保護行列,這就是促進傳統文化傳承的有效舉措之一。在融媒體背景下,傳統文化傳播應當注重弘揚民族主旋律,在傳播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更需融入愛國精神以及人文修養,注重寓教于樂,追求電視藝術的人文關懷以及審美品味,通過文化內涵來提升節目的傳播率與收視率,而不是通過頂流明星來確保節目收視率。除此之外,在融媒體時代節目內容才是節目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對節目內容的優化,可以使節目煥然一新,傳統文化傳播需要對現有內容進行精確劃分,在主題選擇環節進行創新探索打造有溫度的作品、有情懷的作品[2]。

(二)秉承文化傳播規律,注重文化互動與交流

部分傳統文化傳播環節頗具儀式感,這雖然滿足傳統文化特征,但勢必會給群眾帶來一定的距離感。若不改變這一現狀,傳統文化只能始終處于曲高和寡的狀態,影響力與傳播力難以實現發展,因此傳統文化節目應當對文化傳播形式加以考量,使其更加貼近大眾的實際生活,用通俗性語言、移動性語言、可視性語言來打造趣味性文化類電視節目,如《中華好詩詞》就采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與觀眾保持互動,使觀眾可以參與到選手評價環節,顯著提升觀眾的參與度與收獲感。

(三)培養網絡思維,盡量貼近大眾生活

傳統文化弘揚與發展需要實現文化共建與共享,講好中華傳統故事、尊重傳統文化的核心地位,以民生視角體現平民理念,深入人民群眾當中探索生活細節,捕捉細膩的情感與點滴事件,分布定位大眾市場、打造全民參與的傳統文化盛宴, 確保傳統文化具備一定的大眾性特征、平民性特征,既體現傳統文化品質,又凸顯人文情懷,使其更好地服務于群眾生活、謳歌群眾生活、扎根群眾生活,滿足群眾的精神需求與個性需求。

(四)打造全媒體渠道增強文化輻射力

融媒體時代為傳統文化節目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與發展前景,相關人員可以憑借其渠道優勢提升傳統文化意義,發揮各種媒體渠道的優勢,提升傳統文化傳播速度、傳播深度、傳播廣度,使傳統文化可以對各個層次、各個年齡段人群帶來正面影響。例如在《中華好詩詞》 微信平臺、微博平臺以及網絡電視臺播放,就形成了多渠道媒體,通過各種渠道來進行傳統文化傳播與宣傳,發揮傳統媒體平臺與新媒體平臺的文化輻射功能,為傳統文化育人功能的加強添磚加瓦的同時,也為媒體融合提供了重要助力。

結語:

總而言之,傳統文化傳播與融媒體時代背景高度契合,二者之間具有諸多互通之處。相關人員可以通過秉承正確的發展導向,弘揚民族主旋律、秉承文化傳播規律,注重文化互動與交流、培養網絡思維,盡量貼近大眾生活等方式來開展傳統文化傳播工作,為傳統文化育人機制建立奠定堅實而穩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黃曉娟,鄭雪竹. 當代滿族女性文學的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以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獲獎作品為例[J]. 民族文學研究,2021,39(1):39-46.

[2] 段超,李秀林. 新時代民族高校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思考——以國家民委所屬高校為例[J].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39(6):38-43.

猜你喜歡
文化育人融媒體時代傳統文化
融媒體時代如何培養記者的創新意識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發與品牌建設
融媒體時代,廣播如何挖掘音樂節的聲音價值
淺析大學文化育人與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融媒體時代電視畫面的剪輯研究
融媒體時代三網融合下電視新聞網建設的思考
技術文化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