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究

2021-06-29 01:48胡世會
教育周報·教育論壇 2021年34期
關鍵詞:思維能力培養道德與法治小學

胡世會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逐漸受到教師的重視,而核心素養的關鍵組成部分就是思維能力。思維能力是學生成長中必須具備的能力,對學生的學習和智力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將德育作為核心理念的重要課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時代接班人為目標而開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形成熱愛生活的積極態度,基于此筆者將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就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培養思維能力問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思維能力培養

引言:道德與法治課的開設是極其必要的。道德問題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道德問題不是一個抽象的理性問題,而與人的生活素養和實踐智慧有著密切的聯系。從這個意義上說,生活性是這門課程最本質的特征。道德與法治教育不僅引導學生去“適應”現在的社會、現在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向善、向上之心,培養學生成為未來社會的一代新人,去創造新的社會、新的生活。本文將針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展開具體的闡述。

一、調動課堂氣氛,寓教于學

由于道德與法治在考試中所占比例不大,學生認為沒有必要花費太多時間記憶、理解,只要考前背誦教師分發的提綱或者抓住重點,再加上臨場的發揮即可。因此,學生對該科目的學習動機不強,課堂機械地學習、不主動地接受知識。一節課下來,變成了教師自導自演,學生興致全無、瞌睡連連。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教師就要創造性地開設新情境、巧設懸疑,激發學生去探索,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熱情,讓靜如死水的課堂泛起漣漪。如,在講授《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中“法律是什么”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先拋出問題:如果沒有法律的約束,同學們上學會發生什么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種巨大的變化呢?問題一出,同學們紛紛舉手,躍躍欲試想發表自己的看法。此時,教師詢問學生在沒有法律約束的背景下,想要做些什么,同時說出原因,以此來發展學生的創新性思維。之后,教師用幻燈片出示了法律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讓學生對比自己之前的想法,引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法律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分享自己的感悟,引導學生認識到遵守法律就是為社會做貢獻。授課過程中,教師適時地點撥就是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一種聚合,也是思維能力的一種體現。

二、由“我”及“他”的教學方法,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道德與法治課擁有明確的指導思想,改變那種唯我獨尊的思維方式,重新建立共存的新型思維方式。道德與法治課圍繞自我、家庭、學校、小區、祖國、世界的線索,設計了學生的成長、日常生活、學校生活、學生的公共生活、學生的國家生活、學生共同的世界等六大學習板塊。以此引導學生實現對關系的理解,領悟整體思想,使其逐步明白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系。這種從個人到他人的邏輯順序,幫助學生培養邏輯順序思維。學生在解決問題時,不僅僅只考慮自己,還會思考對別人的影響、對國家、社會的影響。

三、站在學生的立場,鞏固學生的思維能力

將學生作為獨立發展的個體是道德與法治課大力推崇的觀點,這體現了把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教育思想。道德與法治課嘗試以學生的角度而非教師的角度來講解知識,以不同學生思考問題的不同角度,而非官方的標準角度引導學生領悟生活中的大奧秘。比如,教師在四年級上冊教授學生《我們班四歲了》這篇課文時,這堂課的主人是學生,讓學生談談他們自己對于班集體的看法、意見。教師可以適當地引領學生思考,比如教師可以說:“同學們,我們認識已經四年了,四年的集體生活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回憶,讓我們一起來回憶我們的成長吧!”學生們可能相繼地回憶起第一次踏進校門、第一次升國旗、班集體第一次郊游、班集體第一次開運動會,這些回憶鍛煉了學生思維能力中的深刻性。教師可以繼續引導:“我們班很棒!每個班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和不足,大家能說出自己班集體的優點與不足嗎?”學生們開始思考自己班集體的優點與不足之處,在這個時候,學生開始自主地深入思考問題,不再人云亦云,鞏固學生思維深刻性的目的也得到了實現。

四、德育與思維同時培養,德與智齊發展

小學生身心處在初步發展階段,是培養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做人先立德,德育對學生一生的發展至關重要,因為道德是學生未來報效祖國、社會的基礎。歸根結底,思維的培養是對人的培養,思維能力是高度的個人化,是基于人的特質展開的教育。在道德與法治課中有許多問題需要學生回答,而答案卻沒有標準答案。這是因為思維能力重要的是思考問題的過程,以及學生對這個問題本質的探討與好奇,而非一字不差地回答出正確的答案。這種好奇是孩子深入探索世界的指路明燈,教師需要保護學生們彌足珍貴的好奇心。

結束語

思維能力是學生重要的能力,對學生一生都有深遠的影響。道德與法治課在新時代背景下有著更深遠的意義,培養學生的道德與思維能力是教師的責任。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成長,為培養德智體美共同發展的新時代接班人不斷奮斗。

參考文獻:

[1]王芳. 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 基礎教育研究, 2019, 508(06):55-56.

[2]張嘉敏. 試論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有效嘗試[J].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文摘版)教育:00009-00009.

[3]王彬彬. 道德與法治課中學生思維的培養[J]. 江西教育:教學版(B), 2019, 1060(02):63-63.

[4]王芳. 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 基礎教育研究, 2019, 508(06):55-56.

猜你喜歡
思維能力培養道德與法治小學
淺析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心得
改進實驗教學 促進學生思維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注重簡約化給數學課堂減負的探討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IYPT(國際青年物理學家錦標賽)對高中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