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經典古詩文誦唱的校本實施途徑探索

2021-06-29 01:48梁培釗
教育周報·教育論壇 2021年34期
關鍵詞:途徑

梁培釗

【摘要】學生在經典古詩文誦讀方面興趣缺乏,對古詩文內涵的把握不清;教師對古詩文誦讀教學的教學方式單一,校本教學資源開發不足。筆者嘗試在初中經典古詩文誦唱的校本實施過程中,通過語文課堂、音樂課堂、校園廣播、校園比賽等大課堂,進行初中經典古詩文誦讀的校本實施途徑研究。

【關鍵詞】 ?古詩文誦唱 ? 校本實施 ? ?途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指出: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7-9年級推薦了61篇古詩文。而2016年開始使用的統編教材在此基礎上增加了59篇古詩文,在7-9年級這個學段,學生需要誦讀120篇古詩文,所以有序地、科學地誦讀經典古詩文顯得尤為舉足輕重。

筆者發現在經典古詩文誦讀方面,存在以下的問題:一是從學生層面,學生對古詩文誦讀興趣缺乏,普遍認為古詩文學習偏難,學生對古詩文內涵的把握不清;二是教師層面,對古詩文誦讀教學的重視度不夠,教學目標過于注重工具性,大多是為了應付考試和增長學生知識,教學方式單一,教師教學資源開發不足;三是初中經典古詩文誦讀只發生在課堂上。

近幾年,中央電視臺的《經典詠流傳》《中國詩詞大會》等大型節目用新穎有趣的方式開展經典古詩文的誦讀,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亦開始為一部分老師所接受。以央視的《經典詠流傳》為例,它是用“和詩以歌”的形式將傳統詩詞經典與現代流行相融合,做到了時代化與挖掘詩詞背后的內涵相結合。節目是以明星或普通人為經典傳唱人,用流行歌曲的演唱方式重唱經典詩詞,并由著名的學者教授為觀眾講授詩詞背后的內涵。節目中的經典傳唱人有很多都是當前的青少年所喜歡的“偶像”,這一定能夠激起學生的興趣。

筆者嘗試在初中經典古詩文誦唱的校本實施過程中,通過語文課堂、音樂課堂、校園廣播、校園比賽等大課堂,圍繞部編版新教材推薦的經典古詩文誦讀篇目,借鑒《經典詠流傳》“和詩以歌”的形式,進行初中經典古詩文誦讀的校本實施途徑研究,并用到校本實施實踐中。尋找合適的經典古詩文誦唱的校本實施途徑;嘗試走出經典古詩文誦讀也僅停留在讀讀背背的尷尬局面。

一、整體規劃,確定“和詩以歌”的內容

筆者根據學生的水平和特點進行規劃,從宏觀上把握,選擇統編教材里面經典的古詩文,再從央視《經典詠流傳》節目中分主題選編適合初中學生學習誦唱的內容,探索初中經典古詩文誦唱的校本實施途徑。

為了進一步方便經典古詩文誦唱的校本實施,筆者圍繞部編版新教材推薦的經典古詩文誦讀篇目,依據“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學段均衡”的指導思想,盡量科學、合理地安排每個學段的內容,直接與課文對接,關注學情,注意螺旋式上升,其中:七年級安排12篇誦唱的經典古詩文;八年級有15篇誦唱的經典古詩文;九年級有15篇誦唱的經典古詩文。

二、創設情境,營造“和詩以歌”的氛圍

《荀子·勸學》中的“蓬生麻中,不扶則直,白沙在捏,與之俱黑?!睂W校是初中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學校的環境氛圍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態度。因此,利用校園內各種傳承經典文化的資源,組織學生開展經典古詩文誦讀的校本實施。學習和正確用好傳統文化帶給我們生活的便利,小到生活習慣的養成,再者學習好傳統文化,可以從古詩文中汲取優秀的品德并以此約束自己的行為。[2]

(一)校園廣播營造潛移默化的誦唱氛圍

語文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未來的學習與知識儲備有著基礎性的作用,其中語感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語言類的學習離不開語感的培養,而古詩文誦唱恰好是培養語感的方法之一。我們嘗試利用學校的廣播系統,校園廣播早晚各播放1遍,七八九三個年級各一篇的內容循環播放,兩周換一次,如第3、4周播放七年級的《望岳》、八年級的《送友人》、九年級的《過零丁洋》。因為古詩文講究韻律,大部分古詩文誦唱時朗朗上口,以用歌曲的形式加以學習,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校園氛圍中學唱古詩文,可以有語感與理解能力,這是校園寬廣的如傳唱流行歌曲一樣的誦唱古詩文環境。

(二)語文課堂營造身臨其境的誦唱氛圍

學生在古詩文的學習過程中,無法完全憑借空想去感悟古詩文中描述的情景與事件,不能理解其內涵,在開展古詩文閱讀課程時,可以嘗試靈活運用情境誦唱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造出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讓其在學習過程中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并獲得靈感,充分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在腦海中還原古詩文內容,領悟古詩文所要表達的意境美。

古詩文與現代文相比,其含義較為隱晦,需結合時代背景與詩人生平事跡才能準確分析其中內涵。詩歌是詩人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通過“知人論世”來了解作者身世履歷、心態思想,無疑更易熟悉作品背景,走進作者內心。[3]學習《過零丁洋》時,可以嘗試引用《經典詠流傳》(第四季 第3期)中的《過零丁洋》。歌曲在文天祥的原詩基礎上增加了歌詞,歌詞是以穿越時空對話的形式介紹文天祥,歌者溫柔厚重的低唱,使學生接受聽覺、視覺的刺激,能夠快速感悟詩中情境,并在此基礎上展開想象,補充“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程中所發生的事件,營造身臨其境的誦唱氛圍。

三、跨學科融合,激活“和詩以歌”的興趣

古詩文篇幅多短小精悍,字字珠璣,其中蘊藏著豐富的情感,韻味深長。我們所選的《經典詠流傳》中曲目,不少都是加進了現代音樂的元素。教師的文學素養要進行深層次挖掘,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要與時代精神相結合,教師的教學觀念要推陳出新,教學思想要與時俱進,才能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學。[4]

筆者嘗試開展語文科組和音樂科組合作教學,音樂老師在音樂課上,帶著學生學唱。如九年級學習《定風波》時,學唱《經典詠流傳》(第四季 第2期)的《定風波》。其中歌手在節目中說“無論處高、處低、處貴、處賤,你要感謝你過去的光榮,也要感謝你過去的苦難”,歌者人歌合一,一首古今搭配的《定風波》,既是講蘇軾的故事,也是講歌者的故事?,F代流行歌曲元素的吸引,激活了學生深入理解詩歌內在深意的興趣。引導學生在早讀課、晚修課、音樂課、語文課用“和詩以歌”的形式將傳統詩詞經典與現代流行相融合,誦唱初中經典古詩文,讓學生處于一個有趣系統的初中經典古詩文誦讀校園環境系統中。

四、展示評價,拓展“和詩以歌”的輻射

在經典古詩文誦唱的校本實施過程中,不僅需要教師的強化引導,還要提供適當的展示評價平臺。根據針對古詩文誦唱教學開展不定期檢查與定期的評價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一是期末檢查:語文科組和音樂備課組檢查,每位學生用視頻或音頻錄制一首自己唱的古詩文上交,音樂當一次考查,語文當一次作業。二是組織經典傳唱比賽。比賽先以班為單位進行,再選拔優秀代表參加年級內的班際合唱比賽。展示評價的形式拓展了“和詩以歌”的輻射,讓學生堅持誦讀吟唱,從而保證學生的誦讀時間和誦讀量,在誦讀吟唱中品悟古詩文。

綜上所述,在初中經典古詩文誦唱的校本實施過程中,通過語文課堂、音樂課堂、校園廣播、校園比賽等大課堂,圍繞部編版新教材推薦的經典古詩文誦讀篇目,借鑒《經典詠流傳》“和詩以歌”的形式,進行初中經典古詩文誦讀的校本實施途徑研究,并用到校本實施實踐中。激起學生的誦讀初中經典古詩文的興趣、培養誦讀方法、養成良好的經典古詩文讀習慣,提高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經典古詩文誦讀的能力,有效培養學生誦讀能力、提升學生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等語文的核心素養,促進個體精神成長。

(注:本文系東莞市教育科研“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立項課題《初中經典古詩文誦讀校本實施途徑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2021GH735。)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5.

[2]趙曉娥,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運用——以初中古詩文教學為例[J].科技資訊,2020,18(13):176-177

[3]謝海林,陳虹瑾.文學批評方法在古詩詞教學中的運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7(11):74-76

[4]張晶.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教育探討[J].文學教育(下), 2017(05):55

猜你喜歡
途徑
云計算環境下網絡安全等級保護的實現途徑
求解含參不等式恒成立問題的三種途徑
“三線三鏈” 學校黨團隊一體化育人途徑初探
提高初一學生有理數運算能力的途徑
軟件工程勝任力培養及實現途徑
判斷函數單調性的幾個途徑
高中數學教師教學素養形成的主要途徑
減少運算量的途徑
解決圓錐曲線中存在、探索性問題的途徑
用“分拆”法探索數列不等式放縮裂項的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