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氣象》1995—2020年載文、作者統計分析

2021-07-01 06:20任曉萌
內蒙古氣象 2021年2期
關鍵詞:載文頁數發文

任曉萌

(內蒙古氣象科學研究所,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引言

《內蒙古氣象》于1954年創刊,自1988年公開發行,雙月刊,從1998年起,《內蒙古氣象》由純氣象技術刊物調整為綜合性氣象技術刊物,并由雙月刊改為季刊,從1998年開始適當增加綜合性工作和氣象實用技術,2007年又由季刊改為雙月刊。這些年來刊載了大量氣象科技論文,還被多家權威信息檢索機構收錄。文章運用文獻計量學統計方法,以第一作者為統計對象,對《內蒙古氣象》1995—2020年26年間載文量及作者進行了統計和分析,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氣象研究發展的水平,對今后期刊的發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1 資料與方法

以本刊1995—2020年138 期刊載的可被引用文獻(不包括二次文獻、簡報、消息、啟事和通知等非可被引用文獻)2349 篇為研究對象,以篇為單位,從載文與作者2 個方面進行統計分析。分析指標有 載文量(指期刊的載文總篇數)、期均載文量(指平均每期的載文量)、篇均頁數(每篇論文所占頁數)、篇密度(指平均每頁所登論文篇數)、作者合作率與合作度等,運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進行研究,力求客觀、準確地反映本刊的載文特點。

2 載文統計分析

2.1 載文量的時間分布

1995—2020年26年間《內蒙古氣象》共出版138 期,載文2349 篇(不包括簡訊、報道)。期間刊期也經歷了3 次變動:1995—1997年為雙月刊,頁碼40 頁;1998—2006年為季刊,頁碼由40 頁增至48 頁;2007—2020年為雙月刊,頁碼48 頁。期刊的載文量也隨著刊期和頁碼而變化(見表1)。2003—2015年(不包括2009、2013年)共增加頁碼428頁,2011年增加頁碼最多,為148 頁,所以發表論文也最多,為147 篇。表明,這幾年,《內蒙古氣象》稿源較為豐富,氣象科技人員發表論文的積極性較高。2015—2020年期刊載文量有所減少,但篇均頁數有所增加。

2.2 載文量

期刊的載文量也叫發文量,就是某個期刊在一定時期所刊載的相關學科的全部正式論文總量,能夠反映出期刊的信息傳遞能力、占有能力和輸出能力,因而是鑒定核心期刊的基本指標之一[1]。反映期刊信息量的主要指標包括期刊的載文篇數、每期平均載文量、每篇文章平均所占頁數及篇密度等。在一定頁數中所刊載的文章越多,篇均頁數越少,刊物的信息量越大,但是文章的篇幅如果太短,往往會影響到論述的深度[2]。

由表1的統計數據可見,1995—2020年《內蒙古氣象》總頁數 6908 頁,載文量為2349 篇,期均發文量為17.02 篇,篇均頁數為2.94,篇密度為 0.34,達到我國主要中文科技期刊載文量平均值13.5 篇的1.26 倍[3]。但2016—2020年期均載文量與2007—2015年相比減少8.73 篇,變化相當明顯,這在當前不少刊物追求發文量的狀態下是難能可貴的。相應地2016—2020年篇密度比2007—2015年減少1.3%,平均每篇頁碼增加1.43 頁,達4.21 頁,篇幅適宜。這說明該刊嚴格秉承不斷提高學術質量的辦刊思想,稿件的信息含量、學術內涵與深度上取得顯著進展,所刊發的學術論文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論述完整深入,文章質量有保證。

表1 1995—2020年《內蒙古氣象》載文量指標統計

3 作者的地區分布

發文量是衡量一種學術期刊科技傳播能力和本領域科研人員成熟度的重要外部特征。論文作者的地區分布狀況可以反映期刊的影響面及影響力。論文作者分布的廣泛性與相對集中性共居于一刊,是《內蒙古氣象》形成穩定而不斷發展壯大的重要條件之一。1995—2020年間,論文作者遍布全國各地,涉及到全國25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而作為《內蒙古氣象》編輯部所在地內蒙古自治區的作者最多,占總數的 92.93%,表明該刊立足本區面向全國的特點。該刊的研究具有全國性,在氣象工作者的心目中有相當的影響力,得到了全國各地研究者的肯定與支持。但文章發表的地區分布很不均衡(見表2)。內蒙古自治區發文數量最多的為呼和浩特市,占51.6%,其次為鄂爾多斯市,發文120篇,占5.1%;通遼市、赤峰市、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錫林郭勒盟發文數量比較均衡,烏海市發文最少,26年間僅發文37篇。在全國各地中河北省發文數量最多,緊隨其后為江蘇省、北京市、山東省,多集中在2009年以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發文次之。由此可以看出,在《內蒙古氣象》發文數量最多的為呼和浩特市,因為科研課題較多,學歷層次較高,又為本省刊物,所以發文量位居榜首。

表2 作者地區分布統計(以第一作者統計)

4 作者合作情況

作者是影響期刊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當今各學科相互交叉融合、相互滲透的學術環境下,適當的合作可以發揮各自的智慧,集思廣益,深化研究層次。論文作者合作度是在確定時域內某種或某類期刊每篇論文的平均作者數,它是期刊論文作者合作研究程度的重要指標,反映了一種刊物的作者合作智能的發揮程度,其值越高,合作者智能發揮越充分。一篇論文有適度的合作者,那么在研究問題的理論深度、科學方法及作者本身具有的知識結構方面可以取長補短,更充分發揮群體智能,提高研究效果和研究水平。論文合作率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作者的論文數與總的論文篇數的比值。它是衡量學科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也是研究學科交叉、滲透,以及衡量論文研究深度、廣度的重要因素,其值越大,合作論文研究深度越深、難度越高。研究表明,合作研究的論文比一般獨立完成的論文要獲得更多的引用[4]。

1995—2020年《內蒙古氣象》作者合作情況統計見表3,經數據計算可得出:作者合作度為 1.00,合作率為64.84%,說明該刊論文自發、分散的個體創作與合作研究相差不大。從學科發展趨勢來看,我們的研究者應從以個體研究為主努力向合作研究方向發展,一篇論文有適度的合作者,可擴大視野,在研究問題的理論深度、科學方法及作者本身具有的知識結構諸方面取長補短,充分地發揮群體智能,提高研究效果和研究水平,使論文更趨完善,為所研究的領域開辟更廣闊的天地。

表3 作者合作情況統計

5 結論

通過對《內蒙古氣象》1995—2020年載文量、作者等信息的分析可知:

(1)該刊1995—2020年總載文量為2349 篇,期均發文量為17.02 篇,篇均頁數為2.94,經過多年的不斷調整,2016—2020年,期均發文量為11.47 篇,篇均頁數為4.21頁,篇幅適宜,這說明該刊嚴格秉承不斷提高學術質量的辦刊思想,稿件的信息含量、學術內涵與深度上取得顯著進展,所刊發的學術論文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論述完整深入,文章質量有保證。

(2)1995—2020年間,論文作者遍布全國各地,涉及到全國25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但文章發表的地區分布很不均衡,作為《內蒙古氣象》編輯部所在地內蒙古自治區的作者最多,占總數的 92.93%,內蒙古自治區發文數量最多的為呼和浩特市,占51.6%。

(3)1995—2020年《內蒙古氣象》作者合作度為 1.00,合作率為64.84%,說明該刊論文自發、分散的個體創作與合作研究相差不大。

總之,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該刊已成為期刊特色突出、學科方向明確的優秀刊物,為各級氣象從業者提供了共同學習、共同探討的平臺。

猜你喜歡
載文頁數發文
文以載道與道以載文
交通領域典型期刊載文知識圖譜分析
10條具體舉措! 山東發文做好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
《語文建設》(下半月)2020年1—12月總目錄
堅持文化導向 打造精品科技期刊——《編輯學報》2008—2018年載文關鍵詞分析
應該從第幾頁看起
多角度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