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下頜孔及周邊骨性結構的解剖特點*

2021-07-01 02:55秦泗佳張軍峰
解剖學雜志 2021年3期
關鍵詞:最低點后緣下頜骨

秦泗佳 閔 倩 楊 洋 張軍峰

(1 西安醫學院口腔醫學院,西安 710075;2 陜西省缺血性心血管疾病重點實驗室,西安 710021)

下頜孔位于下頜支內面,向前下通下頜管,孔的后上方有下頜神經溝,溝內有下牙槽神經和血管通過,并穿下頜孔入下頜管。因此,準確定位下頜孔,直接關系到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的效果和下頜骨相關外科手術能否順利進行。下頜角角度和間寬,髁突間寬,下頜支的高度和寬度等對面下部輪廓也有著重要影響。已有學者通過直視測量成人下頜骨和運用錐體束CT 對下頜孔的位置、下頜孔相對于牙槽平面的位置、下頜孔的形態、不同面部形狀下頜孔的位置進行了研究[1-4]。本研究通過對下頜孔及周邊骨性結構的解剖觀測,以期為臨床手術操作提供解剖學參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實驗材料

選擇成人(年齡20~75 歲)完整干性下頜骨標本150 例(300 側),由西安醫學院人體解剖學實驗中心提供。選取標準:標本完整無殘缺,無畸形,未區分地區和男女。

1.2 實驗方法

根據吳汝康《人體測量方法》(1984)的要求和邵象清《人體測量手冊》(1985)的說明,結合本研究目的及觀測內容,制定觀測表。由1 位口腔專業教師確定并標記各觀測點的位置,其中下頜孔內側最低點(a)、過a 點且垂直于下頜支后緣切線的線與下頜支前緣的交點(b),和過a 點且垂直于下頜支后緣切線的線與下頜支后緣的交點(h)在同一直線上,下頜切跡最低點(e)、過e 點且垂直于下頜支后緣切線的線與下頜支前緣的交點(c)和過e 點且垂直于下頜支后緣切線的線與下頜支后緣的交點(g)也在同一直線上,上述2 條直線均垂直于下頜支后緣的切線。確定下頜孔的位置,以a-b 和a-h 距離的差值確定下頜孔的前后位置(差值≤-1 位于前方,-1<差值<1 位于中點,差值≥1位于后方),以a-k 和e-j 距離的比值確定下頜孔的上下位置(比值≥0.505 位于上方,0.495<比值<0.505 位于中點,比值≤0.495 位于下方)。用游標卡尺(精確度為0.02 mm)、量角器(精確度為1°)、直尺和圓規測量下頜孔孔徑及與周邊骨性結構的距離。各觀測點的位置及編號見圖1。

圖1 各觀測點的位置及編號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 對所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左、右兩側數據用獨立樣本配對t檢驗,P<0.0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用±s表示。

2 結果

2.1 下頜孔的位置、大小及與周邊結構的距離

2.1.1 前后位置 有76.00%位于后方,9.67%位于中點,14.33%位于前方;左側有77.33%位于后方,8.67%位于中點,14.00%位于前方;右側有74.67%位于后方,10.67%位于中點,14.67%位于前方(表1)。

2.1.2 上下位置 有87.00%位于上方,4.33%位于中點,8.67%位于下方;左側有87.33%位于上方,4.67%位于中點,8.00%位于下方;右側有86.67%位于上方,4.00%位于中點,9.33%位于下方(表1)。

表1 下頜孔的位置(%)

2.1.3 孔徑 內外徑為3.50 mm±0.59 mm,左側內外徑為3.45 mm±0.59 mm,右側內外徑為3.55 mm±0.58 mm;前后徑為3.68 mm±0.74 mm,左側前后徑為3.70 mm±0.81 mm,右側前后徑為3.66 mm±0.67 mm。

2.1.4 最小距離 下頜孔內側最低點與下頜支前緣點、下頜支后緣點、下頜切跡最低點的距離和下頜體下緣平面的最小距離分別為19.85 mm±2.72 mm、16.63 mm±3.14 mm、24.73 mm±2.91 mm和25.81 mm±3.58 mm(表2)。經統計分析,左、右兩側下頜孔內外徑、前后徑及下頜孔內側最低點與下頜支前緣、下頜支后緣、下頜切跡最低點和下頜體下緣平面的最小距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下頜孔與周邊解剖結構的距離(±s,mm)

表2 下頜孔與周邊解剖結構的距離(±s,mm)

項目 左側 右側 合計下頜孔內側最低點與下頜支前緣的距離(a-b) 19.99±2.70 19.72±2.74 19.85±2.72下頜孔內側最低點與下頜支后緣的距離(a-h) 16.77±3.21 16.50±3.07 16.63±3.14下頜孔內側最低點與下頜切跡最低點的距離(a-e) 24.62±2.85 24.83±2.97 24.73±2.91下頜孔內側最低點與下頜體下緣平面的最小距離(a-k) 25.69±3.50 25.92±3.66 25.81±3.58

2.2 周邊骨性結構解剖特點

2.2.1 下頜角的角度 平均120.51°±6.54°,左側角度為120.73°±6.66°,右側角度為120.29°±6.44°。

2.2.2 下頜支的高度 自冠突最高點、髁突最高點和下頜切跡最低點至下頜體下緣平面的最小距離分別為64.03 mm±5.54 mm、54.57 mm±7.08 mm 和46.12 mm±5.24 mm(表3)。

2.2.3 下頜支的寬度 過下頜孔內側最低點且垂直于下頜支后緣的切線的線與下頜支前、后緣交點的間距(b-h)和過下頜切跡最低點且垂直于下頜支后緣的切線的線與下頜支前、后緣交點的間距(c-g) 分 別 為(34.38 ±3.28) mm 和(39.35±3.24) mm,冠突最高點與髁突最高點間距為(34.96 ±3.46) mm(表3);經統計分析,左、右兩側下頜角的角度及下頜支的高度和寬度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下頜支的高度和寬度(±s,mm)

表3 下頜支的高度和寬度(±s,mm)

項目 左側 右側 合計高度 冠突最高點至下頜體下緣平面的最小距離(d-l) 64.02±5.40 64.04±5.70 64.03±5.54髁突最高點至下頜體下緣平面的最小距離(f-i) 54.38±6.95 54.75±7.23 54.57±7.08下頜切跡最低點至下頜體下緣平面的最小距離(e-j) 45.97±5.24 46.28±5.25 46.12±5.24寬度 過a 點垂直于下頜支后緣切線平面(b-h) 34.43±3.30 34.32±3.28 34.38±3.28過e 點垂直于下頜支后緣切線平面(c-g) 39.40±3.20 39.30±3.29 39.35±3.24冠突最高點與髁突最高點間距(d-f) 34.97±3.46 34.95±3.48 34.96±3.46

2.2.4 下頜骨的寬度 下頜骨左右側髁突內極間寬度為80.95 mm±6.77 mm,左右側髁突外極間寬度為118.06 mm±7.75 mm,左右側冠突最高點間寬度為91.69 mm±6.38 mm,左右側下頜孔內側最低點間寬度為80.93 mm±4.61 mm,左右側下頜角最低點間寬度為98.99 mm±7.44 mm,左右側頦孔最內側點間寬度為46.45 mm±2.65 mm,左右側頦孔最外側點間寬度為51.64 mm±3.16 mm。

3 討論

3.1 下頜孔形態、位置與周邊結構的關系

本研究通過對成人完整干性下頜骨標本的觀測顯示,下頜孔位于后方和上方者居多,獲得了下頜孔的內外徑和前后徑,且前后徑大于內外徑,下頜孔的形狀多為橢圓形。有研究結果表明下頜孔為一前后徑長、內外徑短的橢圓形孔[5]。本研究還觀測了下頜孔內側最低點與下頜支前緣點、下頜支后緣點、下頜切跡最低點的距離和下頜體下緣平面的最小距離。多項研究結果均表明下頜孔距下頜支前緣的距離大于距下頜支后緣的距離[6-8],說明下頜孔多位于中央偏后方,與本研究結果相同。本研究還測量了下頜切跡最低點至下頜體下緣平面的最小距離(下頜支的高度)和過下頜孔內側最低點且垂直于下頜支后緣的切線的線與下頜支前、后緣交點的間距(下頜支的寬度);有關于下頜支高度和寬度的研究結果與本研究有差別[3],可能是由于采用的研究方法(錐體束CT 和直視測量)不同及下頜支寬度的測量和標定方式不同所致,在臨床應用中應予以注意區別。

3.2 下頜孔及周邊骨性結構解剖特點的臨床意義

下頜骨是頜面部骨中唯一能活動的骨,位于面部下1/3,它對面部輪廓有著不可或缺的影響[9]。下面部外形輪廓不僅受咬肌及其周圍脂肪組織厚度的影響,還受下頜角間寬,髁突間寬,下頜角角度,下頜支高度,下頜支寬度等的影響,某個或某些值過小或過大都會造成面部形態不協調,所以要掌握下頜骨的相關解剖學數據,從而指導面下部整形手術,降低并發癥,增強手術效果。下頜孔內走行有血管神經,在施行下頜骨截骨術時應注意截骨位置,以免損傷血管神經[10]。下頜角的大小、下頜支的高度和寬度、下頜骨個部位的間寬均可作為截骨、劈骨、麻醉等手術操作時的參考和依據[11]。本研究既充實了下頜骨的解剖及形態學數據庫,也可為醫學美容及頜面外科等臨床手術提供依據和參考。

猜你喜歡
最低點后緣下頜骨
下頜管在下頜骨內解剖結構的錐形束CT測量
最高、最低點重疊度計算的分析研究
巧析豎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
機翼后緣連續變彎度對客機氣動特性影響
柔性后緣可變形機翼氣動特性分析
多排螺旋CT及后處理技術在脛骨平臺后緣骨折診斷中的價值
數字化技術在下頜骨重建中的應用與展望
TNF-α和PGP9.5在椎體后緣離斷癥軟骨終板的表達及意義
重建鈦板修復下頜骨缺損術后32例失敗的臨床分析
鈦鋼板內固定術治療下頜骨折的臨床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