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創意活動設計的思考

2021-07-04 17:09徐麗
數理報(學習實踐) 2021年6期
關鍵詞:學科整合

徐麗

摘要: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可以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課內外結合完成,并應該在小學階段日常的數學教學活動中體現出來,本文從學科整合、突出實踐、體現自主等方面探討小學綜合實踐創意活動的設計。

關鍵詞:學科整合;突出實踐;體現自主

“綜合與實踐”版塊的內容成了老師們執教公開課的首選,一方面是因為綜合實踐版塊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學生學習興趣高,容易營造活躍的、熱鬧的課堂氣氛,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綜合實踐課作為小學數學的一個新領域,在基礎教育新一輪課改中備受關注。但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教師們對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認識不是十分清晰,在實施上也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先簡要分析小學綜合與實踐課實施的現狀,再提出一些綜合實踐創意活動設計的思考

一、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現狀

1.學科本位偏離。

部分教師在設計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時候,對“學科整合”的理解有偏頗,認為數學綜合實踐課,可以沒有數學的學科性,還有些教師在教學綜合實踐的內容時,照本宣科,重講解,輕實踐。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優化》的設計中,教師們認為烙餅的問題與現實生活存在差距,一般人家烙餅都很隨意,不會那么精準的計算時間,太多考慮數學的生活性,而忽略了數學的學科本位——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也有的教師通過講解,讓學生體會優化在生活中的運用,老師講得天花亂墜,學生云里霧里。其實就算不是綜合實踐課,數學課也不應該一講到底,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數據分析始終是數學教學應該落實的目標。

2.活動形式上熱鬧。綜合實踐課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板塊,收到學生的青睞,但是在活動中,學生淺表性的學習、淺層次的參與活動的現象還比較多,在小組合作中,往往只有小組內的部分學生占主角,一部分學生看熱鬧。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分類與整理》的設計上,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學具,學生小組合作進行分類,小組內意見不統一,分得五花八門,學具掉了一地。

3.學生自主體現不夠。小學生年齡較小,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老師們往往在使用工具的安全性上過于擔心,所以更多的準備活動都由教師做好,學生多數時間都是操作老師制作好的現成學具,在活動程序上也是由老師設計得“天衣無縫”,學生的自主空間較小。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廣角——推理》的設計上,教師對低年級的學生過分強調學生語言表達的規范性和嚴謹性,讓部分學生有想法也不敢說。

二、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創意設計的策略

1.淡化學科界限實現學科整合,同時關注數學學科本位。

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程內容的設置首先是綜合的。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使各個分立的課程能發生的影響糾結在一塊,構成有機體似的境界,讓學生的身心都沉浸其中?!彼越處熢O計綜合實踐活動可以淡化學科界限,以學生的經驗、社會需要和問題為核心,為學生綜合應用學科知識提供良好的途徑。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必拘泥于僅僅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的問題,還可以把學習研究的觸角延伸到課堂以外,調動學生在各個學科的學習中累積起來的綜合素質。例如在六年級下冊《綠色出行》《北京五日游》《郵票中的數學問題》這些內容的活動設計中,可以凝聚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師、科學教師,凝聚家庭和社區的力量來開展活動,但是在具體實踐活動中應關注數學的學科本位。例如《綠色出行》的活動目標應該定位在通過計算、設計調查表、分析調查結果、體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著力點應放在應用代數和統計知識上。

2.強調親身經歷,重視實踐過程的同時關注抽象概括能力的提升。

綜合實踐活動強調“綜合”的同時也強調“實踐”,即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五年級上冊《擲一擲》,讓學生自己準備學具——骰子,自己設計統計表,分組進行試驗,讓學生親身經歷擲骰子的過程,并記錄下實際情況,然后在老師的組織下進行小組匯報,教師匯總后讓學生自己發現。教材的例題給教師一個明顯的提示就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要體現學生的主人公地位,在學校管理和班級管理中,學生也是小主人,讓學生充分發揮主人公作用,體現自己的責任和擔當。

3.突出目標,尊重主體,開放發展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是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所以活動過程具有不確定性、活動結果具有不可預見性,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要充分體現設計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和創新?;顒拥闹黝}的確定、活動方式的選擇,都要有學生參與設計。在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應用中學習,主動地參與社會生活,并服務于社會,成為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要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調查研究、實驗論證、合作交流。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制作活動日歷》是在學習了“年、月、日”的知識后,結合正方體的特征,學生在課前要做好知識儲備(一年有12個月,一個月有28、29、30、31天,一星期有7天),并做好思考對于數字0-9,如何表示1-31日,將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數感,進行大量的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目標明確后,教師要引領學生自讀教材,找到教材中的關鍵信息,理清活動要求,讓學生自己觀察日歷,思考活動日歷的制作過程,在動手實踐中發現并解決問題,調整設計思路,對學生不同的設計基于肯定,并讓不同設計的學生闡述自己的制作過程,同學之間互相評價,分析各種設計的優勢和不足,體現綜合實踐活動的開放性。

總之,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超越學習書本知識的局限,師生要從生活、社會現實中提出問題,確定活動主題,并深入自然情境、社會背景或社會活動領域,開展探究、體驗、實踐等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 小學課程與教學研究[J].2019(12).

[2]《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38155688-D805-44B4-BCC2-277C5F81ECAE

猜你喜歡
學科整合
淺談小學作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整合芻議
借信息技術之力,讓小學科學綻放異彩
廣挖資源深度整合巧用技術
深化課改的五個著力點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中職信息技術課堂評價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研究
信息技術在思想政治課程中的有效整合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