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做合

2021-07-04 02:15崔丹平
數理報(學習實踐) 2021年6期
關鍵詞:化學課堂教學做合一初中化學

崔丹平

摘要: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融入教學做合一的理念,實現“教”與“學”的平衡,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促使學生在觀察、思考、操作、表達中發展能力、提高素養。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做合一;化學課堂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融入實踐,通過頭腦指揮力量,這樣做事才能輕重得體,才能去探尋其中的規律?;瘜W教師要融入“教學做”的觀念,將師、生的教、學與實踐緊密關聯起來,依據學科特征及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而教,發展學生的化學思維,促進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提升。

一、師教:以支架助學,促深度理解

(一)情境的創設

教師要借助于情境的創設,引發學生對話交流的興致,吸引他們盡快融入課堂。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干預等手段介入學生的對話交流,為他們提供支架材料,幫助他們順利地到達“最近發展區”。教師為學生搭建問題支架,指引學生步步深入。

(二)搭建范例支架

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搭建范例支架,讓學生在支架的指引下循著“小步子”前行,讓他們的知識結構逐漸完善。在化學實驗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回顧相關的化學性質,讓他們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為他們提供具體的實例,再引導學生探討、分析,讓他們在支架的引導下實現方法的遷移,能為學習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礎。

(三)建立圖表支架

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往往獲得的是零散的知識,知識點之間也不成體系,對學生系統的學習產生障礙。教師要為學生建立圖表支架,通過圖表、思維導圖等方式,為知識點之間建立聯系。

(四)建立建議支架

對于難以完成的任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共同探索,解決學習中的困境,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建議支架,為他們的探索提出一個合理的建議,能直指解決問題的關鍵,讓學生在探學中能依據自己的經驗基礎去分析。

二、生學:讓多學相融,促共同發展

(一)課前預學

有效的課堂既有學生的獨學,也學小組的共學,只有多種學習方式共融,才能增進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也使化學課堂變得富有生機與活力。教師要讓學于生,為學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間,讓他們參與課前預學,讓他們對所學內容有個初步的感知,去了解課堂知識的結構,實現新舊知識之間的銜接,也能發掘學生的自學潛能,讓他們在課堂中能準確地把握重點、了解自己的學習中存在的障礙,這樣在課堂中能聽出重點、聽出關鍵之處,也能學得輕松。學生通過預學,能運用恰當的方法去探索,能有所探索、有所思考,能思考學習中所面臨的問題,能產生學習的好奇之心、探索之心。

(二)學會搜集、篩選信息

學生要學會搜集、篩選信息,能將自己的知識經驗與所學的知識相互融合,能實現有意義的建構。教材中有趣的案例、實驗中多彩的現象、交流中的智慧話語等都是學生學習化學的素材,學生能借助于這些資源去整合知識。

(三)教師指導

教師要對學生的預學加以指導,能促進學生從舊知到新知的順利遷移。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有趣的知識,可以運用生活素材,降低學生對抽象內容的理解難度。教師要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讓學生經歷從不平衡向平衡的過渡,幫助他們去重組知識結構,使自己的理解變得更加深入。傳統的灌輸式學習難以促進學生的深入探究,教師只有調動學生的內在驅動力,引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才能讓他們在興趣、好奇心的驅使下去深入探究知識。學生可以通過查閱資料、觀看視頻、參與練習、實驗操作等多樣的方法去融入學習活動之中,通過豐富的預學活動拓展自己的知識獲取渠道。教師要針對學生預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這樣才能把握要點,才能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四)教師要處理好“教”與“學”之間的關系

保持學習需求與教師教學之間的平衡,學生可以通過閱讀、上網搜索等方式去預學概念,通過觀看視頻等方式理解概念,可以閱讀教材上的范例促進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教師也可以編制預學案,讓學生在預學案的引導下學習,讓他們學得有重點、有方向,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調整預設,選擇適當難度、適當進度開展預學,能促進他們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參與同桌、小組的共學共研,讓他們去分享信息、交流情感、溝通思維,能使他們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認知基礎、興趣愛好等進行異質分組,讓他們能共學共進,實現合作的共贏。

三、實踐:借探究促思,以實驗促學

(一)學生自我探究

學習既是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也是學生動手實踐、驗證的過程,教師要為學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間,讓他們通過實驗去解決疑難問題。實驗能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讓學生的自主意識獲得提升,讓他們積極地參與知識的獲取、問題的解決。教師可以選擇學生熟知的生活問題,讓學生去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去實驗,讓他們運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

(二)學生動手實驗

在傳統的化學教學中,教師往往以講實驗、背實驗替代做實驗,學生缺乏體驗的過程,難以理解實驗背后的化學原理,讓他們在實驗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動手、學會歸納,能促進他們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三)教師科學引導

教師要通過資料的介紹、課堂的引導,讓學生科學地認識藥品,了解實驗的操作規程,了解實驗的操作步驟。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讓他們運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實驗方法去開展探究,能增進他們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與把握。教師要依據重點內容,為學生提供易于操作、有針對性的實驗,讓學生去參與氧氣、二氧化碳的制取以及酸堿鹽等內容的實驗,激發他們的探究意識,引發他們的主動思考,促進他們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融入教學做合一的觀念,保障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促使學生的主動思考,讓學生動手做、動腦思,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促使學生化學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春鳳.淺談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教學做合一"[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1):118.

猜你喜歡
化學課堂教學做合一初中化學
《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課程改革研究
在“教學做合一”中優化思維品質 提升創新能力
“教學做合一”思想在職校教師專業發展中的實踐研究
化學實驗課堂生成性資源的利用
初中化學課堂中問題教學的設計與實踐嘗試
如何讓化學史在化學課堂中煥發獨特的魅力
綠色化學理念下的初中化學教學探究
初中化學方程式的記憶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初中化學基礎教學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