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整合教學模式研究

2021-07-04 04:48古扎熱依·孜克熱
數理報(學習實踐) 2021年6期
關鍵詞:學科過程信息技術

古扎熱依·孜克熱

摘要: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是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它的研究與實施為學生主體性、創造性地發揮創設了良好的基礎,使學校教育朝著自主的、有特色的課程教學方向發展。只有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信息技術才不再僅僅是一種技術手段,而是一種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才能使小學新課改全面實施。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整合

引言: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舊的教育形式已經成為阻礙教育發展的障礙,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信息技術課程正在逐步成為學生接受現代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基礎,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也成為了現代教育的熱點。近幾年來,我在自己的工作中,認真堅持學習這方面的先進經驗和方法,并做了一些嘗試和探索。下面就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課程與其它課程的整合,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

1、任務驅動式的教學過程

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時,應以一個主題任務進行驅動教學,有意識的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間相聯系的橫向綜合的教學。

2、信息技術應作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基本認知工具在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中,強調信息技術服務于課上的具體任務。學生以一種自然的方式把信息技術作為在學習中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作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并且對這種工具的使用要像鉛筆、橡皮那樣順手、自然。這就要求學生有一定的信息素養。

3、能力培養和知識學習相結合的教學目標

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要求學生學習的重心不再僅僅放在學會知識上,而是轉到學會學習、掌握方法和培養能力上,包括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充滿想象、不斷創新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科學嚴謹、有計劃的動手實踐過程,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且通過這種"任務驅動式"的不斷訓練,學生可以把這種解決問題的技能逐漸遷移到其他領域。"

4、"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

新型的教學模式,均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被看作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學習的許多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地獲取材料來實現。同時,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和咨詢者,教師的主導作用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優化,是教學活動中重要的一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自己積極地去探究,主動地發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教學過程不再是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生主動探究、發展、創造的過程。

二、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教學策略

1、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

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的整合,將會徹底顛覆我們習慣的“教學”和我們的教學習慣。將喚起學生的經驗,打開學生的想象,啟動學生的情感,還需要教師的經驗和情感的投入,甚至需要其他相關的學科的介入來引起共鳴。于是,教學的過程就會變得復雜、變得非線性。這就要求我們信息技術教師不僅僅掌握本學科的知識點,還要多參與到其他課程的備課、上課中,平時注意多聽課,積累知識。

2、關注學習者的信息素養和學習能力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應該是既立足于學習者原有的信息技術技能水準上,同時又關注其信息技術技能的提高。從傳統的教學觀念轉變為現代教育觀念,是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的關鍵,課堂教學中應以學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是課堂的主要活動者,而教師是參與者。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就是以媒體為中心,給學生開辟實踐和創新的界面和環境,各種優秀的軟件環境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可以更多地給學生提供數學實踐、探索的機會。多媒體圖、文、聲的優勢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同時給學生以美的感悟,教學觀念的改變最重要的是讓學生自己通過媒體在教師的參與和指導下獲取知識、鞏固知識和應用知識,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重視這種整合的巨大驅動力,充分做好設計的準備,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放手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廣泛聯想、猜測、實踐、論證。教學中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基本能力,及時調控課堂,引導學生完成教學目標,及時收集課堂信息的反饋,適時應對學生在通過媒體學習所遇到的問題,使課堂教學達到高效性、藝術性、實效性的統一。

3、引導各科教師建立資源共享系統

整合論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把計算機作為工具,去輔助和改革各學科教學。為此,教師必須在熟練掌握信息技術的基礎上,通過制作一些適合自己的媒體、CAI輔助教學課件進行課堂教學。因此,就提出了一個資源共享的問題,即通過教師、教育專家、信息技術精英共同合作,開發教學資源,成果共同分享,互相借鑒,并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搜集、分析、處理有關信息,靈活地運用于自己的教學之中。在共享資源的同時,做好資源的共同保護工作,以免教學資源的流失。

4、師生自然合作,有效交流中發展。

信息技術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因而課堂教學也應從最初的技能模仿層面轉向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層面,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現在教學中是一個復雜的師生間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簡單地理解為教師要全程參與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還要為學習活動的順利、正常開展創設充分的條件,做必要的資源優化。教師的參與學習和積極引導,能設身處地地理解孩子在任務性學習中遇到的障礙,準確地在關鍵處給予點撥指導,平等地互相交流,并能給予學生及時、合理、恰當的評價。

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既是一種思想,又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模式,更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任重道遠。全體老師堅持以教育科研為先導,積極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有機整合的途徑與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使現代信息技術真正發揮效益。

參考文獻:

[1]孔穎.淺析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J];北方文學(下半月);2021年08期

[2]章劍衛.基于課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術課程模式.浙江教學研究,2022,(2).

[3]黃甫全.試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 電化教育研究,2021

[4]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設計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1ECE7DC96-ADFE-40F1-B4FC-F8B4CBEA304E

猜你喜歡
學科過程信息技術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巧學信息技術課程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教改實踐
科學構建超學科STEAM課程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描寫具體 再現過程
深入學科本質的深度學習——以“表內除法”為例
“超學科”來啦
學生獲獎及學科競賽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最大的是哪些,為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