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路翎《燃燒的荒地》的復仇者形象

2021-07-11 11:11潘欣宇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1年5期
關鍵詞:復仇者榮格

潘欣宇

內容摘要:為何《燃燒的荒地》中帶著左輪手槍,一開始便以“復仇者”的英雄般姿態出現的郭子龍遲遲沒有行動,而深受“精神奴役的創傷”因而溫順、謙恭、麻木的“奴隸”的張少清老二最后卻殺死了偽善的地主吳順廣。本文試圖從榮格的人格構成理論解答這個問題。第一部分論證郭子龍表現的復仇姿態只是他想攫取利益而戴上的“人格面具”,第二、三部分探究張老二才是真正復仇者的原因?!巴恋亍痹褪菑埨隙木癜参縿?,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被壓迫得喘不過來氣是張老二拿起武器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從郭子龍、何秀英那里接觸的關于“平等、反抗、復仇”的觀念最終從無意識領域中浮到意識層面,激發了張老二身上的“原始的強力”,使得他終于邁出了復仇的一步。

關鍵詞:《燃燒的荒地》 榮格 人格構成理論 復仇者

路翎的小說歷來被研究者關注的比較多的是《饑餓的郭素娥》和長篇《財主底兒女們》,而同樣是創作于四十年代的小說《燃燒的荒地》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既往研究注意到了小說中的人物郭子龍形象的復雜性,但是忽視了小說的另一主人公張老二。路翎對于這兩個人物心理的動態變化進行了細致地展現,挖掘他們身上的特質和可能性。本文則運用榮格的人格構成理論解剖兩位主人公的深層意識,探究張老二才是真正復仇者的原因。

一.虛偽的復仇者——帶著“人格面具”的郭子龍

《燃燒的荒地》在簡單介紹了時代、地點之后,直接讓郭子龍出場,并且單刀直入地敘述了二十年前郭子龍和吳順廣的恩怨。郭子龍在二十多年前和吳順廣家起了沖突、吃了官司,為了洗刷自己的恥辱殺了吳順廣家的狗腿,逃了出去。后來,他家的田地大部分落到了吳順廣手里?,F在,在外漂泊了多年的郭子龍拿著把左輪手槍回到了故鄉。當他在客棧里安頓好,做的第一個動作就是解下一把左輪手槍,問的第一句話是“仇人”吳順廣的情況。郭子龍就以這一個動作和一句話明白宣示自己的復仇者角色。

但是他的復仇對象吳順廣是掌控興隆場一切的大地主,在既剝削農民又安撫農民的手段下,整個興隆場平靜得如一灘死水。郭子龍漸漸地發現吳順廣家在興隆場的勢力更為穩固了,人們似乎已經習慣了有吳順廣存在的興隆場,他才明白在這個封閉的環境中他想要做的事情是十分困難的。而吳順廣得知郭子龍回鄉后,主動出擊,他的策略是先以柔和的態度對待他,然后再冷了他一下,慢慢消耗掉他的熱情。

而郭子龍在復仇這件事上,并沒有什么精明的心智,也沒有那么勇敢,他不過通過暴力來震懾別人,同時為自己搖旗吶喊。他在大家面前表現得像個英雄一般,時不時擺出傲人的態度和決絕的姿態,希望以此來使吳順廣屈服。當然,吳順廣并沒有因此而屈服。然而,一旦吳順廣以“友好”的態度對待郭子龍的時候,這位復仇者的內心居然充滿了感動,感動的情緒完全壓制了復仇的決心。他渴望獲得新地位,渴望施展自己的所謂英雄本領,渴望在家鄉立足。為此,他可以把復仇扔在一邊。

換句話說,英雄般的復仇者只是郭子龍戴的“人格面具”,所謂的復仇也只是一種表現在外的姿態,他內心渴望的不是復仇,而是一個歸宿,一個新的地位。他想以這個“人格面具”重新融入家鄉,重新獲得原來的一切。所以,當吳順廣和他第一次交鋒時,郭子龍并沒有直接傷害吳順廣,而是通過和鄉保隊隊長一起演了出戲,這場虛構的戰爭使得郭子龍有了小小的勝利。當吳順廣一次次給郭子龍錢,主動向郭子龍示好,言語中透露出想要把鄉保隊隊長的位置給郭子龍時,這個復仇者又一次被感動了。這是他帶著復仇的“人格面具”所獲得的很大的勝利,因為在某種意義上,他被興隆場最大的地主接納了,這個地主能夠給他所想要的一切,他能夠回歸家鄉了。這也能解釋為什么《原野》中的仇虎和《燃燒的荒地》中的郭子龍兩人同樣都受“父仇子報”宗法制的觀念影響,都是多年后回鄉尋仇,但是仇虎報了仇,而郭子龍沒有能夠復仇,因為仇虎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回來找焦閻王報仇,而郭子龍只是帶著復仇者的人格面具以求獲得利益。

當郭子龍家原來的田地全部歸還給了他,郭子龍到興隆場真正的目的實現了,他摘下了復仇者的“人格面具”,不再擺出一副英雄的姿態。于是,郭子龍原本的人格變得明顯:精神空虛、卑劣又容易感傷,有著纖弱和冷酷的靈魂。但是,有了田產、房子,回歸了家鄉的郭子龍很快感到了寂寞空虛,他過著舒服而無所事事的生活,所以他厭倦這種生活,他沉溺于無聊的英雄故事,不斷回憶過去。他突然變得渴望充當英雄,也就是說他渴望已經摘掉的復仇者的“人格面具”。根據榮格的理論,如果一個人過分地熱衷和沉湎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如果他把自己僅僅認同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人格的其他方面就會受到排斥。像這種受人格面具支配的人,就會逐漸與自己的天性相異化而生活在一種緊張的狀態中,因為在他過分發達的人格其他部分之間,存在著尖銳的對立和沖突。就郭子龍來說,他想要把自己認同于所謂“光輝的英雄般的復仇者”,但是他人格中的軟弱自私、缺乏意志力以及多年漂泊積累的疲憊終究占了上風,這種心理上的渴望和真實的天性之間的矛盾始終折磨著郭子龍,使得他精神處于混亂無章的狀態中,于是他不斷懷念過去,吹噓自己的功績,試圖找回自信,甚至拼命酗酒麻痹自己。此時他的對手是他自己,所以得到田產后的郭子龍根本無暇他顧,向吳順廣復仇自然而然被懸置一旁。

這部分論證了郭子龍為什么沒有完成復仇,復仇者的形象是郭子龍為了獲得利益而戴上的人格面具,得到祖產后的郭子龍卻陷入了人格中弱點和自我認同之間的博弈中,精神極度混亂,更無暇顧及復仇。下面探究為什么是張老二最后拿起了武器,變成了真正的復仇者。

二.“土地”原型——張老二的精神撫慰劑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農業大國,有著悠久的農耕文明的歷史。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養成了安土重遷的脾性,尤其是生活在鄉村的人們,更是把土地當成了一切。土地成為了中國人“集體無意識”中的一種原型,擁有土地是農民的最大心愿,他們生于斯,長于斯,耕作于斯?!度紵幕牡亍分械牧硪粋€主人公張少清,別人都叫他張老二,以被壓迫的農民形象出場,他老實勤懇而生活貧苦。張老二曾幫助過寡婦何秀英,兩人因之互生情愫。但何秀英的兩個嫂子以此為要挾想收回何秀英的土地,后來何秀英真的失去了耕作多年的土地。張老二此時卻安慰她,“我們是苦命的人,女子,我們忍受就是了!只有能夠忍受的人,將來在地獄里才不受罪!”并且說:“我不指望那些人會幫你的忙,也不跟別個尋仇。上天的意思是明明白白的,上天是仁慈,有好生之德,叫人忠實跟誠心,上天是這樣的?!边@是一個本分的莊稼人所能講出的大道理,這是何秀英失去了土地,而不是張老二自己,所以張老二不能夠感同身受。

當吳順廣的魔掌伸到張老二的地勢優越的良田上時,張老二小小地反抗了一下。但遭到了又一輪更大的打擊,他的水溝被吳順廣的人掘斷了,并且被四面八方地堵塞了。大量的稀爛的污泥一直掀到他的田里來,毀壞了一大片稻子,此外人家還在他的地里傾倒了兩大桶的熱開水。張老二憤怒了,他掘開了水溝,把污泥掀到了吳順廣田里去。他的鋤頭不小心倒到左邊的田里,并且打壞了兩顆稻子,但是這位農民下意識的反應就是要把這可愛的稻子扶好。這就是世世代代的莊稼人對于土地、對于糧食的潛意識里的愛惜。土地是農民從祖先那里繼承的意象,從個體出生的那一天起,集體無意識的內容就給個人的行為提供了一套預先形成的模式?!耙粋€人出生后將要進入的那個世界的形式,作為一種心靈的虛像,已經先天地被他具備了?!边@種心靈的虛像和與之相對應的客觀事物融為一體,由此成為意識中的實實在在的東西。土地在農民頭腦里是需要被愛護、珍惜的意象,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意象實際化為賴以生存的土地,所以,張老二才下意識地愛護一切人的一切土地。

這種集體無意識的顯現還會和個體意識相抗衡,張老二突然意識到了這兩顆正是吳順廣家的稻子,他舉起鋤頭來就要對那些稻子掘下去。但是他立刻停住了,它們是那樣青翠、挺秀、豐滿,在涼風中輕輕搖動。對于土地、莊稼深切的愛使得張老二對于仇家的田地也抱著一種愛惜的心理。

張老二的土地終于被吳順廣霸占了,他的母親也去世了,然而他變得有些麻木,只知道做苦工。反復無常的郭子龍在一種歉意的心情里幫張老二還了一個地主的債,還讓張老二到家里做工。當張老二站在春天的逐漸解凍的土地上時,他的感情也逐漸解凍,他覺得這土地是屬于他的,并開始期待郭子龍再次說一句把土地送給他的話。很顯然,土地是張老二的安慰劑,是他的命、他的感情、他的生活的動力。在一次激烈的爭吵過后,張老二看不下去郭子龍糟蹋祖產的做法聲稱要走,郭子龍簡單回答說那就走吧??墒?,出乎意料,張老二并沒有走成。外面飄來的稻田的暖香,陽光下閃耀的鋤頭的光澤拴住了他,是的,對于土地的懸念就這樣逐漸地完全控制了他。對他來說,只要有土地,一切創傷都能被治愈,土地是張老二的名副其實的精神安慰劑。

在郭子龍一次醉酒后暴打他并叫嚷著今后主人家的事不許管時,張老二終于明白這土地不是他的,是別人的,他只是郭子龍的佃戶,既然土地從來沒有屬于他,他何必去留戀別人血腥的田地呢??梢哉f,他又一次失去了土地,真真正正徹底地失去了所有土地,失去了精神的安慰劑。張老二受到的壓迫太深了,即使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但是幾千年遺留下來的“精神奴役的創傷”讓他暫時的麻木。

失去了土地是張老二采取復仇行動的一個很大的原因,但是從來逆來順受的張老二怎么會有勇氣拿起武器殺了吳順廣,這就不得不說到張老二從外界接受到的“復仇”的信息。

三.真正的復仇者——個人無意識的積淀與爆發

就像小說里所寫的那樣,張老二所在的社會教給奴隸們忍受統治者,要人們把統治者的罪行當做無辜的弱點去憐恤,而奴隸們則是生活在黑暗里,被強制著不能感覺到他們自己的地位。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了幾十年的張老二,“被這生活和傳統的東西壓得太殘酷了”①的張老二是怎么變成了一個反抗者,這個問題值得探究。

首先是郭子龍給予的刺激,在一定意義上,郭子龍是外來者,是多少接觸過新思想的人,他給張老二帶來了不曾聽過的新的思想。當郭子龍第一次邂逅張老二時,他在張老二母親的哭訴下說,“我替你報仇”,報仇是張老二從未想過的,此時的張老二并沒有受到鼓動,只是覺得“迷惑而苦痛”。當吳順廣不許張老二的耕牛從他的地上走過去故意刁難張老二時,這個老實的農民想到了“慷慨而善良”的郭子龍。張老二是親眼看著郭子龍如何向地主示威,如何對著桌子摔出了手槍。在吳順廣的步步緊逼之下,張老二小小地反抗了一回,卻遭到了殘酷的地主更大的報復,郭子龍并未真正為這個貧苦的鄉下人考慮,而是隨口說“要打死他,有一個辦法。有一個人要打死他,這個人是英雄,不輕易動手的。但要是時機到了,這個人就會出來就你們這些人,不過現刻時機還沒有到?!惫育埰鋵嵳f的是他自己,他這么說不過是給自己接受吳順廣的施舍一個合理的借口,而這個軟弱的人最終也沒有勇氣真的拿起武器。但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郭子龍隨口一說的話卻使張老二呆住了,這些觀點是他先前所沒有聽過的,所以使他感到震驚且暫時不能為他的意識所接受。根據榮格的人格結構理論,自我作為意識的門衛擔負著至關重要的任務,某種觀念、情感或記憶,如果不被自我承認,就永遠也不會進入意識。每個人每天都有數不清的體驗,自我會把那些不符合人格同一性的心理材料淘汰掉。但是那些不能被自我認可的體驗并沒有從精神中消逝,它們被儲存在“個人無意識”中?!皞€人無意識”相當于一個貯藏所,容納著所有那些與意識功能和自覺的個性化不協調、不一致的心理活動和心理內容。所以,郭子龍一次次在他面前說的那些話相當于在張老二心中埋下了一顆顆種子,那些關于復仇的話其實進入了他的無意識中待命。

尤其是郭子龍最后一次說關于復仇的話,“在這個社會上,你們這些人是永遠爬不起來的!到處你都要受壓迫!除非你們有一天起來革命,殺死那些地主老爺,把他們的地拿起來。不然,你們休想有田地!”張老二的反應是怎么樣的呢,他像觸電一般在黑暗中站著,他覺得郭子龍說的話很可怕,但是又和自己內心深處的東西吻合,于是他害怕這些思想,害怕它將要鼓動著他去做的事情。之所以這些話和他內心深處的東西吻合,就是因為他被壓迫得太殘酷了,“這種壓迫,跟他們作為一個人的要求已經在他們內心里開始了強烈的矛盾和斗爭”②。然而又因為張老二身上的“在重重壓迫與摧殘下的麻木,病態和軟弱”這樣的所謂“精神奴役的創傷”不能一時消除,所以張老二又害怕這些想法。因此,這些思想暫時不能為“自我”承認,只能先放入無意識儲藏所中。

其次是何秀英帶給張老二的影響,相比于張老二的本分老實,何秀英有著原始的野性,有著對生活的渴望。何秀英在種種倫理規則縱橫交錯牢不可破的包圍下,仍然躍動著令人悚然動容的生命震顫力。她敢于當著大家的面說出“吳大爺說話管我屁事!我又沒有請他吳大爺!”;敢于宣告自己對于生活的主宰:“哪個都管不倒我,我說的!”;敢于和放債毒辣的地主王華卿斗爭;敢于反抗生活中種種的不公。愛人何秀英的行為和觀念必然也影響著張老二。最后也是何秀英大喊著“報仇??!報仇??!”使張老二更加堅定了報仇的決心。

這些觀念和經驗可以說都作為被壓抑的心理內容進入了張老二的“個人無意識”領域。而在某些情況下,無意識可以變成意識。張老二的意識告訴他要忍受,無意識中那些反抗的觀念在努力掙脫出來,在一次又一次的刺激之下,張老二終于爆發了。通過使本來是無意識的東西成為被意識到的東西,一個人就可以與他自己的天性保持更大的和諧。張老二是在近乎狂熱的心情下提著斧頭殺死了吳順廣,但是他做完這件事后變得異常明澈和冷靜,包括面對死亡時也是從容不迫。就這樣,失去了土地這個精神安慰劑后,復仇、反抗的觀念在一次次刺激下從張老二無意識中掙脫出來,浮到意識層面,使得原本老實忍耐的農民張老二拿起來斧頭,劈開施暴者給予的枷鎖,也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原始生命強力”歷來被視為路翎小說的基本特征與終極追求,在緊張的外部世界對立與緩慢的自我意識覺醒的雙向促進中,他筆下的主人公被賦予頑強的反抗欲望,壓抑愈烈,反抗便愈悲壯。之所以謂之“原始”,就因為他筆下的主人公所做出的種種反抗行為并非受新思潮啟發,而是源自本能的渴望生活的力量,是“初級形態的‘人的尊嚴的覺醒,是對‘非人的生活與地位的本能的反抗”。③《饑餓的郭素娥》中的郭素娥是這樣,《兩個流浪漢》中的流浪漢也是這樣。但是通過運用榮格人格構成理論分析,發現張老二最終的反抗行為不能不說和個人無意識領域里積淀的新思想有關,是他接觸到的零零碎碎的有關“平等、反抗”的思想喚醒了他的最基本的“人的要求”,釋放了他身上“原始的強力”。

參考文獻

論文:

[1]李亞奇.論路翎小說(1940年代)的生存哲學意蘊[D].西藏民族學院,2015.

[2]劉云.為生命而戰——路翎前期(1937-1949)小說中的生命意識淺析[D].復旦大學,2009.

[3]羅俊.路翎小說中的流浪與復仇的關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6.

[4]譚旭虎.生命的畸變與異化——路翎《燃燒的荒地》之郭子龍形象解讀[J].名作欣賞,2006(18):31-33.

書籍:

[5]路翎:《燃燒的荒地》,北京:作家出版社,1987年,第1版.

[6][美]卡爾文·霍爾、弗農·諾德比:《榮格心理學七講》,馮川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第1版.

[7][瑞士]F·弗爾達姆:《榮格心理學導論》,劉韻涵譯,遼寧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版.

注 釋

①②③楊義、張環、魏麟、李志遠編《路翎研究資料》,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55頁,143頁,142頁。

(作者單位:江蘇師范大學)

猜你喜歡
復仇者榮格
我們對自己說的早睡的謊言
Chapter 15 Avenger第15章 復仇者
Chapter 15 Avenger 第15章 復仇者
榮格十九周年譜新章
榮格用溫暖點亮孩子夢想
“黑壓壓的恐怖感”:《呼嘯山莊》中復仇者的形塑與愛情悲劇的書寫
榮格 厚積薄發
榮格云商 聚焦農業互聯
榮格宮心計
新力量打開新時代《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