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賞析張愛玲在《半生緣》中對曼璐形象的塑造

2021-07-16 06:27蔡騏駿
讀書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關鍵詞:塑造張愛玲賞析

蔡騏駿

[摘? 要:《半生緣》中的主人公曼璐,被作者借用為反映一定現代性意義的“載體”,通過對曼璐人物形象的塑造,暗示讀者應從相對客觀的視角,從人物悲劇命運中,看待其承載的現代性意義,而非一味抱定傳統意識。

關鍵詞:賞析;張愛玲;《半生緣》;曼璐形象;塑造]

《半生緣》是在寫了能夠相連的兩個悲劇,即曼璐的人生悲劇和世鈞與曼楨之間的愛情悲劇。但在世鈞與曼楨愛情悲劇還沒有發生之前,曼璐的人生悲劇就已經開始了,它為了自己的家人,做出了犧牲,當了一名舞女。而在以后,又是曼璐導演了一場世鈞與曼楨愛情悲劇。這是這部作品所要進行相對表現的主題。細細品味,世鈞與曼楨愛情悲劇相比曼璐的人生悲劇,算是一個小悲劇,因其是附著在曼璐人生悲劇之上的。

一、張愛玲在《半生緣》中塑造曼璐形象的現代性意義

曼璐的人物形象,有其一定現代性意義,并使《半生緣》有了較深的文本內涵。曼璐人物形象的現代性,是在說明一種現代和傳統之間,存在相應的緊張關系,也是新與舊之間的關系,還是神圣性和世俗性之間的關系。對曼璐人物形象的塑造,正是在體現作者對這些關系的深度拷問。曼璐的人生境遇,父親經營破敗,母親多桀殘生,妹妹年幼讀書,她為了家人,做出個人犧牲,淪落風塵,做了舞女,將自己變成了一個“非人”。但是,盡管如此,曼璐的犧牲和付出,未必能獲得家人的理解與回報,她的親人認為是她在給家人丟顏面,要么盼望她早嫁,要么盼她干脆死掉,這對曼璐的家人而言,反倒是一種釋負。從這個意義上看,這就折射了新與舊之間關系交織時代的痛苦和復雜,影射了人類社會的殘酷現實。

二、曼璐際遇的困境折射了現代國人的困境

在曼璐身上,糾結著“怨婦”和“貞女”的無望和苦楚,也在反映作者對那種“現代和傳統間緊張關系”的深度思忱。作者是將曼璐當做了反映這種關系宿主,以傳統的視角看曼璐的人物形象,她固然是一個有傷風化的不齒舞女,但現代視角審慎曼璐人物形象,她又是一位敢于犧牲自我的奉獻者。即使她的肉體曾遭蹂躪,但她具有的那種敢于犧牲自我的精神,卻又是一種圣潔。不過,曼璐卻也悲哀:做舞女,卻變不成地道的舞女;想做“貞女”,有難成偶像,尷尬的境遇,使她宛若飛天飄然一般,入地無落,上天無門,內心充滿孤獨、苦悶和焦慮,進而只能將自己推向了“怨婦”之途。曼璐為了苦苦守住那份可憐兮兮的常人夫妻生活,不吝來了一個瘋狂之舉,將自己用犧牲換給妹妹的幸福,又親手打碎了。

三、曼璐心存怨憤和敏感的原因

曼璐深知自己的處境。在《半生緣》的第二章當中,曼璐僅就自己的婚嫁問題,與她母親有一段對話,則能窺探曼璐境遇的一斑。曼璐的母親映射而言,說是曼璐的妹妹曼楨已經長大了,在與母親住在一起有點兒不太好,有人會說閑話,倒不如有個合適的人嫁了。像曼璐母親說的這樣話,與其是在說曼楨,倒不如是干脆再說曼璐,曼璐自會敏感,也會怨憤,自知自己的尷尬處境。于是,曼璐也只好回敬她的母親:“他們都大了。用不著我了。就嫌我丟臉了是不是?所以又想我嫁人!這時候叫我嫁人。叫我嫁給誰呢?”曼璐的話語,分明是充滿了怨憤和痛楚。這并非是曼璐在多心,是她所面臨的一個實實在在問題。她用她自己的巨大犧牲,為家人換來了幸福,但她并沒有得到家人的同情、理解或感激,倒是換來了一些疏遠與排斥。她和家人同在一個屋檐下,卻是分屬兩重天,一個是光明和純潔,另一個則是黑暗和骯臟。這種處境,曼璐咋能獲得一個心理平衡。在精神上,曼璐得不到認可,她不是純潔女,在傳統文化中,女人的肉體勝于精神;在親情上,她被排斥和疏遠;在愛情上,她想死死抓住祝鴻才這根救命稻草,但卻是抓了一個兩手空空。無奈,她只好歇斯底里,將自己用犧牲換給妹妹的幸福,又親手打碎了。

四、張愛玲在《半生緣》中塑造曼璐形象所隱含的貢獻

曼璐的境遇卻也悲催,她用她的敢于犧牲,換來了家人的幸福,自己卻未獲得應有的回報,因而造成了心理失衡,反過來,她又親手毀了家人的幸福,似乎是在為自己尋求一種“平衡”。這樣一個往返,倒也近乎殘忍,卻也真實。這種真實,是在于這是對傳統的一種反動。反動傳統,也是在反映作者在反對一種神圣化。應該說,在傳統意識里,曼璐具有的那種犧牲精神,可以得到相應的認可,還可以被神化或美化一番。然而的事實,曼璐的犧牲精神,在充滿世俗化的社會環境中,卻是一種截然相反的境況。這是因為傳統的文化意識,僅僅只能認可曼璐的犧牲精神,但卻實在不能認可她出賣肉體的行為。反思這種意識,卻是一種極度的殘忍,并且還是傳統倫理、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互相碰撞出來的一種殘忍或虛偽。

作者在《半生緣》中塑造曼璐形象所隱含的貢獻,就在于通過對曼璐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對充滿時代性追問的悲劇命題,做出了一種具有民族化和本土化的解析。也就是在這樣的一個解析過程中,對這部作品所折射出來的一些現代精神,做了相應的呼應。不僅如此,作者還以未能脫離民族文化的語境,并對這樣的民族文化語境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創新,體現了作者對中華民族文學的一種貢獻。

五、結束語

通過賞析張愛玲在《半生緣》中對曼璐形象的塑造,則是體味到作者是以一種大悲劇附上小悲劇,在揭示傳統與現代、新與舊和世俗與神圣間發生碰撞而釀生的虛偽與殘忍,闡釋了人性的內在的復雜性。

參考文獻

[1]李穎.試析《半生緣》中的人物形象[J].戲劇之家,2015(04).

[2]金紅華.張愛玲小說《半生緣》中的人物悲劇性分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06).

[3]常樂.淺析張愛玲《半生緣》中愛情與人性的悲劇[J].青年文學家,2018(07).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201600

猜你喜歡
塑造張愛玲賞析
淺析《天堂電影院》中次要人物的成功塑造
經濟新常態下中小房產企業競爭優勢的塑造
CAUTIONARY TALES
細說張愛玲年代的流行歌
聆聽流行歌中的張愛玲
步輦圖賞析
Alfred & Emily——在諒解和赦免中回望賞析
作品賞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