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館藏西明寺造像碑看北魏造像碑的風格演變

2021-07-16 07:43段佳薇
讀書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關鍵詞:北魏云岡石窟

段佳薇

[摘? 要:新鄉市在建國初期為平原省省會,平原省的行政區域包括黃河以北的豫北、魯西南、冀南及晉東南區域,此區域為中原腹地,佛教盛行,從夏、商、周至今留下了很多造像碑,形態各異。本文通過對館藏小宋佛西明寺造像碑的對比了解,從而對北魏時期造像碑風格及樣式的演變進行梳理。

關鍵詞:北魏;豫北;云岡石窟;造像風格]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不安,人民飽受戰亂痛苦容易接受宗教信仰。加上封建統治者的支持,佛教在這一時期空間盛行。公元 500 年左右是北魏佛教造像風格的轉變期??v觀南北朝時期,漢文化居于主導地位,佛教造像藝術一開始就融入了對本民族審美意識和形式的悟性與強烈追求,工匠們把古印度的佛教造像藝術與中華民族特點相結合,產生了博大精深的中國佛教造像藝術。

河南最早的北魏造像碑出現于北魏晚期,現存有紀年的最早一件為公元500年,出自新鄉輝縣?,F已發現的北魏造像碑,以豫北地區較多,大部分為一佛二菩薩的三尊式。這些造像碑中,許多為邑子集資發愿所造,體量較大,當初很可能是放在寺院中,作為人們膜拜的對象。例如新鄉市博物館展出有一件西明寺造像碑復制品,該碑的原件位于新鄉縣翟坡鎮小宋佛村。它通高4.78米,正面為一佛兩菩薩。它的背光一共有五層,各層之間都穿插有花朵流云。其年代之早、形體之大、雕刻之精,被譽為“中原之冠”。而黃河以南地區的造像碑出現較晚,現存最早的制作于孝昌年間,風格上受到豫北造像的影響。豫南造像形制除三尊式之外,四面均有造像的方體造像碑也很常見。這里所提到的豫北,其地理范圍是指黃河以北的河南地區,尤其是以新鄉為中心的一些縣市,如輝縣、淇縣、獲嘉、滑縣等等。接下來以云岡石窟及龍門石窟為代表,對這一時期的造像風格進行對比梳理:

一、北魏時期云岡石窟的佛教造像風格

云岡石窟始鑿于北魏興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遷都洛陽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則一直延續到正光年間(公元520~525年)。按照開鑿的時間可分為早、中、晚三期,不同時期的石窟造像風格也各有特色。

早期的“曇曜五窟”氣勢磅礴,具有渾厚、純樸的西域情調。當時佛像的形狀一般是厚唇、高鼻、長目、寬肩,有雄健的氣概,體貌表現了少數民族的特征。佛像高大雄偉,顯示舉世獨尊,無可對比的氣概。中期石窟則以精雕細琢,裝飾華麗著稱于世,顯示出復雜多變、富麗堂皇的北魏時期藝術風格。晚期窟室規模雖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適中,是中國北方石窟藝術的榜樣和“秀骨清像”的源頭。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中的北魏時期造像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云岡石窟的影響。

二、北魏時期龍門石窟的佛教造像風格

龍門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貴族發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具有濃厚的國家宗教色彩。這些北魏造像,臉部瘦長,雙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紋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堅勁質樸,藝術風格和雕像服飾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北魏前期云岡石窟的突出特點是面相豐圓,肢體肥壯,神態溫靜。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實行了一系列的漢化政策。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風格直接影響了北魏遷都洛陽后雕像藝術風格。站立的釋迦牟尼佛像,身體修長,面目清秀,眉目疏朗,嘴角上翹,表情溫和。這種灑脫的神情正是新手法新風格的體現。佛像上的衣飾主要是中原地區褒衣博帶的款式,衣裙下部是一層一層折疊著的羊腸紋。這種人物形象,已經和中原地區現實生活中的人物接近了很多。龍門石窟北魏時期的造像風格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國逐漸世俗化、民族化的過程,推動著中國佛教造像藝術,深深的影響著唐代以后的石窟造像風格。

三、北魏時期云岡石窟與龍門石窟佛像造像風格的比較

云岡石窟的造像風格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龍門石窟及其他同時期的石窟造像,單對比云岡和龍門造像風格,兩者各有千秋。而孝文帝從平城遷都洛陽是云岡造像風格和龍門造像風格的轉折點。

孝文帝遷都前,云岡早中期的佛教造像繼承了印度佛教造像的特征,菩薩大多唇厚鼻隆,目長頤豐,形體豐碩,著貼體長裙,左肩斜披絡腋,袒右肩,挺然丈夫相。佛像造型奔放粗獷,概括洗練,富于理想的神秘韻味,較多地體現了印度早期造像藝術中受希臘文化影響之下所產生的犍陀羅藝術以及印度本土所孕育的秣菟羅藝術風格特征。

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到云岡晚期和北魏的龍門石窟造像中,北魏漢化政策的推行,使得南朝流行的漢式裝飾與造型,廣為運用在佛教藝術的表現上。佛像造像漢化的風格特征就逐漸顯露出來,面容得清瘦秀麗,從外來的華麗逐漸過渡到本土的樸素,造型趨于修長,菩薩著中國式樣,是下身著裙,上身為自左右兩肩披下的兩條飄帶,十字交叉在腹前,而代替了偏袒式上身懸掛瓔珞的裝扮,真正傳達出“秀骨清像”的視覺之美,這一變化是佛教藝術中國化的重要象征。

北魏時期的社會審美完全展現在云岡石窟與龍門石窟佛教造像風格上,佛教造像從這一時期開始,從明顯外來特征逐漸發展為具有漢民族特色的造像藝術。無論是云岡的粗獷、雄健,還是龍門的清秀、溫靜,都屬于中華文明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參考文獻

[1]宿白.中國石窟寺研究“景明元年四月庚午朔一日庚午封亡牛伯陽共諸邑等為皇帝造石像一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2]金維諾.中國古代佛雕:佛造像樣式與風格[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3]徐政夫.觀想佛像[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4]呂章申.中國古代佛造像藝術[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新鄉市博物館社教部? 河南? 新鄉? 453000

猜你喜歡
北魏云岡石窟
云岡石窟“云”上游
云岡石窟1至4窟重新開放
云岡石窟旅游景區開發與規劃
論北魏的婚姻法律制度
論北魏的婚姻法律制度
北魏通語的時間名詞和方位名詞探析
北魏樂籍制度考
淺談北魏以來莊浪地區的石窟營建
孝文帝爵制改革后的北魏散爵封地
云岡立佛將重現北魏風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