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規體檢難發現,8類人群警惕胰腺癌

2021-07-19 16:19田會寧
家庭醫藥·快樂養生 2021年7期
關鍵詞:細胞學胰腺癌病理學

田會寧

胰腺癌,如今正以高死亡率和低存活期不斷引起醫生和大眾的關注。它早期幾乎沒癥狀,被發現往往已經是晚期;而且它容易快速擴散,即便手術切除后也經常復發,所以胰腺癌也被稱為“癌癥之王”。

胰腺癌之所以難以早期發現,主要原因是它的位置較特殊。胰腺位于上腹部鄰近后背,其位置深,前方被胃所遮蓋,又因腸內氣體干擾,常規體檢項目如腹部B超難以探查到直徑較小的胰腺腫瘤。另外,胰腺癌缺乏特異性癥狀,比如不明原因的消瘦,但大多數人不會引起重視,會認為是沒休息好,是累了。一般等腫瘤直徑超過3公分時,才可能出現腹部、腰背部疼痛,食欲不好、拉肚子、消化不良等癥狀,超過60%的患者會被誤診為胃病、慢性膽囊炎等,以至于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因此,臨床建議,以下8類高危人群除了定期進行常規體檢,也要注意對胰腺癌的排查: 年齡大于40歲,有上腹部非特異性不適者;有胰腺癌家族史者;突發糖尿病,特別是不典型糖尿病患者(年齡在60歲以上,沒有家族史,體重不超標);慢性胰腺炎患者;導管內乳頭狀黏液瘤患者;患有家族性腺瘤息肉病的人群;因良性病變切除大部分胃的患者,特別是術后20年以上的人群;長期接觸有害化學物質的人群。

目前,胰腺癌的診斷主要依賴于實驗室、影像學和病理學檢查。

實驗室檢查:主要是糖類抗原CA19-9、CA125和(或)癌胚抗原等腫瘤標志物,其中CA19-9是目前最常用的胰腺癌診斷標志物,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達到78.2%和82.8%。另外,鑒于血糖變化與胰腺癌發病和進展有關,故也會將空腹血糖作為參考指標。

影像學檢查:增強三維動態CT薄層掃描是目前診斷胰腺癌最常用的手段,能清晰顯示腫瘤大小、位置、密度及血供情況,并依此判斷腫瘤與血管、鄰近器官的毗鄰關系,指導術前腫瘤的可切除性及新輔助化療效果評估。MRI除了能顯示胰腺腫瘤解剖學特征,還可清晰地顯示胰腺旁淋巴結和肝臟內有無轉移病灶;且在與水腫型或慢性腫塊型胰腺炎鑒別方面優于CT檢查。將MRI薄層動態增強與磁共振胰膽管造影(MRCP)聯合應用,也有助于明確胰腺囊性和實性病變,并進一步明確胰管、膽管的擴張及侵犯情況,診斷價值更高。其次,PET-CT可顯示腫瘤的代謝活性和代謝負荷,在發現胰外轉移和評價全身腫瘤負荷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病理學檢查:組織病理學和(或)細胞學檢查是診斷胰腺癌的“金標準”。除擬行手術切除的患者,其余患者在制訂治療方案前均應力爭明確病理學診斷。目前獲得組織病理學或細胞學標本的方法包括穿刺活檢、腹水脫落細胞學檢查、腹腔鏡或開腹手術下探查活檢。

手術切除是目前治愈胰腺癌的主要方法,但術后復發和轉移概率高。對抗癌癥最好的方法還是預防,鑒于造成胰腺癌的原因主要有酗酒、暴飲暴食、創傷、膽道疾病及糖尿病、慢性胰腺炎、長期接觸汽油類物質等,筆者建議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戒煙、戒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清淡飲食,盡量食用易消化、低脂肪的食物;吃飯時要細嚼慢咽,每頓飯吃七分飽,既減輕消化道的負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胰腺受影響;堅持參加適當的體力活動,避免超體重和肥胖;有胰管結石、導管內黏液乳頭狀瘤和囊性腺瘤等胰腺良性病變患者應及時就醫。

猜你喜歡
細胞學胰腺癌病理學
上皮樣膠質母細胞瘤診斷與顯微治療
液基細胞學檢查對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臨床篩選的臨床價值
胰腺癌的“非典型”癥狀
陰道鏡檢查在異常細胞組織學中的必要性
長期反復胃痛警惕胰腺癌
PBL教學法在病理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
中藥導致肝損害組織病理學及臨床特征分析
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DNA、液基薄層細胞檢測在宮頸癌及前期病變診斷中的臨床價值
多媒體技術在病理學理論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