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融入生活化教學

2021-07-19 23:14麥爾哈巴·依斯馬依
理論與創新 2021年6期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

麥爾哈巴·依斯馬依

【摘? 要】基礎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礎,只有打好基礎才能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小學生在學習階段最主要的是養成良好的道德與法治,這是整個教學的重點。社會和時代的需求,對人才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只有打好基礎,才能提升整個教學素質。文章簡單介紹了小學教育的特點,為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生活化教學提出了幾點參考性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課堂;生活化教學

1.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特點:

1.1真實性與仿造性的統一

(1)真實性就是指,兒童的小學教育跟他們的實際生活是緊密相連的,他們雖然是小孩子,但同樣生活在一個真實的世界里,每天接觸的,看得見的,都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再加上現代生活使得孩子對外界的接觸也越來越廣泛,孩子在智力和見識以及創新等方面與以往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這使得小學教育必須生活化,必須和孩子們的生活處在同一步調,為他們盡可能地提供新的東西,調動他們得興趣和積極性。這種真實并非只是表面得真實,實際的教育要真正能觸發他們內心的情感,讓他們能在生活中徹徹底底地感覺到,自己所學的東西就是生活中需要的,這樣才能激發他們對生活和學習的熱情。

(2)仿造性就是一種模仿能力。兒童在發育和成長階段,對外界保持著自始至終的好奇,他們對一切都想了解,都想知道為什么會這樣。他們的智力是在不斷的完善,在這過程中,有些東西他們一時無法理解,那么只能通過模仿來進行彌補。小孩子學走路,學說話等都是從模仿開始。在學校里,孩子的模仿對象當然是老師,其次就是自己的同學。老師要做的就是加以引導和逐步修正,不斷地潛移默化式的在他們的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方面播下優良的種子。如何進行模仿,除了真人現場版手把手教他們如何做外,還可以通過播放一些教學視頻,鼓勵他們表演模仿其中的人物。

1.2童趣性與教育性的統一

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將知識教給孩子們,更重要的是啟發他們智力的同時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知識的迫切需求和探索,要做到這點,就要加強教學中教育性與童趣性相結合的方法。小孩子天生好動,愛玩,不像智力發育健全的青少年那樣可以忍受知識的枯燥,這就迫使小學教育必須要充滿樂趣,要讓孩子真正喜歡快樂起來,不能對知識產生一種厭惡和害怕感。在過去幾年,小學生減負一度成為了社會關注的重點,原因是孩子作業太多,閑暇時間都被一些什么特長班占用,根本沒有什么快樂而言,學習變成負擔,小小年紀就要承受來自各種技能學習的壓力,實在違背了小學教育的初衷。雖然這幾年的教育也進行了大幅度改革,降低了小學生的課程壓力,但一些家長的觀念仍不能改變,說什么孩子決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等傳統觀念的影響。在這方面,中國教育真應該向西方學習,以以孩子為本,將孩子的興趣和喜好放在第一位,重視孩子在治理和創新以及動手能力等發面的發展,而不只是關注孩子對課本知識到底吸收了多少。

1.3愉悅性與煩惱性的統一

小孩子跟成年人意義,也有自己的煩惱,有自己的秘密和快樂。他們走進校園,和不同性格的孩子相互學習生活,自然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事情。他們也會打架,會吵架,會玩過家家的游戲,老師可以在他們遇到問題的時候幫忙在一邊引導,然他們自己進行處理自己的問題,且家長不可參與期中,以免影響事態的發展,對孩子的心理上產生不良影響。他們的快樂源于他們對自身和對新事物的好奇。他們有強烈的表現欲,有想在每個人面前露一手的逞能心理,這是小孩子特有的特性。在學習中,可以添加一些娛樂活動,調節氣氛,又可以消除孩子們的不良情緒,提倡他們的探求能力和創新力,將他們他們的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實際結合起來,讓他們懂得,想象要成為現實,必須動手操作起來。還有,一定的課堂紀律是要講求的,不能一味的課堂喧嘩或打擾到別人,讓孩子們們明白,給別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遵守課堂紀律是學生的職責,遵守社會紀律和規范要求時每個人的義務。面對淘氣的孩子,要講求策略和方法,一味的體罰凡而適得其反。小孩子的逆反心理重,都是吃軟不吃硬,雖然不能完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但正面引導和行為表率都會對孩子的心理上產生一定的影響,這些影響是積極的,只不過效果的顯著成效,就要看孩子的自身領悟能力和老師、家長的解決方式了。

2.課堂的生活化的教學方法

(1)巧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新入學的兒童,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心強,見一樣喜一樣,對新生事物非常感興趣,根據兒童的這一特點,我們就要充分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入情入景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思想上受到良好的感染與熏陶。

(2)積極開展實踐活動,知識與行動相結合。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除了課內教學,校內訓練,還要有意識地抓住各種教育時機,組織學生主動地、愉快地進行實踐活動,從而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有利于知行統一,形成道德評價的能力,促進道德素質的提高。

(3)抓情感體驗,促道德內化,提高道德素質。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采取換位體驗方式,以促成有如親身感愛的體驗,增強學生對道德知識的理解,激發他們的道德情感內化為道德認識,讓學生運用已有的道德觀念去評價,獲得評價體驗,形成一種道德素質。

(4)充分利用多種聽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思想品德教育可聽的內容甚多,有聽故事、聽演講、聽朗誦、聽音樂等等。愛聽生動有趣的故事是小學生的天性,寓抽象的道德觀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體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學生明理悟道受到啟發教育。

3.培養學生的榮譽感,促進全面發展

3.1多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

課堂活動是促進班級所有的學生道德、智力和體格得到全面發展的方式。同時,課堂活動又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好的班級組織建設,也有助于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和良好的班風。開展是豐富多彩的活動,是班主任負責班級的學生進行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培養學生的基本形式的質量基礎;還可以鍛煉學生和學生干部的能力。使班級學生找到快樂的活動,獲取知識,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3.2班級要有集體榮譽感

班級是一個整體,學生要在這個集體里學習、生活、成長,因此這個集體需要有一種蓬勃向上的集體主義精神,爭先創優,愛班好學的敬業精神。這種精神從何而來?它來源于班主任堅持不懈的思想教育工作。重視思想工作是班主任做好其他各項工作的基礎,是搞好班級管理的重要法寶。班主任除了要求學生在學校集體性活動中注意班級的形象外,還需經常對學生進行“班興我榮、班差我恥,班級興衰,人人有責”的集體榮譽感教育,以此來增強班級的向心力、凝聚力,從而形成戰斗力。

4.結語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這幾年成為每個社會認識關注的重點,因為小學教育實質上決定了整個國家的教育質量,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創新人才的培養的有效機制。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少年強,國家才能真正的強起來。必須加強教育投資,對現有教育漏洞進行徹底解決和改革,讓知識真正為孩子們的全面發展起到良好的營養作用。教育是衡量一個國家軟實力的標志,只有基礎教育重視起來,高等教育加以摒除以往糟粕思維,讓整個教育活躍起來,注重人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周亞美. 有效:追求有效的數學生活化教學[J]. 教育教學論壇. 2020年09 期

[2]邵秀山.小學思想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淺談.《考試周刊》.2019年07 期

猜你喜歡
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
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
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訓練設計策略
走進文本案例,牽出生活百態
“韋寨之窗”課程:道德與法治時政微課程設計與實施
聯系生活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教學
“體驗式”教學激活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路徑淺析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數學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