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參幼體培育階段換水方法研究

2021-07-21 12:01劉錫胤胡麗萍張秀梅于炳禮孫俊榮
科學養魚 2021年6期
關鍵詞:刺參幼體池底

劉錫胤,胡麗萍,張秀梅,于炳禮,孫俊榮,高 峰

(1.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山東 煙臺 264006;2.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煙臺 264003)

在刺參人工育苗過程中,換水是改善池水環境的主要技術措施,在刺參耳狀幼體培育階段,傳統上采用網箱或濾鼓換水,存在換水效果差、工作效率低、勞動強度大、幼體易損傷、易造成病害交叉感染以及因篩絹破損造成幼體跑漏等問題。筆者在長期進行刺參人工育苗科研與生產實踐中,對傳統的換水方法進行改進,結合刺參耳狀幼蟲的生物習性及不同培育階段的水質特點,探索出效果好、簡便易行的新方法。該方法分為前期加水和后期換水兩個階段,采用的換水方式不同。

一、前期加水

前期加水指從幼體布池到加滿水的階段。該時間段因投餌量少、幼體代謝物少,水質較好,可只加水、不排水。

具體做法為:幼體布池當日,加水量占培育池體積的1/3~1/2,之后每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量約占培育池容積的1/10,直至將培育池加滿,一般持續4~6天。

二、后期換水

后期換水指從池水加滿到耳狀幼體發育至樽型幼體投附著基這一過程,一般持續2~4天。池水加滿后,隨著投餌量與代謝物增加,需每天換水。本法不用網箱、濾芯鼓等換水工具,而是利用健康幼體在一定條件下上浮的習性,創造有利于其上浮的溫度、光照等環境條件,等其充分上浮后直接排出底層劣質水。

培育池的排水口設在池底中央,池底從四周到中央略有坡度,排水口連接有排水管,排水管末端設有用于控制排水速度的閥門,排水管與下水道相連通。

具體換水方法為:換水前停止充氣10~30分鐘,通過掛門窗簾、車間頂部設遮光網等方法,將室內光照強度降至100~500勒克斯,同時將室內氣溫提升至高于培育池水溫2~3℃,待幼體充分上浮于池水表層時逐漸打開排水閥門,緩慢排出池水。排水速度控制在水面不出現明顯旋渦為宜,并且保證上浮于表層的幼蟲基本不散開。

根據當天換水計劃,當排出水量占培育池體積的1/5~1/3時停止換水。若發現上浮的幼蟲有散開的跡象時,也要馬上停止排水,而要加注新水,直至加滿培育池。

待到約10%的耳狀幼蟲變態為樽形幼蟲時投附著基,后期換水結束,進入稚參培育階段。

三、換水效果

與傳統的網箱換水與濾鼓換水相比,該方法效果較好。

1.有效改善池水環境 網箱和濾鼓換水是無選擇地排出池水,而本法排掉的是水質較差的底層水,以及沉積到池底的殘餌、糞便等雜物,外加傷、殘、病、亡幼蟲,有效凈化了池水環境,提高了換水效果。

2.提高換水速度 因沒有篩絹過濾,直接從池底放水,加快了換水速度,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3.操作簡單,降低勞動強度 換水過程中只要根據水位變化和幼體活動情況適時排水與加水即可,無需頻繁攪動水體,也不必不停地搖動濾鼓,更不用在各個培育池間頻繁搬動網箱、濾鼓等換水工具,無需隨時檢查、清洗、更換網箱和濾鼓上的篩絹,勞動強度大幅降低,減少了生產用工。1個1 000米3的育苗車間,1~2人即可完成1次換水,而傳統的換水方法需4人以上才能完成。

4.減少幼體損傷 因不用網箱,不存在攪水等生產操作,避免了因水流沖擊使幼體卡在網眼造成的損傷。

5.防止病害交叉感染 在大規模刺參苗種生產中,往往不是各池有單獨的換水工具,而是多池共用一套換水工具。該方法沒有不同培育池間交叉使用網箱、濾鼓等換水工具帶來的病害交叉感染風險,減少了病害發生的概率。

6.減少幼蟲跑漏損失 該方法因不用網箱和濾鼓,所以不存在因篩絹破損造成的幼蟲跑漏現象。

7.減少育苗用水 換水時排掉的是池底劣質水,不同于網箱和濾鼓無選擇地排水,故在實現同等換水效果的情況下可減少用水量1/10以上。

8.降低生產成本 因用工減少,勞動生產率提高,所以基本不需要輔助換水工具,換水量減少,生產成本大幅降低。

猜你喜歡
刺參幼體池底
黃海近岸潮汐鋒海域蟹類幼體日間垂直遷移特征?
夏眠的刺參
不同地域刺參膠原蛋白含量及一般營養成分比較
超長水池溫度應力分析及探討
雨下多了,沒有顏色
刺參飼料研究現狀與發展方向
黃河三角洲刺參苗種繁育技術
游白沙坡溫泉
水晶蝦幼體發育研究初報
南方地區南美白對蝦育苗技術的改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