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高效小學科學課堂的生成

2021-07-23 03:28蘇珂
速讀·下旬 2021年2期
關鍵詞:科學課摩擦力習慣

蘇珂

◆摘? 要:新課程標準實施后,2017年入學的小學生從一年級開始上科學課,接受系統的科學教育,新教材的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更加靈活,對科學教師的日常教學也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就《運動與摩擦力》一課的教學實踐,提出了在40分鐘的時間里高效的實現教學任務,并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方面一些自己的思考。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實施后,2017年入學的小學生從一年級開始上科學課,接受系統的科學教育,新教材的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更加靈活,對科學教師的日常教學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最大限度的使用教材資源,在40分鐘的時間里高效的實現教學任務,并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是筆者致力于在每節科學課上達成目標,為此在實踐的過程中也有了一些思考。下面,就四年級上冊科學第三單元《運動與摩擦力》一課,談一談自己的想法。

一、明確目標任務,構建高效框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課堂教學中要想高效的完成教學任務,必須先做好完全的準備,第一步就是明確的把握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構建合理的教學框架,實現條理分明的教學活動過程。在《運動與摩擦力》這一課里,筆者結合學生實際,有針對性的制定了教學目標。如,對操作能力較好的小組,要求學生能夠用墊圈數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對比多種運動方式下的測量結果;而對動手能力較弱的小組,則只要求學生能測量出滑動和滾動的摩擦力大小,并對比。這樣能力較強的小組能在一節課的時間里完成多組實驗,體驗更豐富,不必把時間浪費在等其它小組上;而能力較弱的小組也能有充足的時間完成最基本的實驗任務,達到認識滾動和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的教學目的。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師需要在課前充分調研學生的知識儲備水平和動手能力,并多準備幾種不同的實驗材料,做到完全準備才能高效應對。

二、搭建問題框架,做到有的放矢

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經常感覺到提問的時候問的很吃力,學生回答的也很艱難,常?!按鸱撬鶈枴???傆X得是自己組織語言不夠清晰,有時候會矯枉過正,導致提的問題冗長,學生更難理解了。很多時候的無效提問是因為問題脫離了課題的框架,或者本身就沒有再課程的開端就為學生搭好框架。學生不知道這節課學的什么,因此再回顧整堂課的大概念的問題的時候,還局限在某一個環節的小問題中,要反復追問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其實可以在課程的開始就拋出本課要解決的大問題,再把問題細化,把整堂課的討論變得更有條理,同時配合關鍵詞的板書,這樣學生會更好發現被提問時自己所處的“位置”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在《運動與摩擦力》一課中,課程的開始就以動畫的形式拋出問題:為什么同一個南瓜,拉不動但換一種方式就能搬動了呢?整節課圍繞著這個問題來討論,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目標明確——就是要比較直接拉動的拉力和滾動的拉力大小,以此來比較滑動摩擦力和滾動摩擦力的大小差別。

在清晰明朗的問題框架下,學生回答問題時不會答非所問,能有方向有目標的去思考問題,這樣精簡了“提問——回答”環節中沉默和解釋的時間,也避免了一問三不知的尷尬情況出現,在問答環節也能高效的完成。

三、把握課堂細節,精控教學時間

在這種有多個探究實驗的課上,常常會出現時間不夠用的情況。歸根結底是課堂把控能力較欠缺,還有學生日常的上課習慣沒有培養好。很多時候,教師會在實驗準備環節浪費太多時間,如果能把實驗材料分配到每一個組教學效果會更好。但是如果把材料分配到每一個組,又會擔心學生控制不住自己,在教師講課的時候亂摸亂碰。這就涉及到學生日常習慣的培養,如果能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學生能在正確的時間做該做的事,實驗探究環節就能事半功倍了。

例如,在這節課中,筆者準備了充足的實驗材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探究目標自由選擇,課后自行收集整理材料,并返還給教師,整個過程行云流水,井然有序。但是筆者深知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從低年段就開始樹立“規矩”,并經過長時間反復的訓練才能做到。不過,習慣的培養和訓練任何時間開始都不算晚,無論是哪個年段的都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實驗習慣。

四、研討自由充分,提升科學素養

在以往的教學中,筆者發現部分學生在記錄實驗結果時,會下意識的把老師黑板上的“標答”記錄下來,甚至擦掉自己原本的記錄,改成“標答”。這樣的行為其實反映出來的是教師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應試”造成的弊端。長期依賴所謂“標答”會讓學生產生思維惰性,懶得再去思考,也失去了科學素養中的探索發現的精神。學生有這樣的習慣歸結于教師日常教學時強調要求學生及時記錄。其實教師的初衷是希望學生養成及時記錄的習慣,因為現在科學課是循環教材,學生沒有自己的課本,所以希望“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多做記錄加強記憶。但這樣確實會讓學生過于依賴板書和課件,不再去主動思考。因此,在這節課上筆者設計了相應的記錄表,讓學生自己記錄,自己總結,并不過多的展示數據和結論。在研討環境盡量用簡潔的提問引導學生思考,用圖標演示的方式提示他們思考的方向,避免學生們總結結論困難。

小學階段的學生樂于動手、勤于思考,他們普遍愿意去探索世界,觀察自然,研究各種現象。在這個階段如果能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對學生未來的發展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在教學中,從每個細節里反思自己的語言、行為,總結學生的反饋,再逐一改進,這樣在一次次教學過程中慢慢進步,終能做到每一節科學課都能高質量的完成,達成高效科學課堂的目的。

猜你喜歡
科學課摩擦力習慣
上一堂動森科學課
淺談如何上好小學科學課
神奇的摩擦力
科學課教學反思
科學課不利因素的實驗改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